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化灾难!秦始皇焚书事件并非唯一

文化灾难!秦始皇焚书事件并非唯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785 更新时间:2024/1/20 1:33:10

导读:焚书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四次,这其中以秦始皇焚书事件最出名,但是就破坏性而言,秦始皇的这一次焚书却远远比不上乾隆。后者焚书达到了惊人的71万卷,中国从此无古文化,只留下了大批宣传专制统治书籍。

网络配图

秦孝公“焚书”: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商君孝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由此看来,商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焚书的人,但商鞅的“燔《诗》、《书》”主张,在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因而对古代文化没有什么大的破坏性。

秦始皇“焚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行政体制,一些儒生游士针对时政,引证《诗》、《书》和百家语,以古非今,“入则心非,出则巷议”。丞相李斯为杜绝“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现象,提出“焚书”的建议。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除《秦纪》、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如百家语、诗书等限30天交官府烧毁,逾期不交,“黥为城旦”(脸上刺字,罚服筑城劳役4年);还规定,有敢擅自谈论诗书者处死,有敢以古非今者灭族;严禁私学,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这些命令付之实行后,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焚书,结果无数文化典籍化为乌有。

网络配图

梁元帝“焚书”:梁元帝(508-554年)即萧绎,字世诚,南朝梁皇帝。公元554年10月,西魏派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率兵5万南下攻梁。同年11月,魏军攻破江陵。这时,梁元帝认为,自己读书破万卷,仍免不了亡国,读书还有何用?于是,他就命舍人高善宝把所有14万册图书聚集在一起烧掉;随后,便到西魏军营投降。梁元帝受尽百般凌辱后,于公元554年12月被西魏所杀,终年46岁。萧绎焚书是在个人陷入绝望境地而作出的非理智之举,与秦、清等朝代为愚民而强令焚书有本质的区别,因而后人也往往对其此举抱以宽容的态度。

网络配图

乾隆帝“焚书”:乾隆帝即位后,从1773年到1782年,他组织了360多位有名的文人学者,历时10年,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问世,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乾隆帝编书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行文化专制主义,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开始编书时,他曾两次提出:对古籍该“毁弃”的应予毁弃,该“删改”的应予删改。因此,有些书往往被弄得面目全非。据统计,在编书的10年中,仅浙江省就毁书24次,被毁书籍多达538种、13862部之多;江西巡抚海成,仅在乾隆41年(公元1776年)就搜缴焚书8000多部。整个乾隆时期,共焚毁各种书籍达71万卷之多。可见,乾隆“焚书”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规模的一次“焚书”。

这四次焚书事件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有人说,中国已经灭亡在崖山之战中,因为此后中国已经丧失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文人特有的脊梁和骨气。这句话虽然极端,却反映出中国近代专制制度的荼毒之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女皇武则天为何将王位还给了李氏子孙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李氏家族,武则天为什么要还政李唐,李治为什么娶武则天

    李唐家的天下是李家打的,然而武则天当皇上并非是为了谋权篡位更朝换代,而是为了替李家守住江山,开创新一派的繁荣局面。因此,在武则天的心底里就没有打算将李家的天下占为己有。网络配图武则天的侄子曾经要求过让武则天将皇位传给他们,武则天曾问过他们为何。武则天的侄子回答道,向来江山不传异姓,您姓武,江山自然要

  • 在唐朝时期,秦叔宝的地位到底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秦叔宝的儿子,中国历史上传统女性的地位,历史上有秦叔宝这个人吗

    秦琼,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勇武过人而闻名,是一个能在千军万马中斩将夺旗的勇将,基本上没有独自统军一方的经历,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王牌打手和保镖。李世民登基后,秦琼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的高官,但是因为久病缠身,基本上不参与朝政,于贞观十二年病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李世民最爱的儿子含冤而死,此人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的母亲对他的影响,李世民为什么杀亲生儿子,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

    我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其实,这种因果报应在历史上是很常见的。就比如,唐朝李恪和长孙无忌之间的故事。长孙无忌大家都很熟悉,凌烟阁排名第一的功臣。早年追随李世民打江山,能力虽然比不上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但他有一个外戚的身份。所以,他的权利地位比其他功臣都

  • 刘伯温大限之际,为什么要吃一口烧饼?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是谁发明的吃饭还一天吃三顿,背脊朝天人所食,刘伯温的烧饼歌图

    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有些人会被称为神算子,通常这些人都被认为是有着通天的本事的,知天晓地,无所不能,比如说鬼谷子还有诸葛亮,其实历史当中这样的人物是比较多的,但是有着好下场的却没有几个,可能也是验证了那句话:“知道的太多,对自己也没有好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朝的军师刘伯温相信

  • 功臣主动辞官退休,皇帝却说:放心我不会杀你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主动退位的皇帝,功臣的意思,凌烟阁24功臣排名

    在古代,皇帝想要统一全国,建立自己的政权的话,肯定是需要一些有能力的帮手,比如带兵作战的将军。可是在皇帝登上皇位时,这些人往往因为汗马功劳而被皇帝升职。可是升值也有一个度,总不可能比皇帝的职位还要高吧!为此皇帝又担心这些功臣能力太强,手握重兵,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皇位。这时,皇帝就会想方设法地找

  • 祖逖建造 了一支抗击侵略者的军队,最后为何会被剿灭?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祖逖,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祖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典故“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等典故说的都是祖逖。公元313年,晋愍帝即位,以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命其率兵赴洛阳勤王。当时,司马睿正开拓江南,根本无意北伐。祖逖进言道:"

  • 霍光一步步走向辅政大臣之位,真的只是靠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霍光受托辅政,霍光辅政辅助的是汉朝哪一位皇帝,霍光为什么不帮助刘据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权臣霍光的故事。《史记》作为一部非官方修订的史书,带有很多作者司马迁个人的主观色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褒扬李广,而对卫青、霍去病颇有微词。之所以这样,也许是因为在他的观念中,李广是正儿八经的将门世家,卫、

  • 苏峻本是弃笔从戎保卫国家的将领,为何会起兵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弃笔从戎后面是什么,新38师投诚后的结局,投笔从戎和弃笔从戎区别

    说到苏峻,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在中国历代大一统封建王朝中,西晋显得尤为特殊。首先因为西晋国祚很短,自公元280年灭东吴统一南北,至公元316年前赵攻破长安灭亡西晋,中间仅仅维持了三十七年大一统状态。西晋的另一特殊之处在于其皇权之衰微。由于司马氏篡位依靠

  • 唐玄宗的晚年有多惨 被儿子架空后还被冷漠对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玄宗的儿子人物关系图,唐玄宗简介,历史上李隆基是谁的儿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玄宗晚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史书中的唐玄宗李隆基容貌俊美、精于六艺,在自己的壮年开创了“开元盛世”,使整个唐王朝走向鼎盛,我们却很少知道,晚年的李隆基在经历了臣子发动安史之乱、将领逼迫赐死爱妃、被亲生儿子逼迫让权等事件后,却是晚景凄凉,孤独终老。安史之乱

  • 郗鉴为稳定时局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是如何安定东晋政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郗鉴,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东晋时期,由于北方民族冲突的影响,士族高门为了不再重演家破身亡的悲剧,一反西晋时的颓风,励精图治,奋励向上。士族中出现了一些有作为的人物。郗鉴就是为稳定当时政局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之一。郗鉴,字道徽,家族是高平金乡(今山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