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曾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曾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457 更新时间:2024/1/24 1:22:42

清代康熙皇帝曾说:“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故其一生也在不遗余力扶植奖励清官。历代关于奖廉的举措也有很多,而廉吏对于这种肯定的奖励也有着自己的共享方式,就此留下了一段段清廉佳话。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生活腐朽,奢侈之风盛行,齐国的丞相晏婴是当时的一个异类,他用一生的清廉书写了廉吏二字。

晏婴平时只穿粗布衣服,只有在出使他国或参加盛典的时候才穿上一件狐皮大衣,而且这大衣一穿就是三十多年,不止如此,他每日吃的也是粗茶淡饭。

有一次,晏婴正要吃午饭,齐景公派人来见他,他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人共进午餐。景公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命人给晏婴送去许多黄金以供他招待客人的开支。不料晏婴不肯收下,景公派人送了三次,他还是执意不收。晏婴对景公说:“作为一个大臣,将国君的赏赐用于百姓身上,是以臣代君治理百姓,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不用在百姓身上而收藏起来,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上对不起国君,下对不起百姓,聪明人是不会干的。所以,请您不要再赏赐臣下了。”

晏婴平时上朝,总是乘坐一辆劣马拉的破旧车子,有时甚至步行。景公觉得他乘坐的车马与他的身份太不相称了,便派人送去新车骏马,又被晏婴拒绝了。景公不高兴了,便问他为何不收。晏婴说:“您让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深感责任重大。平时,我反对奢侈浪费,要求他们节衣缩食。我若是乘坐好车好马,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流毒四方。倘若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再也不能禁止了。”

晏婴的相府地处闹市,且阴暗狭窄,景公提出为他修造僻静宽敞的新宅院,也被晏婴婉拒。不过,齐景公不死心,趁晏婴出使他国之时,为他新建了一处豪宅。晏婴回国后,马上就从新相府搬回了原来的住处,并将新相府加以改造,分配给了原来住在那儿的人。到了晚年,晏婴不仅不再接受任何新的赏赐,还向齐景公提出将原来赐他的封地退回去。

三国田豫

赏绢五百匹不留一匹在自家

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清官,刘备曾叹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他就是魏国大将军田豫。

田豫清廉节俭,君王赏赐给他的东西,常常分送给将士们。正始元年,朝廷拜田豫为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封为振威将军,兼任并州刺史。边陲许多部落听到他的威名,纷纷前去拜见田豫,并送上牛马等礼物,每次田豫都记录在册并送入官仓,从不拿到家里去,所以他家非常清贫。

据《三国志注》记载,某部落的使节认为牛马等都太显眼了,不如送黄金,就秘密地藏了三十斤黄金,对田豫说:“希望您能屏退左右侍从,我有话想和您说。”田豫让身边的人回避,部落来使跪下说:“我们看到您十分清贫,所以送您一些牛马,但您却把它们交给了官府,今天秘密地送些黄金给您,可以作为您家中的财产。”田豫暗想,如果当面拒绝恐会伤了和气,于是故意张开宽大的衣袖收下了黄金,并感谢他们的好意。

等到部落使节回去后,田豫立即将这三十斤黄金全部交给官府的库房,又把这一情况写了奏折告诉皇帝。皇帝看后,下诏表彰他说:“春秋时有个魏绛,为表示与戎族的友好,光明正大地接受他们送来的礼物。如今你举袖接受鲜卑送来的黄金而交公,更显磊落。我十分赞赏你这种做法。”并且赏赐田豫绢五百匹。收到赏赐后,田豫分一半藏在公家的仓库里,以备奖赏立功的将士,另一半则送给部落使节,以答谢他们送来黄金的情意。

北魏高允

赏玉帛粟米 多次上表坚辞不受

北魏时奖廉的方式又有所改变,采用的是张白泽的谏议“以酬廉吏”。什么是以酬廉吏?就是说朝廷拨出一部分钱财作为给官吏的奖励,就是为了让他们廉洁奉公。很明显,酬是用于奖廉的,官吏一旦领取了这份钱财,就必须廉政,否则就要受到比先前更严厉的惩罚。对此,北魏政府规定,禁止官吏之间相互馈赠礼物,如果发现收受他人帛一匹的,即定死罪。而在之前,死罪的限制是枉法十匹,义赃二十匹。

高允官至中书令,历任要职五十余年。由于那时北魏文武百官并没有俸禄,高允就让他的儿子们砍柴,来维持家里的生计。司徒陆丽对文成帝说:“高允虽然蒙受您的宠爱,但是,他家的生活却相当贫困,他的妻子和孩子也没有生活来源。”文成帝不悦地说:“你为什么不早说?偏偏看朕重用了高允,才说他穷。”

当天,文成帝为证实这一说法,亲自到高允家。他看见高允家里只有几间草房,几床粗布被褥和用旧麻絮做的棉袍,厨房里也只有一些青菜和盐,文成帝忍不住叹息。回宫后,他赏赐给高允家五百匹玉帛,一千斛粟米,并且任命高允的长子高悦为长乐太守。可高允却多次上表,坚辞不受,他为官数十年,至死都没取一分一毫。

清朝张伯行

康熙赐予“布泽安流”匾额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人不值一文。”写下这般语句的正是康熙扶植的另一清官——张伯行,他当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著称,是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

康熙二十四年,35岁的张伯行考取了进士,但是他的仕途并不是很顺利,考取进士七年后才补为内阁中书,两年后才升任中书舍人,但在康熙三十八年,他的仕途发生了转折。

这一年,仪封一带暴雨成灾,城北的河堤被洪水冲垮,危急时刻,张伯行挺身而出,紧急招募和指挥民众用沙袋修筑防洪大堤,保住了仪封城。河道总督张鹏翮得知张伯行的事迹之后,大为赞叹,特地向朝廷推荐张伯行,他也不负众望,日夜奔跑在河堤工地上,督修了200余里的黄河南岸堤。

因为张伯行的工作出色,他被授以山东济宁道之职。但是他刚上任,济宁便遇上了灾荒,张伯行又开始忙于救灾,他千方百计地从家乡运来粮食、棉衣,救济百姓。在接到皇帝下达的救济批示后,张伯行立即动用仓谷赈济灾民,仅汶上、阳谷二县,就动用了26000余石。

事后,山东布政司指责他擅自动用仓谷,要奏请朝廷将张伯行革职。张伯行不为所惧,慷慨陈词:“皇上有旨赈灾,不能说是擅自动用。再说是应以仓谷为重呢,还是人命为重?”答案不言而喻,布政司只好宣布免予处罚。

康熙四十五年,张伯行把自己多年治河的心得汇编成书,取名《居济一得》,恰逢康熙南巡,发现张伯行为官清正廉明,工作出色,是个难得的人才,对大臣说:“朕至江南访问,张伯行居官甚清,此名最不易得”,特地赐予“布泽安流”匾额以示褒奖。

不久之后,张伯行再次升官,擢升为江苏按察使,正式步入高级官员行列。

逝后从祀文庙 清朝只有三名臣有此待遇

当时的江苏官场,腐败之风盛行,凡是新官上任,都要给总督、巡抚送4000两银子作为礼品,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潜规则”。但是张伯行,不吃这一套,他公开表示:“我做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

不仅如此,正巧当时扬州有六秀才得罪了郡守,抚军为逢迎上官,打算剥夺六秀才的功名,张伯行得知这一情况后,为六秀才据理力辩,最后使得六秀才免遭罪责。在张伯行担任按察使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的廉惠之名已经传播开来。

虽然老百姓为张伯行叫好,但是他却得罪了他的顶头上司们,也因为这样受到这些人的压制与排挤。

没过多久,康熙再次南巡,降旨让总督、巡抚举荐德才兼备的官员,因为张伯行的廉政得罪人太多,没有官员举荐他。康熙觉得奇怪,便问总督、巡抚:“张伯行居官何如?”皆对曰:“好。”康熙又问:“江南还有如此好官否?”皆曰:“无。”康熙曰:“然则汝等何以不保举之?今朕自保举之。”到了松江,康熙对张伯行说:“朕了解你,他们不举荐你,朕举荐你。将来你要居官而善,做出些业绩来。”康熙当场破格提升张伯行为福建巡抚,并且赐以御书:“廉惠宣猷”匾额及对联诗扇。

张伯行就任福建巡抚之日,见到福州衙署前各种铺陈甚盛,金银器皿,锦绣帷帐,炫耀夺目。为了弄明白这些陈设的来历,他特意召来吏役们询问。当他得知这些东西都是临时由各行户备办时,当即下令予以清退,物归原主。

张伯行在任期间,“大张纪纲,褒廉纠贪墨”,无论职位高低,一经发现,即予查处,毫不手软。因张伯行在任上的表现,以及他的廉政措施,康熙大加赞赏,将他调回江苏,担任江苏巡抚以治理江苏的吏治。

然而张伯行与总督噶礼不和,常常发生矛盾,噶礼对张伯行处处为难。这种情况下,张伯行向朝廷提出告病还乡,但康熙没有批准他的请求,而是在辞呈上批示:“张伯行操守清洁,立志不移,朕所深悉。江苏重地,正资料理,不得以衰病求罢。”

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张伯行受邀参加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康熙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雍正即位后,对张伯行优待有加,提拔他担任礼部尚书,并赐予“礼乐名臣”的匾额。

雍正三年,张伯行病逝,皇帝赐谥号“清恪”,并受到当时朝廷的最高嘉奖,准其从祀文庙。据记载,清代以名臣从祀文庙的,仅张伯行、汤斌、陆陇其三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齐景公嗜酒连喝七天七夜 晏子如何劝阻齐景公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正春秋后期,齐景公起用了田穰苴、晏婴等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齐国逐渐强大起来。齐景公虽然能够唯才是用,但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嗜酒如命。齐景公不喝闷酒,每次喝酒都要找几个知己作陪,并且不醉不休。不过,让齐景公想不到的是自己找人喝酒竟然吃了闭门羹。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

  • 李世民为何要砍武媚娘的头?原来是风水师的占卜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以来,在龙凤呈祥中都是龙主凤从,不管凤的地位如何显耀,都逃不过附属的命运。而在诸多“真龙”执掌天下的中国历史中,偏偏有一只凤不甘心命运的安排,跻身到了帝王的行列,并且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一位女皇帝,这只耀眼的凤凰就是武则天。武则天登顶帝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一个男权社会,敢

  • 朱瞻基和吴贤妃不仅是夫妻关系 而且还是乱伦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吴贤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妃子,丹徒人,在明宣宗朱瞻基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在东宫侍奉明宣宗朱瞻基。后来,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吴氏被安排在离皇宫很近的院落里,时常受到明宣宗朱瞻基的临幸。宣宗三年,吴氏为明宣宗朱瞻基生下了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个儿子,也是最后一个儿子,朱祁钰。只有两子的明宣宗朱瞻基甚是欢喜,随即封

  • 解密:陈后主陈叔宝为何会被称为“井底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陈后主,即陈叔宝,陈宣帝陈顼的长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生共在位7年,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疏于朝政,整天纵情声色、花天酒地,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陈国的国力也逐渐走向衰落。据《南史·卷十·陈本纪下·第十》记载:后主愈骄,不虞外难,荒于酒色,不恤政事。此外,陈后主还喜好文学,经常与才色

  • 明末第一猛人陈奇瑜:成也车厢峡败也车厢峡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山西保德县的父老乡亲都知道,四百年前在他们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曾出过一名忠君爱国、体慰百姓、人品优良、廉洁奉公的朝廷大员,他是人们心目中的孺子牛,近乎于完美的君子——陈奇瑜在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这位科举出身的文官通过镇压农民起义军等,逐渐成为明朝末年有重要影响的将领当时,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神一

  • 关羽当初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 关羽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襄樊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襄樊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羽为什么会发动这场战争?刘备、张飞都是涿郡人。关羽虽然是山西人,但曾是逃犯,亡命涿郡,结识了刘备、张飞。所以,刘备起家时最终核心的基础是涿郡派,其核心人物就是刘关张。刘备到了荆州之后,诸葛亮、黄忠、魏延等

  • 王守澄简介:唐朝著名宦官之一,曾三度参与皇帝的废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守澄(?-83

  • 历史上朱祁镇呗幽禁后还能谋划复辟,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祁镇,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历史上有很多令人可惜的人物,项羽乌江自刎断送了自己大好前程,有人曾说:如果不是项羽的妇人之心,鸿门宴上刘邦早就一命呜呼了,后来也不至于为自己招致杀身之祸。事实证明,好人是做不了皇帝的,但是好人会有好报。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却因为

  • 刘贺和汉武帝的关系是什么 刘贺为什么在位时间那么短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海昏候和汉武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贺和汉武帝之间的有什么关系?刘贺为什么在位27天就被废黜?2016年3月2号,在首都博物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考古人员确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墓主,正是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海昏侯墓的发现,使这位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帝王

  • 为了在权力角逐中自保,杨信装了十年的哑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杨信,本名杨义,后周至北宋初年将领,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心腹,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中,士人要想在朝廷做好官,不仅要有杰出的才干,更要有一个灵活敏锐的脑子。因为,表面上看,他们身居高位,享受着种种荣华富贵,而实际上,他们又身处血雨腥风之中。尤其是对于那些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