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还原真相:刘备并没有到东吴求亲!

还原真相:刘备并没有到东吴求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165 更新时间:2024/1/17 17:20:37

导读:刘备招亲一事在《三国演义》中记载,周瑜为了夺回荆州向孙权献计,邀请刘备到东吴招亲,到时趁机囚禁刘备讨还荆州。诸葛亮三个锦囊妙计硬是让刘备死里逃生,最后孙权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话。但是事实上,这段精彩的演艺是虚构的,这其中另有隐情……

网络配图

刘备东吴招亲,是《三国演义》的精彩篇章。小说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描写得有声有色,煞是热闹。但都属于“戏说”,刘备根本未去东吴成亲,而是孙权着人送妹到荆州之地与刘备完婚的。刘备娶孙夫人,是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冬农历十月,阴历十二月。也就是赤壁战事一年之后。当时孙权在京口,即今江苏省的镇江市。《三国演义》让吴国太在甘露寺看新郎,一相娇婿容颜,那甘露寺就是镇江的佛寺,至今视作一处三国风物胜迹。只是吴国太那时已无缘去佛寺看新郎,孙权这位母亲——吴氏太夫人早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就去世了。

演义写刘备东吴招亲,是发生在刘备得到荆州之后,周瑜为夺回荆州设下的“美人计”。周瑜想用此计谋把刘备囚禁起来,以便使人去见孔明讨荆州、换刘备。史事正好相反,刘备与孙夫人成亲在前,借荆州在后。刘备提出借荆州是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的事。刘备是以东吴女婿的身份,到京口去见孙权,求借荆州的,但孙权没有同意。当时周瑜上书反对,东吴群臣除鲁肃外也都不赞成,后来周瑜病故,鲁肃到江陵接替周瑜职务,孙权才听取鲁肃劝说借荆州给刘备。那已是刘备与孙夫人成亲约有一年的光景了。赤壁之战后,刘备南征荆州的江南四郡,据有了长江以南荆州的绝大部分地盘。周瑜攻克江陵后,将江南岸的公安分给了刘备。刘备是在立营公安时与孙夫人成亲的,但成亲的地点不在公安,而在石首。

为什么没在公安结婚而在石首成亲﹖很可能是出于一种礼节上的考虑。人家将孙夫人自京口溯江而上千里迢迢送来,刘备得前往迎亲才是,比较理想的地点是离公安不远处的石首。石首城关绣林,地处江边,山色秀美,迎亲队伍张灯结彩,沿途锦幛成林,绣林之名即由此而来,石首也因而被称为“刘郎浦”。杜甫晚年至江陵,移居石首南游时所写《石首早发》一诗,首句即为“挂帆早发刘郎浦”。唐代另一位诗人吕温经石首,亦曾口占《刘郎浦》一诗:“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诗中的“明珠步障”,是诗人想像孙夫人乘步辇到石首成亲时华贵的景象。所以,刘备真正洞房续佳偶之处不在现今的镇江,而在现今荆州市的石首。

网络配图

刘备与孙夫人在石首成亲,只是在那里完成了婚典,婚后,孙夫人即被接到公安去了。孙权主动嫁妹,主要是为了结好刘备,巩固孙刘联盟,共同对付曹操。但结果事与愿违,对孙刘联姻未能起到应有作用,孙夫人成了这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孙刘联姻所以没能发挥作用,关键是荆州问题。由于荆州所处战略地位重要,孙、刘两家都势在必得。孙权听了鲁肃的劝说一时借出荆州便觉后悔,要求刘备归还刘备又一再借故推托,双方矛盾不断加深,公元215年发生了江南三郡武陵郡之外之争,鲁肃、关羽单刀相会,吴、蜀之间差点爆发一场战斗。这时的孙、刘联盟,已经是形同虚设。到公元217年春,孙权在曹操的大举进攻下乞降,与刘备的联盟已暗中撕毁。当年鲁肃病故,东吴鹰派代表人物吕蒙接替鲁肃镇守吴荆州,东吴即处心积虑谋算关羽、袭取荆州。到公元219年关羽北攻襄樊时,东吴便乘机袭取了荆州,擒斩了关羽,公开撕毁了与刘备方面的联盟。

残酷的政治斗争说明,政治婚姻通常是短命的。孙刘联姻共同对付曹操,从当时三分形势的大格局来说,是可取的;但从吴、蜀荆州之争来说,则是无为的,不可能起作用的。纵然孙夫人个性十分温顺,是个贤妻良母,到头来与刘备的婚姻也不会美满。荆州之争决定了这场婚姻的必然失败。

网络配图

有的史学家说:孙夫人如果当时带走了阿斗,养在身边,阿斗成了事实上的人质,也许就不会发生孙、刘两家为了荆州而失和的不幸事件。持此论者认为:如果阿斗在东吴的话,一方面,孙权便可对刘备放心,不怕刘备不与自己合作;另一方面,刘备不得不承认孙夫人是太太,承认孙权是大舅子,与孙权保持礼貌,让孙权分享荆州地盘。这种设想用心良好,但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恐怕缺乏足够认识。政治家总是把政治利益摆在首位的,不会以小不仁而乱大谋。对刘备来说,即使失去阿斗,他也不愿失去荆州。要不然,在关羽失荆州后,刘备刚称帝,为什么就大兴倾国之兵伐吴夺荆州﹖按照刘备的性格与雄心,争得天下、兴复汉室是其毕生愿望,妻子、儿女都是不能为事业相比的。

可见,刘备招亲一事只是一个美好的传奇故事罢了,孙夫人只是一件政治的牺牲品,他们之间也不会向演义描写的那么美好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嘴巴的名将贺若弼:北周能攻灭南朝首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杨广顺利成为太子后,因为卷入政治斗争,杀死了一位老将,他15岁随父亲进入战场,28岁即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此后受领导谋反影响,进入敦煌,吃黄沙,守边疆,这位老将的名字叫史万岁。史万岁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老爹是沧州刺史,在边疆的日子里,却意外的获得了新生,一身武艺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当地的军队首长成

  • 揭秘三国曹操成大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气度,是指气魄风度。气度也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表现形式,它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提高一个人的气度,就是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小编为何说曹操成大事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气度非凡呢?三件事大家就明白了。网络配图第一件,曹操招降关羽。刘备丢下老婆孩子跑了之后担子全落在关羽一人身上。曹操就派张辽去劝降关羽,关

  • 揭秘楚怀王的宠妃郑袖是怎么结束她的生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芈月传》播出之后,楚怀王的宠妃郑袖也开始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当中。在芈月还在楚国的时候,剧中便出现了较多的郑袖的镜头。但是在芈月离开楚国进入秦宫之后,便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剧情当中。那么后来郑袖怎么样了呢?她死了吗?郑袖怎么死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芈月传》中,郑袖自从进入楚宫之后便一直荣宠不衰

  • 楚霸王项羽为什么逃不过失败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演绎了霸王别姬英雄末路的凄美故事,人们对这位悲剧英雄充满了各种惋惜之情,那么楚霸王项羽为什么逃不过失败的命运呢?网络配图秦二世胡亥继位后,宦官赵高指鹿为马,权倾朝野,秦帝国乌烟瘴气。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下,天下群雄响应,项羽随叔父在吴中起义。短短时间,项羽就军

  • 遗憾!细数那些年刘备错过的良才们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一部三国史,一壶英雄泪,一段热血与激情交织的岁月,一曲激昂而壮烈的英雄赞歌。三国重读,刘备之仁有目共睹,但因其早年颠沛流离,错失了一大批人才让人遗憾!细读历史,且看他们都有何人。1、田豫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官至太中大夫,享年八十一岁,是曹魏少有的高寿将领。当然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田豫很有

  • 史海拾遗:馒头或非诸葛亮发明创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关于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甚至已经见诸于目前的高中历史课本,被当做是一件确定史实来说。然而翻开历史,馒头的出现我们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关于馒头的由来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据说在三国时期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可谓鞠躬尽瘁、劳心劳累。蜀国南边占据云南、贵州一代的南蛮洞主孟获是个不让人省

  • 史上最昏庸的皇帝 董卓为何都瞧不起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十常侍。十常侍的父兄子弟在天下为非作歹,鱼肉乡里,祸害百姓,却无人敢管。这一切的缔造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汉灵帝刘宏。网络配图刘宏登基之后,要说他干的好事,还真说不出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愤恨的昏庸无能的皇帝。刘宏为人奇葩,对金钱有着谜一样的痴迷,如果能给他赚钱,那个人就是他的父母。这句

  • 为什么多尔衮妻妾成群却没给自己留下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多尔衮身边的女人,那实在是太多了,他的一生,妻妾有名有姓、能够知道其父母是何人的就有六妻四妾,而我们知道,历史上多尔衮就一个女儿,为什么多尔衮的其他妻妾都没有生育呢?多尔衮的六妻四妾图片来源于网络结发妻子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台吉吉桑阿尔寨之女),死后被多尔衮私自上谥号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二娶

  • 明朝最贪财的皇帝 国家打仗都舍不得掏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出生,是明穆宗第三子,隆庆六年登基,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整个明朝在位时期最长的皇帝。也就是这位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让本来就已经中衰的明朝彻底失去了复兴的机会。网络配图明神宗朱翊钧幼年继位,他的父亲明穆宗是一个非常亲善仁和的皇帝,可惜在位不久就去世了,留下了孤儿寡母。但是明神

  • 三国的各方霸主们是如何为自己选用人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人才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有了人才,一个国家就有希望,只要发现人才,一些领袖往往争先恐后的去争取,让这些人为自己效力,三国霸主在选择人才的方式上各有千秋。董卓:你不来我就杀你全家董卓够狠,选材方式也很别致,你不来,我就杀你全家,那时候,董卓专权,行废立之事,小皇帝登基,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