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武灵王为何会被困沙丘宫最终活活饿死?真相是什么?

赵武灵王为何会被困沙丘宫最终活活饿死?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180 更新时间:2024/4/2 20:20:17

赵武灵王,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在战国时期,沙丘宫变是赵国的一次兵变,这场兵变的直接后果,就是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公元前299年,武灵王为圆宠姬吴娃遗愿,乃废太子章而传位于爱子何,自为主父。其中,就太子何来说,成为赵国君主,也即大家熟悉的赵惠文王。与此相对应的是,因为对公子章生出怜悯之心,赵武灵王就打算把代地从赵国分出去,让公子章在代地立国称王。

这事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公子章、田不礼就发动了叛乱。在这场叛乱中,让秦国等强国都畏惧的赵武灵王,被困在沙丘宫中得不到饮食,饥饿难耐,最终于公元前295年饿死在沙丘宫中。那么,问题来了,赵武灵王威望很高,为何他被困沙丘三个月,竟无一人去救?

首先,赵武灵王被困在沙丘宫的时候,之所以无人前去救援,直接原因就是他在册立继承人上犯了重大失误,导致其两边都不讨好。赵惠文王三年,赵国最终灭掉中山国。赵武灵王多年的心愿实现了。于是,赵武灵王封长子章于代,号安阳君。又派田不礼为相,辅佐公子章。对于赵武灵王来说,既然已经君主之位传给了赵惠文王,就不应该再继续干啥赵国事务了。

更何况,赵武灵王还准备把赵国一分为二,让公子章在代地称王,从而和赵惠文王并立,这无疑遭到了赵惠文王一派的激烈反对。至于公子章,同样对赵武灵王不满,因为他原先就是太子,但是,因为赵武灵王为圆宠姬吴娃遗愿,乃废太子章而传位于爱子何。所以,在公子章看来,自然不满足于在代地,其真正目的是夺取赵国君主之位。

在此背景下,赵武灵王可谓两面都不讨好,公子章和赵惠文王两派人马,都对赵武灵王不满了。在这两派都不愿意救赵武灵王的背景下,赵国的其他势力,自然是不敢轻举妄动了。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游至沙丘(今河北广宗县西北大平台)。在此背景下,公子章、田不礼发动叛乱。他们以赵武灵王的名义召见赵惠文王,准备除掉后者。

结果,赵惠文王的心腹肥义先进入他们的宫中,即刻被杀死。高信保护着赵惠文王与公子章一伙相战。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让公子章成功除掉赵惠文王的话,那么,赵武灵王很可能依然是性命不保。当然,即便赵武灵王保住了性命,也要彻底失去大权,如同玄武门之变后的唐高祖李渊一样。

在公子章和赵惠文王交战的时候,早就对公子章不满的公子成、李兑闻讯,立即带兵赶到,加入到战斗中。最终,公子章兵败,忙逃到武灵王所居住的宫中躲藏,结果还是被找了出来,然后处死。在赵国历史上,规定以兵围王宫者灭族。值得注意的是,这条规定,也是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的重要原因。因为公子成、李兑以兵包围了武灵王的行宫,如果让赵武灵王继续掌握大权,那么,这两人的性命也就彻底捏在赵武灵王手中了,可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于是,公子成和李兑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赵武灵王围在沙丘宫中,在这三个月中,赵武灵王宫中得不到饮食,饥饿难耐,就掏雀窝捉幼雀生食充饥。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经过三个月后,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

最后,对于没有人来救赵武灵王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赵武灵王推出的胡服骑射,促使其得罪了公子臣等赵国的宗室力量。在沙丘宫变中,赵国宗室力量完全可以来进行调解的。但是,因为胡服骑射的推进,如同商鞅变法一样,损害了赵国宗室的利益,加上赵武灵王有意不重用宗室力量,所以,等到他遇难的时候,也就没人愿意来掺和了。此外,就赵惠文王来说,虽然在位只要数年时间,但是,聪明睿智的赵惠文王,得到赵国文臣武将的支持。

因此,对于这些文臣武将来说,不仅接受了赵惠文王,更不希望赵武灵王再搞出一国二君这样的问题。综上,无人来救援的赵武灵王,和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一样,以一种十分凄凉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而就赵国来说,实际上也因为沙丘宫变损伤了一定的国力。当然,在进入到赵惠文王时代后,赵国还是逐渐强大,乃至于一度和秦国相抗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建立南朝刘宋的刘裕,最后为何会是孤独终老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裕之后的历史,刘裕后人有活下来的吗,刘裕的后代都去了哪里

    刘裕出生在东晋,是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辛弃疾的《永遇乐》中“……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如虎……”描绘的正是刘裕前后蜕变的过程,词中尽显辛弃疾对刘裕的崇拜之情,能让辛弃疾大加赞赏的刘裕究竟是如何化身为一代帝皇的?又是为何被后

  • 历史上多尔衮有后代吗?为什么只生育了一个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多尔衮之死有后代吗,多尔衮的福晋有几个孩子,历史上皇太极和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的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的弟弟。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清朝的历史里面,有这样两个人的情感传说总是被不断搬上荧幕,由于有着复杂政治斗争夹杂在其中,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看上去比一般人更多了些惊心动魄。但这对有情人无法终成眷

  • 朱瞻墡是什么人?历经七个朝代的他最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经了多少个朝代,历代朝代顺序表及皇帝姓名,周朝历代皇帝列表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五子,同时又是明宣宗的胞弟,按照皇位继承中的禅让制,朱瞻墡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而这位王爷厉害的地方在于历经七个朝代,曾三次与皇位失之交臂,

  • 历史上真实的孝圣宪皇后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仁宪皇太后与孝庄的关系,孝圣宪皇后图片,孝庄太后活了多少年

    孝圣宪皇后,出生于北京,是乾隆皇帝之母,“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由孙俪主演的《甄嬛传》在大陆播出之后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打破了多个电视剧纪录,甚至火到了许多海外国家,养成了一批海外的清宫戏迷。这部剧以女主角甄嬛的故事展开,讲述了她身上所经历的爱恨纠葛,以及面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谁说的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鬼才郭嘉,为什么说郭嘉不死卧龙凤雏不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典故

    还不了解:郭嘉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是怎么来的,说出这句话的人是谁?首先陈寿没有说这句话,罗贯中也没有说这句话。郭嘉是公元207年死的,同年诸葛亮出山。曹操确实在郭嘉去世后仍然多次提及他,后世对郭嘉的评价也是才智超群。官渡之战、

  • 孙权当初一直想攻占合肥 这个地方真的很重要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孙权和合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合肥地理位置如何?这个地方真的很重要吗?三国时期孙吴一直想攻占合肥之地,为什么一直想攻占合肥?合肥真的这么重要吗?首先合肥的漕运方面非常发达。历史上,三国时期主河流是东西向黄河、长江,南北向河流极度缺失。之后曹操发动人力

  • 后世如何评价杨行密?他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杨行密,即南吴太祖,原名行愍,字化源,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基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行愍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883年)拜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光启二年(886年),因高骈要求,改名杨行密。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吴越王钱镠派兵攻打杨行密,兵

  • 刘备临死前是在试探诸葛亮吗 刘备说的自取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诸葛亮谁先死,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谁不可重用,刘备死之前对诸葛亮说什么

    还不了解:刘备遗言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临死前说的自取是什么意思,刘备是不是在试探诸葛亮?白帝城托孤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光辉一页,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的道德观就是君臣之间互相信任的话,那么白帝城托孤可以说完美做到了这点,诸葛亮和刘备作为政治上的上下级以及理想主

  • 南吴太祖杨行密:南吴奠基人,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刚伐桂的起因经过结果,吴刚伐桂中的吴刚是一个怎样的人,东周列国春秋战国

    杨行密,即南吴太祖,原名行愍,字化源,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基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行愍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883年)拜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光启二年(886年),因高骈要求,改名杨行密。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吴越王钱镠派兵攻打杨行密,兵

  • 马殷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后世如何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逍遥游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历史上孙膑名字中的膑是缘何而来,唐诗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马殷,即南楚武穆王,字霸图,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国君,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宁三年(896年),刘建锋被杀,马殷推为主帅,逐步统一湖南全境。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太祖朱温封其为楚王,定都潭州(今长沙)。四年,加天策上将军,尚书令。天成二年(927年),后唐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