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子婴为秦朝做了哪些为政举措?他投降义军究竟是不是明智之举?

子婴为秦朝做了哪些为政举措?他投降义军究竟是不是明智之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011 更新时间:2024/1/24 11:37:15

公元前206年,大秦帝国的第三任统治者,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子婴被项羽所杀,“秦诸公子宗族”也被斩草除根,全部诛杀。由此,子婴成为了毁掉大秦帝国的替罪羊,尤其是他投降义军导致宗族被灭一事颇受后世指责。

那么,子婴乃何许人也?在他统治大秦帝国的短短46天,他为奄奄一息的大秦帝国做了哪些苟延残喘的为政举措?他投降义军究竟是不是明智之举?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身世之谜

关于子婴其人,最先出现在《史记·蒙恬列传》中。秦二世即位后,与赵高狼狈为奸,先后杀死自己所有的兄长姐妹,又将蒙恬囚禁于阳周,日夜密谋,罗织罪名,欲害死蒙恬。

面对腥风血雨的政治气候,这时,子婴出现了,他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进谏,劝说秦二世不可诛杀蒙恬。子婴说:“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同时对秦二世晓之以理:“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臣窃以为不可。”

虽然秦二世最终没有听从子婴的建议,但这段情节足以说明,在当时的朝廷中,子婴肯定是一位德高望重、才能出众、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否则,惹恼了杀人魔王秦二世,弄不好就会有杀身之祸。那么,子婴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的身世为什么成为千古之谜?

这一切都与司马迁的《史记》前后矛盾的记载有关。《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赵高逼死秦二世之后,“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而《史记·李斯列传》中却说,赵高“乃召始皇弟,授之玺。”这里就出现了两种说法,一种是子婴为秦二世兄长的儿子;另一种是子婴为秦始皇的弟弟。

同样出自《史记》,究竟哪种记载属实?司马迁写《史记》时,大秦帝国灭亡已一百年了,这是司马迁的笔误,还是当时的司马迁也不知道真实的情况,所以索性将两种说法都写进去,任后人考证?对此,历代历史学家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诛杀赵高

秦二世被逼自杀后,赵高刚开始想趁机篡位。《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道,赵高“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只好宣布立子婴为帝。《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说,赵高“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

此时,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子婴显示出了果断睿智的政治才能,几年来,赵高残害忠良、卑鄙无耻的一举一动子婴都了如指掌,他决定趁此机会为国锄奸,杀掉赵高。为此,子婴与家人精心策划,只等赵高上钩。

五日后,赵高几次派人请子婴到宗庙接受玉玺,子婴都以身体有病为借口,拒绝前往。这下赵高着急了,亲自到斋宫去请子婴,见到子婴,赵高问:“宗庙重事,王奈何不行?”早已做好一切准备的子婴见时机来到,一声令下,心腹韩谈手起刀落,杀死赵高,子婴随后下令将赵高三族全部诛灭。

对此,后世史臣赞叹道,子婴“于户牖之间,竟诛猾臣,为君讨贼”,其谋略可见一斑。

身死国灭

子婴诛灭赵高后,刘邦的义军已经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子婴没有束手待毙,而是立即调兵遣将,在峣关据守,企图抵御刘邦的义军。但是,巨鹿之战后,项羽“坑秦卒二十余万人”,大秦帝国的将士们早已吓破了胆子,哪里还有勇气抵抗。刘邦率兵绕过峣关,在蓝田两次大败秦兵,乘胜占领霸上,兵锋直指咸阳,并派人劝降子婴。

此时,群臣也众叛亲离,子婴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好出城投降刘邦,这距他登上王位仅仅过了46天。

刘邦手下诸将劝刘邦杀掉子婴,刘邦没有答应,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把子婴等人交给相关官员看押。但随后项羽引兵到达咸阳,项羽为报国恨(楚国灭亡)家仇(祖父项燕、叔父项梁皆与秦兵交战而死),也防止秦朝死灰复燃,当即下令杀掉包括子婴在内的所有秦王宗室,并火烧秦王宫。

备受指责

大秦帝国终于在子婴手中轰然倒塌,子婴成为了毁掉大秦帝国的替罪羊。

后世指责子婴的原因,是子婴当时除了投降,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向西逃窜,回到秦国发迹之地,以图东山再起。如果那样,其宗族也不至于被一锅端。但历史没有假设,子婴未尝没有想到逃跑。刘邦兵临城下,派人前来劝降,子婴肯定也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为保全宗族,方才接受刘邦的条件,出城投降。

但历史留给他思考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仓促之间,他哪里能想到,在刘邦后面还有一位势力强大且报仇心切的项羽?他如何能想到,此后局势发展到刘邦尚且不能自保,哪里还能顾得上大秦王室的死活?

历史对子婴的记载虽然寥寥数语,但从子婴劝谏秦二世,到诛杀赵高,这一系列的举动,都能看出子婴是秦始皇死后,大秦帝国头脑最清醒,并具有高超的策略和才能的一位人物。但当时的大秦帝国已经是“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面对这样的一个烂摊子,子婴“虽有周旦之材”终也无力回天,最终身死国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子婴跟秦始皇究竟是什么关系?历史上都有哪些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子婴是秦朝继秦始皇嬴政、二世胡亥之后的第三位皇帝。子婴最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刘邦率兵入关,在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投降,秦朝灭亡。一个多月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屠城纵火,杀害了子婴。关于子婴跟秦始皇的关系,历来都众说纷纭,有的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有的说子婴是秦始皇的侄子,还有的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 后唐皇帝李存勖,本是一代英雄,却死于非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后唐皇帝李存勖是什么结局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907年,曾经处于鼎盛时期的大唐在经历了一段苟延残喘的时间后,终于迎来了它的灭亡。而由此也拉开了五代十国,一个纷争不断的年代。正所谓乱世出枭雄,五代十国承晚唐的衰败,启于荒淫无道的梁王朱温,可谓是一个水深火热的年代。也正因如此,一个

  • 咸丰帝的养母是谁?他是真的是博尔济吉特氏不孝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咸丰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咸丰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有心振作、严惩贪腐、肃清吏治,但遭逢太平天国运动和英法联军侵华,最终选择避走承德,然后他在承德“醇酒妇人”,仅仅一年就病逝了,留下了无数骂名和指责。在众多指责中,有一个指责就是咸丰帝对抚育她

  • 李牧是怎么抵御匈奴的,为何他本人会因为”胆小“而闻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是赵国继廉颇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他一生忙于对付西边的秦军,又要对付北方的匈奴,在国都和驻地之间奔走,他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国家,只是他如此忠心爱国,一腔热血本应该洒在疆场,却终结在了自己的国家,留下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千古遗憾。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

  • 轲比能是谁?他的实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轲比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东汉末年,鲜卑首领檀石槐统一各部。他发兵击败北方的丁零、东北的扶余、西方的乌孙,完全占据匈奴故地,实力极为强盛。同时檀石槐屡次南侵东汉的幽州、并州、凉州地区,对东汉造成极大威胁。181年,檀石槐去世,其子和连继位,曾经统一的鲜卑很

  • 战国四大名将简介,他们四人中谁的战绩更为辉煌?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王翦,其出生年月不详,战国时期秦国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年少爱读兵书,在少年时期,就进入了军营,这一点跟白起一样,只不过王翦出身并非贵族、宗室,他生活清苦,在军中一直都是小将,却有着过人的军事天赋,王翦沉稳,做事会用脑子。王翦的聪明和实干,受到了白起的注意,王翦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将士里脱颖而出,多亏

  • 包绶是什么身份?包拯次子,一位贤臣造福百姓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包绶是什么身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包青天”无疑是我们最熟悉的古代清官。自北宋以来,包拯的故事就在被不断传颂。近些年,讲述包拯故事的影视作品也是层出不穷。不仅包拯自己是个清官,包家还出了一个贤臣。这位如父亲一样用一生造福百姓的,便是包拯的次子——包绶。一、命途多舛的包

  • 王翦与李牧之间的对决,为何在后人看来更多的是悲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末期,有所谓四大名将之说,即秦国王翦,白起,赵国李牧,廉颇。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虽是四大名将齐名,可放到实战里,却往往阴差阳错,长平之战的赵国主将本为廉颇,却被赵王听信谗言,换成了赵括,而廉颇前脚刚走,后脚秦军的主将就换成了白起。一对盖世名将,在决定秦赵命运的

  • 五代宋初画家李成,他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有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五代时期的后梁画家荆浩开创了山水画的北方山水画派,山水被作为环境艺术加以描写,开创了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的独特构图方式。北方山水画派的鼻祖是荆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还有五代后梁画家关仝、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画家李成和北宋初期画家范宽,他们三人都师法于荆浩,被史学家称颂为“三家鼎立、百代标程”,是奠定

  • 多尔衮与孝庄一见钟情?历史上真是这样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上真实的董鄂妃,多尔衮的福晋,历史上多尔衮的感情是怎样的

    说起清朝那些事儿,自从努尔哈赤在东北地区开始打天下以来,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故事。而且近年来关于清代的影视剧也越来越多,我们对于这个朝代也是比较熟悉的。其实在清朝,不仅有很多明君贤主,也涌现了不少女性人物。那么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来讲讲其中一位对大清朝影响深远的女人——孝庄太后。不过一说起孝庄,我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