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皇后的才智与手段皆为上乘,为何却是命比纸薄的可怜女性?

张皇后的才智与手段皆为上乘,为何却是命比纸薄的可怜女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566 更新时间:2024/1/15 16:47:55

张皇后的身世不算高贵,但她的奶奶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她的奶奶窦氏是睿宗昭成皇后的妹妹,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小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当年,昭成皇后去给婆婆武则天拜年,结果一去不回,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睿宗李旦敢怒不敢言。从此,幼小的李隆基便在小姨的呵护下长大。所以,玄宗对小姨爱情很深,对她的一家非常照顾。

天宝年间,肃宗李亨还是太子时,被宰相李林甫欺负得非常狼狈,为了自保,被迫与自己的发妻太子妃韦氏离了婚。张氏便在此时被选入了太子东宫,成为孺人。

史载,张氏“辩惠丰盛”,就是身形丰腴,聪明而口才好。进入东宫后,很快就博得了李亨的宠爱,升为良娣。

没过多久,大唐帝国的灾祸“安史之乱”爆发。马嵬驿兵变后,宦官李辅国与李亨的儿子李俶、李倓,都劝李亨与玄宗分道扬镳。于是,李亨决定北上,踏上了自立为帝的路途。张良娣很清楚此举意味着什么,非常赞同李亨的决定,并用实际行动支撑了丈夫。

史书上记载了两件事:

其一,张良娣的身段符合大唐美人的特征,略显丰腴,而且当时怀了孩子,愈加丰满。北上途中,晚上歇息时,张良娣总是要求睡在李亨的外侧,李亨问其原因,张良娣说:“非常时期,殿下身边卫士少,一旦呈现紧急情况,妾身在外面还能挡一挡!”李亨非常感动。

其二,抵达灵武不久,张良娣便诞下了一位皇子,临产后第三天,她便拖着衰弱的身子,加入了为兵士们缝制军衣的行列。李亨劝她歇息,张良娣却说:“大敌当前,哪里有歇息的时刻呢!”李亨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从这两件事来看,张良娣识大体,懂全局,像个贤内助。但接下来的一件事,却显现了她的心计,暴露了她的意图:

张良娣有一副七宝马鞍,镶满了珠宝,非常刺眼。李亨的智囊李泌对李亨说:“现在四海分崩,凡事应当节省,张良娣的马鞍过分豪奢,影响欠好,应当拆下来上缴国库,用于恩赐建功的将士。”

这时张良娣不由得了,略带愤慨地说:“乡里乡亲的,不至于吧!”

本来,这副马鞍是玄宗恩赐给她的,意义不一般,坐上它就等于不时提示李亨:不要忘记我奶奶对你家的恩德,只有我才使皇后不贰的人选。

至此,我们有理由信任,前两件事完全是张良娣为了获取李亨的宠爱而做秀。其实七宝马鞍一事张良娣完全可以继续做秀,再一次将李亨感动得稀里哗啦。但她没有那么做,由于在她眼里,马鞍标志着母仪全国的凤冠。而她要得到的就是凤冠,并非真实的为了丈夫。

后宫的女性,有两大的最高方针,一是当上皇后;二就是盼望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心比天高的张良娣当然也不破例。皇后还没有着落,她便未雨绸缪,替儿子盯上了太子的位置。

但这件事却很难,一是他的儿子年龄太小,二是李亨的长子广平王李俶,三子建宁王李倓都是战功赫赫之辈,再加上还有个什么事都门清的宰相李泌,都欠好抵挡。

于是,张良娣撮合李亨的亲信,宦官头子李辅国结成同盟,想了一条一石二鸟的毒计。

她先建议李亨立广平王李俶为太子,建宁王李倓接替全国戎马元帅。这样会形成两个结果:一是制造两位皇子的对立;二是这样的大事李泌必定会牵扯进来,他支撑李俶,就开罪李倓,支撑李倓,就开罪李俶,是个巧妙的死局。

按说张皇后以有心算无心,而且计策如此歹毒,必定会形成严峻的结果,但却适得其反。由于她轻视了李泌的才智,而且李俶与李倓虽是异母所生,但联系比亲哥俩还好。

李泌知道后开诚布公地向李俶说明了问题的原委,李俶深明大义,当即表态,不迎回太上皇决不妥太子,李倓也毫不勉强听从哥哥的调遣。不但没有反目,哥俩的联系反而更铁。

张皇后知道后大失所望,为何自己这么命苦,百年难得一遇的旷世奇才,百年难得一见的皇家铁联系,都被自己碰上了。

两京克复后,在太上皇玄宗的主持下,张良娣顺畅成为皇后,正当她想着估计太子李俶时,肃宗李亨却大限将至。

在这权利替换的关键时刻,各路野心家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纷纷摩拳擦掌。但是,最起劲的并非张皇后,而是她从前的盟友,大唐第一个有能力拥立皇帝的宦官,李辅国。

在这关键时刻,张皇后也顾不得脸面了,叫来太子李豫(李俶封爵太子时改名),参议抵挡李辅国的事宜,但是李豫却不敢信任她。她又找来李豫的二弟,越王李係,但是不管张皇后做什么尽力都是徒劳,由于李辅国手握禁军,现已把控了全局。

随后,李辅国将太子李豫名为保护,实质软禁了起来。并假借太子之令,将张皇后与李係逮捕。

宝应元年四月十八,李亨龙御归西,享年五十二岁。同日,李辅国残暴杀害了张皇后等人,拥立李豫登基,是为唐代宗,他也成为大唐第一个被宦官拥立的皇帝。

说实话,张皇后的才智与手段皆为上乘,但她却碰到了李泌、李俶、李辅国,这么多的难以想象,真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可怜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讲述李世民和项羽两个同为贵族可结果却大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和西楚霸王项羽,一个千古一帝,一个西楚霸王;一个帝王之范,一个英雄盖世,他们二人具有很强的可比性。首先,他们二人在历史上的地位都很高,并且鼎鼎有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次,他们二人都是少年得志,李世民十几岁从军打仗,四方征战,平定海内,二十九岁登基为帝,白居易的《七德舞》说,“二十有四

  • 伉俪情深:虽仙逝多年她依然是他唯一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这世界上叫郭威的人不计其数,但有名者却寥寥无几。曾经有一名叫郭威的人,可谓是荣登九五至尊,享否极之位,此人便是名扬四海的后周太祖郭威,今天咱们就来追忆一下这位伟人,看看郭威是如何登上后周皇位,成为后周太祖的。图片来源于网络郭威,出生于河北省的某家,当时历史进程正处于唐朝末年,他幼年丧父,跟随母亲一起

  • 揭秘:宋江接受朝廷招安葬送了梁山众兄弟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之际,经过六七百年的传播,其中的故事已是人尽皆知。几百年的时间里,人们对《水浒传》的理解可谓是数不尽数,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即使到了今天,很多人在谈起《水浒传》的时候对其中的很多人物还是评价不一,比如晁盖和宋江这两个形象,对于招安的看法等等。有争

  • 宋太祖赵匡胤派去灭的南唐的将领是哪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由于南唐后主李煜诗作的流传,使人们对五代十国中南唐的关注度最高,在乱世中,这种情况是十分罕见的。而历史上的南唐,是被北宋所灭,这段历史许多人并不知道,许多人很想知道北宋统一战争中赵匡胤派谁统兵灭的南唐。这个问题其实在是有明确的历史记载的,这两位将领分别是曹彬和潘美。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北宋消灭南唐的过程

  • 南唐亡国是因为李煜对政治军事的一塌糊涂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们来讲讲李后主的故事。李后主是谁?李后主是南唐时期最后一位君主,李后主原名李煜,李煜是南唐是时期有名的作词家,李后主诗词被后人广为流传。李后主对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是对于政治军事却是一塌糊涂,南唐的亡国与李后主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图片来源于网络李后主原名李煜,是南唐时期的一位作词家。李煜生于

  • 永琪作为乾隆最爱的儿子为何会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五阿哥,永琪,乾隆帝的第五子,生母为珂里叶特氏(又作海氏或海佳氏)【以下称瑜妃】,认识五阿哥,我们是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在【还珠格格】剧中,我们了解的五阿哥是一个重感情讲义气,但又有点小心眼的男孩子,那么史上的五阿哥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五阿哥的真实资料:“和硕荣纯亲王永琪,字筠亭

  • 朱元璋因没文化用白话文发圣旨 太搞笑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而且是贫下中农,小时候朱元璋给地主放牛,根本无法读书,他的人生第一堂课基本就是苦难和凄惨。网络配图 那时候大家都叫他“朱重八”,整天跟在老牛的屁股后头抢着捡粪蛋,就连如此情形也没坚持几年,没多久,他家那里干旱得连蛤蟆也死了,遭遇了大灾之后,又来了严重的瘟疫,这次他的父、母、兄、姐、

  • 揭项羽的后时刻:自刎而死但尸体被肢解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四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了,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道,彭城也被灌婴拿下。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恐惧。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先派陆贾去求和,项羽不听,又派一个叫侯公人去,项羽才答应了。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为啥项羽

  • 二战谜案:希特勒曾秘密向英国媾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二战狂魔希特勒曾秘密向英国提出和解?据档案解密,1942年5月,希特勒的接班人之一,堂堂帝国的第三巨头竟然飞越至苏格兰,并在此同对德国素有好感的汉米尔顿公爵会面,要求和解。这一行为一度让轴心国之间产生嫌隙……1941年5月10日傍晚5点,一架“梅塞施密特-110”高速战斗机从德国境内升空,悄悄

  • 档案解密:苏联为何放弃暗杀希特勒?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斯大林曾经计划暗杀希特勒,但是就在秘密特工将要发动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时,斯大林却紧急叫停。这到底怎么回事?希特勒为何不执行这一“斩首”行动?几年前,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披露了这一真相。网络配图1.本想在莫斯科搞“斩首”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动“闪电战”,3个集团军群突然袭击苏联。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