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诩一生至少侍奉了四位主公 贾诩最后为什么还能善终

贾诩一生至少侍奉了四位主公 贾诩最后为什么还能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01 更新时间:2024/1/16 9:06:58

你真的了解贾诩能善终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三姓家奴吕布,即便英勇无双,也难逃世间对其不忠不孝的鄙夷。连心胸宽广、爱才如命的曹操捉了吕布,也容他不下,必杀之而后快。反观贾诩,一生至少侍奉了四任主公,却总能受到重用,还不遭猜忌。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贾诩第一任主公算是董卓。当时董卓势力如日中天,不少人都依附于他。贾诩在董卓活着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第一次出场是董卓刚死,西凉军群龙无首之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就将王允政权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给烽烟四起的大汉又添了一把油。

当时王允与巧使连环计,与吕布合谋杀了董卓。董卓死后,其手下四员大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带着西凉军逃居陕西。没有了主心骨,这几位只知在战场厮杀,不懂政治谋略的武夫,内心惊疑不定。于是派出使者去长安请求赦免,主要意思就是当年也是身在董卓手下,不得不为虎作伥,现在首恶已死,自己愿意改邪归正。

王允居然不许。实在没看懂王允这波操作,虽然有吕布护卫京都,他就不怕西凉军中再出现个董卓?

王允的不许,竟然真的吓到了李傕。李傕沮丧地对大家说:“王允不许我们投降,我们还是就地解散,大家各自逃命去吧”

贾诩此时站出来,说:“莫看你们是将军,没了军队,一个捕快就能把你们抓起来。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集结军队,杀入长安。如果事成,你们可以像董卓一样控制朝廷,拨乱反正;即便失败了,你们那时候再逃跑也不迟!”

贾诩一番话把这些武夫唤醒了。李傕、郭汜等采用他的计谋,成功实现了逆风翻盘,逼得王允跳下城楼自杀。

后来,贾诩多次为李傕献出妙计,深受信任。但是,在曹操引兵接到汉帝之后,李傕想从曹操手中把汉帝抢回来。贾诩说:“曹操兵多将广,我们不是对手,不如投降曹操好了!”曾经都想自己跑路的李傕,掌了几年权之后,便膨胀了,认为贾诩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就要把贾诩给杀了。

众将为他求情才得以赦免,贾诩连夜就逃了出去,投奔同乡段煨

贾诩第二任主公算是段煨(wēi)。段煨在三国中名气不大,但是他最后领兵打败了李傕,并夷其三族。

段煨、贾诩、张济、张绣是同乡。段煨对贾诩表面上非常好,但是相处一段时间以后,觉得贾诩才能太过出众,难免有猜忌之心。但是碍于同乡的情面,又不得不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贾诩察觉到之后,便悄悄地离开了段煨,投奔张绣去了。这样贾诩和段煨都自在。

贾诩第三任主公算是张绣。贾诩在张绣手下屡出奇谋,名声大振。最开始献计张绣投降曹操,奈何曹操辱张绣太过,张绣准备造反。又是贾诩献计将曹操杀得丢盔弃甲,折了典韦曹昂。后来曹操征讨张绣,又是贾诩屡献奇谋,与曹操互有胜败。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袁绍和曹操派来的使者,贾诩看到了张绣在曹操心中的分量比袁绍更重,同时曹操是成大事的人,毅然选择了投降曹操。而后来事实也证明,曹操并没有追究张绣的反叛之罪,反而给了一个闲散将军,让其平安度日。

贾诩第四任主公算是曹操。张绣投降曹操后,贾诩被封为执金吾使。此后,才是贾诩大展宏图的时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智破马超韩遂等等,在这些决定曹操命运的战役中,贾诩总能给出精妙的建议。

曹丕称帝,拜贾诩为太尉,封魏寿乡侯。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

贾诩作为一个谋士,在战乱年代,逐步站稳脚跟,得以善终;我想这对我们现在只想安安心心做技术的人来讲,有莫大的借鉴意义。

一是不管你跳槽多少家公司,道德上要站得住脚。贾诩侍奉了四位不同的主公,但是每一位他都没有主动背叛他们。贾诩的每一次出走,在世人看来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且贾诩在每一位主公手下效力时,无不尽心尽力。吕布则不同,他的每一次变换门庭都是建立在背叛前一任主公的基础上的,斩丁原、杀董卓、弃王允,从道德上来讲,确实让人不齿。

二是不管你在服务于谁,业务能力是安身立命之本。这些人之所以看中贾诩,是因为看到了他的价值。每一次对贾诩建议的轻视,都会使得雇主遭受损失,让雇主在血淋淋的教训中重视贾诩。

三是不管你多优秀,都要把持谦虚和低调。做技术就做技术,不要以为技术牛了就想去管更多的事情,你的特长在技术,若非要去搞政治,可能最后身败名裂,一文不名。贾诩就很低调,只做战略分析,并且是可观地分析。不因主公采用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主公不采用导致败绩而出言讽刺。做好自己的事就够了。

四是没有一定的资本,不要好高骛远。贾诩很是传奇,他跟随李傕的后期就像投降曹操,而他从来没有想过孤家寡人跑到曹操阵营去。贾诩深知,没有投名状,从最底层的谋士做起,太难。所以他选择现在别家公司混出名气,最后拿着相当分量的资本,再去投靠自己心仪的公司,直接进入核心部门,那才是值得一去的平台。

当然,有帝王之志的人,那要学刘备;而只是想走技术路线的人,真应该好好学习贾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太宗做了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历史被删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要论奸雄,李世民也足以排得上号。虽然《隋唐英雄传》之类的电视剧,把李世民写得很正面,但历史上的李世民,也是权谋、阴险、荒淫之徒。这不,在全面反映唐太宗丰功伟绩的《贞观长歌》中,不也有两个少女陪睡的场景吗?半夜有事,太监启奏,二少女从李世民的御榻上匆匆爬起离去,当时他的贤内助长孙氏并没有死。网络配图其

  • 为唐太宗皇帝殉情的千古美女:死时仅24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唐太宗去世后的第二年,徐惠以身殉情,告别人世,追随太宗去了,卒年二十四岁。千古奇缘:为皇帝殉情的大唐嫔妃大唐王朝的后宫,从太宗皇帝以后就再也没有平静过了。后宫的嫔妃们,或为争宠,或为争情,或为争位,或为争权,把一个妤端端,本应鸟语花香、温馨和谐的后宫,弄成了乌烟瘴气,勾心斗角的场所。然而,大唐王朝

  • 胡雪岩到底有多少个女人?光休掉的就有百余个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胡雪岩经商的智慧:胡雪岩和他的女人们这一篇,我们聊点有意思的话题:胡雪岩和他妻子、小妾们的那些事。胡雪岩这一生中,他到底有多少个女人?说实话,估计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古语云:食色,性也。一代富商、红顶商人胡雪岩,他不但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在政坛上春风得意,在情场上,他更是个风流成性的寻花老手。按照他自己

  • 三国武将谁最厉害?不依赖宝物的他比吕布还勇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谁最厉害?很多人一定会说是吕布,毕竟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是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其实三国谁最厉害呢?肯定会是黄忠,因为黄忠在70岁的时候还能与关羽打平手,而关羽却不下吕布。所以说三国谁最厉害呢!看看三国里面一般的武将,像马超、关羽、张飞、赵云、典韦、许褚、太史慈,甘宁等。三国谁最厉害?但是大家往往不

  • 朱元璋如何从一个人的名字判断他的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记》记载了他祖宗五代的名字。朱元璋的五世祖名叫朱仲八,娶妻陈氏,生三子,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老三叫朱百六。朱百六即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娶胡氏,生两子,长子名四五,次子名四九。四九即为朱元璋曾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四子,分别叫初一、初二、初五、初十。网络配图朱元璋的祖父

  • 名相寇准因妒忌竟常在皇帝面前说同僚坏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自己尚且如此苛刻,对别人不更得眼里揉不得沙子吗?事实却恰恰相反,王旦对素昧平生的外人,却好得不得了,其包容的雅量,连骂他的人都服。寇准与王旦同年中进士,两个人进入官场的起点是一样的。但王旦却很快走到了前面,当上了宰相,这让寇准心里很不是滋味。人前背后,有意无意,寇准不免下些小绊儿,说些坏话。网络配

  • 看平民皇帝朱元璋是如何解决腐败问题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人出身,从小吃过很多的苦,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剥削。而且他的父母和长兄也都是死于残暴的剥削和瘟疫,所以他从小就立下誓言,长大后一定要杀尽天下的贪官污吏。而且当了皇上的朱元璋并没有失信于自己,在洪武二年,果然在全国上上下下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反贪污”运动,矛头直接指向从中央

  • 他是宦官却官至丞相 害人无数最后被砍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赵高,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参政弄权的宦官,秦朝的灭亡跟他有着重要的关系。赵高是一个私生子。赵高的母亲原本是赵国宗室一个远亲的妻子,秦灭赵后,随夫迁到咸阳。后来其夫被处以宫刑,她被迫到宫中为奴,与人私会生下了赵高。赵高秉承赵姓,按照当时律法被处以宫刑,送进宫当了奴隶。网络配图赵高虽在宫中为奴,但他却很

  • 他治国有方 却为何只是个死于非命的傀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所谓傀儡皇帝,也就是指那些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的人,他们大都被权臣扶持操控,并且具有懦弱、迂腐、无能的特点,例如汉献帝刘协、顺治帝、唐昭宗李晔等,在他们当政时,朝廷都险些或已经改成别家姓氏,虽然大部分傀儡皇帝都是平庸的,但其中也不缺乏有才干之人,如北周明帝宇文毓,便是一个政绩颇优的好皇帝。宇文毓,

  • 他是中国最节俭的皇帝 年夜饭只吃四个菜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道光皇帝的节俭绝对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历代帝王都甘拜下风。道光即位后,很想重塑“康乾盛世”的景象。可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百弊丛生,要振兴祖业,当从何入手呢?道光思来想去,认为祖宗入关前的淳朴节俭习俗,已在入关后的腐化奢靡中丧失殆尽,现在国库空虚,而文官武吏、民间闾里,却竟相崇尚奇技淫巧;若不力戒奢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