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丁谓是什么出身?真实形象如何?

历史上的丁谓是什么出身?真实形象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589 更新时间:2024/1/25 7:12:57

历史上的丁谓是什么出身?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丁谓在《大宋宫词》第七集中高调亮相:他出类拔萃的科考文论令皇太子眼前一亮,殿试答辩时气定神闲侃侃而谈,句句打动皇太子之心:“我大宋之国土,可成为子民栖居之家园,亦可成为杀人之修罗场!”他认为:“唯有让战求和,方能休养生息!”皇太子正中下怀:“丁谓此言甚合我意,此次新科状元非你莫属!”

之后,丁谓继续着高光表演,以书生身份显武将之能,率八千厢军平定南方叛乱,以“俘斩数万计”的虚假战功被宋真宗“加封枢密直学士”。

西蜀兵败被贬不久,又官复原职回归朝廷。他凭敏锐观察力和对辽国政局的观察,立下军令状,预测三日后因有倾盆大雨,届时围困边境重镇的十万辽军必定不战而退。三日后,辽军果然因大雨而撤军。

其实,丁谓没有这么神!他既不是状元出身,也从未充当业余气象师。不过,历史上的丁谓,的确各方面都才华出众。

(一)才华横溢

丁谓虽天生斜眼兼一副穷酸相被视为“猴形”之人,但天资聪慧“机敏有智谋,文字数千言。经览辄诵,善谈笑为诗。至图画、博弈、音律,无不洞晓。”他拜谒文坛领袖王禹偁时的作品,被王禹偁盛赞为“自唐韩愈柳宗元之后,二百年始有此作”,说他文似韩柳诗如杜甫,堪称“今日之巨儒。”

考中进士后,他辗转成为三司户部判官。这个部门事务繁杂,案牍繁多,官员们经常难以决断。丁谓却举重若轻,将所有事情条分缕析,处理得干干净净,显示出卓越的办事能力和效率。他针对朝廷粮赋混乱状况,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制定出相对合理的财赋收入标准,极大减轻了百姓负担。

1004年,辽军大举南侵,黄河北岸百姓惊慌失措,携家带口抢渡黄河。船夫们见有利可图,黑了心坐地起价,难民们怨声载道。丁谓奉命处置此事,先让几个死囚假扮船夫漫天要价,又令官兵把他们斩首示众。

这招杀鸡儆猴的妙计立竿见影,船夫们在丁谓安排调度下争前恐后摆渡,三日内便将北岸数千难民悉数南渡。丁谓又从难民中挑选身强力壮的男子,沿黄河南岸竖旗帜,鸣金鼓,击刁斗,“呼声闻百余里。”辽军不知虚实,撤军北还,从此“境内晏然”。

其后,丁谓出任升州(今南京)知州,又兼任苏州刺史,做过一些治理水利与减免赋税的好事,算是个勤勉有为的好官。

丁谓博学多才,脑瓜子活泛。一次,宋真宗问他:“可知唐朝酒价?”丁谓不假思索:“每斗三百......杜甫有诗为证:‘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一天,宋真宗和贵妃垂钓多时一无所获,心情很是郁闷,一个板着脸不说话,一个撅起小嘴儿生闷气。侍臣们面面相觑无计可施,丁谓却上前拍马屁:“陛下,您可知今天为何没有一条鱼咬钩?这些鱼啊,是生怕惊动贵妃和您哪!这正是‘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宋真宗被拍得通体舒畅,眉开眼笑。

(二)曲意逢迎

丁谓为巩固权位和利益,放弃原则与尊严,曲意迎合宋真宗心意,由此被“天下目为奸邪”。

宋真宗在“檀渊之盟”中花钱买和平后,自以为功德无量,国富民安,开始追求享受,打算大兴土木营建玉清昭应宫。因反对意见强烈,他召丁谓征求意见。

丁谓趁机捧臭脚:“陛下富有四害,建此宫既可供奉上天,又可祈祷降下皇子,一举两得。群臣中再有谁反对,希望陛下以此为由治罪!”次日,副宰相王旦密奏谏阻,被宋真宗叫到面前,把丁谓的话鹦鹉学舌说了一遍。

王旦深知皇上心意已决,“不复敢言。”丁谓被宋真宗任命为名正言顺的“修玉清昭应宫使”后,使尽浑身解数,用7年的时间提前完成原计划15年完工的玉清昭应宫,同时修建大批豪华的楼堂馆所,耗费了无数民脂民膏。

在京城呆腻了的宋真宗更加膨胀,竟想仿效前朝有道明君们前往泰山封禅。这项形象工程又因劳民伤/财而遭到群臣强烈反对,丁谓却在宋真宗询问封禅所需经费是否有缺口时,昧着良心回答:“陛下放心,臣已仔细计算,经费绰绰有余!”由此被宋真宗封为“计度泰山路粮草使”。

丁谓尝到甜头,竟然自称神话人物丁令威后裔,每天“晨占鸣鹊,夜看灯蕊,虽出门归邸,亦必窃听人语,用卜吉兆”。他甚至胆大包天令女道士把一只家养乌龟说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又挖空心思进献宋仁宗所谓的吉祥之物白鹿和灵芝,总数高达“九万五千本。”

晚年的宋真宗在王钦若与丁谓等“五鬼”鼓动下,已经丧失起码判断力,好大喜功大搞造神运动,东封泰山耗费八百余万贯,西祀汾阴耗资更增一千万贯,加之玉清昭应宫等大型建筑,几乎将前朝的积蓄挥霍殆尽。

(三)奸佞小人

寇准与丁谓原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寇准还多次向原宰相李沆举荐丁谓。李沆目光如炬,断定丁谓不是善茬儿,不予理睬。寇准出任宰相后,丁谓对他毕恭毕敬。

一次,共进午餐时,寇准因胡子太长,汤水顺着胡子滴滴答答流下。丁谓见状,急忙起身用袖子给他擦胡子(溜须)。寇准笑道:“丁副宰相,您是国之大臣,岂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为长官溜须啊!”众人哈哈大笑,丁谓恼羞成怒,从此怀恨在心。

丁谓发迹后,始终与寇准政见不合,对立严重。他抓住寇准因立储事件得罪宋真宗的机会,诬告寇准密谋政/变,取代寇准登上相位。寇准被赶出朝廷并连遭贬谪后,丁谓为将其置之死地,勾结宦官修改宋仁宗诏书,将宋真宗病死归罪于寇准,趁机把朝中与寇准关系不错的官员全部清除。寇准被再贬雷州(今广东海康),最终客死此地。

寇准去世前,回想起当年李沆的警告,是否感慨万千?

恶人自有恶报。丁谓排除政敌,投靠刘娥,勾结宦官,为所欲为,一手包天。最终因罪恶累累被人检举,被罢相贬崖州(今海南省)等地。朝廷“籍其家,得四方赂遗,不可胜纪。”

丁谓被贬谪后,躬身自省,专门研究佛教的因果报应之说,并给洛阳家人写信,真诚忏悔自己之前的胡作非为,大谈朝廷与国家对他的培养和厚爱,告诫家人切不可抱怨朝廷对他宽大正确的处理。

其实,丁谓绝非幡然悔悟,而是企图曲径通幽:他派人将此信送给洛阳太守刘烨,恳请刘烨转送家人。这一举动本身就令人匪夷所思,丁谓竟然还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叮嘱送信人,信件必须在刘烨与同僚都在场的情况下送达。刘烨看完信后,悟出丁谓良苦用心,为以防万一,果然将此信面呈宋仁宗。

丁谓果然达到目的:宋仁宗阅后,又是感动又是恻隐,将其转徙雷州。丁谓曾想顺路拜谒寇准,遭到拒绝,“流落贬窜十五年”后病逝。

丁谓究竟是毁誉参半的大臣,还是过大于公的奸臣?后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纵观其政绩,的确可圈可点。

鼓动宋真宗大兴土木与封禅固然是污点,但如果不是宋真宗好大喜功和虚荣心作祟,丁谓说破大天儿也没用,所以不能把屎盆子完全扣在他头上。

至于他欲置寇准于死地,虽说过分,但寇准当众羞辱他在先,他公报私仇也可以理解,最多算是气量狭小而已,不至于被一棍子打死。

所以,愚以为,丁谓虽位列“宋朝五鬼”次席,但依然属于功大于过之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孝公临终前做了什么古怪的决定?商鞅从中意识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商鞅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361年,法家巨子商鞅入秦,在国君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展开了十余年的变法运动,自此,秦国的命运被完全改变。可以说,秦国最后能够一统天下,与商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就是这样一位改变国运的大功臣,最终却被处以极刑而死。这样的结局

  • 辞官后的袁枚,他有着怎样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袁枚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提起袁枚,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那个提出了“性灵说”的大才子。袁枚的诗作清新别致,散文哀婉真挚,骈文辞藻清丽,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珍贵的佳作。但袁枚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清苦诗人,他的人生可谓是丰富多彩。前半生是科举界的一枚宠儿,后

  • 历史上平定嫪毐叛乱的主要功臣是谁?是两位楚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平定嫪毐叛乱的主要功臣是谁,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大秦赋》最新的剧集中,嫪毐指挥叛军撞开相府大门,吕不韦率众杀出,双方激战。嬴政在雍城举行加冠大礼,王翦在叛军经过的路上设伏。嫪毐退守章台,咸阳百姓、相府门客、嬴姓宗亲等众人合力在章台宫剿杀嫪毐叛军,嫪毐逃出咸阳。

  • 大汉长公主馆陶公主和汉武帝之间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如果对历史有研究,就会发现馆陶公主其实是汉武帝的岳母。但是汉武帝对这位岳母并不是十分的敬重。虽然他自己的皇位也是借助馆陶公主的力量才能够稳稳当当的坐上的,由于馆陶公主她性格骄纵,所以时常会处处压制着汉武帝。图片来源于网络虽然汉武帝作为当代的皇帝,但是处处都要受制于馆陶公主,内心十分的不满意。由于

  • 中国史上最长寿皇后之一王政君是寿终正寝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王政君简介时,需要全面分析王政君的生平轶事。公元前71年,王政君出生在一个显赫家庭。父亲是阳平侯王禁,母亲为李氏。而提到王政君简介时,不得不提是就是王政君的经历。图片来源于网络王政君长到十四岁左右时,父亲将她许配给一户许姓人家,可是男方突然离世了。随后,东平王娶了王政君,不久之后东平王也去世了。

  •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怕老婆实际是尊重老婆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中,隋朝的建立使我们国家的政治有了新的改善,走上了一个全新的轨迹,而这一切都是隋文帝杨坚的功劳,因为是他建立起的隋朝,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隋朝未建立之前,中国还是处于一个乱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都很不好。图片来源于网络隋文帝杨坚是隋朝开国的皇帝,他是汉族人,出生于弘农郡华阴,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华

  • 刘备伐吴之所以要御驾亲征是因为手上没人用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是在彰武二年讨伐东吴的,这时候,蜀国的四员大将只剩下一个张飞,关羽在荆州被杀,这就是刘备东征的起因和理由;黄忠已经在两年前去世;马超就是在这年去世,即便马超仍然健在,刘备也不可能把这样的重任交给他,因为马超并不受刘备十分的信任。四大将还有一个张飞,不过,张飞这个人对待士兵不好,经常鞭打他们,打完

  • 历史上汉朝的平阳公主为什么嫁了三个丈夫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平阳公主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公主。在我国有一个特殊的朝代,叫做西汉,那是个外戚相当厉害的朝代,正是因为如此,女性在政治上的地位很是突出,在后宫可以左右朝堂。平阳公主正是那个时代的人,平阳公主简介是什么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平阳公主有一个很有名的弟弟,是大家都熟悉的汉武大帝。汉武大帝文韬武略,各种无敌。在他的

  • 揭秘元文宗登基之谜:是否为复位不惜毒害亲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元文宗图帖睦尔是元朝的第八位皇帝,他的皇帝生涯颇为坎坷,与明英宗相似,两人都是当了两次皇帝。那么图帖睦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呢?在他执政后的生平事迹有哪些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元文宗图帖睦尔出生于1304年的元朝,是元武宗的次子。他的母亲是文献昭圣皇后。在他的哥哥在位时间,他曾被流放到海南等地。在致和元

  • 古代造假也疯狂:大才子纪晓岚买了只泥鸭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造假、售假自古有之自古以来,造假、售假总是与商品买卖形影不离。如今,我们仍能在很多古籍找到相关的记载。《太平广记》嘲诮类中,辑录有隋唐五代书籍《启颜录》中的一篇《酒肆》云:“隋时,数人入酒肆,味酸且淡,乃共嘲此酒。一人云:‘酒,何处漫行来,腾腾失却酉。’诸人问云:‘此何义?’答云:‘有水在。’”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