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衰败开始于乾隆之后 乾隆退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清朝衰败开始于乾隆之后 乾隆退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685 更新时间:2024/1/27 6:58:25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和清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乾隆退位后发生了什么,清代衰败为何从乾隆开始?

乾隆帝登基即位之初,就曾经焚香祭祀告天,承诺若得位60年,就传位给嗣子,从此归政,退闲,不敢有逾越祖父康熙帝61年纪年之数。

乾隆帝在位届60年,他自己也已经有85岁的高龄。

根据朝鲜使臣的说法,乾隆帝容貌气力,虽然还不甚衰老,但已经很容易忘记事情。昨天的事,今天就忘记。早上办的事,晚间就记不清楚。(朝鲜《李朝正宗实录》)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帝正式宣布,他将于明年归政,传位给皇太子。

乾隆帝在年轻的时候,遵照父亲雍正帝的旧制,册立皇太子,将皇储的密诏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

但到他传位的时候,皇太子已几经变更,经历了极其曲折的过程。

乾隆元年七月,乾隆帝就立了年仅7岁的皇次子永琏(孝贤皇后富察氏所生)为皇太子,遵照雍正帝秘密立储制度,秘密书写其名,藏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两年后,乾隆三年十月,永琏病死。

乾隆十一年,孝贤皇后生另外一位皇子永琮,乾隆帝有意将其立为皇太子。

结果次年十二月,永琮生痘病死。

乾隆帝又属意于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所生的皇长子永璜,乾隆十五年,永璜还没有等到父亲的册立而突然病死。

皇五子永琪(愉贵妃珂里叶特氏所生),也就是《还珠格格》里面五阿哥的原型,也于乾隆三十一年病死。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以“国储四殒”,决意手书所立皇子之名进行密藏,并且只谕知几位军机大臣,但不明示自己所定哪位皇子为储君,防止储君夭折。

于是这年冬,乾隆帝进行南郊大祀的时候,默祷上天说:“以所定之子若贤,能承大清基业,则祈昊苍眷祐,俾得有成;若其人弗克负荷,则速夺其算,毋误国家重大之任,予亦可另行选择”(《高宗实录》)。

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乾隆帝东巡,从盛京回銮途中,锦县生员金从善在御道旁进递呈词,上奏条陈四事,首先是请立皇太子,说“立太子可杜分门别户之嫌”。

乾隆帝本来就悲伤自己死了四位皇储,因此大怒说:“有太子然后有门户。众人见神器(皇储)有属,其庸碌者必豫先为献媚逢迎,黠者且隐藏图谋设机构陷。若不立储则同系皇子,之间并无任何分别,就算有有邪之辈,又能从哪里依附觊觎乎?”

直接将金从善以“狂诞悖逆”罪斩决。

自此以后,再无人敢于议论立储问题。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帝御勤政殿,召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入见,共同阅看所定密缄嗣位皇子之名,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皇太子移居毓庆宫,其名上一“永”改为“颙”。

同时宣告天下:“朕仰承昊眷,康强逢吉,一日不至倦勤,即一日不敢懈弛。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秉承,不至错失。”(《高宗实录》)。

朝廷各部院衙门还有各省需要具题章疏的寻常事件,都由嗣皇帝进行批阅,同时上奏朕来办理。

同年十月,乾隆帝再一次发出谕旨:“朕在明年归政之后,所有缮奏事件,都著为太上皇帝,其奏对也著为太上皇。”

乾隆帝25岁就登基为皇帝,到86岁退位,统治清代60年。

虽然退位之后,仍以太上皇继续干预朝政,但乾隆由此也算结束了作为一代皇帝的政治生涯。

乾隆帝以皇子登基为皇帝,自幼生长在深宫,不谙世事,不同于康熙、雍正二帝。

即位后,为要巩固他的统治,又力求建立功业,美于乃父乃祖。

乾隆帝的这种特殊的境遇和特有的性格,为六十年间的统治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影响方面,他在位期间力图有所作为,继述祖业,因而使这时的清代大体上仍能保持前朝的国势,并以“盛世”自诩。

另一方面,又由于好大喜功而崇尚浮华,不同于雍正帝的倡导实心实政。

连年用兵邀功,巡游宴乐,造成国家巨大的奢靡和浪费。

从皇室贵族到地方官员,都贪婪无厌,吏治败坏,国力日损。

清王朝从此由盛而衰,表面的强盛掩盖着内在的虚弱,歌颂升平的背后酝酿着衰乱的危机。

乾隆五十七年,清军战胜廓尔喀后,乾隆帝为此撰写所谓的《十全记》,自我赞美其57年间的“十全武功”,说:“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御制文三集》)

这所谓的十次战争,对于巩固清代所确立的版图,强化边疆的统治,客观上起过一定的作用。

臣僚们为此也因此颂赞为“鼎盛”,称之为盛世。

但是,在这些战争中,有很多属于有水分的和可以避免的战争。

比如大小金川之战,如果处置得宜,完全可以避免的。

金川首领停战乞求投降,乾隆帝仍然“必欲诛灭”,最后还是以事实上的失败而告终。

准噶尔、回部之战,对于稳定清代天山南北路的局势,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清军获胜后,对当地各族民众肆行残酷屠杀,则只能加剧当地民族间和社会上的矛盾。

林爽文领导的农民起义,赋予清代以沉重的打击,清军损失惨重。

清廷发重兵镇压起义,并没有任何功勋可言。

至于对藩国缅甸和安南的侵略战争,清王朝事实上都遭到失败。

廓尔喀之战,清军获胜后,并非必要地深入廓尔喀境内,最后仍不得不退军言和。

综观清廷这十次战争,有功有过,而过大于功,败多于胜。

乾隆帝不去正视经验教训,而一味自诩“十全武功”,并自称“十全老人”,说明他直到晚年仍未改变不惜穷兵黩武,自炫功业的心理。

乾隆帝在传位皇子的诏书中这样说:“朕绍显洪业,六十年间,天下大治,版图式廓,十全纪绩,五代同堂,和庆骈蕃,实为史册所罕觏。”(《御制文三集》)

在驳斥尹壮图关于满洲贵族和官吏贪婪,民间“蹙额兴叹”的奏报的时候也说:“朕自缵绪以来,益隆继述。只要是惠泽百姓的事,,敷锡越来越多,恩施越来越溥。此不仅胜其他朝代,就算是上溯三代,也是复罕有伦比。”

为此还骂尹壮图:“夫以朕之爱养斯民,如此其厚,天下万民无不身被膏共知感戴。尹壮图对朕爱民的意思,居然懵然毫无感觉,这种兴叹之言语几于摇惑人心。”(《高宗实录》)

乾隆帝晚年陶醉于臣僚们的一片歌赞颂声,又陷于“于外事总未经历”的境地,对于臣下的谏诤和民间的怨叹,不免厌听。

实际状况是:乾隆帝退位前,清代的统治已然日益腐败,危机四伏。

民间不只是“兴叹”,而且已经在秘密酝酿着起义风暴。

乾隆帝无视这一切,自称为“归政全人”,而把业已形成的种种危难,留给了他的继承者嘉庆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后世如何评价郭威?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郭威,即后周太祖,顺州刺史郭简之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开国皇帝,在位共3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郭威出身寒微,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加入后唐庄宗李存勖亲军。后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凭借佐命之功,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平定河中,镇守邺城,受到后汉隐帝刘承

  • 汉文帝登基之后为何没有除掉张嫣?有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汉代初年,最令人心生畏惧的外戚集团当属以吕后为首的吕氏家族。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在刘邦的努力下,项羽落败了,大汉王朝建立了。而在刘邦走向人生的尽头之后,汉朝却迎来了新的危机,吕后把控朝政,将汉朝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下。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当汉文帝登基之后,便开始

  • 乾隆皇帝的儿子那么多 乾隆最后为何会选择嘉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乾隆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当初将王位传给嘉庆,乾隆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乾隆统治60年后,他将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绵延,嘉庆皇帝。他将王位传给廖岩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乾隆的选择很少,这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问题。二是阎的慷慨大方,这是非常合适的。乾隆的生活很浪

  • 后世如何评价刘知远?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知远,即后汉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在位仅一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知远年轻时厚重寡言,面有特象,雄武过人,勇猛善战,跟随唐明宗李嗣源及晋高祖石敬瑭时,颇得战功,反对称臣于契丹。开运四年(947年),刘知远称帝即位。统治期间,各地割据成势而朝廷难控,并

  • 面对继续当太上皇也要揽权乾隆 嘉庆心里到底是什么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对嘉庆和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让位给嘉庆皇帝之后,乾隆继续当太上皇揽权,嘉庆是何态度?乾隆六十年(1795年)85岁的乾隆宣布皇位继承人为皇十五子颙琰,并宣布自己将在第二年退位,由颙琰登基,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自古以来现任皇帝对已经退位的太上皇大多都会

  • 乾隆墓中的金丝楠木是哪里来的 乾隆盗用了谁的陵墓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乾隆盗用金丝楠木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盗用明十三陵的金丝楠木,乾隆盗用了明十三陵中的哪座?据民间传闻乾隆在给自己修建陵寝清裕陵时,工部报告乾隆金丝楠木不够用了,这让乾隆十分发愁,要说这乾隆可是一代帝王,四海之内莫非王土,他作为皇帝富有四海,何必为

  • 后世如何评价石敬瑭?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石敬瑭,即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在位共6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石敬瑭朴实稳重,寡于言笑,喜读兵书。他曾参与“梁晋争霸”,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虽封他为赵国公,却并不信任他。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被围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甘做

  • 清朝皇帝顺治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纵观顺治皇帝的一生,他虽然只活到了24岁,可是他却留下了14个孩子。而顺治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更是流芳百世,那么如此宠爱董鄂妃的顺治帝,为什么能够和其他女人生下14个孩子呢?顺治帝多子嗣,一是董鄂妃十分贤惠孝顺,二是一些政治原因其实

  • 石敬瑭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他的身上存在哪些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石敬瑭,即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在位共6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石敬瑭朴实稳重,寡于言笑,喜读兵书。他曾参与“梁晋争霸”,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虽封他为赵国公,却并不信任他。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被围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甘做

  • 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开国皇帝,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石敬瑭,即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在位共6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石敬瑭朴实稳重,寡于言笑,喜读兵书。他曾参与“梁晋争霸”,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虽封他为赵国公,却并不信任他。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被围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甘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