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丞相范雎深受秦昭襄王尊宠,他最后辞官的原由是什么

秦国丞相范雎深受秦昭襄王尊宠,他最后辞官的原由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667 更新时间:2023/12/17 8:08:53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国丞相范雎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正史上,秦国丞相范雎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在对秦国贡献的这个方面,他到底算是个忠臣,还是个奸臣;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两点不太好说。

在个人品行的这个方面,他虽然是“一饭之恩必偿”,但也是“睚眦之仇必报”。别人在他贫困时送出一碗饭的恩情,他都不忘在心里,必定要偿还;别人瞪了他一眼的仇怨,他也无法释怀,必定要让其付出代价。

公元前255年,当了16年秦国丞相的范雎主动请求辞职,并引荐蔡泽做下一任丞相。

实际上,他正是被这个蔡泽用三言两语吓到辞职的。

秦国的巅峰,范雎的低谷

公元前260年,秦国打赢了它立国以来最辉煌的一战——长平之战。

此战的意义,不仅是摧毁了赵国用举全国之力凑集的45万大军,让这个秦国目前最强的竞争对手,彻底失去了抵抗的力量。

它后续的战争,更是让赵国几近灭亡。

当时秦国已经占领了上党郡,秦国的边境,推进到了赵国都城邯郸的附近。而秦军的统帅,正是赫赫有名的战神白起,当是之时,白起再率兵往前推进一点,邯郸就将陷落,赵国就将灭亡,秦国帝业可成。

白起正令军队向邯郸进发,秦王廷那边却令他班师回国。

原来范雎怕白起灭赵后,功劳就会盖过自己,为了稳固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他不惜说服秦王(秦昭襄王)说:“此时班师回朝才是最好的做法”,秦王基于对他的信任,听从了这个建议。范睢的几句话让秦国唾手可得的赵国,又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白起则是气得病了一场,就辞职回家养病去了。

第二年,秦王似乎后悔了,他又令王陵率军进攻赵国,围困邯郸。王陵在前线作战不利,秦王只好发兵增援,王陵得到援军后却再次战败。

秦王去请白起出山,白起怎么也不肯答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初赵国已走到悬崖边时秦王不灭赵,现在赵国重整旗鼓,诸侯派兵援赵时,秦王又要去吃这棵已染上毒的回头草。

无奈之下,秦王派王龁去前线指挥,秦军在邯郸城下被信陵君率领的联军击溃。白起听闻后,在私底下冷嘲热讽。

这些话传到了秦王耳朵里,范雎便趁机唆使秦王赐死白起。

秦昭王(昭襄王)

公元前247年,秦伐魏,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击溃蒙骜,秦军一溃千里,信陵君叩函谷关之门,秦兵龟缩在内不敢露头。

此时秦王又后悔当初赐死白起了。

两次后悔,都是因为范雎错误的策划,白起的陨落,让秦王开始对范雎产生不信任之心。

范雎同时又举荐了两个不该举荐的人,让他在秦王心中逐渐下降的地位,更加雪上加霜。

邯郸之败时,范雎举荐的郑安平率领两万秦军投降,这是自秦孝公以来秦国战争史上最屈辱的一件事。按照秦法,范雎该被斩首,秦王赦他无罪。

公元前255年,范雎举荐的王稽因为里通外国被斩首(叛国罪)。某天秦王上朝前长叹了一生,面色流露出忧愁,范雎询问原因,秦王说:“白起死了,郑安平、王稽接连叛国,国内没有良将而国外有强敌,这就是我忧愁的原因!”

范雎听这番话时,脑海中是否滑过了商鞅遭车裂的画面呢?

范雎的隐退,蔡泽的崛起

蔡泽是个无赖,学了一点纵横家的知识,就要游说列国争取功名。不得不说,他投机取巧的手段是十分高明的。

他观察天下大势,嗅到了秦王廷内部异样的气息,察觉到范雎的失势,于是赶到秦国,他派人到处宣称说:“燕国人蔡泽是天下贤才,他要来秦国取代范雎的地位。”

这些话传到了范雎的耳朵里,他很不高兴,就接见蔡泽,想看看他葫芦里装着的是什么药。

蔡泽向范雎展现了三个案例:被车裂处死的商鞅、被万箭穿心的吴起、被无缘无故处死的大夫种,这三人都对自己的国家有大功,但都没能善终,蔡泽问到:“君侯想要这三人的结局吗?”

范雎一开始还嘴硬,反驳道:“这三人都是忠义之士,杀身以成名,作为君子应该效仿。”

蔡泽说:“宁学周公成功名就,不学三人杀身成名。只要懂得功成身退之道,生命与美名就可以兼得!”

他还说:“现在的秦王不一定比秦孝公更念旧情,而您的功劳也不比商鞅高,这样看来,你的结局恐怕还不如商鞅呢!”

范雎觉得蔡泽言之有理,于是何他深谈一整天,第二天就把他举荐给秦王,并主动辞职。

秦王一开始也很欣赏蔡泽的口才,就让他继任丞相。过了几个月,蔡泽得罪了秦国贵族,不得已之下也只好辞职,范雎辞职后过了一年就逝世了,也算是得以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张士诚能够打败元朝百万大军 张士诚为什么还败给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元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张士诚为什么会失败,明朝张士诚

    还不知道:张士诚和朱元璋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小编今天要讲的是元朝末年的义军领袖张士诚。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大一统王朝的末年都十分混乱,元朝自然也不例外,当时元朝的蒙古人用残暴的统治方法统治了中原将近一百年,在这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原的百姓受尽屈辱,终于再也无法

  • 司马懿曹魏四朝元老,战功赫赫,叛魏真的是迫不得已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魏被司马氏篡国原因,魏武卒为什么消失了,司马懿篡夺曹魏

    为曹魏立下赫赫功劳,做了四朝元老的司马懿真的有叛魏之心吗?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要说三国中最喜欢拿出来津津乐道的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司马懿的老奸巨猾了,两人不仅对手戏十足,就连对主公和国家的态度都不一样,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称赞,而司马家族以晋

  • 明朝最惨的公主是谁?刚嫁过去就守寡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有公主嫁给锦衣卫吗,明朝嫁过公主和亲吗,明朝最厉害的公主

    在中国古代,公主是皇帝的女儿或者姐妹,地位何等尊贵,堪称是金枝玉叶。可是在明朝,却发生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甚至有位皇帝还被骗婚,亲手把公主推进了火坑。这位悲惨的公主才过门,尚未圆房,就守寡了,结果郁郁而终,一生的幸福被葬送,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位被

  • 此人封妻子为皇后,自己却不敢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独孤皇后杨坚登基,武则天当皇帝为什么没人反对,历史上终身未娶的皇帝

    在中国古代,凡是动乱的时期,那些割据一方的军阀通常都会称帝,不管成败与否,至少要先过几天皇帝瘾。然而在唐末五代时期,出现了一位非常奇葩的军阀,他称霸一方,封自己的妻子为皇后,自己也“假天子之制”,然而他却依然称王,而不敢称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位堪称中

  • 谷王朱橞是什么身份?九大塞王之一最后却身败名裂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凉被谁灭了,为什么卫庄和盖聂为敌,丹王之王

    大家好,说起谷王朱橞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明太祖的众多子嗣之中,有这样一位亲王特别喜爱投机。此前两次的投机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可最后失败的那一把却把所有的家当都赔了进去。明太祖朱元璋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是元末义军首领郭子兴。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感念郭子兴当年的恩义,不但追封其为滁阳王,还封

  • 诸葛亮死后二十年姜维才开始北伐 姜维在二十年里都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北伐过程概括,诸葛亮死后还有北伐吗,姜维为什么要北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姜维北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姜维在《三国演义》中被视为诸葛亮的徒弟,也是继承蜀国北伐大业的人,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全才的接班人,但是他却在诸葛亮死了二十年后才开始北伐,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中间的二十年他又在干什么呢?话说蜀国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一心匡扶汉室,在曹丕篡汉之后,

  • 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对上的话 哪一边会获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演义中,从武力上看五虎将以关羽为首,五子良将以张辽战力最高。关羽跟张辽,没有直接交手的记录,在演义里,张辽还在吕布手下时,曾有一次差点跟关羽直接交手,那是在吕布被围时,张辽奉命护送许汜、王楷出城去找袁术搬救兵,送完人之后,张辽在

  • 庞德能够击败关羽 庞德打得过马超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庞德和马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演义》中各位将军的实力让很多读者都觉得十分的为难,除了公认的最厉害的将领吕布外,每一位读者心中都有着独属于自己观念中的第二名,比如,有的读者心目中第二名是少年英雄赵云,有的读者心目中的第二名是忠心耿耿为蜀国的发展以及壮大做

  • 于禁和庞德失败被抓之后 关羽是怎么对待这两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和于禁关系好么,正史关羽和庞德打过吗,擒于禁杀庞德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于禁和庞德失败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于禁带兵去打关羽的时候,天下暴雨,于禁倒霉了!他带的军队是驻扎在平地上的,这一下就麻烦了。他连城里的曹仁都不如,曹仁那边起码还有城墙能帮你挡一挡。可是在平地上你用什么来打洪水啊!等大水轰隆隆的汹涌而来的时候,军营直接就被淹了!虽然

  • 关于清朝同治皇帝的死因,在民间主要有哪两种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谭嗣同与康有为什么关系,同治陵墓,同治后面的一位皇帝是谁

    对同治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那个思想禁锢,平民百姓不得讨论国事的时代里,正常情况下,因为宫闱之事涉及机密,所以在很多时候,每一件发生于清宫的事在最后我们都难以厘清真相的。加之,消息的封锁,人们便会不自觉地将宫廷之中所发生的一切事在脑海经过猜测、想象,加以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