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偏信”的历史人物不在少数,宋高宗为何是典型的代表?

被“偏信”的历史人物不在少数,宋高宗为何是典型的代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521 更新时间:2023/12/28 20:29:25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典出《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唐太宗)问 魏徵 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我们将这句话引申一下,可以将其视为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世间最复杂的莫过于人心,任何一个人都是“多面体”,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若是“偏信”某人的某一方面,则会对其作出错误的评判,只有做到“兼听”,全面了解他的方方面面,才能对其做出正确、公允的评判,才能还原他的本来面貌!

纵观中国古代史,被“偏信”的历史人物不在少数,宋高宗赵构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先来看看大多数人眼中的赵构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金人所俘,赵构便在应天府登基,建立南宋,成为南宋的开国皇帝以及宋朝第十位皇帝。

赵构在位期间虽然迫于形势民心起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但他并不想真正与金朝不死不休,所为的不过是“以战求和”,所以秦桧等主和派的奸臣更为他所重视,所以在岳飞北伐即将功成之际,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回朝,最后更是联合秦桧等人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残害于风波亭。

由于以上这些“不光彩”的事迹,赵构给世人留下了软弱无能、畏战胆怯、残害忠良的印象,不能说这些印象不对,毕竟赵构确实重用秦桧,也确实杀害了岳飞,但这只是赵构的“某一方面”,或者说是他“恶”的一面,并不是赵构的“真实面目”!

那么历史上的赵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赵构绝对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相反,他临危不惧,大智大勇,视死如归,当他还是康王时,金军于靖康元年第一次包围了开封府,要求宋朝的亲王、宰臣前去议和,当时所有的亲王都贪生怕死,畏首畏尾,生怕这个要命的差事落到自己头上,唯有赵构不畏生死,挺身而出,宋钦宗便命少宰张邦昌为计议使,与赵构同去金营。

两人抵达金营后受到金人的威胁恐吓,张邦昌贪生怕死,时常痛哭流涕,跪地求饶,赵构却不为所动,与金军主帅正面“硬刚”,脸上毫无惧色,后来金人将二人囚禁,赵构每日照常读书练武,丝毫没有沦为阶下囚的“自觉”,金军主帅认为大宋皇室中绝对没有这么有胆魄的皇子,因而怀疑他的真实身份,最后强令五皇子赵枢前来调换赵构,赵构由此脱身,当年冬,金兵卷土重来,包围开封,赵构临危受命,再次出使金营,结果被河北守臣劝阻留下。

从赵构在金营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他绝非软弱无能,贪生怕死之人,那么他当了皇帝之后为何就变得畏首畏尾,一力主和呢?

原因很简单,赵构的身份和立场变了,他还是康王时,光棍一条,可以不畏生死,当他成了皇帝后,就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岳飞等将领一力主战,誓要收复故土,但他们丝毫不考虑南宋的实际情况。

当时南宋偏安一隅,实力根本无法与金朝相提并论,岳飞数次北伐使得南宋的军费开支越来越大,不得已向百姓们征收了高额的赋税,这使得南宋境内民怨四起,甚至爆发了农民起义,若是战争继续,南宋境内的农民起义定会一发不可收拾,届时恐怕岳飞等人没能收回故土,南宋政权就没有了。

所以赵构不得已只能“以战求和”,希望能够维持暂时的和平,但岳飞、韩世忠等将领不理解赵构的良苦用心与为难之处,只是一味要人要钱,这使得他们与赵构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最终被秦桧等奸臣趁虚而入!

当然,无论如何赵构杀害岳飞是不争的事实,只是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我们不能武断的将赵构定性为昏庸无能的君主

实际上赵构非但不无能,反而文武双全

据《宋史》所载: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当然,宋朝重文轻武,几乎每个皇帝都是大才子,赵构文采飞扬也在世人意料之中,不过鲜有人知的是,赵构不仅擅文还擅武,他臂力过人,箭法超群,而且擅长改良武器,称得上“武器大师”!

武艺高强与改良武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岳飞武艺超群,擅长领兵作战,但在改良兵器方面远远比不上赵构,岳家军初建时,兵器简陋,赵构便亲自“操刀”,为岳家军设计了一种长枪,岳飞试用后大为叹服,马上装备全军,后来岳家军能够打出偌大威名,令金人发出“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慨,绝对有赵构一份功劳!

除此之外,赵构还操刀改良了宋朝的神臂弓,神臂弓是宋朝军队的拿手武器,曾令金人吃尽了苦头,但赵构认为此弓还有改进的空间,经过一番努力,赵构成功的改良了神臂弓,改进后的弓对臂力的要求降低,威力反而变大,成了宋军应对敌人的第一大杀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猫鬼之案是怎样回事?为什么会成为隋文帝政治清洗的工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隋文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猫,在常人的印象中,大多是乖巧可爱的小精灵。可在一千多年前的隋朝,一种叫做“猫鬼”的诡异传说,几乎把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了恐惧的阴影之下,连当朝皇后都深受其折磨。因为它的存在,曾经权倾一时的独孤家族在朝中基本覆灭,这究竟是鬼

  • 张齐贤是怎样的一个吃货?他又是如何升任宋朝宰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论衡·别通》有语:“饱食快饮,虑深求卧,腹为饭坑,肠为酒囊。”,后人将这句话提炼为“酒囊饭袋”一词,形容一个人只会吃喝,不会做事。严格来说,一个人吃多吃少与其是否有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如果毫无节制的暴饮暴食很有可能导致身体过度肥胖,从而行动

  •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看刺客豫让如何复仇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着一篇春秋晋国豫让为其主智伯复仇的故事,他两次刺杀赵襄子,第二次不惜毁容来刺杀,但是最后都失败。春秋末期时期,晋国的国君晋出公没有能力,由中行家,韩家,范家,魏家,赵家六大家族掌握实权。而这六大家族也是明争暗斗,各自都在明争暗斗。豫让早年最初是范氏和中行氏的家臣,但是籍籍无名,

  • 童贯只是个宦官,他为什么能成为宋朝最高军事执政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童贯,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大家对于童贯的印象,大概都来自于《水浒传》。小说中,童贯是一名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这当然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并不全面。事实上,童贯算得上是中国封建历史中的宦官之首,曾经掌管大宋兵权二十年,带兵平定叛乱,颇有大将风范,最后甚至

  • 秦庄襄王对秦国有哪些贡献?他是否真的可有可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秦庄襄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秦庄襄王在秦国的历史上似乎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他自小不受宠爱,年纪轻轻就被送到赵国做质子,出身贵族的他活得还不如一个普通百姓。直到他遇到了天下巨贾吕不韦,才一步步的被送上了秦王的宝座,但他在位的时间也仅有短短三年。在

  • 朱祁镇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朱祁镇配得上“仁君”称号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明英宗朱祁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世人每当提到明英宗朱祁镇,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事,便是“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前者差点让明朝提前200年灭亡,后者则害死了千古忠烈于谦。正因如此,很多人诟病明英宗,把他视作昏君庸主。其实,就事实而论,明英宗在位时却并非没有善举,至少在

  • 纪晓岚的一生是怎样的?历史上的纪晓岚到底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纪晓岚,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纪晓岚生于河间府(今河北沧州)。名昀,日光的意思。岚意为山林中的雾气,晓岚即拂晓山林中的雾气。整个名字意为蓬勃的朝阳射出万道金光穿透山林中的雾气。四岁开蒙读书,十一岁正月十五出去观灯,买了

  • 明朝皇帝朱瞻基到底有多厉害 为什么说朱瞻基差点毁了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朱瞻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提到明朝皇帝,相信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是许多人心中最英明神武的两个,至于其他皇帝,则没有那么大的伟业和贡献。其实,朱棣去世后没多久,明朝就在仁宗、宣宗父子的治理下迎来了"仁宣之治"。不过,因为仁宗在位时间只有短短十个月,所以这一治世的主要功劳

  • 蒲松龄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为自己平凡无奇的生活找了另一种精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蒲松龄,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二日凌晨,初阳薄晓,76岁的蒲松龄照常起来,虽然由于前几天偶感风寒有点气喘,肋下有点疼,但是毫无大碍。他独自洗漱完毕,吃了早饭,拄着拐杖去百步之外拉屎,儿孙怕他出意外,想让他就近方便,但

  • 袁绍有四个儿子,为什么一个都没有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诸侯,司空袁逢的儿子。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在东汉末年,袁绍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袁绍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