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都是吕布的干将 曹操为何重用张辽而杀了高顺

都是吕布的干将 曹操为何重用张辽而杀了高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549 更新时间:2024/1/28 12:55:15

建安四年(199年)底曹操将吕布围困于下邳城,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吕布走投无路投降,之后被曹操缢杀。

吕布死了,但吕布集团仍在,下邳城破之前吕布的部将侯成、成廉、魏续等临阵反叛改投曹操阵营,还有其它投降或被俘虏的人马,如何安置他们是曹操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按一般想法,对这些“政治上不可靠”的队伍应该分散到各部队中化整为零,以免日后生乱。但在当时这未必是个好办法,因为那时联系不便,人的乡土观念更重,远离故乡的人一旦失去由同乡构成的集体就会感到不安全,要么逃亡要么叛乱,把他们仍编在一起交给可靠的人去指挥才更妥当。

网络配图

曹操当年在兖州与青州的黄巾军作战,双方打得很激烈,曹操最后全取对手,俘获三十多万人口,曹操从中挑选一部分人组成一支队伍,号称青州军,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也是曹军里最能打的队伍之一。

所以对吕布的残部也应该加以整编,并为他们选一位合适的将领。吕布这支队伍的老班底是并州军,汉末并州军经历了一系列起起伏伏,队伍构成发生过很多变化,但基本力量没有变,高顺、成廉,魏续、宋宪、侯成、曹性、郝萌等都很早就追随吕布,张辽也是并州军的旧人,他们都是队伍的核心骨干。

并州大体相当于今山西及内蒙的河套一带,汉末属边地,地出名马、人好战,军队有一定战斗力。汉末并州军最早的首领应该是丁原,前并州刺史,吕布做过他的主簿,相当于办公室主任。丁原当时手下有三员主将:张杨、张辽和吕布。

丁原参加了何进袁绍领导的铲除宦官行动,率并州军南下洛阳,后来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何进被宦官杀了,袁绍、袁术杀了宦官,凉州军首领董卓趁乱控制了朝廷,董卓策反吕布,吕布杀了丁原,袁绍逃出洛阳联合关东联军反董……

并州军的三员主将,张杨脱离洛阳在外面独立发展,吕布被董卓收为养子而受到重用,张辽投降,并州军的主力并入董卓集团,以后董卓又被吕布杀了,吕布率张辽以及高顺、成廉,魏续、宋宪、侯成等人转战各地。

吕布被杀时还有多位并州军将领健在:魏续、侯成、宋宪是抓了陈宫、高顺投降曹操的,张辽如何被俘的不太清楚,似乎没有参与下邳城里的这场“战场起义”。

曹操可以在他们五个人中选一位新的主将,这几个人论资历张辽较高,论能力和人品高顺则更胜一筹,论功劳魏续等人更大,曹操该如何选择呢?

从各方面的情况看应该首选高顺,史书说高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善于带兵,所统率的部队精锐非常,号称陷阵营,是汉末五大主力之一。高顺为人耿直,对吕布忠心耿耿,屡次向吕布进言,虽然不为所用,仍无怨无悔。

网络配图

张辽在吕布手下的军职是中郎将,相当于师长,高顺在吕布手下担任的军职不详,《资治通鉴》说他也担任中郎将。下邳城破之前吕布曾接受陈宫的建议“令陈宫、高顺守城,自将骑断太祖粮道”,从这项安排看高顺的地位至少与张辽并列,都较成廉、侯成等人更高。

人品、能力、资历都没问题,但曹操却没有选高顺,而是把他杀了,这是为何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高顺坚决不投降,誓死忠于吕布,不愿为曹操所用,曹操只得把他杀了,但这只是推测,《后汉书》仅说“布及宫、顺皆缢杀之,传首许市”,《三国志》仅说“布与宫、顺等皆枭首送许,然后葬之”,并没有提到“誓死不降”的情节。

杀与不杀、选谁不选谁其实更多地取决于曹操。忠诚是美德,但要看为何而忠、又忠于谁,高顺忠诚于吕布,也许是出于高顺自己的为人和本性,也许是为吕布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也许是在长期的朝夕相处中建立的深厚感情,无论哪一种情况,这种忠诚都是真实的,也是能经得起考验的。

高顺为人耿直,说话也直,对吕布多有劝谏,有些话吕布不一定爱听,对高顺难免有了看法,他曾把陷阵营交给魏续统领,“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安排高顺也毫无怨言。

网络配图

这种忠诚可以认为是“死忠”,这种人值得仰慕、值得称赞,但能不能予以重用就得另外考虑了。汉末重节义,重上下级之情、师生情、友情,为此可以去杀人、可以不要原则,如果碰上这样的“死忠派”那就麻烦了,曹操杀了吕布,如果高顺转不过这个弯,岂不迟早得坏事?

司马光在《传家集》里有一段评论,是论陈登、高顺高下的。在一般人看来陈宫“输心魏祖,亲为反间”,而高顺“尽力于布,与之偕死”,显然高顺比陈宫高了不知多少,所以“意者顺贤登欤”。但司马光认为“不然”,他认为“汉氏平壹海内,万国一君,天下之君,唯帝室耳”,高顺忠于吕布是“小忠”而非“大忠”,吕布只是个“反覆乱人”,忠于他只能是“托身失所”。

司马光的结论是,高顺“其才虽美,未能及登”,这个看法是有见地的,也正因为此曹操最后放弃了高顺而选择了张辽。

张辽当年投降董卓,在董卓手下并没有干出什么不合适的事,说明他在“忠”与“不忠”的问题上看得比较开,不是“死忠派”。另外,张辽在丁原手下时与吕布至少是平级,二人互不统属,投降董卓后一开始也不在吕布手下,而被董卓单独管理,这种关系与高顺、侯成等人都不同,避免了张辽心中会对吕布产生“主仆情结”来。

网络配图

用张辽就得杀高顺,无论高顺是否一心赴死都得这么做。不过,曹操还干了另一件事,他把魏续也杀了,而魏续是“起义将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英雄记》有个记载,说魏续跟吕布的关系不一般,他们有“内外之亲”,这包括内亲与外亲,在《三国志集解》中何焯云认为“布妻乃魏氏也”,按照这个说法魏续就是吕布的小舅子,有这种关系,即使起义有功曹操还是把他杀了。

杀高顺、杀魏续,都是在为张辽今后更好地执掌并州军铺路,而张辽果然不负重托,率领这支队伍南征北战,为曹魏屡建功勋,他本人也由一名俘虏成为一代名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赵云被民间封为常胜将军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赵云,赵云真实存在吗,三国常胜将军

    导读:为什么被奉为常胜将军呢?我们从野史中说说吧,毕竟这个名头是《三国演义》塑造出来的。我们一起看看赵云在三国中都拥有哪些素质吧。见机快,处置迅速在小说第61回里,由于刘备入川的消息被东吴君臣侦知,顾雍进言乘机收复荆襄,遭遇吴国太的强烈反对而作罢。张昭于是退而求其次,设计了一个骗局,派周善为使,以国

  • 文化灾难!秦始皇焚书事件并非唯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当年焚书坑儒的真相,秦始皇烧过书是指什么事件,秦王焚书坑儒的实情

    导读:焚书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四次,这其中以秦始皇焚书事件最出名,但是就破坏性而言,秦始皇的这一次焚书却远远比不上乾隆。后者焚书达到了惊人的71万卷,中国从此无古文化,只留下了大批宣传专制统治书籍。网络配图秦孝公“焚书”: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商君孝秦孝

  • 揭秘女皇武则天为何将王位还给了李氏子孙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李氏家族,武则天为什么要还政李唐,李治为什么娶武则天

    李唐家的天下是李家打的,然而武则天当皇上并非是为了谋权篡位更朝换代,而是为了替李家守住江山,开创新一派的繁荣局面。因此,在武则天的心底里就没有打算将李家的天下占为己有。网络配图武则天的侄子曾经要求过让武则天将皇位传给他们,武则天曾问过他们为何。武则天的侄子回答道,向来江山不传异姓,您姓武,江山自然要

  • 在唐朝时期,秦叔宝的地位到底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秦叔宝的儿子,中国历史上传统女性的地位,历史上有秦叔宝这个人吗

    秦琼,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勇武过人而闻名,是一个能在千军万马中斩将夺旗的勇将,基本上没有独自统军一方的经历,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王牌打手和保镖。李世民登基后,秦琼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的高官,但是因为久病缠身,基本上不参与朝政,于贞观十二年病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李世民最爱的儿子含冤而死,此人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的母亲对他的影响,李世民为什么杀亲生儿子,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

    我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其实,这种因果报应在历史上是很常见的。就比如,唐朝李恪和长孙无忌之间的故事。长孙无忌大家都很熟悉,凌烟阁排名第一的功臣。早年追随李世民打江山,能力虽然比不上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但他有一个外戚的身份。所以,他的权利地位比其他功臣都

  • 刘伯温大限之际,为什么要吃一口烧饼?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是谁发明的吃饭还一天吃三顿,背脊朝天人所食,刘伯温的烧饼歌图

    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有些人会被称为神算子,通常这些人都被认为是有着通天的本事的,知天晓地,无所不能,比如说鬼谷子还有诸葛亮,其实历史当中这样的人物是比较多的,但是有着好下场的却没有几个,可能也是验证了那句话:“知道的太多,对自己也没有好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朝的军师刘伯温相信

  • 功臣主动辞官退休,皇帝却说:放心我不会杀你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主动退位的皇帝,功臣的意思,凌烟阁24功臣排名

    在古代,皇帝想要统一全国,建立自己的政权的话,肯定是需要一些有能力的帮手,比如带兵作战的将军。可是在皇帝登上皇位时,这些人往往因为汗马功劳而被皇帝升职。可是升值也有一个度,总不可能比皇帝的职位还要高吧!为此皇帝又担心这些功臣能力太强,手握重兵,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皇位。这时,皇帝就会想方设法地找

  • 祖逖建造 了一支抗击侵略者的军队,最后为何会被剿灭?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祖逖,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祖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典故“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等典故说的都是祖逖。公元313年,晋愍帝即位,以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命其率兵赴洛阳勤王。当时,司马睿正开拓江南,根本无意北伐。祖逖进言道:"

  • 霍光一步步走向辅政大臣之位,真的只是靠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霍光受托辅政,霍光辅政辅助的是汉朝哪一位皇帝,霍光为什么不帮助刘据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权臣霍光的故事。《史记》作为一部非官方修订的史书,带有很多作者司马迁个人的主观色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褒扬李广,而对卫青、霍去病颇有微词。之所以这样,也许是因为在他的观念中,李广是正儿八经的将门世家,卫、

  • 苏峻本是弃笔从戎保卫国家的将领,为何会起兵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弃笔从戎后面是什么,新38师投诚后的结局,投笔从戎和弃笔从戎区别

    说到苏峻,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在中国历代大一统封建王朝中,西晋显得尤为特殊。首先因为西晋国祚很短,自公元280年灭东吴统一南北,至公元316年前赵攻破长安灭亡西晋,中间仅仅维持了三十七年大一统状态。西晋的另一特殊之处在于其皇权之衰微。由于司马氏篡位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