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钟毓简介:三国时期曹魏太傅钟繇之子,司徒钟会之兄

钟毓简介:三国时期曹魏太傅钟繇之子,司徒钟会之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600 更新时间:2023/12/10 16:33:09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名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钟毓(?-263年),字稚叔,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魏国太傅钟繇之子,司徒钟会之兄。

钟毓为人机敏,有其父之遗风。十四岁时担任散骑侍郎,太和初年迁为黄门侍郎。后因军功加为青州刺史、后将军,都督徐州、荆州诸军事,去世后追赠为车骑将军,谥号惠侯。钟毓著有文集五卷(见《隋书·经籍志》及《旧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钟毓,字稚叔。三国时期魏国太傅钟繇之子,十四岁时起家任散骑侍郎。谈笑机灵敏捷,有其父之遗风。

太和二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兵围祁山。魏明帝曹睿想要亲自率兵讨伐。钟毓上疏:“陛下应重视在朝堂上战胜敌人,战功应注重在军营之内建立,国君虽然不离开宫殿,却能在千里之外赢得胜利。陛下应该镇守京师,以作为在各个方向上气势的源泉。如果您亲自率领大军西征,对壮大前线军威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因此所消耗的资源钱财,也比原本的要大得多。而且在炎热的暑期用兵,一向为人所慎重考虑的,现在并不是陛下万尊之躯出动的时候。”后升迁为黄门侍郎。

上言进谏

太和年间(227年-232年),由于洛阳宫殿正大兴土木,所以魏明帝曹睿以及群臣暂且居住于许昌。许昌狭小,魏明帝在城南以毡为殿,大摆宴席 设鱼龙曼延之戏,以满足自己的起居和游玩,百姓苦不堪言。钟毓进谏:“近年来水灾旱灾频繁,国库空虚,这类休闲的事情还是等到丰收之年再做不迟。现在应当去关内开垦荒地,让百姓们耕种。”这些建议都被采纳实施。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升迁为散骑常侍。

宦海浮沉

正始五年(244年),大将军曹爽在炎热的夏天兴兵伐蜀。蜀兵依险据守,大军前进不得。曹爽想要继续增兵,这时钟毓遣使上书:“我觉得高明的取胜之道,应该是不动刀兵;天下无敌的军队,虽然都进行征讨,但不一定非要进行战斗才能取胜。如果能够仅仅通过手持干戚舞蹈就使得苗氏臣服,或者退避三舍化解敌人的锋芒,那就用不着辛苦吴汉在江关征战,或者让韩信在井阱来往驰骋了。应该在找到合适的时机时就进军,遇到困难还能够退避,这才是自古以来征战的道理。希望您能够深思熟虑。”后来曹爽无功而返。后钟毓因为让曹爽不高兴,被贬为侍中,离开京城去魏郡当太守。

嘉平元年(249年),高平陵事变,曹爽被杀,钟毓又被召回京师为御史中丞、侍中廷尉。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文钦起兵,钟毓持符节到扬州、豫州宣传圣意,告诫那里的百姓。回来后,升为尚书。

都督军事

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起兵,大将军司马昭商议是否需要自己亲征诸葛诞。当时吴将孙壹率众归降,群臣都认为吴国正在内乱,必不会出兵援助诸葛诞。钟毓则以为:“应该从敌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现在诸葛诞以淮南之地投降吴国,孙壹虽降,但他带来的百姓还不满千人,士兵才三百而已,这对吴国来说不算什么大的损耗。如果寿春不能迅速平定,吴国内乱已经停止,怎么可能不出兵救援呢。”司马昭认为他说得对,于是亲率大军开往淮南,钟毓也随军前往。 淮南平定之后,钟毓为青州刺史,后将军,都督徐州军事,假节。后来又转往都督荆州军事。

先见保族

钟毓作为钟会的亲哥哥,对自己的弟弟知根知底,曾私下告诫司马昭说:“我弟弟才智过人 但好玩弄权术,恐野心不小,不可不提防。”司马昭听后哈哈大笑:“若将来果如此,则吾只治钟会之罪而不累及钟氏一门。”

钟毓于景元四年冬(263年)逝世,追赠车骑将军,谥惠侯。

景元五年(264年),钟会谋反兵变被杀,钟氏依律当诛三族,司马昭依诺 对已病亡的钟毓网开一面。钟毓子钟峻、钟辿特赦,官爵如故。

历史评价

陈寿《三国志》:“机捷谈笑,有父风。”

曹奂:“历职内外,干事有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唐高宗李治的帝王能力真被低估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的帝王能力真被低估了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中国封建时代这400多个皇帝,有各种各样的记录,比如说有寿命最长的,有在位时间最长的,有在位时间最短的,有最年轻的有最年长的。唐高宗李治身上可有几个记录,绝对是别人达不到的,比如说对于大多数皇帝来讲,他可以说我爸爸是皇帝,

  • 诸葛均简介: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诸葛谨、诸葛亮的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三兄弟:关于诸葛三兄弟介绍,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三国演义中诸葛均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名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均,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珪之子。三国时吴大将军诸葛瑾、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同母弟

  • 三国时期蜀汉灭亡于诸葛亮错杀三名大将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即季汉,三国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国号为“汉”。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对于诸葛亮和刘备来说,就是这样的例子。说到聪明,刘备自然不如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历

  • 吕蒙杀死关羽夺取益州后 吕蒙为什么不久后也突然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如果吕蒙不杀关羽,诸葛亮为什么要害关羽,益州何时开始叫益州

    对吕蒙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吕蒙为什么也突然死了?襄樊战役结束,吕蒙杀死关羽,成功夺取益州,不久后突然死了,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实际内涵玄机。最早以前,东吴是有打算夺取益州,无可奈何负责该项事宜的周瑜病逝,该项计划终止,周瑜死后鲁肃成为东吴大

  • 孙礼简介: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其为人刚毅而有勇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时期曹魏简介,孙权向曹魏称臣,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是谁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名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孙礼为人刚毅而有

  • 王祥简介: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书圣王羲之的族曾祖父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羲之第58代传人,王羲之的孙子,书圣王羲之播不了了吧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名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祥(184年,一作180年—268年4月30日 ),字休徵。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

  • 皇太极的长子豪格都34岁了 最后继位的人为何是6岁的顺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皇太极和多尔衮,多尔衮比豪格还小,皇太极之后是谁继位

    对皇太极和顺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太极去世时长子已34岁了,皇太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在皇太极突然病故后,没有遗诏的情况下,年仅6岁顺治凭什么继位?34岁的长子豪格,难道不配吗?1643年,盛京传出消息,52岁的皇太极薨了。突如其来的病故,根本来

  • 秦宓简介:三国时期蜀汉谋臣,曾将张温说得无言以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时期东吴主要谋臣及武将,郭攸之费祎董允是谁,蜀汉四大谋士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名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宓(?—226年),字子敕。广汉绵竹(今四川德阳北)人。三国蜀汉时谋臣,善舌辩。早年归刘

  • 马良简介: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在夷陵之战中兵败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夷陵之战是以少胜多吗,刘备夷陵之战损失了多少大将,三国汉中之战谁赢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名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

  • 力士脱靴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高力士有没有给李白脱过靴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力士脱靴是真的吗,唐玄宗与高力士,李白给高力士脱靴是真的吗

    对李白和高力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白的脸真有那么大吗?高力士为什么给李白脱靴?天宝三载(744年)秋,李白辞官离京。当他途径华阴县时,醉酒骑驴,旁若无人地在街市上横穿而过,差点冲撞到了华阴县令。被一个醉汉如此冒犯让县令大人非常生气,他当即呵斥道:“汝何人,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