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文帝的政治智慧:一封书信免兵戈

汉文帝的政治智慧:一封书信免兵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288 更新时间:2024/1/19 16:28:38

汉朝初年,原本向朝廷称臣的南越王赵佗称帝,使国家面临南北分裂的危险,此时汉朝国力尚不雄厚,恢复和发展经济是当时的首要问题,但国家统一又是不容动摇的原则,面对这样的矛盾,汉文帝充分运用政治智慧,制定和实施了正确的决策,最终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网络配图

国家统一面临挑战

秦朝建立后在岭南地区设立了桂林、南海、象郡等3个郡进行管辖,但秦朝很快陷入战乱,中央政权对岭南地区鞭长莫及。当年远征岭南的秦军中有一个叫赵佗的人,祖籍河北,后来留在了岭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他趁乱掌握了南海郡的实权。

赵佗下令断绝与中原的交通,“绝道聚兵自守”,同时清除郡内仍忠于秦朝的官员,在重要岗位上全部安插心腹,实力增强后又向附近其它地区发起进攻,大约在公元前204年前后吞并了桂林郡和象郡,控制了整个岭南地区。此时中原地区仍在混战,赵佗于是公开称王,自封为“南越武王”,历史上称这个地方割据政权为南越国,其控制范围南至今越南中部,史书称其疆域“东西万余里”。

汉朝建立后南越国继续存在,双方形成了对峙,刘邦很想将其征服,但汉初民生凋敝,无力再兴兵南征,于是派名士陆贾赴岭南,封赵佗为南越王。陆贾向赵佗陈述利害,赵佗接受了汉朝的分封,向汉朝称臣,刘邦命令赵佗“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双方还开通关市发展贸易,这之后,南越在经济上对中原地区的依赖程度很高。

刘邦驾崩后汉惠帝即位,随后吕后称制,掌握了朝廷大权。吕后大约觉得南越国不太服管,双方关系变差,吕后一生气,下令“毋予蛮夷外粤金铁田器”,“金铁田器”指的是铁制、铜制的各种农具,当时岭南地区还无法制造这些先进生产工具,全部从中原地区贸易中取得,这条禁令无疑掐住了南越的脖子。

吕后也许是想拿这些来施压以使赵佗低头就范,但已经当了十多年南越王的赵佗已不再是原先那个小县令,也不是陆贾几句话就能让其乖乖就范的了。赵佗干脆自称“南越武帝”,与汉朝彻底决裂,并发兵攻打与南越相接的长沙郡,占领数县。吕后大怒,派将军周灶讨伐南越,由于地理环境不熟、北方将士不适应岭南气候等原因进展缓慢,而此时吕后驾崩了,刘邦的儿子刘恒即位,周灶率军回师。赵佗既不取消帝号,也不向汉朝朝贡,摆出一副与汉朝“平起平坐”的姿态。

汉文帝的政治智慧

刘恒继位时汉朝国力仍然较为有限,还在休息生养的阶段,同时内部也面临许多挑战,发生过济北王刘兴居叛乱事件,南越成为当时汉文帝手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网络配图

如果继续对南越用兵,一来面临军事上的风险,弄不好就会重蹈吕后远征无功的覆辙;二来即使军事上取胜,也会付出巨大代价,对于仍处在百废待兴的汉朝来说也是不划算的事。鉴于此,汉文帝决定改变解决南越问题的策略。

汉文帝了解到,赵佗之所以称帝并攻打长沙郡,是因为他认为吕后听信了长沙王吴芮的谗言,刘邦当年封吴芮为长沙王,将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等5个郡作为其封地,其中有3个郡在赵佗手中,赵佗认为吴芮想拿回封地才挑拨南越与朝廷的关系,赵佗曾分别派内史、中尉、御史等3次赴长安进行申辩,但都被吕后扣压。这些表明,赵佗本意没有蓄意分裂汉朝的打算,让他取消帝号重回汉朝仍有可能。

吕后当初下令毁了赵佗父母的坟墓,汉文帝命人将其重修,每年奉祀,并派人守护,又召见了赵佗留在中原的亲属,任命其官职并厚赐。做完这些,汉文帝又给赵佗写了封信,仍命陆贾送去。

汉文帝让陆贾带去的这封《赐南越王赵佗书》写得很用心也很精彩,历来评价很高。信的一开头写道:“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心劳意。”这句话既摆明双方的地位,奠定原则和基础,同时又亲切、低姿态。紧接着是一句“朕高皇帝侧室之子”,汉文帝知道赵佗对他的父亲刘邦很有好感,所以强调了自己是刘邦的儿子,同时他又是刘邦与薄姬所生,意在强调自己是“侧室之子”,一方面继续低资态;另一方面与吕后划清界限,不让赵佗产生误会。汉文帝在信中还告诉赵佗,他家祖坟已被修护,进一步增进好感。

之后汉文帝笔锋一转,说南越掀起战火以来,双方损失都很大,“长沙苦之,南郡尤甚”,南郡是赵佗的地盘,这句话表面看来是慨叹,也有慰问之意,但其实软中带硬,意思是“杀我八百,你自损一千”。就赵佗关心的长沙王封地问题信里也专门进行了解释,认为那是高祖皇帝很久之前做出的决定,并不刻意针对赵佗,汉文帝向赵佗承诺,只要他接受朝廷的封王,取消帝制,“服领以南,王自治之”。汉文帝还让陆贾带去一些礼物,包括“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以示慰问。

赵佗看到这封信,感动之余也陷入沉思,他是个能洞悉大势的人,与汉朝长期僵持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取消了帝号,重新接受汉朝所封的南越王。还准备了一批贡礼,包括“白璧一双,翠羽千尾,犀十座,紫贝五百,桂壶一器,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派特使赴长安朝贡。

付出小代价达成大目标

赵佗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去世,按照史书上的说法,他大约活了100多岁,历经汉朝数位皇帝,称帝这场风波过去后赵佗果然信守了他的诺言,至死都为汉朝的藩属,形同诸侯王,使广大岭南地区留在了汉朝的版图之内,维护了国家统一。毛泽东主席曾诙谐地称赵佗为“南下干部第一人”,还说他是“开发岭南第一人”。

网络配图

这场危机得以化解与陆贾“二使南越”有关,陆贾因此被称为汉朝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但重要的还是汉文帝的正确决策。南越问题很复杂,一味用强或一味示弱都不行,对分寸的拿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把握都要求很高。汉文帝刘恒虽然没有他的孙子汉武帝刘彻那样的雄才大略,但他很务实,也很细心,没有他的高瞻远瞩和周全的安排,南越问题就无法顺利解决。

解决难题离不开对机遇的把握。把握机遇有不同的层次:一是认识机遇,机遇到来时能看到,从而不让它擦肩而过;二是利用机遇,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让机遇为我所用;三是制造机遇,需要机遇时没有怎么办?那就创造机遇来为我服务。汉文帝从大局着眼定下南越问题的基本策略后,为打破僵持的局面,他耐心细致地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整修赵佗祖坟、任命其亲属为官、精心撰写书信、挑选最合适的人出使等,在没有机遇的情况下创造出了机遇。

汉文帝解决南越问题的示还有,解决重大的原则问题、棘手问题,不一定必须付出重大代价,在挑战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不失原则,又不能纵一时之忿,要从国家和民族的最大利益出发,充分运用策略技巧、发动政治智慧,只要能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精心谋划,一样可以用小代价达成大目标。

当然这是有前提的,任何谈判或者外交活动都要有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作持盾,否则“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能成为一句空谈。汉朝初期国力尚未达到汉武帝时的鼎盛,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济恢复得很快,朝廷实行低税率,百姓生活大为改善,汉朝的软、硬实力都在迅速增长,这才是汉文帝真正的底气,也是让赵佗甘心称臣的前提。汉文帝继位之初就以较小代价顺利解决了南越问题,为和平发展赢得了时间,文景之时汉朝的发展速度很快。想想看,如果汉文帝像吕后那样因一时之怒就大起刀兵,那“文景之治”也许就不可能出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万历皇帝曾被当面辱骂“酒色财气”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世界上的事情很奇妙,有时你以为已经遗忘了的东西,转个圈后却又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就像失散的故友,带着旧日的模糊面容,令你百感交集。比如,最近“江声浩荡,自屋后升起”忽然刷屏。模糊的记忆也回来了,想起这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开篇第一句。那么多年前曾看过、激动过,并随着岁月遗忘的句子,能重新想起的概率真

  • 嘉庆在收拾和珅的时候 和珅为什么没有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嘉庆与和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当嘉庆帝收拾和珅的时候,为什么和珅没有反抗?反问提问者一句,和珅拿什么反抗?用嘴去咬嘉庆帝一口吗?那他也得有那口“铁齿铜牙”啊!和珅手里根本没有兵权。中国历史上但凡架空皇帝、肆意废立皇帝甚至改朝换代的权臣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手里掌握着军队

  • 嘉庆和道光都活过60岁 咸丰为什么三十岁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嘉庆和道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帝王也好,平民也罢,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一共出现了几百位皇帝。这些人里能活过50岁的不多。但也有长寿的,就拿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来说,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活到了89岁,嘉庆和道光皇帝分别活到了61岁和68岁

  • 曹操棒杀的爱姬是什么身份?是糜夫人还是刘备的两个女儿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棒杀的爱姬是什么身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裴松之注《三国志》十分严谨,他虽然旁征博引,把能找到的史料都展示出来,但不靠谱的史料,他一定会进行辨析,并指出其谬误之处。他在给《三国志》第一篇《武帝纪》做注的时候,引用了一段《曹瞒传》的记载:曹操曾乱棒打死过一个爱姬。陈寿并未

  • 刘封的能力那么强 诸葛亮为何会说刘封不能留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儿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禅是刘备的儿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实刘备虽然前半生颠沛流离,但后来好歹还当上了皇帝,身边的嫔妃也绝对不在少数,虽然儿子不到成群结队的地步,但除了刘禅以外,还有三个儿子。与刘永、刘理不同的是,刘封不仅年龄最大

  • 元朝都没有被推翻 朱元璋怎么就和陈友谅打起来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陈友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1363年8月30日,明太祖朱元璋调兵20万支援洪都,与此同时,朱元璋的对手陈友谅担心腹背受敌,同样率领着60万水军进驻鄱阳湖。与朱元璋展开了一场长达36天的激战,史称鄱阳湖水战。但问题是在这场水战爆发的时代背景是元朝末年,正是

  • 秦昭襄王的丞相争夺战,魏冉与范雎之间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魏冉与范雎之间发生了什么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秦昭襄王时代的相位更替很有意思:范睢扳倒了魏冉,然后就成了丞相,蔡泽扳倒了范睢,也继任了丞相。范睢在魏国受辱后,潜逃进秦国,此时当权者是穰侯魏冉,他本人很讨厌外国的宾客,称他们是“国家的蛀虫,扰乱国政的祸首”。所以范雎想要

  • 比纣王更早存在的酒池肉林,夏朝末代皇帝夏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酒池肉林的是谁,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历史上真实的夏桀

    因纣王而闻名的酒池肉林,却原来早有先例,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提起纣王,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昏庸残暴,作为商朝的末代帝王,纣王的一生,确实是极尽奢靡,为了享乐,纣王想了很多的办法,其中最出名的,便是酒池肉林纣王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装满池子,还在池子旁边挂满了烤

  • 最幸运的开国皇帝:杨坚是怎么建立隋朝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坚上一任皇帝是谁,隋朝杨坚在位几年,杨坚是哪朝的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这样,“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人物,他根本没想过篡位,却天下掉下来的皇冠砸中,无意之中成为一个王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被后世誉为千古明君。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又是怎么成为皇帝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

  • 两度被废的宋朝皇后,最后却成了人生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有多少个被废的皇后,古代被废的皇后,宋太宗后代绝了吗

    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开封,掳走徽钦二帝以及皇族、妃嫔与贵卿、朝臣,史称“靖康之变”。在北迁途中,这些昔日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孙贵胄备受折磨,特别是贵族女性更是沦为金兵摧残的对象,比如宋钦宗的皇后朱氏就不堪侮辱,被迫自杀身亡。但是此时,却有一位皇后因祸得福,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