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杀兄弑弟的报应:自己多个儿子起兵谋反

李世民杀兄弑弟的报应:自己多个儿子起兵谋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722 更新时间:2024/1/10 6:04:20

太子和齐王虽然已经被除掉了,但是他们的十个儿子还在。对于李世民而言,这就意味着残存的政治异己势力还在、一种潜在的复仇力量还在!问题倒不是担心这十个年少和年幼的侄子长大后会揭竿而起替他们父亲报仇,而是谁也不敢保证,将来不会有心怀叵测之人利用他们的仇恨、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兴风作浪。所以,既然这场弑兄、杀弟、逼父的流血政变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么李世民只能按照它本身的惯性,把它进一步推向那个无可避免的逻辑终点——屠侄!

网络配图

只能如此,别无选择。

要说残忍,这或许是一种残忍。可是,这就是权力斗争的游戏规则。在这样的规则之内,每个人都是一颗身不由己的棋子。你或许可以选择充当什么角色,但你绝对无法改变角色固有的规定性。在历史和时代条件圈定的樊笼中,你只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并利用规则,却绝对无力改变规则。换句话说,你可以在规则中游刃有余,但是你不可能溢出规则之外。进而言之,如果武德九年发生的是“昆明池之变”而非“玄武门之变”,如果这场巅峰对决最终胜出的是李建成而非李世民,那么李建成在杀掉秦王之后,会不会向秦王的儿子们挥起屠刀呢?

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一旦历史选择了玄武门之变,一旦命运之神钟情于李世民,那么太子和齐王的十个儿子就注定在劫难逃!

六月四日这一天午后,当秦王府的两队飞骑奉命冲进东宫和齐王府的时候,李唐皇族的这些金枝玉叶立刻发出了恐惧而绝望的哭嚎。那十个年轻和年幼的亲王还未及从丧父的巨大哀痛中摆脱出来,死神便已伸出冰冷的白爪轻而易举地攫住了他们。

史书没有记载他们的年龄。也许这对后世的读者是一件好事,因为人们的内心可以避免受到某种触痛。但是史书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在泛黄的史册里,他们也就是那么一小串毫无特征的符号、两三行容易让人忽略的文字而已。

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是: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是: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

这就是他们留在历史上的全部信息。虽然他们的年龄不详,可我们知道,李建成死时三十八岁,李元吉死时二十四岁,所以,他们的儿子能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最大的估计也不过弱冠之年,最小的很可能仅仅在蹒跚学步。

杀完太子和齐王的儿子们,秦王的部将还想杀光他们左右亲信百余人、籍没他们的财产。尉迟敬德竭力反对,他说:“一切罪恶,只在两个元凶!既然已经诛杀,就不能再扩大打击面,这样无法使人心安定。”李世民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屠杀行动才宣告中止。

同日,高祖下诏大赦天下,并称:“凶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其余党羽,概不追究;朝政事务一概交由秦王裁决!”

网络配图

六月五日,冯立和谢叔方主动投案,薛万彻仍然在逃。李世民不断宣传他的宽大政策,薛万彻才回到长安。李世民说:“这些人忠于他们的主人,是义士!”于是将他们无罪开释。

六月七日,李渊正式册封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下诏重申:“自今日起,无论军事、政治及其一切大小政务,皆交由太子裁决之后再行奏报。”

李世民成功了。

他不但以无与伦比的智慧、胆识和魄力一举扭转乾坤,翦除了政敌,取得了政变的成功,而且以高明的政治手腕和安抚人心的宽大政策,消除了暴力夺权后可能产生的政局动荡,从而顺利坐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储君之位!

就在这电光石火之间,大唐帝国的历史遽然掀开了新的一页。

这崭新的一页是如此恢弘而绚烂,以至于玄武门前那些殷红的血迹很快就将被新时代喷薄而出的万丈光芒所遮掩。然而,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却注定要成为李世民生命中永远无法痊愈的伤口,也注定要成为李唐王朝记忆中永远无法消解的隐痛。如果说李世民后来缔造的整个贞观伟业是一座辉映千古的丰碑,那么它的基座无疑是一个荒草萋萋的坟冢。

上面写着三个字——玄武门。

里面埋葬的不仅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不仅仅是他们那十个年少和年幼的儿子,同时也埋葬着另一个李世民的灵魂。

也许我们必须把目光拉到贞观年间,才可能看清武德九年的这个流血事件是怎样深深地纠缠了李世民的一生……

“夫背礼违义,天地所不容;弃父逃君,人神所共怒!……往是吾子,今为国仇。……生为贼臣,死为逆鬼。……吾所以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叹惋之甚!”

贞观十七年那个阴雨蒙蒙的春天,当第五子齐王李祐在齐州起兵谋反的消息传来,唐太宗李世民愤然提笔写下了这道谴责李祐的手诏。书毕,李世民泫然泣下、悲不自胜。

除了对齐王李祐的悖逆之举感到痛心疾首之外,李世民的脑海中,是否也会闪过武德九年的那一幕呢?当他颤抖的笔墨写到“背礼违义、弃父逃君;天地不容、人神共怒”这样的字句时,内心是否也会泛起一股深藏已久的惭悚和愧疚呢?而“上惭皇天,下愧后土”这样的感叹,除了是替李祐感到羞惭之外,会不会也包含着某种程度上的自我谴责?而那潸潸而下的泪水,又岂止是为齐王李祐一人而流的呢?!

网络配图

无独有偶。齐王李祐刚刚伏诛,这一年四月便又爆发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太子事败后,又牵扯出了四子魏王李泰的夺嫡阴谋。悲愤莫名的李世民在公开颁布的诏书中称:“朕闻生育品物,莫大乎天地;爱敬罔极,莫重乎君亲。……(魏王泰)以承乾虽居长嫡、久缠疴恙(承乾患有足疾),潜有代宗之望(夺嫡企图),靡思孝义之则。朕志存公道,义在无偏,……两从废黜。非惟作则四海,亦乃贻范百代。”随后又对侍臣说:“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此后,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魏王李泰被贬为顺阳王,徙至均州。

当这种同根相煎、骨肉相残的惨剧差一点在李世民的面前重演时,历史惊人的相似性肯定会让他受到极大的震撼。从某种意义上说,担心被李泰所图、所以“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的李承乾就是昔日的李建成;而“潜有夺嫡之意”的魏王李泰则无异于当年的秦王李世民。

因此,此时的唐太宗才会痛定思痛地对后世的李唐皇族发出这样的警告——不要以为“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其潜台词是:人人心中都必须存一个“爱敬君亲”的“孝义之则”,任何人也不要企图把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发生的事情当成一个效法的榜样!而且李世民还一再强调,从今往后不管是“太子失道”,还是藩王觊觎储君之位,一概要被贬黜;并希望以李承乾和李泰为前车之鉴,从而“贻范百代”,“传诸子孙,永为后法”!

然而,唐太宗李世民郑重要求后代子孙所遵循的规范和法则,其实正是当年被他自己彻底颠覆的东西。

虽说时移世易,角色的不同导致了行为和价值观的差异,但是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和李泰一案时,心中肯定横亘着武德九年遗留下的道德阴影。对儿子们的谴责越是严厉而痛切,对“爱敬君亲”的“孝义之则”越是推崇和强调,就越发表明李世民一生中从来没有真正摆脱玄武门事件的巨大影响。

网络配图

也许,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待贞观的时候,就会发现在李世民缔造这份赫赫功业的过程中,很可能一直有某种难与人言的潜在力量在参与和推动。

这样的力量是什么呢?

也许,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一种“内在的自我救赎”。

当年夺嫡继位的手段越不光明,李世民为世人缔造一个朗朗乾坤的决心就越大;玄武门事变对李世民造成的隐痛越深,他开创贞观的动力也就越强;弑兄、杀弟、逼父、屠侄的负罪感越是沉重,他从造福社稷苍生的事功中寻求道德解脱的渴望就越加强烈!

从这个意义上说,贞观伟业又何尝不是一面巨大的“招魂幡”呢?

无论盛世贞观在后人的心目中获享怎样的景仰和尊崇,也无论它在历史上是一个多么光辉而伟大的政治典范,但是在李世民心中某个尘封的角落,它却可以是一种自我救赎的产物,也可以是一面招魂的旗幡。

换句话说,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失落在玄武门的东西,李世民将不得不用尽一生的岁月去寻找;对于父兄和弟侄在道德与亲情上的巨大亏欠,李世民也不得不用尽一生的努力去偿还。而这样的努力,也就构成了开创盛世的种种动因之中,那最不为人所知却又最不可或缺的一种。当然,这种努力对李世民本人来讲很可能是不自觉的、是极为隐晦而难以自知的。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种“灵魂的自我救赎”的确具有非凡的意义——就像是一种无上的信仰之于一个虔诚的信徒一样,它造就了李世民登基御极后的种种自律、宽宏和坚忍。唯其如此,它才能推动李世民从“个体的小我”走向“历史的大我”,从阴暗而血腥的玄武门,走向华丽而光明的贞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胡惟庸谋反:计划用四百日本人朝堂砍杀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但中途病累而死朱皇帝诛杀功臣,并非一般人印象中刚刚建立明朝就大开杀戒。明朝甫立,天下未定,屠刀首举之时,当为洪武十三年开始对宰相胡惟庸的下手,而当时之事,胡惟庸确有谋逆之心,论理该杀,同诛者也不过陈宁等几个大臣。所谓“胡党”大狱,则是十年之后的事情,族诛三万多人。过了三年,朱元璋又兴“蓝党之狱”,借

  • 揭秘谁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马屁精?并非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近几年市面上流行一部书,叫做《厚黑学》,顾名思义,乃脸厚心黑之学也。但乍听起来,这个名字好像还嫌太文雅了点。其实,也不用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完全可以放开来说,说得更简单通俗一些,中国封建官场上的这门最大的学问,就是“马屁学”。如果研究好了“马屁学”,而且能够运用得得心应手,那就会在宦海沉浮的惊涛骇浪

  • 传说能下痢散毒的“瘟神”赵公明如何成财神?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还有一些地域色彩很浓的财神,如旧时扬州邗沟大王庙,供奉吴王夫差和汉代吴王刘濞。夫差开邗沟,刘濞“煮盐东海,铸钱铜山”,对扬州历史开发做过贡献,所以也被当地人当财神供奉。五显财神信仰则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北京

  • 将抢美女当工作的皇帝:后宫达10万人包括母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宫妓,犹宫女。因宫女多能歌舞,故称。由此可以看出宫妓不属于皇帝配偶范畴,只要皇帝愿意,随便一个宫女都有可能被他临幸。有人为此表示不理解,皇帝后宫佳丽众多,绝对够他一个人忙活了,哪里还用得着宫妓。按理讲是没错,可对大多数男人来说,女人绝对是多多益善,玩不过来关在屋里发霉也不愿让别人碰。在女人方面,男人

  • 挽救大汉江山的一代名将周亚夫为何绝食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想必大家对周亚夫一定不陌生吧,看过电视剧《美人心计》都知道周亚夫这个角色吧,那么他的真实历史大家知道吗?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中的周亚夫吧。图片来源于网络周亚夫出生于公元前199年,死于公元前143年,他是西汉非常有名的将军,军事家,今天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

  • 隋炀帝曾率百万大军远征 最后躲在宫里声色犬马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继王薄之后,又出现三支起义军。其中主力之一杜伏威、辅公佑所领导的的江淮农民起义军日渐壮大,并屯兵六合;其他两支,李子通攻占海陵(江苏泰州),左才相占领淮北。对江都形成三面包围。杨广随即派陈棱率八千警卫精兵“暗杀”杜伏威,不料反被歼灭,江淮起义军又迅速攻下高邮、历阳两城,杜伏威自称总管,辅公祏为长史,

  • 古人也逆袭:李世民被骂昏君 海瑞用生命打土豪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电视剧《武则天秘史》中,骆宾王与武则天之间的较量颇有喜感。网络配图光宅元年,徐敬业在扬州造反,骆宾王作《讨武曌檄文》,其中有“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等句子,既说武则天是个不折不扣的“土豪”暴发户,

  • 三国大智若愚的名将鲁肃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鲁肃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这样一个人却也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事实上鲁肃的才能完全不输于周瑜,但是不像周瑜那样有锋芒,所以一般人都会认为鲁肃比较的老实,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将鲁肃描写的有点愚笨,但是鲁肃却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其一生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孙刘联盟,使得三国鼎立。图

  • 诗碑传奇!唐武宗千年"诅咒"竟吓退日本天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诅咒有很多种方式,主要有:巫蛊,召邪。召邪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仪式召唤含有怨气的孤魂野鬼,使用他们的怨气得到力量,并加以利用,以达到自己的愿望。诅咒,世上是否真实的存在?下面就和趣闻解密小编一起来看看。日寇密谋夺碑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消息传到苏州后,当时盘踞在那里的侵华头目松井石根欣喜

  • 他才是三国职场打拼里隐藏最深的高情商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里,鲁肃有几分天然呆,似乎只是为了反衬诸葛亮而存在,其实不然,三国职场,最为成功人士,非他莫属。他劝说上司时,话都恰到好处地点在关键处,获得上司另眼相看,周瑜去世后,竟然出人意料地被任命为都督。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元208年12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时间黑云压城。东吴集团内部战降两派斗争立马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