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如何从一个人的名字判断他的出身?

朱元璋如何从一个人的名字判断他的出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410 更新时间:2024/1/31 19:48:08

朱元璋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记》记载了他祖宗五代的名字。

朱元璋的五世祖名叫朱仲八,娶妻陈氏,生三子,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老三叫朱百六。朱百六即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娶胡氏,生两子,长子名四五,次子名四九。四九即为朱元璋曾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四子,分别叫初一、初二、初五、初十。

网络配图

朱元璋的祖父即朱初一,是朱四九的长子,朱初一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朱五一,小的叫朱五四,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亲。朱五一、朱五四各生四子:朱五一之子名字依次为重一、重二、重三、重五;朱五四之子名字依次为重四、重六、重七、重八。

朱家如此热衷在人名中插入数字,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家是搞数学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按照元朝的制度,没有功名和官职的人不许取名字。清人俞樾在他的《春在堂随笔中》说“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以行第命名很好理解,如刘二,即刘家老二。乔三,即乔家老三。以父母年龄合计啥意思呢?

俞樾解释道“现在绍兴乡间颇有以数目字为名者,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或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

之后,俞樾还举出了朱元璋的两个助手来佐证,一个是开平王常遇春,一个是东瓯王汤和。常遇春曾祖叫常四三,祖父叫常重五,父亲叫常六六。汤和的曾祖叫汤五一,祖父叫汤六一,父亲叫汤七一。

与此同时,朱元璋的死对头,大名鼎鼎的张士诚原先也不叫张士诚,这个私盐贩子,起初叫张九四。士诚是他后来取的名字。

网络配图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用数字取名不过民间的一种风俗,并非什么官方强制。因为有关元代的各种正史如《元史》、《元典章》,甚至《通制条格》等都没有类似的记载。《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一书收录的大批元代合同里,交易的平民也用得多是非数字的名字。而且在元之前之后也都有以数字命名的习惯。

清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说“用数字取名的始作俑者是春秋时的吴王,他给女儿取名为‘二十’。吴国人为了避讳,就把二十改读为‘念’。”清人福格在《听雨丛谈》中说“八旗儿童,喜以数字为命名,如七十二、八十三等名,多出于祖父母的年纪,因以为寿也”。

不过,无论原因如何,老朱家的先人名字中有一大堆数字却是历史的真实。但从老朱这里,真实变了。

老朱发迹当皇帝后首先是效仿赵匡胤给子孙定字辈,规定姓名格式为:姓+字辈+名,就跟现在的大多数人一样。老朱有24个儿子,他给每个儿子都送了20个字的世系。太子一房是“允文遵祖训,饮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老四一房,也即后来的明朝帝系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其次是规定取名用字必须有“五行偏旁部者”。

网络配图

最后,各代子孙的名字要以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为序,这就跟现在的一般人有差别了。如他的儿子们,太子朱标,皇四子、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救荒野谱》的作者周定王朱橚,名字中都有一个“木”旁。

他的孙子,朱标的儿子建文帝朱允炆,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名字中都有个“火”旁。这种取名有个好处,就是很容易把后代区分开来。

如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只要一看“检”字就知道是朱元璋的第十代传人,再查各房谱系,“由”字辈属第四房燕王后代,据此即可知朱由检的一切来历。亲疏明晰,秩序井然。比起当年的一大堆数字来,可谓跟老朱家前后的地位一样,判若云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名相寇准因妒忌竟常在皇帝面前说同僚坏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自己尚且如此苛刻,对别人不更得眼里揉不得沙子吗?事实却恰恰相反,王旦对素昧平生的外人,却好得不得了,其包容的雅量,连骂他的人都服。寇准与王旦同年中进士,两个人进入官场的起点是一样的。但王旦却很快走到了前面,当上了宰相,这让寇准心里很不是滋味。人前背后,有意无意,寇准不免下些小绊儿,说些坏话。网络配

  • 看平民皇帝朱元璋是如何解决腐败问题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人出身,从小吃过很多的苦,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剥削。而且他的父母和长兄也都是死于残暴的剥削和瘟疫,所以他从小就立下誓言,长大后一定要杀尽天下的贪官污吏。而且当了皇上的朱元璋并没有失信于自己,在洪武二年,果然在全国上上下下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反贪污”运动,矛头直接指向从中央

  • 他是宦官却官至丞相 害人无数最后被砍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赵高,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参政弄权的宦官,秦朝的灭亡跟他有着重要的关系。赵高是一个私生子。赵高的母亲原本是赵国宗室一个远亲的妻子,秦灭赵后,随夫迁到咸阳。后来其夫被处以宫刑,她被迫到宫中为奴,与人私会生下了赵高。赵高秉承赵姓,按照当时律法被处以宫刑,送进宫当了奴隶。网络配图赵高虽在宫中为奴,但他却很

  • 他治国有方 却为何只是个死于非命的傀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所谓傀儡皇帝,也就是指那些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的人,他们大都被权臣扶持操控,并且具有懦弱、迂腐、无能的特点,例如汉献帝刘协、顺治帝、唐昭宗李晔等,在他们当政时,朝廷都险些或已经改成别家姓氏,虽然大部分傀儡皇帝都是平庸的,但其中也不缺乏有才干之人,如北周明帝宇文毓,便是一个政绩颇优的好皇帝。宇文毓,

  • 他是中国最节俭的皇帝 年夜饭只吃四个菜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道光皇帝的节俭绝对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历代帝王都甘拜下风。道光即位后,很想重塑“康乾盛世”的景象。可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百弊丛生,要振兴祖业,当从何入手呢?道光思来想去,认为祖宗入关前的淳朴节俭习俗,已在入关后的腐化奢靡中丧失殆尽,现在国库空虚,而文官武吏、民间闾里,却竟相崇尚奇技淫巧;若不力戒奢靡之

  • 汉灵帝为何让宫女都穿开裆裤?真相让人愤怒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汉灵帝刘宏(公元156~189年),东汉皇帝,公元168年即位。汉灵帝的“灵”在谥法中解释为:“乱而不损曰灵”,汉灵帝确实是个极度追求淫欲的皇帝。他在后宫里随时随地看中了哪个女子长得美艳,就拉到床上交欢。汉朝的宫廷女子与后世不同的是都穿着开裆裤,这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而且开裆裤里面什么也不穿,为的就

  • 揭秘:汉高祖刘邦为何仅仅对张良信任有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对于这个人估计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谋圣”。刘邦所说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他。他也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刘邦猜忌过的,从头到尾刘邦都对他的信任有加。一、亡国之恨 行刺秦王张良出身韩国贵族世家,祖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的韩昭侯、

  • 揭秘明景泰帝朱祁钰: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被俘,王振被杀,有道是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整个大明王朝在朝野震惊,京城人人自危的情况下,惩处王振余党。而21岁的朱祁钰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王文、于谦等的拥立下,改元景泰,即位为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立明英宗之子为皇太子。瓦剌太师也先打算用英宗睿皇帝朱祁镇,要挟大明王朝,换取财物、骗开关

  • 揭秘历史上唯一被天打五雷轰的皇帝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按照正史,清朝皇帝的死都是正常病故,即使是突发性猝死,也记录的非常冠冕堂皇,例如清太宗皇太极之死,正史记载是“端坐而崩”。然而,野史、传说就不同了,五花八门的死因,让史家至今争论不休。其中,嘉庆皇帝的死因最为离奇,野史传说他是遭雷击而亡,且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较为稳重,说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木兰秋

  • 汉武帝刘彻:放任黄河泛滥的真正考量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虑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这是两千多年前,汉武帝于泰山封禅后,亲临黄河决口所作《瓠子歌》。随后,汉武帝令人修筑河堤,堵塞决口,并“沉白马玉璧于河”,祈求河神庇佑。经过艰苦奋战,黄河位于河南濮阳瓠子的决口终于堵住。这次成功的治河经历也成为汉武帝一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