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孝公临终前做了什么古怪的决定?商鞅从中意识到了什么?

秦孝公临终前做了什么古怪的决定?商鞅从中意识到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144 更新时间:2024/1/15 19:29:17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商鞅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前361年,法家巨子商鞅入秦,在国君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展开了十余年的变法运动,自此,秦国的命运被完全改变。可以说,秦国最后能够一统天下,与商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就是这样一位改变国运的大功臣,最终却被处以极刑而死。这样的结局看似出人意料,实则是有迹可循,只因为秦孝公在临终前做出了一个相当不可思议的决定,连商鞅自己听到后,都意识到自己如今已是大难临头了。

经天纬地之才,深得君赏识

商鞅对于秦国的功劳有多大呢?让我们来对比一下商鞅来秦前后的差距。在商鞅之前,秦国国力羸弱,位置偏僻,中原的各诸侯国根本不屑于和如此小国会盟,秦国从国君到群臣都倍感耻辱。

但商鞅之后,仅到变法第四年,当时国力强盛的魏国国君魏惠王便主动放下身段,来到秦国与秦孝公会见。两年后,秦国更是被周天子赐号为“霸”,引得各诸侯国纷纷赶来庆贺,无人敢再度忽视此国的威力。

一个国家能够进步如此之快,其变法之人绝非平庸之辈。但商鞅之所以能在此地大展身手,也离不开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实际上,商鞅如此大规模的变法触及到了不少贵族的利益,无数人曾站出来反对变法运动,但都被秦孝公一一驳回,他甚至很明确地表示,商鞅颁布的所有政策“过则归于寡人,功则归于商君”。

君臣相得竟可到如此程度,实在是令后人感慨万千。但商鞅既有治国之才,又有伯乐赏识,理应被秦国视若珍宝,为何还会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呢?

秦孝公临终前的古怪决定

关于商鞅的死因,史学界分析了众多原因,其中一条传播很广的说法是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得罪了秦国一支势力庞大的家族,秦惠王为了平息众怒,维持朝政稳定,不得不杀了商鞅。

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实际上也有漏洞。首先,商鞅在宣布变法的初期就已经侵犯到了贵族利益,若众贵族真要置他与死地,何苦要等待这么多年呢?再者说,秦惠文王并非薄情的庸君,从历史的角度看,他还是一个把社稷看得很重的君王,不会轻易因为一些小事而处置掉这样一个对国家极为有用的功臣。

说到底,商鞅的惨死还是跟秦孝公临终时所说的一句话有关。什么话呢?《战国策》上有载,说孝公“欲传商君”。

简单来说,就是秦孝公决定不把国君之位传给秦惠文王嬴驷,而是要让臣子商鞅登上君主之位。而秦孝公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决定,并不是真的要将国家传于外人手中,而是借此来告诉商鞅,秦国已经容不下你了,如果想要活命,就赶紧逃走吧。

功高盖主,难逃一死

古语有言:“天无二日”。

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拥有两个国君。而当时的商鞅,在秦国早已是功高盖主,他在秦国的功绩比起国君来只能说是有过之而不无不及,这样一个人,任谁都是不会对他放心的。

况且,当时的商鞅不仅有功,他还掌握着极多的财富。当初,秦孝公在《招贤令》中说:“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而他也真的做到了他的承诺,公元前340年,商鞅在河西之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得到了大约十五个县的封地。什么概念呢?秦国最初仅有三十一个县,而商鞅一人就占了其中的二分之一。至此,商鞅可谓是权势喧天,堪比君王了。

可以说,秦孝公虽然在商鞅变法时给予了他绝对的信任,但秦孝公所信任的仅仅是商鞅所提的种种改革方法,而非商鞅本人。所以秦孝公在临终前,迫切的想要铲除这一威胁,但念他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才用这种委婉的方法警告商鞅。

当然,商鞅也是个聪明人,他听到此话,顿时明白了国君的意思。此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逃跑,要么造反。他第一反应是逃到曾经呆过的魏国,但魏国国君还没有忘记当年河西之战中所受的奇耻大辱,坚决闭门不见。走投无路的商鞅,原路返回,扯旗造反,结果被早有准备秦军一举击破,最终被处以极刑。

所以说,臣子必然只是臣子,在古代那样的皇权社会中,若敢比肩国君,就算立下再高的功劳,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好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辞官后的袁枚,他有着怎样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袁枚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提起袁枚,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那个提出了“性灵说”的大才子。袁枚的诗作清新别致,散文哀婉真挚,骈文辞藻清丽,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珍贵的佳作。但袁枚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清苦诗人,他的人生可谓是丰富多彩。前半生是科举界的一枚宠儿,后

  • 历史上平定嫪毐叛乱的主要功臣是谁?是两位楚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平定嫪毐叛乱的主要功臣是谁,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大秦赋》最新的剧集中,嫪毐指挥叛军撞开相府大门,吕不韦率众杀出,双方激战。嬴政在雍城举行加冠大礼,王翦在叛军经过的路上设伏。嫪毐退守章台,咸阳百姓、相府门客、嬴姓宗亲等众人合力在章台宫剿杀嫪毐叛军,嫪毐逃出咸阳。

  • 大汉长公主馆陶公主和汉武帝之间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如果对历史有研究,就会发现馆陶公主其实是汉武帝的岳母。但是汉武帝对这位岳母并不是十分的敬重。虽然他自己的皇位也是借助馆陶公主的力量才能够稳稳当当的坐上的,由于馆陶公主她性格骄纵,所以时常会处处压制着汉武帝。图片来源于网络虽然汉武帝作为当代的皇帝,但是处处都要受制于馆陶公主,内心十分的不满意。由于

  • 中国史上最长寿皇后之一王政君是寿终正寝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王政君简介时,需要全面分析王政君的生平轶事。公元前71年,王政君出生在一个显赫家庭。父亲是阳平侯王禁,母亲为李氏。而提到王政君简介时,不得不提是就是王政君的经历。图片来源于网络王政君长到十四岁左右时,父亲将她许配给一户许姓人家,可是男方突然离世了。随后,东平王娶了王政君,不久之后东平王也去世了。

  •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怕老婆实际是尊重老婆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中,隋朝的建立使我们国家的政治有了新的改善,走上了一个全新的轨迹,而这一切都是隋文帝杨坚的功劳,因为是他建立起的隋朝,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隋朝未建立之前,中国还是处于一个乱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都很不好。图片来源于网络隋文帝杨坚是隋朝开国的皇帝,他是汉族人,出生于弘农郡华阴,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华

  • 刘备伐吴之所以要御驾亲征是因为手上没人用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是在彰武二年讨伐东吴的,这时候,蜀国的四员大将只剩下一个张飞,关羽在荆州被杀,这就是刘备东征的起因和理由;黄忠已经在两年前去世;马超就是在这年去世,即便马超仍然健在,刘备也不可能把这样的重任交给他,因为马超并不受刘备十分的信任。四大将还有一个张飞,不过,张飞这个人对待士兵不好,经常鞭打他们,打完

  • 历史上汉朝的平阳公主为什么嫁了三个丈夫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平阳公主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公主。在我国有一个特殊的朝代,叫做西汉,那是个外戚相当厉害的朝代,正是因为如此,女性在政治上的地位很是突出,在后宫可以左右朝堂。平阳公主正是那个时代的人,平阳公主简介是什么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平阳公主有一个很有名的弟弟,是大家都熟悉的汉武大帝。汉武大帝文韬武略,各种无敌。在他的

  • 揭秘元文宗登基之谜:是否为复位不惜毒害亲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元文宗图帖睦尔是元朝的第八位皇帝,他的皇帝生涯颇为坎坷,与明英宗相似,两人都是当了两次皇帝。那么图帖睦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呢?在他执政后的生平事迹有哪些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元文宗图帖睦尔出生于1304年的元朝,是元武宗的次子。他的母亲是文献昭圣皇后。在他的哥哥在位时间,他曾被流放到海南等地。在致和元

  • 古代造假也疯狂:大才子纪晓岚买了只泥鸭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造假、售假自古有之自古以来,造假、售假总是与商品买卖形影不离。如今,我们仍能在很多古籍找到相关的记载。《太平广记》嘲诮类中,辑录有隋唐五代书籍《启颜录》中的一篇《酒肆》云:“隋时,数人入酒肆,味酸且淡,乃共嘲此酒。一人云:‘酒,何处漫行来,腾腾失却酉。’诸人问云:‘此何义?’答云:‘有水在。’”这说

  • 历史上的纪晓岚长得很丑还是是重度性瘾患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受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影响,很多观众都认为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就是电视剧中,张国立老师演的那样一个形象。但是像电视剧这种,对历史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往往最后它所呈现出来的东西,和真实历史相差甚远。图片来源于网络真实的纪晓岚,并没有电视剧中那般机智,口舌生花,而且长得也不丑,一派正人君子模样。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