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廷玉作为清朝时期的三朝元老 张廷玉最后是如何倒台的

张廷玉作为清朝时期的三朝元老 张廷玉最后是如何倒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63 更新时间:2024/2/4 18:43:12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张廷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历史上,先帝病危的时候,依照惯例,都会召见自己的老臣,对他们进行嘱托。等到先帝驾崩之后,新皇登基,没过多久就会找这些老臣进行清算。这些都是古代政治的基本操作。就拿我们比较熟悉的清朝来说,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鳌拜和珅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老皇帝活着的时候,你离他太近,那就意味着你离新皇帝太远了。

当然,也有新皇不会清算前朝老人,这主要还是取决于前朝留下的老人是否功高震主,以及新皇帝的性格。在清朝历史上,张廷玉作为一个经历了康雍乾三朝的老臣,他符合功高震主的标准,至于说乾隆,从他平均一年两次的文字狱中可以看出,他的心胸并不宽阔,甚至有点小心眼。张廷玉被乾隆清算,这也完全符合常理。

说张廷玉是三朝重臣,其实并不严谨。严格来说,张廷玉只能算是雍正的心腹,雍正一朝的元老。在康熙时期,张廷玉混的并不怎么样。他和年羹是同年中的进士,两人都是只排在三甲之末,科举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年羹尧比张廷玉有手腕,只用了二十年就混到封疆大吏,同时更是雍正的大舅子。而此时的张廷玉,只不过是一个区区三品侍郎,政治前途一片模糊。

后来康熙驾崩,雍正继位,作为新皇帝,雍正迫切的需要提拔一批属于自己的心腹大臣。于是乎,便有了雍正朝最炙手可热的四位大臣:张廷玉、鄂尔泰、李卫田文镜。在雍正对他们进行提拔之前,这四个人中年过五旬的张廷玉品级最高,但也只有区区正三品。和他是同年的年羹尧此时已经做到了封疆大吏的位置,两人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如果不是雍正对他格外赏识,估计张廷玉混到死也仅仅是个二品尚书。不要说配享太庙和封爵了,恐怕就连让乾隆清算他的资格都没有。

正是因为雍正对他委以重任,所以张廷玉对他也是格外的忠诚。到了乾隆时期,张廷玉就有点倚老卖老的意思了,毕竟当时的张廷玉已经是64岁高龄了,身份和地位都在那里摆着。但张廷玉糊涂就糊涂在这里,乾隆是什么人?只有他对别人摆谱的份,没有别人对他摆谱的份。刚刚继位每两年,就先解除了他十六叔和十七叔的权力,皇族的威胁算是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外臣了。

当时朝廷上的满汉之争很严重,以张廷玉为首的汉臣与鄂尔泰为首的满臣相互不对付。在乾隆十年,鄂尔泰去世,满臣领袖变成了讷亲,这下子,满汉之争变得更加激烈了。当时张廷玉已经是七十多岁了,他看见乾隆有改组军机处的打算,便识趣的提出辞呈,说要回家养老。乾隆说,朕现在离不开你啊,不准你告老还乡,你自己看着办吧。到目前为止,张廷玉的表现还算是正常水平,但接下来他的所作所为,几乎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作死。

在第二年,张廷玉再次以同样的理由乞求退休,但在退休之前,他还不忘提醒乾隆你爸爸曾经答应我可以配享太庙的事情。这些乾隆答应了张廷玉的请求,并口头承诺了配享太庙的事。但张廷玉还是觉得不保险,非要乾隆立个字据,这下子算是惹恼了乾隆!我爸爸当年活着的时候你敢这么放肆吗?一个臣子敢跟朕讨价还价,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帝?但乾隆虽然非常不高兴,但还是碍于面子立下了一个字据。

皇上给了这么大一个恩赐,按照规矩来说,张廷玉第二天是要亲自到宫里来谢恩的。可是张廷玉不知道犯哪门子糊涂,派自己儿子来宫里谢恩。乾隆又气的不行,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帝了?我爸爸当年活着的时候,你敢这么放肆吗?乾隆大发雷霆的事被张廷玉的学生知道了,他又偷偷把这件事告诉了张廷玉,张廷玉知道后,又傻乎乎的跑到宫里对乾隆解释。

不解释还不要紧,一解释乾隆直接就气炸了,这宫里明显就是有你张廷玉的眼线啊。这次乾隆终于是忍无可忍,夺了张廷玉的伯爵,但并没有罢他的官,并收回了准许他退休的成命。因为这件事,乾隆算是跟张廷玉杠上了。又过了一年,乾隆最喜欢的儿子皇长子永璜去世,乾隆非常伤心,而此时的张廷玉又非常不合时宜的向乾隆提出自己想要告老还乡的事情。

本来乾隆就很伤心,张廷玉又给自己来这一套,一怒之下剥夺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这其中是有一点公报私仇的意思。张廷玉回家之后没多久,张廷玉女婿被人举报有贪赃枉法的行为,乾隆大骂,你找的这是什么鸟女婿?既然你女婿贪污,那你这个老丈人就替他还钱吧。于是派人到张廷玉家里抄家,等到抄家的官员回来对乾隆复命时告诉乾隆,张廷玉并没有贪赃枉法的行为。乾隆这才放过了张廷玉,改抄家为罚款。

后来张廷玉又活了几年,就死了,死的时候一贫如洗。乾隆见他可怜,便恢复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这仿佛是在昭告天下,我乾隆并没与辜负你,而是你辜负了朕。

张廷玉晚年的悲惨遭遇,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说是偶然,是因为乾隆对张廷玉做出这么多的惩罚有很多都是张廷玉自己作的。说是必然的,是因为雍正留给乾隆的托孤老臣,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鄂尔泰是死的早,还算是善终,否则肯定比张廷玉还惨。而接替鄂尔泰的讷亲,最后还不是被乾隆赐死,相比之下张廷玉的抄家,算是不错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窦太后只是一个平民出身的女子 她是如何成为权倾一时的掌权人物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平民出身的明星,历史上掌政的太后,平民出身

    对西汉窦太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窦太后,其实也是一位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平民出身的她,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一国的皇后,甚至太后。我相信在这中间,窦太后是吃了不少的苦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讨论一下,平民出身的窦太后,是如何成为西汉时期权倾一时的掌权人物的。

  • 吕后和刘肥之间有什么渊源 吕后为何不杀刘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肥为什么没有被吕后杀死,吕后为什么对刘肥那么好,刘邦为什么不杀了吕后

    很多人都不了解吕后和刘肥,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后世都把吕雉妖魔化了,她是杀了几个刘邦的儿子,但绝对没有对刘邦的庶子们斩尽杀绝,她也有温情的一面。刘邦的共生了8个儿子,吕后也就杀了两个,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赵王刘如意,一个是淮阳王刘友。至于大家说的多个,可能大家把刘恢之死也算在了吕后的头上了

  • 酒鬼说客郦食其,帮刘邦统一抗秦战线,最后惨遭烹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吕雉和审食其有孩子吗,郦食其被烹,蜀国衰落的转折点

    对酒鬼说客郦食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曾有这样的人物,凭借了他的口才说服四方,为当时的汉代建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的名字却常常不被人们所熟知。他的成就在汉朝初期是巨大的。他凭借着他的才华为汉代争夺一草一木,更是凭借着他的口才,才让刘邦信任于他。而他与刘邦一见

  • 装一辈子无为无能结果两代帝王都花落醇亲王府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无为什么意思,将相帝王定无为打一生肖,帝王之家无亲情

    晚清时期,有两大王府对朝政影响最大,一是醇亲王府,另一是恭亲王府。其中,醇亲王是咸丰皇帝的七弟,恭亲王奕䜣则是六弟。平心而论,醇亲王奕譞为人本分,谨小慎微,论才能实不及恭亲王奕訢远甚。不过,奕譞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懂得谦恭自抑,不像奕訢那样张扬,因而颇得慈禧太后的欢心。尤其在儿子载湉被立为皇帝后,

  •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谋士 卧龙诸葛亮堪堪垫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五千年,人才辈出,英雄涌现,朝代更替铸造了一位又一位伟大的帝王,也成就了一位又一位的智谋之士,他们运筹帷幄,却决胜千里,站在帝王身后出谋划策,今天,小编根据自己的想法,细数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五大谋士:网络配图第五名 诸葛亮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谋士,宰相,是蜀国的策略担当,虽然其能力更侧重于政治,但

  • 史上唯一一个杀人数量比白起还多的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战争不比现代,没有太多高科技手段,都是靠士兵在拼杀。所以总是会出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情况。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哪场有名的战役身后没有一张可怕的阵亡清单呢?网络配图要说到有名的、杀人比较多的武将,有那么几位肯定要被提名了。像是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的白起,又或者明代的开国大将常遇春,

  • 关羽武功很厉害没错 有件事却只能甘拜下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被称为美髯公。意指他的胡子,又长又好看。胡须作为男性特有之物,很多人将之打理得妙不可言。干净、整洁、有形。其反面,便是胡子拉茬。如果是名人,人们便会赞美不修边幅,有个性。如果是普通人,人们就觉得你不爱卫生,避之不及。可见,人还是得出名。网络配图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说有个老人,胡须很长,颇为自

  • 这位皇帝做了俘虏 但是却感动敌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明英宗朱祁镇,绝对是个生活上的好男人。大家都知道,土木堡惨败后,朱祁镇成了俘虏,但是历史上记载,这个男人不管什么时候,经历多少不堪的磨难,他都保持着作为天子的高贵气质。网络配图而历史上还记载了他是“不死之身”,话说土木堡惨败后,瓦刺可汗想用剑砍死他,但是在实行的时候,剑断了。于是想把他仍在水里淹死,

  • 谁是汉高祖刘邦身边最恐怖的一个阴谋家?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恐怖僵尸,刘邦显灵事件,刘邦是阴险之人吗

    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都免不了有一大帮文臣武将来辅佐,很多辅佐功臣也都会同那些个“X太祖”一样彪炳史册,他们中间有战功卓著的,有运筹帷幄的,有举贤任能的,反正都有“一技之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很有建树,这里还不能忘了一个专业,那就是专门玩“阴谋权术”的,有时这种“专家” 的功劳恐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写检讨书自我批评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自我批评检讨书,自我批评与检讨,史学界对李世民的评价

    一般有担当有修为的人一旦犯了错误就会写一份检讨书,作自我批评,以便检讨过去,修正未来。其实,一般人有了错误要写检讨书,而古代皇帝的检讨书不叫检讨书,而叫做“罪己诏”。当然,在古代帝制社会,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九五至尊,天下主宰,天下臣民每睹尊容,必三呼“万岁”。像这样的高端人物不到万不得已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