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吴三桂为何难成大事 竟然三次被骗?

揭秘吴三桂为何难成大事 竟然三次被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36 更新时间:2023/12/17 7:58:58

导读: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统御天下十七年之后,自缢身亡。同一天,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第二天,从关外赶来护驾勤王的吴三桂走到山海关之时,得知北京“沦陷”的消息,他便在山海关驻扎下来。他知道,崇祯时代已然是过去式,现在是李自成的“大顺”时代了。

网络配图

此时此刻,吴三桂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抉择就此来临:他究竟该不该相信李自成。正当吴三桂眉头紧皱之时,李自成的来信到了——劝其归顺大顺政权。可惜,不知是吴三桂对李自成这个示好的“邀请”反应过于迟钝,还是李自成过于急躁,我们只知道,在吴三桂决定与李自成合作,向北京进发的途中,却传来噩耗,身在北京的吴氏一家老小被新政权集体处决。吴三桂感到被欺骗了,怒发冲冠之余,他决定投靠山海关外、近在咫尺的清军。历史的偶然性,让后人唏嘘不已。

试想,如果吴三桂第一时间主动请求归顺,而不需等着李自成来招安,那么,吴三桂一家老小就可能不会横尸北京街头,他也就没有投靠满清的现实理由了。其次,即便吴三桂稳坐泰山,等着李自成来招安,但如果没有亲人被处决的突发事件,吴三桂也不会投入清军的怀抱。

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晚明一百多年以来,皇帝与大臣互不信任,加之后来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与文官东林党人之间你来我往的倾轧,还有文官相互之间的勾心斗角与陷害,使得置身其中的吴三桂没有任何安全感,也不相信任何人,他只能基于切身利益来选择个人的出路和去向。

吴三桂因家人惨遭不幸才彻底选择了清军。对此,当时清军实际上的领袖——多尔衮,当然是求之不得。可是,吴三桂并非真心投降,他正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他认为,清军即便占领北京,也只会在洗劫金银、美女、牲畜之后,把一座荒凉的北京城还给其原来的主人,然后返回他们的东北老家。

网络配图

因为,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绝大多数都是这么干的。而且,清军赶走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前,打的是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吴三桂有自己的考量,即便投降,也只是权宜之计,目的是借此重掌大权。

可是,有多大的希望,就有多大的失望。当多尔衮大摇大摆地走进北京城后,他不仅赖着不走,而且还迎来他六岁的侄子——顺治皇帝。1644年正是新一轮甲子的开端,而对吴三桂的精神折磨也达到高潮,他的如意算盘从一开始就落空了。在被李自成骗了一次之后,他强烈地感到自己又被清军所欺骗。但他只能吃哑巴亏。因为多尔衮从来就没有对吴三桂承诺过,他们为崇祯帝报完仇,干掉李自成之后,就会退回关外。

事已至此,吴三桂把怨愤埋在心底,近三十年后,才发现自己再次被新政权忽悠。清廷早年曾定下游戏规则,吴三桂等南方三个藩王可永为异姓王,可时过境迁,他们反悔,不玩了。

1673年4月28日,清廷中央政府收到了广州平南王尚可喜的奏章,他主动要求让其子尚之信来继承王位,以此向中央政府宣布王位的可持续性。少年天子康熙断然拒绝。三个多月之后,另外两位藩王耿精忠与吴三桂也效仿了尚可喜,康熙都不答应。这三个汉族藩王深感被骗,遂联合起兵造反。

四年之后,从云南一路打到湖南的吴三桂正式登基称帝,国号为周,年号为昭武。第二年秋天,吴三桂却在湖南衡阳因疾而亡。不过,他的孙子吴世璠继续战斗,最后在昆明城内自杀。

网络配图

如果说当初吴三桂投靠清军,是叛主行为,那么三十年之后他的反清,则成了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不管是三十年前,还是此刻的康熙朝,吴三桂因屡次被欺骗,总是心有不甘,纠结不已。与其叫他吴三桂,还不如称其为“吴三愚”。

30年前,吴三桂的徘徊犹豫,使得李自成没有耐心再等待他的归降,造成吴家蒙难,而他只把这个悲剧理解为上了李自成的大当。紧接着,他又被多尔衮所骗。

30年之后,他再次被清廷所骗,在准备不太充分的情况下,另立炉灶搞分裂,却客死他乡,成为明末清初政界最善变的失败者和悲剧人物。吴三桂终究是一个明朝官员,虽带兵打仗,但还是一介文人和知识分子,不具备政治家与军事统帅的良好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绝密档案曝光:溥仪在苏联监狱的日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我在苏联的五年间,除了口头以外,共三次上书给苏联当局,申请准许我永远留居苏联。三次上书,一次是在赤塔,两次是在两个月以后迁到离中国不远的伯力。”这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疑惧和幻想”一节中的一段话。这位宣统皇帝虽然在自传中简要回忆了他“在苏联”的情况,但其详细内

  • "康熙遗诏"原件曝光 雍正真是篡位上台?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雍正皇帝继位,民间及野史传闻甚多,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矫诏篡位,认为康熙帝本想传位于皇十四子胤褆,而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串通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网络配图昨日,辽宁省档案馆新馆首度展出的“康熙遗诏”对此给出了答案:没篡位。建筑面积是现在省档案馆6倍大的辽宁省档案

  • 受到女权思想影响的公主:自毁容貌不愿陪葬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女儿,她一生嫁了两次,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但都很快做了寡妇。后来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可汗,在可汗死后,宁国公主又回到了唐朝。图片来源于网络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次女,唐肃宗是一个严肃的皇帝,他对自己的儿女也是非常的严格,管教很严。唐肃宗在登基时,正是安史之乱的时候,他登基后便全心全意

  • 书圣王羲之气量窄赛周瑜 遭人耻笑被活活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英雄周瑜是气死的,这,我们都知道;可是史上第一书法家王羲之,也是被气死的,想来,真为之叹气。网络配图王羲之不是被别人气死的,是被自己气死的。实际上,周瑜也不是被别人气死的,也是被自己气死的。周瑜若大气一些,若大度一些,没有一股“既生瑜,何生亮”的羡慕嫉妒恨的恶劣情绪,又何至于被诸葛亮气死?王羲之

  • 历史上最冷酷的皇帝 竟亲手摔死自己的孙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石宣性情暴戾,即使在石虎面前,也有倨傲之色,石虎后悔不立石韬。石宣恨石韬及父亲石虎,暗中起了杀心。石宣忌讳石韬处处与自己争先,石韬自建宣光殿,规模宏大,仅梁长就达九丈,石宣见此后异常愤怒,斥责他逾制,遂令人杀死工匠,截去大梁。后石韬又将梁加长到十丈,石宣得知,气愤异常,他以石韬的国邑做酬报派人在佛寺

  • 红颜薄命的宁国公主:嫁人两次但都成为寡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女儿,她一生嫁了两次,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但都很快做了寡妇。后来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可汗,在可汗死后,宁国公主又回到了唐朝。图片来源于网络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次女,唐肃宗是一个严肃的皇帝,他对自己的儿女也是非常的严格,管教很严。唐肃宗在登基时,正是安史之乱的时候,他登基后便全心全意

  • 神秘侠客虬髯客:阔达一生却无法得到所爱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虬髯客是唐朝人,但虬髯客并不是他的本名。虬髯客本名叫做张仲坚。他和其他两位人士并称为唐朝风尘三侠。那么虬髯客简介中是怎样介绍这个人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提到虬髯客的出生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同情,虽然他出生于一个很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唐朝很有名的商人,据说是江苏扬州的首府,一般来讲,虬髯客出生后肯定会过

  • 赵括并非无能辈:长平一役杀得秦军伤亡过半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佐陵;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白起)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图片来源于网络《资治通鉴》卷五公元前258年正月,秦军挟长平之胜,

  • 吕雉真的是因为看中刘邦的才能才下嫁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雉。而刘邦能够娶到吕雉实属高攀,而他之所以能够娶到这个貌美如花的吕雉,还要归功于刘邦有一副好面相。图片来源于网络当年,吕公迁居沛县,因与县令交好,而不断地有人前来拜访。刘邦只是前来凑个热闹,扬言愿出一万贺钱,因而被请入上座。吕公此人善于看面相,当他细细地看过刘邦的面相之后,立

  • 最后的高潮:李定国两蹶名王再败吴三桂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李定国两蹶名王是指南明时期民族英雄李定国在西南地区进行抗清斗争的过程中先后大败两名清朝王爷,一名是定南王孔有德,另一名是敬谨亲王尼堪。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