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吊死煤山后到底真实的太子死于何人之手?

崇祯吊死煤山后到底真实的太子死于何人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74 更新时间:2024/1/30 9:44:07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军队直逼紫禁城,形势万分危急,皇宫内一片混乱。陷于绝境的思宗,令太子、定王、永王出逃,以期来日再兴复明朝。从此,这几位皇子逃往何处,是死是活,成为当时一大疑案。稍后,在南明和清初又接连发生了几起“伪太子案”,使得此案愈发变得扑朔迷离。

太子下落的传闻真伪难辨

思宗共有七个儿子,到甲申之变时,太子十六岁、皇三子定王十二岁、皇四子永王十岁,其他皇子都已早逝。遵照思宗的旨意,太子、定王、永王分别前去投奔成国公、嘉定侯、田皇亲:由于时间仓促,太子来不及到成国公府,隐藏于民间。永王、定王则一起到了嘉定侯府。

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下令搜寻皇太子及二王。二十日清晨,思宗的岳父嘉定侯周奎把永、定二王交出。据说,太子也被李自成的军队搜获,并且太子与李自成之间还有一段对话。太子挺立不屈,镇定自若,问李自成:“为何不杀了我?”李自成说:“你无罪,我岂能妄杀!”太子道:“既然如此,那么请听我言:一,不可扰我祖宗陵寝;二,速葬我父皇母后;三,不可妄杀我百姓。”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东征吴三桂时,太子曾被封为宋王,定王、永王也随军前往。

网络配图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太子、定王、永王的下落谁都不清楚,或说曾被吴三桂夺去,或说定王已在城南遇害。清军入京后,也未见到太子及二王。明末清初诸多史料中也记载不一,甚至在《明史》中,也只是记载:“贼挟太子西逃,不知所终。”不得不承认有关太子下落的传闻实在是真伪难辨。

思宗死后,太子及二王的下落,关系着明朝国祚的延续,成为明朝遗老遗少关注的焦点,以至于南明、清政权都视为棘手的问题。对于反清复明的志士来说,也不失为一面好的旗帜。因此,稍后的北京、南京都曾出现过太子,民间也流传着太子出家为僧的故事,有关太子的真伪就成了明末清初的一个大议题。

“烫手的山芋”:

多尔衮将北京“太子”杀害于狱中

崇祯十七年(1644)十一月的一天夜里,一个貌似太子的男子,在常侍太监陪同下,来到嘉定侯周奎府中。周奎佯装不识,让他的侄子周铎喊长平公主前来相识。长平公主一见,两人就抱头痛哭。长平公主与太子均是周皇后所生,周奎为其外祖父。甲申之变时,气急败坏的思宗亲手挥刀砍伤女儿长平公主后,公主便一直在周府中养伤。长平公主为太子的亲姐姐,不可能认错,可见太子不是假冒的。

于是,周奎举家向太子行君臣之礼。礼毕后,周奎询问太子连日来的经历。太子说:“城陷当天,我一个人藏在东厂门外。一天夜里,又潜至东华门,投奔到一家豆腐店中。店小二收留了我,让我换了衣服,在灶前烧火。唯恐败露,待了五日,将我潜送至崇文门外的尼庵中,说我贫困无处可去,尼僧不曾怀疑,遂留我居住了半月。常侍(太监)偶然来见尼僧,发现了我,觉得这也不是久留之地,于是将我带回,藏在密室,所以至今得以无恙。听说公主在此,特前来相见。”说罢,与公主哭别而去。

几天后又来,公主送他一件锦袍,告诫他:“(你)每次前来,皇亲上下都以礼相待,外面肯定会生疑,今日出去了,千万不要再来了。”十九日,太子又来周府,周奎暂留他住下。

二十二日,周奎与侄子周铎商量:太子不可久留,否则必将受牵连,不如让他逃走。于是要求太子自称姓刘,扮成书生,否则就将他送往官府。当晚,周奎便命家人把太子逐出门外。太子一出去,就被京城巡逻的清兵以“犯夜”罪逮捕,送交给刑部,草草审理后,断为假冒太子,押入狱中。对于这个“烫手的山芋”,清廷确实很为难,无论是杀是留都很麻烦。若是留他,前明的忠臣义士就会打着他的旗号前赴后继反清;若是杀了他,清朝精心炮制出来的“为尔雪君父之仇”的幌子就会不攻自破。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不愧是精明的政治家,十二月初十,他出来表态了:我自有安排,你们又何必苦苦相争?太子真伪都无妨,如果真是太子,当以礼相待,封为王爵;如果是假冒的,则严惩不贷。然后宣布:太子继续押于监狱。

网络配图

结果,凡是争言太子为真的官员,如刑部主事钱凤览、御史赵开心等都处以死刑。可见他所谓的“优以王爵”,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幌子罢了,清廷绝不愿意真太子的出现与继续存在。后来由于廷臣的一再请求,赵开心得以免于死刑,钱凤览斩首改为绞刑。第二年四月初十,清朝公开榜示天下,断定太子是假的,同时却秘密将太子杀害于狱中。

这件事情的始末,详细记载于明末遗老钱士馨编的《甲申传信录》,与《明史》中李自成封太子为宋王的情节有所出入。当然这也只是关于崇祯皇太子传闻的一种说法,太子究竟死了没有,依然是个谜。而且,稍后南京又出现了一个“太子”。

大敌当前:南明朝廷因“太子”真伪的争议导致内讧

清朝入主北京后,马士英拥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了南明小朝廷。虽然福王政权自称是继承明朝的正统,但是对于崇祯太子,他们和清廷一样,也仍然认为是“一个烫手的山芋”。皇太子一出现,福王的地位势必会受到威胁,这当然是他们不愿见到的。因而福王即帝位后,为安抚人心,口口声声称要恭迎大行皇帝梓宫及皇太子,但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本没采取任何措施。

不久,福王政权就传出皇太子、定王、永王都遇害的消息,并且在大学士马士英的一手策划下,将大行皇帝追谥号为烈皇帝、庙号为思宗,接着赶紧追谥太子为献愍,永王为悼、定王为哀,弄得有模有样,似乎太子真的亡了。

然而当时的遗民并不相信皇太子真的已死,人们仍在期待太子有朝一日突然复出。在这种背景下,关于皇太子的传说愈加变得扑朔迷离,较为流传的一种说法,大致如下。

吴三桂从李自成手中夺走太子后,曾经晓谕臣民,不久即将奉太子入京即位。但由于清朝不准吴三桂进京,他便在途中放了太子。太子被人引导进入皇姑寺,然后与太监高起潜一起逃往天津,浮海南下,前往扬州。

高起潜打听到南明并不欢迎太子,不知所措。为了避免祸事缠身,欲加害太子。他的侄子高梦箕(原任鸿胪寺少卿)认为不妥,于是便带着太子渡江,辗转来到苏州、杭州。一路颠簸劳累,在元宵节观灯时,看到四处欢庆的场面,想着自己身在异乡。不禁浩然长叹,不小心被路人发现。高梦箕害怕此事会连累自己,立即赶往南京向马士英告密。于是马士英派太监李继周前往迎接太子。

网络配图

顺治二年(1645)三月初一,皇太子被接回了南京,福王先派人把太子安置到兴善寺暂住,并派两名太监去见太子,以辨认真伪。结果,两个太监一见太子,就抱头痛哭,见天寒地冻,太子衣裳单薄,便急忙脱下衣服给太子穿上。福王得知后,大怒,说:“真假未辨,如何能这样?即使太子是真,让位与否,还要看我愿不愿意,这厮竟敢如此!”接着,福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处死了两名太监,赐死李继周,企图杀人灭口,掩盖事实真相。然而南京城内的官员们听说太子已到,无不欢欣鼓舞,纷纷前来拜访,向太子递送名片的人络绎不绝。当时,南京市民都传闻弘光朝廷欲绝先帝血脉。他们对于马士英把持弘光朝廷非常不满,普遍加以抵制,马士英以为太子是假的,舆论越以为是真的。因此,到最后,弘光政权虽然不承认太子的真实性,却也不敢加害太子。

南明混乱的局势,使得对马士英早已不满的宁南侯左良玉,乘机大做文章,责问:“满朝文武大臣只知道逢迎君主,不顾大体,流贼李自成尚且能对太子礼遇,不敢加害,为何一家人反倒视为仇敌了呢?明明知道穷究下去无用,为什么非要辗转追问,加以株连,使得普天同怨呢?皇上听信少数人的言论,只与二三奸臣守天下,决无此道理。”于是左良玉在发布了一通声讨宣言后,便以此为借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兵东下,声称是奉了太子的密诏带领队伍来救援的。

大敌当前,南明小朝廷却因为太子真伪的争议导致内讧,事态愈发不可收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古代的帝王为什么一生只能大婚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大婚,尤其是那些入选为正宫的皇后,更是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婚时刻的洞房花烛之夜。俗话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意思是老婆多多。网络配图但是,虽然皇帝有这么多女人,一般一生也只能结一次婚,此即清代所谓“大婚”。不过,也有例外,如果皇帝离婚了,把已经成为皇后的老婆给废黜了,或是死了老婆,

  • 沮渠牧犍与嫂子偷情导致加速北凉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沮渠牧犍,生年不详,死于公元477年,五胡十六国时北凉国的末代君王。如果沮渠牧犍,不是因为和嫂子偷情,沮渠牧犍不会落到“面缚请降”(《通鉴》)的尴尬境地,北凉的灭亡也不至于来的那么快。历史就是这样残酷,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偶然事件,却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历史过去了

  • 揭秘:多尔衮与皇太极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多尔衮和皇太极之间,一直有着许多传闻,诸如努尔哈赤的大妃、多尔衮生母是被皇太极假传遗嘱害死的;皇太极的爱妃庄妃与多尔衮关系非同一般等等。皇太极与多尔衮的矛盾不可调和,事实究竟怎样?也许多尔衮聪明,也许多尔衮长得可人,皇太极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格外关爱。在执政的17年中,皇太极对他十分信赖,并委以重

  • 富薄命就短?揭秘康熙皇帝四个皇后短命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清廷入关后的10个皇帝中,数康熙皇帝的后妃最多,先后有4个皇后、3个皇贵妃、1个贵妃,11个妃子,8个嫔,10个贵人,8个常在,10个答应;此外还有一大群难以确定的没有名位的后宫佳丽。您看看,光皇后就有四个。第一个皇后:孝诚仁赫舍里氏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索尼的孙女--索尼的长子内大臣噶布喇的

  • 元朝历史:失败还是成功?忽必烈东征日本解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日本作为弹丸之国,尽管在近现代成为世界强国,但是在古代的历史当中,日本也是需要像中原王朝称臣的,不过在元朝历史当中,日本就没有怎么配合,这也导致忽必烈东征日本的决心的付出!据《元史》卷二○八《外夷一》载:“日本在东海之东,古称倭奴国。或云恶其旧名,故改名日本”。事实上,白朴词中所言的“倭奴”古名,源

  • 史上古代皇帝死法:最后一位让人敞怀大笑 !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后改名元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孝文帝,操劳于朝堂之中,奔波于疆场之上,十几年如一日。然而他的皇后在宫里偷偷和一个宦官高菩萨有了奸情,宫里好多人都知道,但是唯独瞒着孝文帝。直到有一天,一位公主被皇后硬逼着出嫁,

  • 趣闻:周处能文能武不仅是勇士文笔竟也不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末期和西晋时期的周处,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勇士,既是武艺上的勇士,也是勇于改过的勇士。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关于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在民间流

  • 历史上的兰陵王的妻子是谁?史书是否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兰陵王只有一人,就是南北朝时的北齐大将高长恭。根据史书记载,高长恭正妃姓郑,就是兰陵王妃了。关于她的出身没有记载,估计应该是朝中某位姓郑的大臣的女儿。另外,高长恭还有位妾室,姓王,是北齐王所赐。网络配图史载:兰陵武王高肃,一名孝瓘,字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

  • 汉朝历史——汉献帝刘协禅让后当乡村医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20年10月,曹丕从魏王升到了皇帝,皇帝刘协降为了山阳公(山阳位于今天河南焦作)。末代皇帝大多结局很惨,刘协为什么能活下来呢?一是刘协在位32年一直是傀儡,刘家的势力已经不足以对曹魏政权形成威胁;二是曹操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协,二女儿曹节是皇后,曹节的性格比较刚烈,曹丕即位后向曹皇后索要

  • 他做139天大汉天子 引得亲娘舅舅奶奶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有位皇帝,史书没有为他撰写帝王本纪,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他的确和汉高祖、汉武帝一样,都做过大汉天子。他就是汉灵帝的长子刘辩,即位时只有十四岁,三个月不到就被董卓废掉,然后被鸩杀,史称少帝。灵帝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何皇后生的刘辩,十四岁;一个是王贵人生的刘协,九岁。灵帝偏爱刘协,但是也不敢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