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玉石俱焚:希特勒毁灭德国的目的

玉石俱焚:希特勒毁灭德国的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74 更新时间:2024/1/20 5:11:26

导读:德国是希特勒崛起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可以诉说当年发生的故事。但是这样一块故土,当年希特勒却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想要炸平整个德国,这是为什么呢?

走进今天的德国,很多人都会赞叹这个国家的繁荣与富足。短短几十年间,德国不仅迅速地治愈了战争创伤,而且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鲜为人知的是,在纳粹德国行将灭亡的前夜,希特勒曾制定了一个疯狂的计划,意图毁灭整个德国。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施,那么德国战后的经济奇迹很可能就会成为泡影。

网络配图

纳粹崩溃在即,希特勒要毁灭德国民族

1945年初,苏联红军与美英军队在德国中部会师已指日可待。此时的希特勒只能躲在地堡里那些名存实亡的军队发号施令。从1月到4月,希特勒处于极度紧之中,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脸色蜡黄,左臂抖动得很厉害,腿也总是在哆嗦,开会时不得不由副官搀扶着才行。

希特勒一直期盼着奇迹的发生,他曾寄希望德国能出现一场苏联式的“人民战争”,但事与愿违,德国人民已不愿再做无谓的牺牲,开始早早将家里的桌布床单悬挂在窗外,作为投降的标志;他们甚至哀求德国士兵不要再保卫他们的村庄和城镇,以免在最后时刻遭到灭顶之灾。

面对雪花般飞来的不利消息,希特勒的狂妄逐渐化作失望和无奈。特别是当他意识到曾对他顶礼膜拜的德国人民辜负了他的期望时,他产生了强烈的报复心理。希特勒不止一次地表达了毁灭德国民族的想法:“如果战争失败,德意志民族也将灭亡。没有必要为这个民族维持最原始的生存基础,恰恰相反,最好我们亲自动手把这些基础毁灭掉,因为这个民族将被证明是最软弱的民族。”在这种近乎绝望的境况下,一个以毁灭整个德国为目的的疯狂计划浮出了水面。

制定焦土计划,强令军民进行死亡迁徙

3月18日,德军将领在军事会议上向希特勒报告,德国西部的居民已不允许德军进入村庄。狂怒之下的希特勒当即下达了报复性的元首第一号指令———命令德国西部的所有居民立刻进行迁徙。

命令下达后,军官们都吃了一惊。出席会议的一位将军力劝希特勒放弃这种做法,因为铁路运输早已瘫痪。希特勒回答道:“那就让他们步行!”这位将军只好又陈述道,徒步迁徙根本得不到安全保障,也没有任食物可供应。希特勒却冰冰地说:“我们不能再花更多的精力去关心居民了。”然后便转过身去,不理睬。

网络配图

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纳粹党徒开始考虑执行元首的疏散命令,决定将莱茵河到鲁尔一线以西的几百万居民全部迁至图林根山区和易北河流域的低洼地带,包括曼海姆、科隆等大城市的居民也要悉数迁空。可以设想,如果计划执行,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将毫无目的地行走在乡间泥泞的道路上,忍受着严寒、饥渴、疾病和惊吓的折磨,简直就是一次通向地狱的死亡行军。连希特勒的一些亲信都认为此举实属疯狂,无疑是一场对德国人民的集体谋杀。

然而,更疯狂的举动还在后面。3月19日,希特勒又下达了元首第二号指令,即所谓的“尼罗指令”,决定执行“焦土政策”,炸平整个德国。指令的关键部分写道:“所有德国境内的军事设施、交通运输、通讯系统、工业设备以及敌人在当前或将来可以用来继续其战斗的物质和原料,都必须被摧毁。”根据这一指令,纳粹党徒起草了一份破坏计划,把要摧毁的工业设施开出了一份详细的清单,煤矿矿井也赫然在列。他们还下令将所有的电话局、电报局、长途交换台、电台天线塔及广播接收设备变成“一堆废铁”,并拆毁所有库存及设备。不仅如此,一切民用设施,如水厂、食品厂、服装厂等也要彻底销毁,这等于断绝了普通百姓的活路,毁掉了所有德国人生存的任何可能性。

纳粹部长冒死破坏希特勒的疯狂计划

指令一经下达,当即生效。为了配合迁徙计划,纳粹党徒派人在德国西部到处散发传单、胁迫居民离开并烧掉他们的住宅。焦土计划也得到了执行,离西线较近的一些公路、桥梁和军事设施相继遭到破坏和炸毁。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听命于希特勒的疯狂计划,汉堡的行政长官考夫曼就拒绝把已遭受严重破坏的城市彻底炸毁。德国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艾伯特·斯佩尔更是亲自行动,为挽救德国全力奔波。

斯佩尔是希特勒最亲密的朋友之一,他参加了3月18日的会议,当时就意识到了这一政策的危害性。斯佩尔决心为了战后德国人民的利益,尽力保全一切可以保全的东西。他劝希特勒收回毁坏工厂和桥梁的命令,但希特勒对斯佩尔的话充耳不闻。

看到进谏无果,斯佩尔决定抗命而行。在此后的一个星期里,他和助手频繁往来于柏林和鲁尔工业区之间,向军官们散布失望和悲观情绪,劝他们不要执行焦土政策,把工厂完好无损地交给敌人。当然,斯佩尔清楚地知道他这样做有多么危险,因为此前希特勒已经枪毙了8名未能炸毁雷马根市莱茵河大桥的军官。

3月28日晚,斯佩尔突然接到命令,说元首要立即召见他,事情已经败露。斯佩尔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必定难逃一死,就地枪决已经算是运气,若是倒霉的话,还会被挂在肉钩上活活折磨死。是否立刻逃走呢?斯佩尔犹豫了。

考虑了几分钟后,他终于拿定了主意,打算当面向希特勒解释他的行为,即使丧命也在所不惜。与希特勒僵持24小时,毁灭德国计划终于被制止。

网络配图

会见在一种非冷漠的气氛中开始了。希特勒严厉地对斯佩尔说:“你要他们不执行我的命令,还说战争已经打败了。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吗?”所幸的是,希特勒没想杀他,只是希望他离开岗位,希特勒说:“你已积劳成疾,因此我决定你立即去休假。”斯佩尔却拒绝休假,双方僵持不下。希特勒最后说:“如果你确信战争没有失败,你可以继续领导你的部。”斯佩尔坚持道:“您知道我不能相信这一点,战争失败了。”希特勒终于忍不住了,他向斯佩尔下了最后通牒:“给你24小时,你可以考虑如何回答。”

第二天夜里,斯佩尔又站在了希特勒面前,面对这样一个战争狂人,他毫无办法,只好说:“我的元首,我无条件地拥护您。”斯佩尔显然言不由衷,他心里仍在盘算如何制止这个疯子的焦土计划。但希特勒却十分激动,他眼含泪水,伸出手来握住斯佩尔的手说:“这样一切都好了。”斯佩尔趁机要求希特勒把执行焦土计划的任务交给自己,希特勒同意了。

随后,斯佩尔重新起草了一份破坏命令,争取使工业设施处于瘫痪状态而不是全面破坏。4月16日,为了确保破坏活动不再进行,斯佩尔在汉堡发表了一篇演说,禁止继续进行破坏,并号召武装部队和冲锋队枪毙所有违背这项命令的人。

在斯佩尔的大力阻止下,加上盟军的神速赶到,希特勒毁灭德国的计划最终没能实施。斯佩尔因此立了大功,在战后的纽伦堡大审判中逃过一劫,由原定的死刑改判为十年监禁。当然,更重要的是,德国人民就此避免了一场希特勒为他们安排的最严重的灾难。

希特勒是一个疯狂的人,所以他凭借着自己疯狂的演讲找到了一批又一批的拥护者,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同样得知自己大势已去之时,希特勒也想将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德国付诸于毁灭。这就是希特勒想要炸平德国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无人破解!戚继光的鸳鸯阵如何对阵倭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随着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的热播,人们对影视剧中,戚继光曾用鸳鸯阵大败倭寇十分感兴趣。那么,鸳鸯阵是否真的存在?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 揭秘历史上的戚家军: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许多厉害的军队,而明朝抗倭战争中的戚家军战斗力最强大,创造了敌我伤亡比例超过200:1的战争奇迹!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戚家军如此强悍的战斗力?为何戚家军人数虽少却对倭寇保持如此巨大的战斗力优势?“戚家军在一个月的战斗中,彻底歼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而自己每战只损失数人,几

  • 大唐灭印之战:王玄策如何剿灭古印度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唐朝时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期,是中国最强盛时代。在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首都。唐朝在文化、经济、政治、外交方面都代表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高成就。接下来小编就要为大家揭开一场被尘封千年的战争——大唐灭印度之战。在讲述大唐灭印度之战故事之前,小编要隆重介绍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王玄策。

  • 令人哭笑不得!希特勒竟用假钞买情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希特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大多数人听到希特勒这个名字都没有什么好印象,下面,介绍一件发生在希特勒身上的一件“趣事”,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1943年的一天夜里,在德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宿舍里响起了一阵电话铃声,被惊醒的莫伟·齐什拿起话筒一听,电话是他的领导——大使冯·巴本打来的,冯·巴本告诉

  • 揭秘:二战时希特勒的强大秘密武器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希特勒在二战时期,妄想以一己之力,攻占整个欧洲。他吞并捷克,攻陷华沙,灭亡法国,直到进攻英国本土最终才放缓攻势。更据传说,他还曾有秘密武器,这些武器将是他制胜的法宝。这些武器是什么呢?网络配图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毁灭性的,但参战方对胜利的欲望也使得大量技术进步成为可能。尽管最终战败,德国战争机器有

  • 多尔衮偷情顺治出家 这些皇家丑闻谁最雷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历朝历代的皇家子弟及后宫妃子都传有几段风流韵事,不乏几段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趣事,甚至还有至今提起仍旧觉得雷人的事变,下面就为大家揭秘清朝几段雷人趣事。清朝入关后,各地反清斗争强烈,明朝的追随者和江湖上的各种势力打出“反清复明”的口号,严重危及到了清朝的统治,清朝于是下大力气剿杀反对势力,采取“留头不留

  • 雍正帝驾崩无头案 龙首去向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雍正皇帝死的十分的突然,无论是他的皇后皇子,还是身边最得宠的大臣都没有丝毫心理上的准备。据雍正朝大学士张廷玉的《自订年谱》中记载,雍正帝在临终之前,没有丝毫一病不起的迹象,张廷玉在雍正帝死之前不久,还曾“每日进见”,雍正驾崩那天,张廷玉

  • 三国第一神童曹冲 5岁过目不忘12岁到达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曹操经常对群臣说,将来要立曹冲为继承人。可惜,曹冲不幸夭亡了。悲痛欲绝的曹操对儿子们说:“这是我的大不幸,却是你们的大幸啊!”网络配图一在中国古代的人才史上,三国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其中有一个现象尤其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出现了一些智能超常的儿童,他们具有记忆力强、反应敏捷等特点。遗憾的是这

  • 蜀后主刘禅 是一代明君还是一代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 “扶不起的阿斗 ”、“乐不思蜀 ”, 这些成语典故嘲笑的都是刘禅 。在我国古代所有的君主中 , 刘禅的知名度要算相当高的 。但他的知名,非因其赫赫帝业,却因其昏愚懦弱。网络配图一刘禅为帝期间,其后妃常数有十二人,是三国帝王中后妃最少的君主,在刘禅的后妃中,还有一位李昭仪,当魏军攻占蜀宫后

  • 揭秘: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给朱棣而给了朱允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字国瑞,大明王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明太祖实录卷一》曰:“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其先颛顼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他自幼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