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嘴巴的名将贺若弼:北周能攻灭南朝首功是他

大嘴巴的名将贺若弼:北周能攻灭南朝首功是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224 更新时间:2024/1/27 7:58:30

在杨广顺利成为太子后,因为卷入政治斗争,杀死了一位老将,他15岁随父亲进入战场,28岁即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此后受领导谋反影响,进入敦煌,吃黄沙,守边疆,这位老将的名字叫史万岁。史万岁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老爹是沧州刺史,在边疆的日子里,却意外的获得了新生,一身武艺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当地的军队首长成为战友,化身小股武装,深入突厥境内游荡,在敦煌的大隋军队中,成为一道传说。正是这样的脱变,史万岁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机遇。因为隋文帝的政策调整,开了对突厥的主动进攻,史万岁毛遂自荐,进入军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和突厥大小数十战,粮食吃光了,马也杀了,最后史万岁和突厥最勇敢的武士单挑,赢得了战争,最终导致东西突厥的分裂。

网络配图

战后史万岁戴罪立功,重返中央,参加平定陈国战役,更是长途跋涉千里,大小战役700多场,镇压江南大规模武装起义,另外云南羌族的叛乱,也有史万岁的身影,因为作战勇猛,战功彪炳,被隋文帝任命为上柱国大将军。

后来突厥进入甘肃寇边,再次被史万岁追击千里,斩杀数千,使史万岁的名字,成为突厥人心中不可战胜的神话。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

1、史万岁:隋朝开国名将,却死于杨广继位前夜

2、隋文帝杨坚凭什么篡位当上皇帝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名将辈出的朝代,公元600年杨广打败大哥杨勇成为太子之后,询问一名鬓角发白的资深将领: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哪个更优秀?这名将领牛哄哄的说:杨素是猛将,不是谋将;韩擒虎是斗将,不是领将;史万岁是骑将,不是大将。

杨广又问:那么,谁才是真正的大将人选呢?

这位老将微微一笑,谦虚的说:我才是太子应该选择的人。

这个人,叫贺若弼,同样位列隋朝开国四大名将之一,河南洛阳人,字辅伯。

贺若弼一家很有意思,他的父亲叫贺若敦,爷俩同样的勇武过人,但是也同样的恃才傲物,不懂收敛,最后祸从口出,同样的死于非命。

贺若弼的爷爷叫贺若统,原是六镇居民,起义的时候,是跟着葛荣混的,后来葛荣转战大江南北,最后被尔朱荣打败,无奈贺若统选择归顺了尔朱氏家族,但是随着尔朱荣的被杀,家族分裂。

此后高欢异军突起,打败尔朱家族,成为北魏丞相,贺若统又为老高打工了,高欢野心庞大,想控制整个北魏,完成尔朱荣的梦想,取元氏而代之,刺杀了唯一敢和自己对着干的贺拔岳。贺拔岳的去世,便宜了另一个人,这个人叫宇文泰,原是贺拔岳的手下,被分派到夏州做刺史,在贺拔岳死后,打败侯莫陈悦,顺利接收贺拔岳的势力,以长安为根据地,对抗高欢,更策划了北魏孝武帝元修的投奔,建立西魏。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在他的东魏境内,军队基本以鲜卑人为主,贺若统这些汉族将领,是被鄙视和看不起的,公元536年,东西魏爆发小关之战,战后贺若统的部队,损失惨重。当时他的儿子贺若敦只有19岁,长的十分威武,勇武过人,在他的建议下,贺若统以颍州刺史的身份,投降了西魏,宇文泰很高兴,当即拜贺若统为右卫将军、散骑常侍、兖州刺史,赐爵当亭县公。

网络配图

贺若统死在了任上,而贺若敦接受了他所有的爵位,继续为宇文氏家效力,平定巴蜀南蛮叛乱,打败侯瑱、侯安都,解围湘州,跟随柱国将军杨忠,出长城,打败突厥,被封为金州总管,七州军区司令。

长年累月的战争,贺若敦一身伤,然而看着曾经的同事,甚至能力比自己还差的人,都升官成为大将军,贺若敦心里很不平静,为了把这种不公平发泄出来,贺若敦选择了向京城来的使者述说。

这是明摆着对领导不满,硬着要升职加薪的节奏!

当时主政的是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皇帝最不喜欢听到的,就是对自己执政能力的怀疑,动摇根基,于是宇文护派人对贺若敦说,你官也不要当了,自裁吧。

临死,贺若敦非常后悔,告诉他的儿子贺若弼:身在官场,千万别乱说话,特别是说老板的坏话,讲完就去世了。

贺若敦死的时候,贺若弼21岁,长的和他爹差不多,虎头虎脑,尤其擅长骑马射箭,更难能可贵的是,贺若弼脑子特别好使,书读的好,记性也好,是远近闻名的青年才俊。

匆匆几年过去了,贺若弼进入官场,担任小内史,在皇帝身边办事,当时的皇帝叫宇文邕,杀死宇文护之后,自己当家做主,宇文邕也被称为北周武帝,雄才大略,消灭北齐,统一北境。

唯一的问题是,对太子的教育,太子名字叫宇文赟(读 yun),周武帝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现在的爸爸很相似,望子成龙,不听话就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严格规定。

小孩子爱玩是天性,宇文邕的这种压抑式教育,导致的结果就是,宇文赟成为皇帝后的任意妄为。

继续说贺若弼的事,在宇文邕还没去世的时候,上柱国乌丸轨就计划打小报告,太子虽然因为老爹的原因,一直压抑着,但是当宇文邕出征离开京城后,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是让乌丸轨很担心,于是就找来贺若弼一起向宇文邕进谏。

为什么会找贺若弼呢,因为贺若弼担任小内史,是皇帝的亲信,拉着他,成功的概率高一点。

乌丸轨人很实诚,见到皇帝,就一五一十的说了:太子非帝王器 ,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 。

皇帝听后就把贺若弼叫来,对质一下:怎么回事,难道你们都不看好太子吗?

贺若弼这时候,才想起老爹的遗言,于是临时改了口供:没有啊,太子很好啊,我看到的太子,德行都没有问题。

弹劾太子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最后结果呢,宇文赟顺利当上皇帝,乌丸轨被皇帝赐死,贺若弼则逃过了一劫。这个事,对贺若弼的触动很大,在之后的职业生涯里,贺若弼都保持了刻意的低调。平定北齐后的北周王朝实力更加强悍,公元579年,贺若弼以参谋的身份,跟着行军元帅韦孝宽,把南朝从淮河到长江一线的土地,包括淮南、寿阳等数十个城池全部占领,战后论功行赏,贺若弼成为寿州刺史。终于成为地方大员的贺若弼,屁股没坐热,刺史就换人了,原因是,当时杨坚正策划篡位,而尉迟迥先发制人,叛变了,为了防止其他封疆大吏跟风,杨坚抢先出手,把重要的城市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任人唯亲,代替贺若弼的官员,叫长孙平。这个长孙平原先是卫王宇文直的私人老师,教书的,宇文直当时官拜雍州牧、襄州总管,和宇文邕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因为接应陈国湘州刺史华皎的投降失利,地盘没接到,部队还被打残了,战后宇文直论罪免官。

网络配图

那时候的宇文邕还不是老大,至少他说了不算,幕后老板是宇文护,最终,宇文邕和宇文直,这对难兄难弟为了不同的目的,走到了一起,联合起来对付宇文护,而长孙平就是他们中间,联络的线人。

公元572年,宇文护在太后的含仁殿,被埋伏的宇文直刺杀,而长孙平则顺利从宇文直体系,跳槽进入宇文邕麾下,最后走到了杨坚的身后,去世前官拜大将军、太常卿、吏部尚书事。

继续说贺若弼,寿州刺史被顶替这个事,老弼刚开始是不同意的,长孙平大手一挥,几个壮汉把贺若弼扭送到了京城,事就这么翻篇了,长孙平接下来要烦恼的,就是如何抵御尉迟迥的叛军。

这是发生在公元580年的事,现在,杨坚已经顺利成为皇帝,改国号为隋,同时积极准备平定南朝,要大臣们推荐几个人才,轮到尚书左仆射高熲的时候,他说: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

贺若弼因为刻意的低调,终于等来机会,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

接受任命的贺若弼,意气风发,六年后,向隋文帝献取陈十策。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588年,杨坚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事宜,和秦王杨俊、杨素同为行军元帅,高熲为元帅长史,出兵51.8万,从长江上游至下游,分八路,进攻南朝陈国。

贺若弼作为行军总管,在大军还没有集结之前,以假象迷惑敌人,放松警惕,并在公元589年的大年初一,举家欢庆的日子,发动突然袭击,经扬州,攻占镇江。

镇江,也被称为京口,是长江南岸一个非常重要的据点,是建康城的门户,从此将再无天险,贺若弼将部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驻江苏丹阳,阻挡陈国援军,主力部队于元月十七,挺进到南京紫金山,屯兵于山南的白土冈,完成对建康城的包围。

当时的陈国主力部队,放弃外围据点,集中在建康城周边,包括田瑞、鲁达、周智安、任蛮奴、樊毅、孔范、萧摩诃等在内,大概10万人。到了元月二十,陈后主命令,全军突围,与贺若弼在白土岗,展开白刃战。在遭遇敌军拼死反抗的关键时刻,贺若弼曾经读的兵书发挥了作用,艰难的抵挡了几波冲击后,命令部队从侧翼,将南陈部队切成首尾不能兼顾的几节,然后各个击破,计策很简单实用,但毕竟是战场,过程还是很激烈的,死了很多人。最后,贺若弼攻入建康城池,然而结果令人惊讶,出现在眼前的,却是友军韩擒虎,后主陈叔宝和文武百官作为俘虏,跟在他的身后。

网络配图

据说,战后两人因为功劳的问题,还找杨坚评理,贺若弼战胜了陈国主力,但是皇帝是韩擒虎抓的,于是两人官职一样,上柱国大将军,贺若弼更被赐封为宋国公,韩擒虎因为部队军纪不好,占领陈国后宫,把宫女都给糟蹋了,所以韩擒虎爵位,没有了。

这个韩擒虎是部队的先锋,原名叫韩擒豹,传闻因为十三岁的时候打死了一只老虎,就改了名,韩擒虎粗狂豪迈,有勇有谋,是个做大将的好材料,在伐陈战役中,擒虎只带了500特种兵,经采石进入陈国,一路攻城拔寨,最后俘获南陈皇帝。

韩擒虎是这些老将中,唯一善始善终的,死后根据民间传说,成为执掌地狱的老大,外号阎罗王。

这个功劳很大,杨坚也足够大方,赏赐了所能赏赐的一切,可是功成名就之后,贺若家族祖传的毛病发作了,症状就是高傲自大,看谁都不顺眼。

尤其是杨素,仗明明是自己打的,官职只是将军,杨素呢,成了右仆射,职位比自己还高。

闲言碎语多了,杨坚认为,贺若弼心胸不够宽广,小家子气,也没罚他,还是高官厚爵供着他,只是不再让他上前线打仗,夺走了他的兵权。

杨广继位后,大搞国内建设,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每个都是大手笔,贺若弼、高熲、宇文弼等老将认为,太浪费,也太捉急了,有点好大喜功,被人告发后,三人被诛杀,时年63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曹操成大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气度,是指气魄风度。气度也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表现形式,它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提高一个人的气度,就是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小编为何说曹操成大事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气度非凡呢?三件事大家就明白了。网络配图第一件,曹操招降关羽。刘备丢下老婆孩子跑了之后担子全落在关羽一人身上。曹操就派张辽去劝降关羽,关

  • 揭秘楚怀王的宠妃郑袖是怎么结束她的生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芈月传》播出之后,楚怀王的宠妃郑袖也开始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当中。在芈月还在楚国的时候,剧中便出现了较多的郑袖的镜头。但是在芈月离开楚国进入秦宫之后,便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剧情当中。那么后来郑袖怎么样了呢?她死了吗?郑袖怎么死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芈月传》中,郑袖自从进入楚宫之后便一直荣宠不衰

  • 楚霸王项羽为什么逃不过失败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演绎了霸王别姬英雄末路的凄美故事,人们对这位悲剧英雄充满了各种惋惜之情,那么楚霸王项羽为什么逃不过失败的命运呢?网络配图秦二世胡亥继位后,宦官赵高指鹿为马,权倾朝野,秦帝国乌烟瘴气。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下,天下群雄响应,项羽随叔父在吴中起义。短短时间,项羽就军

  • 遗憾!细数那些年刘备错过的良才们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一部三国史,一壶英雄泪,一段热血与激情交织的岁月,一曲激昂而壮烈的英雄赞歌。三国重读,刘备之仁有目共睹,但因其早年颠沛流离,错失了一大批人才让人遗憾!细读历史,且看他们都有何人。1、田豫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官至太中大夫,享年八十一岁,是曹魏少有的高寿将领。当然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田豫很有

  • 史海拾遗:馒头或非诸葛亮发明创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关于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甚至已经见诸于目前的高中历史课本,被当做是一件确定史实来说。然而翻开历史,馒头的出现我们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关于馒头的由来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据说在三国时期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可谓鞠躬尽瘁、劳心劳累。蜀国南边占据云南、贵州一代的南蛮洞主孟获是个不让人省

  • 史上最昏庸的皇帝 董卓为何都瞧不起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十常侍。十常侍的父兄子弟在天下为非作歹,鱼肉乡里,祸害百姓,却无人敢管。这一切的缔造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汉灵帝刘宏。网络配图刘宏登基之后,要说他干的好事,还真说不出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愤恨的昏庸无能的皇帝。刘宏为人奇葩,对金钱有着谜一样的痴迷,如果能给他赚钱,那个人就是他的父母。这句

  • 为什么多尔衮妻妾成群却没给自己留下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多尔衮身边的女人,那实在是太多了,他的一生,妻妾有名有姓、能够知道其父母是何人的就有六妻四妾,而我们知道,历史上多尔衮就一个女儿,为什么多尔衮的其他妻妾都没有生育呢?多尔衮的六妻四妾图片来源于网络结发妻子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台吉吉桑阿尔寨之女),死后被多尔衮私自上谥号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二娶

  • 明朝最贪财的皇帝 国家打仗都舍不得掏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出生,是明穆宗第三子,隆庆六年登基,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整个明朝在位时期最长的皇帝。也就是这位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让本来就已经中衰的明朝彻底失去了复兴的机会。网络配图明神宗朱翊钧幼年继位,他的父亲明穆宗是一个非常亲善仁和的皇帝,可惜在位不久就去世了,留下了孤儿寡母。但是明神

  • 三国的各方霸主们是如何为自己选用人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人才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有了人才,一个国家就有希望,只要发现人才,一些领袖往往争先恐后的去争取,让这些人为自己效力,三国霸主在选择人才的方式上各有千秋。董卓:你不来我就杀你全家董卓够狠,选材方式也很别致,你不来,我就杀你全家,那时候,董卓专权,行废立之事,小皇帝登基,董卓

  • 努尔哈赤处死长子褚英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努尔哈赤处死褚英的原因,官方史籍上少有记载,而其他史料也记载不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探究努尔哈赤处死褚英的真正原因。太祖杀子的真实原因对于努尔哈赤处死褚英的原因,官方史籍上少有记载,关于努尔哈赤处死长子褚英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萨尔浒之战中,禇英因为谎报军情扰乱军心,被努尔哈赤一怒之下处死。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