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厚照竟是能在平原上唯一打败蒙古铁骑的皇帝

朱厚照竟是能在平原上唯一打败蒙古铁骑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86 更新时间:2023/12/17 22:42:37

基本上都是好的,“厉、灵、炀”等却是恶的。而且谥号为“武”的,就更为难得,基本上都是开疆拓土,武功非凡的一代雄主,诸如我们熟悉的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后汉武帝刘裕等。而在明朝,也有一位皇帝谥号为“武”,那就是我们的“明武帝”,俗称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可是这个朱厚照在大众的心目中不是那个荒淫无道,不理政务,只知贪图享乐,手下还有刘瑾为首的,祸国殃民的“八虎”太监集团,怎么看也和武功非凡的武功扯不上关系啊?

其实大家错了,虽然我们萌萌哒的正德皇帝,是干了不少荒唐事,可是他确实武功非凡,更可以说是在平原上唯一打败蒙古铁骑的一代猛人。

明朝自打“土木堡之变”后,就开始走向衰弱,而且不可避免的如前朝一般,拿北边的胡族铁骑没什么办法,一直就是欺压的对象,想当年“土木堡之变”明朝几十万大军败了也就算了,皇帝老儿都被人家给抓了,也就是明朝人有骨气,要不然都可以说是亡国了。

之后的几十年了,蒙古铁骑虽然没有恢复成吉思汗时的雄风,却也有了成吉思汗时的八分勇猛,可以说是压着明军打,成为了明朝北部边境最不安全的存在。

而我们的正德皇帝,貌似除了做皇帝外,他干什么都厉害,会玩人也聪明,特别是还能打战,他自己打小的梦想也是能成为征战四方的猛将,可是皇帝哪能轻易亲征啊,所以这位骨子里就流着猛将血液的荒唐皇帝,一直没有亲征上阵的机会。

直到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武宗终于盼到了一显身手的机会。在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寇关来袭,武宗非常高兴,亲自布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战一场,即“应州之战”。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明军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武宗见状亲自率领一军援救,才使得明军解围。双方大小百余战,期间武宗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最后,小王子自度难以取胜,引兵西去,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

应州之战,朱厚照先是命令王勋所部前出,利诱达延汗进攻,达延汗中计,集中兵力围攻王勋所部,王勋死守,骑兵在面对步兵阵列的时候没什么太好的办法,步兵的长弓射程远,又有盾牌保护,设立拒马可以让骑兵望而怯步,达延汗只能围但是无法短时间内吃掉王勋所部。

接着朱厚照又命令游击时春、辽东左参将萧滓驰援王勋,游击周政、副总兵朱銮、大同右卫参将麻循、平虏城参将高时尾追,调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都勲、庞阴,游击靳英勒兵与诸军在阳和汇合。参将江桓、张晨为后应。

接着朱厚照有故意将大部兵马分散,每次都只派一点点兵力去迎战,让达延汗觉得明军并不多,而且还想办法告诉了达延汗,明朝的皇帝也在军中。这样子就刺激了达延汗的野心,让他想再次上演一次“土木堡之变”,建立盖世功勋。

分兵出击一呢能示敌以弱,让达延汗一步步的走进朱厚照已经布好的阵中,二呢还可以疲惫蒙古大军,还可以造成蒙古大军后勤困难,毕竟蒙古铁骑最讲究机动性,一旦陷入久战,粮草就是大问题。

最终朱厚照亲自率兵出击,还杀了一名蒙古兵,鼓舞了明军的士气,一鼓作气的打败了达延汗,达延汗不得不撤走,虽然明军没有完全消灭达延汗的主力。可是这一战明军才死了十六个,却创下了明朝开国以来少有的大捷,让明朝北境安静了几十年,实在是不容易。

更不容易的是,蒙古铁骑曾横扫亚欧大陆,在平原交战基本上是无敌的,当年徐达朱棣都拿蒙古铁骑没太大办法,朱厚照却是真正在平原上作战,打败了蒙古铁骑,实在是难得。

最后我们萌萌哒的正德皇帝还不忘给自己加官进爵,由原来的“镇国公”“威武大将军”,加封为“太师”。(原文来自今日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坎坷路 好圣孙朱瞻基摆平叔叔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大明朱瞻基,朱高炽传位给朱瞻基,朱高炽硬刚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是一个超级大胖墩。他老爹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马上皇帝,一生征战沙场,战功赫赫,对于这个连走路都要靠人搀扶的胖儿子,一向很不满。朱棣当年发动靖难之变、南下攻打南京的时候,他把另外几个儿子都带出去打仗了,只留下行动不便的朱高炽在家守城。建文帝朱允知道后,使了一招“围魏救赵”,派几十万大兵攻打朱

  • 一代明君汉景帝刘启卸磨杀驴坑了哪位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景帝不是明君,汉景帝为啥废刘荣,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汉文帝前四年,汉开国功臣,平灭吕氏、迎立文帝的元勋绛侯周勃免相就国,结束了他辉煌的政治生涯,退居封地绛县(今山西侯马市东)。久经宦海,面对了太多的杀戮,张侯已是心存畏惧,家居见客时常陈兵列甲。于是有好事者告发周勃谋反。文帝命廷尉审理此案,将周勃看押在廷尉监狱。此事被文帝之母薄太后知道后,责骂文帝糊涂

  • 大清朝开国以来唯一一位生育过皇帝的嫡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最后几位皇帝,明朝皇帝生育能力差,清朝嫡长子继位的皇帝

    在中国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由于妻妾之间的地位不同,因此出现了嫡庶之分。嫡是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中国古代也有“一夫多妻制”,一般流行于贵族。千百年来,嫡庶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封建皇族最为注重嫡庶之分。封建王朝帝王在选择继承人时,考虑的第一因素就是嫡庶。史上被立为太子

  • 大清朝最悲剧的乾隆帝:皇太子立一个死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光绪皇帝不死能挽救清朝吗,嫁给当代皇太子,雍正王朝太子二次被废

    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成年的有10个。乾隆的长寿跟他的皇爷爷康熙一样,但他的那些个儿子却比不了他皇爷爷的儿子们。乾隆一生都是幸运的,一位好运天子,享尽了天下的荣华富贵。可他在子女寿命问题上却是悲剧,一个个的儿子去世,让他尝尽了中年丧子之痛。乾隆帝的儿子分别是:皇长子,永璜,乾隆十五年三月薨;皇次子,

  • 反其道而行之:道光帝是如何选择储君的规则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反其道而行之全句,反其道而行之背道而驰,如何理解老子的反者道之动

    清朝自雍正以后的皇位继承制度,是所谓的“秘密建储制”,即在老皇帝还活着的时候,秘密定下储君人选,写好密诏,藏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背后,等到老皇帝翘了辫子,再由辅政大臣当众打开密诏宣读。此法一向为史家所称道,说它既让诸皇子有盼头,又弄不清到底是谁,及到宣布,想要造反也晚了,因此免除了困扰康熙多年的

  • 解密:平西王吴三桂为何让儿媳建宁公主守寡30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自成杀吴三桂一家38口,吴三桂简介,吴三桂是哪里人

    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康熙下令处死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吴三桂的叛乱,使他的儿子和孙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将他的儿媳推向了生命的绝境。那一年,建宁公主才33岁!建宁公主,《鹿鼎记》里那个刁蛮、霸道、让人爱不起来的建宁公主,清太宗皇太极的小女儿。公元1653年,兄长顺治挑选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为十四额驸

  • 清朝历史上那些让皇帝不省心头痛的蒙古驸马们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711年,康熙皇帝登基的第五十年,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大清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水波不兴。五月,夏天还未真正来到,北京却提前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干热,随着天气日渐炎热,偌大京城里所有的节奏都逐渐放慢。突然,一个消息震动了整个北京,康熙五女儿和硕端静公主的丈夫——驸马噶尔臧被判决斩首,忽又有消息传出,

  • 韩愈是如何走好的?谁是号称千里良马韩愈的伯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韩愈文韬武略,是许多文人和官员们心中的偶像。他先后担任过中央党校和教育部的主管(国子监祭酒)、司法部副部长(刑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兵部侍郎)、人事部副部长(吏部侍郎)、监察部部长(御使大夫)和首都西安市市长(京兆尹,当时的京城是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市)等职务,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 解密:秦始皇嬴政为何放弃北伐匈奴而修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然而,凯旋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

  • 历史上朱祁钰精心打拼江山 为何最后却凄凉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奇异出身:朱祁钰的生母,是个获罪之人。宣德年间,明宣宗御驾亲征,生擒汉王朱高煦父子,并将汉王府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侍女吴氏也在其中。回京途中,明宣宗邂逅了吴氏。然而罪人身份,不能封为嫔妃,就把她安排在紧靠宫墙的大宅院,时时临幸。终于,吴氏产下一子,就是朱祁钰。母凭子贵,吴氏被封为贤妃,却继续住在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