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年间发生多起“朱三太子”案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

康熙年间发生多起“朱三太子”案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921 更新时间:2024/1/2 6:54:16

扯起故国旗号,拥立亡皇后裔,起兵对抗朝廷,是不少野心家在朝鼎革之际所常用的一种手段。康熙年间发生的伪“朱三太子案”,就是一个极为突出的典型。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只记述了杨起隆假冒“朱三太子”谋反,而康熙年间历史上真实的“朱三太子”案件却有十起之多。康熙头疼的“朱三太子”究竟是谁?不是朱慈炯杨起隆,而是他!

杨起隆起事,是康熙年间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影响较大的一次。杨起隆,虽为无业游民,但为人果敢,有谋略。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杨起隆借机在京城率众举事,起义失败后,杨起隆逃脱。之后,清廷多次搜捕、缉拿在逃的杨起隆,一无所获。

康熙十六年(1677),福建永春县人蔡寅,号“白头贼”,自称“朱三太子”,凭借巫术惑众,带兵数万,与台湾的郑经相互勾结,攻打漳州,后被海澄公黄芳世歼灭于天宝山;同年六月,河南柘城也有人自称明“朱三太子”,率众起事,也遭到了清廷的镇压。

康熙十八年(1678),陕西汉中、兴安一带有人自称“朱三太子”起兵抗清,后被抚远大将军图海击败逮捕。此人自称杨起隆,经杨起隆家人及其同伙辨认,得知此人曾是杨起隆部下,知道事情原由,因此借“朱三太子”之名谋划造反。康熙十九年(1690),假杨起隆被押往北京处死。

杨起隆本人虽然销声匿迹,不知所终,但“朱三太子”的名号却作为一种有力的号召,更为许多起事者所借用。康熙三十八年(1798),江南金和尚拥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为“朱三太子”,聚众太湖,密谋在康熙南巡时将其劫持,关键时刻由于发炮不鸣,最后双双被捕伏诛。

康熙四十六年(1707)十一月,江苏太仓州与浙江四明山几乎同时暴动,且首领都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因此引起了康熙的特别重视。他一边亲自批阅奏折,部署追捕方案;一边派人乔装打扮,细访贼人老巢;并特别强调一定要立即缉捕所有涉案人员,与现获贼犯一并审结。

对康熙来说,“朱三太子”本人并不可怕,但“朱三太子”这面大旗的感召力却不可轻视。所以,每次爆发以“朱三太子”为名号的起义,都会让康熙感觉犹如芒刺在背;而每次只抓到伪“朱三太子”,却让康熙大失所望、寝食难安。那么,真正的朱三太子究竟身在何方?

崇祯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殇,只剩下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明亡后,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人流落民间,不知所终,但据后来朱慈焕被捕后交代,三个皇兄均被清廷捕杀。朱慈焕因与四哥朱慈炤同岁,所以人们习惯把他称作“朱三太子”。

自成攻破北京后,朱慈焕被迫离开宫廷,到处颠簸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后来,朱慈焕改名王士元,入赘浙江余姚胡家,生有六儿三女,但是,他担心被别人利用,害怕成为反清的一块招牌,所以不敢在余姚常住,而是长期在四明山一带辗转,以教书糊口。

四明山“朱三太子”案,让朱慈焕甚感恐慌。于是,他带着老婆孩子躲到了宁波。慈溪县的叶氏兄弟,便携朱慈焕的四子朱壬“欲图为匪”,后因事机暴露作罢。后来,朱慈焕又化名何诚躲避到镇海县。房东张月怀借机以“朱三太子”的名义,秘密开展反清活动,朱慈焕因此惶恐不安。

康熙四十五年间,朱慈焕先后逃往湖州长兴县和山东汶上县避难。康熙四十七年(1708)四月,朱慈焕在汶上县被清廷抓获,后经九卿科道会审,几个已经投降清廷的明朝老太监辨认后也均称“不认识”。于是,清廷判定朱慈焕为“假冒”,将其凌迟处死,几个儿子全部被斩。

几十年来,朱慈焕隐姓埋名、东躲西藏,并没有真正从事过“反清复明”。但作为一种号召,“朱三太子”的名号对清政府确实构成了威胁,所以朱慈焕含冤背上了“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明史》中说朱慈焕五岁病逝,不过是给朱慈焕硬加上了一个以“朱三太子”为名蛊惑人心的罪名。

朱慈焕死了,“朱三太子”案似乎应该尘埃落定了。但康熙六十年(1721)台湾朱一贵起义,仍然尊奉“朱三太子”的名号。可见,在清初很长一段时间内,“朱三太子”已经成为一面不倒的旗帜。从康熙十二年到康熙六十年,全国共发生了十起“朱三太子”案件。电视剧《康熙王朝》把“朱三太子”锁定在杨起隆一人身上,与史实不符。(来自刘秉光的头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董卓的悲惨人生:董卓为何做不了楚庄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楚庄王绝缨,楚庄王一鸣惊人,楚庄王问鼎

    话说董卓得到了貂蝉,如获至宝。吕布对貂蝉也满心挂怀,一日瞅准吕布正和汉献帝闲聊,便和貂蝉叙话。当然正和貂蝉心意,于是凤仪亭边,郎情妾意。董卓聊得兴起,一见身边没有了吕布,就吃惊非小,匆匆告了个假,来看貂蝉。发现二人正在搂搂抱抱,极其恶心,于是随手扔下方天画戟,来投吕布,吕布惊慌失措。此时正碰上李儒,

  • 汉初著名的一代名将韩信 为何只有善始未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信如果自立为王能否成就天下,历史上韩信到底有多厉害,韩信点兵名将是哪一集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何的大力推荐,才让拜韩信为大将。韩信拜将不久,即率军沿南郑故

  • 顽童正德帝建了一个密室 专门用于正德帝发泄淫欲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正德下一个皇帝是谁,所罗门一生犯了几样罪,怎么评价正德皇帝

    在大萌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皇帝,无论森么妹纸他都不会放过。即位后,为了啪啪啪,专门修了一个密室,这个密室的名字叫:豹!房!神马?豹子住哒房纸?乃有木有搞错?结果一看,好吧,好像似乎木有搞错耶!这玩意建好后,有人就说啦,皇上啊,我们锦衣卫的于大都督同知可是懂那些男女之间哒秘术,要不要招来问问。皇上一听,

  • 因为太胖而丧命的明仁宗 仅做了10个月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成祖做了多少年皇帝,如果明仁宗多活十年,明朝一个月死了两个皇帝

    提到文景、贞观之治,开元、康乾盛世,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它们分别是中国历史上汉、唐、清这三个强大王朝的鼎盛时期,彼时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璀璨、普天乐业、四海夷服,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盛世局面。而明代与这四大盛世相媲美的“仁宣之治”却少有人知,它由明仁宗朱高炽和和明宣宗朱瞻基(系当前热播的《女医明

  • 中国史上最著名的两个草根皇帝 出生时有何异象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又称天子。何为天子呢?顾名思义,上天的儿子。皇帝明明都是爹妈生的,怎么就成上天的儿子了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骗人的嘛。可问题是,皇帝为什么要骗人呢?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草根皇帝,出生时有什么异象?这就涉及一个统治合法性的问题:大家都是人,凭什么你当皇帝呢?于是,为了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

  • 史上最窝囊的李显皇帝 被妈赶下位被妻女儿毒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母亲最终下场,武则天为什么不杀李显,李成妃为啥没饿死

    今天是2月27日,在684年的今天唐中宗李显被武太后(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这大家应该知道吧,武则天前后废了好多个太子,而这个儿子却是他当上皇帝之后才废掉的!为什么武则天之前是允许了自己的这个儿子成为皇上了呢?据说是因为李显这个人庸弱无能,武则天觉得自己在后面也是能控制住这个皇帝的,但是没想到这个皇帝

  • 任性!明神宗皇帝三十年不上朝 一天娶九个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唯一一个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明朝哪位皇帝只娶了一个妻子,明神宗40年不上朝

    明神宗朱翊钧十岁登基,五十八岁驾崩,是明代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可他在位的四十八年里,有三十年都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他有“六不”——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真的可谓是最任性的明朝皇帝了,“从此君王不早朝”说的不就是他吗!当了皇帝还能不理朝政,每天想干嘛就干嘛,还真挺让人羡慕的……今天小编

  • 肃孝杭皇后:最悲情明代后妃 死后被废除皇后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康妃,皇上为什么赐死玫嫔,清朝退位的太后

    看历史,读历史书,我们经常看到某某妃被追为某某皇后等,诸如此类的记载。可是,明朝偏偏有一位皇后,她死后被废去了皇后。后宫女人当上了皇后固然可喜,可这位真的很悲剧。她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这是戏剧性的一幕。说这位皇后之前,先要交代一下他的丈夫。他的丈夫是朱祁钰,朱祁钰的生母,是个罪人。宣德年间,明宣宗

  • 解密:中国史上第一个黄袍加身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黄帝这个人,黄袍加身在哪,黄帝并非中国人的祖先

    说起“陈桥兵变”这则典故,都知道是宋太祖赵匡胤所为。出身军将世家的他,在五代乱世中成长崛起,通过施展权谋,最终黄袍加身,走上最高权力的宝座,建立了大宋王朝。其实,开此先例的不是赵匡胤,而是后周皇帝郭威。唐末五代,群雄纷争,生灵涂炭,中原五代八姓十三君如走马灯交替,南方更是列国割据,混乱不堪。后周太祖

  • 明代宗想立杭氏之子为太子 却为何不能如愿?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高燧为何得以善终,清朝白氏历史,杭氏集团杭玉夫

    八月十五日,明英宗回到京师,从东安门入宫。景泰帝迎拜,英宗答拜,兄弟二人相抱哭泣,对于传授皇位,两人推让了很久。于是,英宗被送到南宫,百官随之进入,行朝见礼。这个南宫,就在今北京故宫东南角北池子一带。 但是,此后十一月辛亥,礼部尚书胡请令百官贺太上皇万寿节,十二月丙午,又请求明年百官朝见太上皇于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