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明首辅张居正之死,太张扬死后险遭焚尸扬灰

大明首辅张居正之死,太张扬死后险遭焚尸扬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18 更新时间:2024/1/9 12:24:48

公元1578年4月,也就是明神宗万历六年,首辅张居正离京,回湖北江陵老家。这一次奉旨还乡,是为他一年前逝世的父亲办理丧事;谁都有死老子的时候,但死了老子,竟劳动皇帝操心,是绝无可能的。冲这一条,张大人此行,可谓极其风光体面,极其耀武扬威。据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为这台公车开道的,除了肃静回避的仪仗队,还有:“随从的侍卫中,引人注目的是一队鸟铳手,乃是总兵戚继光所委派,而鸟铳在当日尚属时髦的火器。”

最叹为观止者,是他此行的座驾,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公车。黄仁宇对这台特制的“巨无霸”有过一段不失幽默的描写:“张居正这一次的旅行,排场之浩大,气势之烜赫,当然都在锦衣卫人员的耳目之中,但锦衣卫的主管者是冯保,他必然会合乎分寸地呈报于御前。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元辅的坐轿要三十二个轿夫扛抬。内分卧室和客室,还有小僮两名在内伺候。”明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也感叹这台“巨无霸”之壮观:“又造步辇如斋阁,可以贮童奴,设屏榻者。”

网络配图

明、清以来,官员的交通工具为轿,二人抬者曰“肩舆”,四人抬者曰“软轿”,通常所谓的为“八抬大轿”。尤其明朝,对公车使用有极其明确的限制,在《明史·舆服志一》里可以看到:“弘治七年令,文武官例应乘轿者,以四人舁之。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者,奏闻。”依此制度,张居正的车肯定超标。不过,作为内阁首辅兼皇帝老师,他有资格不在乎,加之奉旨回乡料理父丧,他有本钱搞特权。更何况锦衣卫主管,相当于“克格勃”首脑的冯保,跟他非常之铁,自然隐恶扬善。所以,由京城出发,在真定(今河北正定)换乘这台由知府特为他供奉的既舒适,又宽敞的“巨无霸”,一路往南,经一千多里的行程,到达湖北江陵。全城人都拥到关厢,欢迎衣锦荣归的首辅,无不希图一睹风采。然而,坐在轿中的张居正,影影绰绰,老百姓是看不到真容的。不过这台“巨无霸”座驾,着实让他的家乡人开了眼。

普通的八抬大轿,总重约200-300公斤,每个轿夫承重40公斤左右;依此制度,张居正的座驾,至少要有1吨至1吨半的自重,否则,不可能分卧室和客室,不可能载有两位服务生,不可能载有必不可少的厨卫设备。在中国,座驾从来是官员身份的标志,过去,轿越大者官衔越高,如今,车越好者级别越高。从老北京胡同的宽和窄,也可判断其中住户富贵和贫穷,权势和卑贱的程度,凡有王府,官邸,俗谓大宅门者,胡同不得狭于一丈(约两米),就是为了方便前四后四的八抬大轿进出。京城有民谚云:“东城富,西城贵,南城贫,北城穷。”因此,东、西城胡同多半宽敞,南、北城胡同大都狭窄,都因轿的出入而形成的。

张首辅乘坐的是前八后八,左八右八的三十二抬“巨无霸”,所以由真定起驾,也是有其道理的,第一,在北京城里,怕有的路段未必转悠得开;第二,京城人多嘴杂,张居正不想招摇过市。但是,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举国贪渎成罗;官吏无能,唯知横征暴敛。因此首辅此行所经河北、河南两省驿道,全程是否都能保持四米宽度,是大有疑问的。后来,有一位名叫杨四知的御史,在参劾张居正的奏折里,说他“归丧沿途,五步凿一井,十步盖一庐”,自然是落井下石的夸大之词;但地方官员为了这台“巨无霸”顺利通行,增派民夫,拓展路面,动用工匠,加宽桥梁,以讨好元辅,自然是少不了的。

网络配图

据黄仁宇文:“他从阳历四月中旬离京,七月中旬返京,时间长达三个月。即使在离京期间,他仍然处理重要政务。因为凡属重要文件,皇帝还要特派飞骑传送到离京一千里的江陵张宅请张先生区处。”张居正乘用这样的座驾,也有其公务在身,随时需要替年轻主子料理国家大事的理由。唯其如此,这台座驾,“行经各地,不仅地方官一律郊迎,而且当地的藩王,也打破传统出府迎送,和元辅张先生行宾主之礼。”

《玉台丛语》甚至说:“居正奉旨归丧,所经由藩、县、守、巡,迓而跪者十之五六。”

张居正是个强人,强人的缺点,在得意时常常想不到不得意时,坦然接受沿途官员跪迎跪送,以为坐在这台“巨无霸”里,为皇帝办事就等于是皇帝了。《万历野获编》里如此说过:“江陵以天下为己任,客有谀其相业者,辄曰我非相,乃摄也。”这个“摄”字,对他来讲,倒也是事实。但从他自己嘴里说出来,就有点狂妄了。沈德符接着说:“‘摄’字于江陵固非谬,但千古唯姬旦、新莽二人,今可三之乎?庚辰之春,决意求归,然疏语不曰‘乞休’,而曰‘拜手稽首归政’,则上固俨然成王矣。” 清人纪昀在《四库全书题要》中,说他“振作有为之功,与威福自擅之罪,俱不能相掩”,也是这个意思。强人再强,不可能永远如日中天,公车再棒,总会有坐不动的时刻。从江陵料理父丧回京的第五年,公元1582年,张居正病逝,享年57岁。在皇帝的授意下,一场反攻倒算,差一点点就要将他从坟墓里挖出焚尸扬灰。

网络配图

他肯定没有预料到万历皇帝秋后算账,来得这么快,这么狠,《万历野获编》为明人撰,应该可信其真实。“今上(即万历)癸未甲申间,籍故相张江陵,其贻害楚中亦如之。江陵长子敬修,为礼部郎中者,不胜拷掠,自经死。其妇女自赵太夫人而下,始出宅门时,监搜者至,揣及亵衣脐腹以下,如金人靖康间搜宫掖事。其婴稚皆扃钥之,悉见啖于饥犬,太惨毒矣。”

那台“巨无霸”,自是张居正许多罪状中的一条。在《万历野获编》卷九里,有一则《貂帽腰舆》的记载,我们看到因座驾之张狂躐等而倒霉的,不光张居正一人。“嘉靖中叶,西苑撰元诸老,奉旨得内府乘马,已为殊恩。独翟石门、夏桂洲二公,自制腰舆,舁以出入。上大不怿,其后翟至削籍,夏用极刑,则此事亦掇祸之一端也。”

读到这里,现代人会不会为此而慎之、戒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汉高祖刘邦:刘邦两大破天荒,贫民文盲君王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若遇汉高祖当北面事之,汉武帝和刘邦什么关系,破天荒比喻什么

    一、第一个底层小民做天子公元前202年,刘邦借韩信之力在垓下灭了项羽,又立马搞突然袭击夺了韩信兵权,实力稳操一人之手,“老子天下第一”,于是急不可待地由汉王改称汉皇帝,汉王朝由此开局。是在今天的山东定陶。天寒地冻的北方正月,荒凉破败的氾水北岸,登极仪式进行得如刘邦的流氓习性一样潦草而随意。假戏真做,

  • 中国历史上最抠的皇帝——清朝道光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中国皇帝顺序表完整版,中国好皇帝排名

    中国历史上,皇帝坐拥天下,富有四海,无不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道光皇帝(1782-1850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一生崇尚节俭。他不仅把节俭看成是人生的乐趣和目标,还以此作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标准。然而,节俭成性的道光帝“治家有余,治国不足”,大清王朝非但没能强盛起来,反而急剧衰落。道光

  • 历史揭秘:慈禧辅政咸丰皇帝自学成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咸丰皇帝的皇后是谁,慈禧用什么方法吸引皇帝,慈禧有没有做过比较正确的决定

    使慈禧命运发生转折的是她为皇帝生下了长子,即封懿妃,再进封懿贵妃,成了皇帝的二等妾。侍奉皇帝之余,慈禧以其聪明才智竟在咸丰晚年辅理其政事中自学成才,亦是百年不遇之人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

  • 清朝雍正历史:让贪官们的后代做“穷二代”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满清的皇帝大多都是勤政的,雍正即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君主。“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若无雍正整饬,满清恐早衰亡。”日本史学研究者佐伯治如是评价雍正皇帝。《毛泽东眼中的帝王将相》认为,雍正是一位很有政治头脑和能干的皇帝。“夫吏治不清,民何以安?”雍正治官,素以“严明”著称。在他手下,不说贪,平庸无为即难混下去

  • 朱元璋反腐存漏洞:以法治之名行人治之实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治贪的方法,朱元璋重典治国,朱元璋惩贪

    残暴的刑罚、严密的监督也不能吓阻贪官前“捕”后继的铤而走险,朱元璋煞费苦心本想缔造一个至纯至清的全新王朝,不料想明代经过短暂的政治澄清后却一步步滑向了史上最为贪腐的朝代之一。图片来源于网络作为草根出身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元朝官逼民反、腐败而亡的历史教训看得最为真切,因此建朝伊始他就发动并全程领导

  • 明朝那些事儿之帝师张居正妙解官场难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那些事儿张居正作文,明朝那些事儿张居正是第几部,明朝那些事儿3第三部

    一代名相张居正,战胜了他的竞争对手高拱,得势上台。他的上台,让一些原先跟着高拱忽悠的官员惶惶不安。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张居正得势,肯定会发展他自己的亲信,我们这些他死对头手下的旧臣,不被牵扯、不被他报复就算老天开恩了,更别想得到他的重用了。网络配图有这种想法的人,也包括当时的应天巡抚张佳

  • 爱玩"自行车"的皇帝----末代皇帝溥仪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末代皇帝溥仪的儿子,爱新觉罗·溥仪,末代皇帝溥仪为什么坐牢

    说到自行车,我国可是不折不扣的自行车大国。中国人最早熟悉自行车的故事,发生在末代皇帝溥仪身上。辛亥革命以后,溥仪退位。根据民国的“清室优待条件”,准许溥仪继续在宫里居住。从此溥仪就开始了童年和少年的闲居生活。少年溥仪也很爱赶时髦追时尚,像剪辫子、学英文、装电话,只要是新鲜的事物,他都要尝试一番。19

  • "红脸关公":关羽的脸为什么是红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关公跟关羽是同一个人么,为什么拜关羽,红脸的关公战场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这样的形象:"身高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施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关羽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手提青龙偃月刀,身骑赤兔马,终因自己大意丢荆州,被砍头身亡。后人为了表达对关羽的认可和崇敬,将其形象极力表

  • 论三国之:真实的赵云其实并不是什么大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史实的赵云真的那么完美,三国赵云的老婆是哪位,真实的三国历史赵云

    大部分的三国迷都很喜欢赵云这个角色,作为五虎上将,七进七出长坂坡,浑身是胆,干掉曹操十多个大将,刘备为了他都把儿子给摔了。不过,真实的赵云其实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完美。最近,历史作家覃仕勇在文章里说,赵云带兵打仗很一般,并没有《三国演义》里写的那么神。这么说有何证据呢?接下来我们慢慢屡一下...网络配

  • 揭秘: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驸马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戏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殿试夺魁、状元及第而被招为东床驸马的诸多感人故事,如:京剧《铡美案》中,已经结婚并育有一双儿女的陈世美,赴京赶考高中状元,继而隐瞒婚史,与公主成婚,做了驸马爷;黄梅戏《女驸马》中,民女冯素贞为了解救丈夫,男扮女装冒夫名进京赶考,应试中魁,被强招为驸马;……可能是因为这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