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宜安之战时,嬴政派兵攻打赵国是什么结局?

宜安之战时,嬴政派兵攻打赵国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474 更新时间:2024/1/21 12:14:03

吕不韦自尽后,嬴政派兵攻打赵国,结果如何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赵国春平君赵佾想邀请吕不韦出山,以此抗衡秦国。秦王嬴政与李斯等人得知赵国欲请文信侯入赵为相,对此,渭阳君嬴傒建议将吕不韦迁离洛阳。不久之后,秦王嬴政派李斯来到了文信侯的封地,责令吕不韦迁移到蜀地。当然,在《大秦赋》中,嬴政此举表面上是在责罚吕不韦,暗地里却想保护吕不韦,希望他搬迁到蜀地之后,不会再受到山东六国使者的干扰。

当然,为了不让嬴政继续为自己分心,吕不韦选择了自尽,从而正式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下线了。对于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最后的表演十分动人,让不少喜欢吕不韦的观众潸然泪下。值得注意的是,在得知吕不韦自尽的消息后,秦王嬴政十分愤怒,也因此迁怒于赵国,从而决定提前发兵攻打赵国。

众所周知,意气用事,往往没有好的结果。放在秦灭六国之战中,秦王嬴政的这一冲动之举,同样导致桓齮这位秦国名将的下线。在历史上,秦始皇确实在吕不韦去世后发兵攻打赵国,这场战役一般被称之为“肥之战”或者“宜安之战”,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场战役吧。

首先,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吕不韦是在公元前235年自尽的。而就肥之战来说,则爆发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此,按照正史上的记载来看,肥之战和吕不韦之间的关系并不大,换而言之,秦王嬴政发兵攻打赵国,发起了肥之战,很可能不是为了吕不韦报仇。当然,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为了凸显嬴政和吕不韦之间的感情,所以将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了。

对于肥之战来说,公元前233年,秦国名将桓齮率领大军进攻赵国都城。此时,赵悼襄王赵偃已经去世,在位的君主是赵王迁。对于赵王迁来说,立即命令驻守边地的李牧南下,以此抵挡秦国大军的进攻。李牧率领边军和邯郸一带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

如同《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给出的情节,在正史上,李牧确实采取了筑垒固守,伺机反攻的方针。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国大军远道而来,一开始的气势是比较旺盛的。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军因为一直无法取得战果,自然会出现士气衰落的问题,这也符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所以,李牧这位名将没有贸然出击,而是一直立足于防守,以此让秦军暴露出破绽。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李牧认为如果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面对赵军坚垒,桓齮认为,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等赵军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诚然,桓齮作为秦国名将,确实是非常有想法的。但是,比较可惜的是,他面对的李牧,则是更为顶级的名将。在战国中后期,李牧能够和廉颇、王翦白起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显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面对桓齮的行动,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在此基础上,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过激烈战斗,赵军大败秦军,取得了邯郸之战后又一次重大胜利。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李牧凭借着冷静的分析和判断,最终取得了肥之战的胜利。肥之战,秦军挟大胜之威而来,李牧则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面对号称天下无敌的秦军,李牧在战略上采取避其精锐、击其惰归之策。当敌军识其意图,企图围点打援诱时,李牧将计就计,用围魏救赵,釜底抽薪之策,攻其必救。

在秦国和赵国大军交战的时候,李牧又采取正面阻敌,两翼包抄的战术,全歼秦军。整个战争进程中,李牧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扬长避短,最终大获全胜。这是围魏救赵的典型战役。凭借此战,李牧获封武安君。对于战国时期的武将来说,武安君的封号可以说是至高的荣誉,比如在李牧之前,白起就被秦昭襄王封为武安君。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桓齮因为败给李牧,并导致秦国大军损失惨重,也即遭到了赵军的全歼,所以选择了自尽。当然,这是《大秦赋》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所给出的情节。实际上,在正史上,桓齮虽然在肥之战中败给了李牧。但是,他还是成功逃回了秦国。当然,桓齮最终还是被李牧斩杀,只是时间上不是公元前233年,而是公元前229年前后。在肥之战后,秦国因为损失惨重,不得不暂停消灭赵国的计划,而是将目光对准了韩国。

最后,始皇帝十六年(前231年),魏国被迫把部分土地献秦,韩国亦被迫把南阳地献给了秦。秦派内史腾做南阳假守。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于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自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始皇开了秦灭六国的战役。正是在这一年,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韩国,第一个被秦国消灭。

秦将王翦率领士兵直下井陉(河北省井陉县西),秦将杨端和率领河内兵进围赵都邯郸。赵派李牧、司马尚带领大军抵御。也即在消灭韩国之后,秦始皇将矛头再一次对准了赵国。

《战国策·赵策四》中记载:

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李牧数破走秦军,杀秦将桓齮。

在公元前229年,王翦率领秦军和李牧作战。结果,在这场战役中,李牧依然数次击败了秦军,并击杀了肥之战中逃跑的桓齮。因此,按照正史的记载,桓齮不是在肥之战中阵亡的,这是《大秦赋》和正史记载不一致的地方。在桓齮阵亡之后,秦始皇派人收买郭开,于是,郭开散布流言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迁因此改用赵葱和颜聚替李牧、司马尚,并且杀死李牧。结果,李牧一死,赵国大军不堪一击,这让王翦率领的秦军最终成功消灭了赵国。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和珅到底是什么样的 和珅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和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和坤27岁(1775年)被提拔为御前侍卫始,十几年间和坤兼任数十个官衔,在其中大部分官衔全是一品二品的要职,比如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正白旗镶蓝旗都统、内务府总管、领护卫内重臣、军机大臣、九门提督、文

  • 垓下之战时,韩信的巅峰之作,当真是背水一战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垓下之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韩信被萧何设计,吕后将其杀于钟室,但刘邦还是很肯定他对汉朝的贡献的。从后来刘邦对待异姓王的做法来看,韩信即使不死于吕后之手,下场也未必会有多好。只是,韩信哪能预见这些,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战场之上,将他毕生所学的军事理论发挥得淋

  • 和珅失势之后 身为管家的刘全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和珅与刘全,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除了乾隆皇帝、纪晓岚、和珅这三个重要的角色外,还有一个角色是和珅身边不可缺少的人物,他就是和珅的管家刘全,虽然只是管家下人,却深受和珅的信任。当然,刘全不仅仅是影视剧中的人物,他在历史也

  • 唐朝宦官为何能血洗长安城?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835年11月,唐朝的都城长安充满了血腥的味道,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们关闭城门,在城内进行大规模搜捕,先后杀死一千六百多人。这些被杀的人不是平民,而是朝廷各省部官员以及金吾吏卒,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陷入了血雨腥风之中!那么这些宦官为何要在长安城内大肆杀戮官员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原

  • 载湉被立为皇帝后,醇亲王奕譞为何会吓的昏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醇亲王奕譞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很多人都想当皇帝,佳丽三千、山珍海味、奇珍异玩、高耸的宫殿、无尽的财富,这么多东西供养着,皇帝的生活能不令人羡慕吗?然而不是有很多出生就拥有这一切的,都“悔不该生在帝王家”吗?皇帝的生活是令人羡慕的,皇帝的人生也是令人

  • 和珅身为贪官又妻妾成群 和珅膝下为何只有一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和珅老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清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朝代,这个朝代起初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在它发展的中期国力也非常的雄厚,但是随着王朝的壮大,出现了无数的昏君,也就导致了这个王朝最终的毁灭,这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在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可谓是清朝最具有繁

  • 弘时身为雍正皇帝的长子 弘时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长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弘时之死,历史上众说纷纭,有说是雍正赐死的,有说是自杀而的,也有说是病死的。个人意见,我觉得应该是病死。雍正继位当你就立弘历为皇储,尽管是秘密进行的,但雍正对弘历的重视,当局中人都心知肚明,自然会引起长子弘时的不满。而更为让人不解的是

  • 长孙无忌等肱骨大臣为何要阻拦武则天当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众所周知,武则天在唐高宗接进宫前,曾做过唐太宗的才人(唐朝嫔妃的一种)。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当时的太子李治眉来眼去,暗通私情。唐太宗死后,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武则天依据唐例,和其他没有孩子的嫔妃一起在感业寺出家为尼。后来唐高宗

  • 王彦超有着怎样的品质?他与赵匡胤有什么渊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王彦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莫欺少年穷”,正式“王彦超给了赵匡胤十贯钱”故事。后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是未来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人生无比灰暗的一年。这位时年二十岁的“开封官二代”,正赶上“后晋”变了“后汉”,亲历了开封的战火浩劫,身为高

  • 鲁肃被后世称赞,而吕蒙被诟病的区别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鲁肃与吕蒙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200年,鲁肃面见孙权,并与孙权有了一番在榻上的对话,当时鲁肃称汉室已经不可复兴,而曹操也不可以一下子就除去,孙权你刚刚立足于江东,以观看下的变化形势,如果天下局势依旧模糊不定,孙权占据一方也不会招来猜忌,毕竟此时北方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