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说刘邦留下吕雉是不得已的选择?原因是什么

为何说刘邦留下吕雉是不得已的选择?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525 更新时间:2024/1/24 22:37:44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邦。

在吕雉身陷项羽军营之际,戚夫人便成为了刘邦的新宠,后吕雉虽被项羽释放,但饱经风霜的吕雉已经很难再获刘邦的欢心,因此有着“夺夫之恨”的吕雉和戚夫人,矛盾本就很深。再加上汉高祖十年(前197年)时刘邦曾意图以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取代刘盈的太子之位,新仇旧恨之下,两人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

对于戚夫人,刘邦无疑是极为宠爱的,爱屋及乌之下刘邦对刘如意想必也是极为喜爱的,而在经历了韩信、彭越之死后,刘邦恐怕对吕雉的心狠手辣也已经深有领教。那么,刘邦为何不处死吕后,从而确保戚夫人母子安全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为了确保刘氏江山的稳定,他不得不留下较为强势的吕雉。

吕氏在朝中影响力极大,刘邦与吕雉之间的复杂关系

吕雉与刘邦的结合,其实更像是一场政治联姻,刘邦从起事到最终夺取天下,其实离不开吕氏在背后的支持。当刘邦在沛县发动反秦起义之后,吕雉的兄长吕泽随后便在砀郡单父发动了起义,并“发兵佐高祖定天下”。

由于吕泽独立成军,以至于吕泽虽然在汉初仅仅获封令武侯,但纵观整个反秦战争和楚汉争霸时期,仅仅是被明确标识为吕泽部下的,便有阳都侯丁复、曲成侯蛊逢(《汉书》作虫达)、都昌侯朱轸、阳夏侯陈豨、东武侯郭蒙、信武侯靳歙、阳陵侯傅宽、阿陵顷侯郭亭、博成侯冯无择、成陶侯周信等人,其中丁复、蛊逢等更是位列十八功侯,由此可见吕氏在朝中的影响力。

吕雉作为刘邦的原配,其子刘盈乃是唯一嫡子,因而刘盈不仅早早被立为了太子,更是名正言顺的唯一继承人,然而唯一的问题在于刘盈的性格,由于其性格孱弱,而刘邦又年事已高,一旦自己百年之后出现“子弱母强”的局面,再加上吕氏在军中的影响力,刘盈是否还能坐稳刘氏江山,谁也不敢保证。

因此,当吕泽于汉高祖八年(前199年)在平定韩王信叛乱的战争中阵亡后,刘邦开始谋划废黜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不过,令刘邦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由于传统宗法制的强大影响力,再加上吕后的暗中谋划,此举竟然遭到了大多数朝臣的强烈反对,而所谓的“商山四皓”则一定程度代表了民意,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对,使得刘邦不得不放弃易储之举。

易储之事虽然告终,但刘邦为了确保刘氏江山的稳定,只得另辟蹊径,而办法其实也很简单,那便是削弱清除吕氏的影响力,尤其是吕氏在军中的影响力,我甚至怀疑陈豨的叛乱和赵王张敖的被废,均是刘邦有意为之。而刘邦晚年甚至不惜处死樊哙,只因樊哙乃是吕雉的亲妹夫。

如上所述,吕雉不仅自身颇有谋略手段,且吕氏在汉初的朝廷同样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从而确保了刘盈太子之位的稳定。而吕雉与刘邦,则由于时局的变动,导致从最初的合作关系变成了敌对关系,然而即使如此,刘邦仍然没有选择除掉吕雉,很大程度上又源于吕雉能够一定程度确保刘盈坐稳皇位。

为了确保刘氏江山稳定,刘邦需要吕后对外廷予以牵制

正如前文所说,刘盈继位乃是名正言顺,唯一的问题出在性格方面。按理来说,刘盈继位之时已经年满十六,这个年龄在古代其实已经算是可以亲政了,然而其性格却导致很难在西汉之初那个混乱的岁月中坐稳皇位。

对于刘盈这样一位性格仁弱的皇帝来说,无论是面对朝中的诸多开国功臣,还是面对外部诸多的异姓、同姓诸侯,都很容易形成“主弱臣强”的局面,从而导致江山不稳。这种局面下,颇有才智而又手段强硬的吕后,便是刘盈的一大助力,完全可以帮其稳固皇位,但同时又要防止吕后趁机夺权。

首先是外部威胁,刘邦继位之后,其首要工作便是消除异姓诸侯王对中央朝廷的威胁,臧荼谋反被杀、韩王信勾结匈奴反叛被杀固然是自作孽不可活,但赵王张敖被废、彭越先废后杀、英布谋反被杀则显然是刘邦顺势而为,至于韩信被杀则大体出自于吕后之手。异姓诸侯王被清除之后,刘邦又先后册封九大刘姓诸侯王,并与大臣们定下了“非刘姓不可称王”的“白马之盟”。

其次是朝廷内部,刘邦则是以关系较为亲近的丰沛系和长期跟随自己的嫡系为主,这点可以从“病榻问相”看出一二,从而最大程度确保朝臣对刘盈的拥戴。此外,则如前文所言,逐步削弱吕氏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并默许吕后在朝中培植势力。从而形成内廷、外廷相互牵制的平衡局面。

如此,至刘邦晚年之时,西汉便形成了内有吕后与大臣相互牵制、外有刘氏诸王作为屏障的布局。当然,为了确保这种平衡足够稳固,刘邦更是尽可能的将兵权交给了最为信任的将领,例如灌婴、周勃等人。

如果朝廷内外的这种平衡,真的能够如刘邦所愿得以维持,那么在外臣的牵制和刘姓诸王的维护下,吕后还不至于权势滔天,有诤臣周昌的辅佐,戚夫人母子的安全或许可以得以保全,奈何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刘邦的意料,吕后竟然在刘邦去世之后迅速执掌朝政,而皇帝软弱无能,朝中大臣毫无办法,刘姓诸侯王则各怀鬼胎,随着朝中平衡被打破,戚夫人和刘如意的性命自然也就无法保全了。

事实上,对于刘邦这种开国之君,其虽然好色,却也不是昏君,在江山与美人之间自然知道如何取舍,为了刘氏江山的稳定和传承,戚夫人和刘如意又算得了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时曹丕在做什么 曹魏表现为何如此消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丕和夷陵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221年,为报东吴袭夺荆州,杀害关羽之仇,刘备对东吴发动了讨伐。在随后爆发的夷陵之战中,东吴的陆逊对蜀军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双方在夷陵相持了半年之久。最终陆逊抓住刘备“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的状态,用火攻打败了刘备。在这

  • 孔四贞与孝庄之间有何故事?清朝唯一的汉人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孔四贞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清朝顺治十一年(1654年),孝庄太后在紫禁城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客人年仅18岁,身为女子,她面色英武,面对孝庄太后,她不但没有过于拘谨,反而表露出豪爽姿色,孝庄太后越看越喜欢,便将她留在宫中。这位女子,名叫孔四贞,孝庄曾一度想把孔四

  • 害死曹操长子的贾诩,为何没有像杨修一样身首异处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害死曹操长子的贾诩,为何没有像杨修一样身首异处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贾诩,字文和,三国第一“毒士”,这不是说他善于用毒,而是说的他算无遗策。贾诩原为董卓手下,在董卓被杀后,他成功地劝说其部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起兵诛杀王允、驱逐吕布。后来,贾诩离开李傕郭汜,改投宛城

  • 敢打关羽马超,长坂坡时许褚为何不打张飞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许褚敢打关羽马超,为什么在长坂坡不打张飞赵云?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评选三国悍将,许褚许仲康绝对有资格进入前五名,或许他的不如拔矢啖睛的夏侯惇狠辣,也不如刮骨疗毒的关云长神武,但是他的强悍程度,是可以跟典韦并驾齐驱的。许褚身高八尺腰大十围,其形象跟倒拔垂杨柳的鲁

  • 秦孝文王为何只做了三天皇帝?他是为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孝文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嬴荡举鼎而亡,年仅23岁,并无子嗣,当时在燕国为人质的武王的异母弟嬴稷在老妈宣太后及魏冉的支持下,最终继位,是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嬴柱就是秦昭襄王的次子,但是秦昭襄王活得实在太久了,作为儿子的秦孝文王只能战战

  • 在秦国同时封君和侯爵的人有多少?到底有多难?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在秦国同时封君和侯爵的人有多少,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前362年,那位结束“四代乱政”,带领秦国从混乱中走出来的秦献公嬴师隰病逝,太子渠梁即位,是为秦孝公。秦孝公即位之初,秦国因此前“四代乱政”而大损的国力尚未恢复,而且因秦献公晚年为收复河西故土,多次发动对魏国的大战,秦国国内困顿

  • 刘备托孤时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真的舍得自己打下的江山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托孤,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核心人物,从“织席贩履”到“蜀汉开国皇帝”可以说是历经无数艰辛。尤其是前期的刘备,三国各路英雄无论是袁绍、曹操、刘表、陶谦……他都曾投靠一时,可见刘备的前期生涯并不好过。当然了,刘备之所以能如此吃得开,除了他“皇叔”

  • 甘夫人又饿过人之处,让刘备临死前临死前专门要求与其合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甘夫人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客观来说,刘备的故事还是很励志的。虽说刘备有个皇叔的身份,但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若没有一定的身家背景,谁会将这头衔当回事?而刘备却靠着为人处世,硬是开创出了自己的事业。所以,当曹操和他谈论谁是天下英雄之时,他一听居然有自

  • 李世民不得不杀的2个功臣,他们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威并施,双管齐下,把一个个能人异士治理得服服贴贴,唐太宗李世民虽被斥责为无手足之情,屠兄杀弟,但没人指责他是刻薄寡恩之主,像朱元璋那样对开国功臣痛下杀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但是唐太宗还是有杀过两个功臣的,但是他们是“该杀”的

  • 诸葛亮要求死后有四人抬棺,这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里面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诸葛亮,因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非常的聪明,刚出山就能料定天下会被三分,出生以后还帮助刘备称霸一方,刘备去世以后,他接过统一天下的重任,苦苦支撑蜀汉天下,只可惜最后鞠躬尽瘁的他葬在何处也成为了一个谜,不过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只有智慧的人,他知道自己要被放在何处,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