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芈月传》:芈月是"霸星"?秦王才是真霸主

《芈月传》:芈月是"霸星"?秦王才是真霸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88 更新时间:2024/2/7 14:03:27

【预习:秦惠文王是谁】

还记得这段吗?“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大家中学时朗朗上口的《过秦论》,其中描述秦孝公的一段可谓激荡慷慨。

这里的秦孝公,就是秦惠文王的父亲。(是不是有些恍然大悟?)

除此之外,你一定也想知道秦惠文王嬴驷和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嬴政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家族谱系是这样的:

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武王异母弟,芈月的儿子)→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

所以,秦惠文王嬴驷是秦始皇嬴政的高祖,即爷爷的爷爷。

好了,下面来谈谈正主。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故事1 诛杀商鞅 仍用其法】

嬴驷做太子的时候,曾经触犯了禁条。当时商鞅之新法推行的时候正受阻,商鞅便说:”法令行不通在于宫室贵族的干扰。国君果真要实行法治,就要先从太子开始。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处罚他的师傅。”这样一来,新法便畅行无阻,秦国越治越好。对于新法来说,这当然是好事,可对于商鞅来说,这可是大大的坏事,因为他得罪了太子,就是得罪了未来的国君啊!

果然,等惠文王即位,一想到曾经受罚,就很不开心;加之商鞅威望太高(是不是想到《芈月传》第一集连一边陲老朽都知晓商君之法呢?)惠文王对他多有忌惮,正在这时,公子虔等人借机告发商鞅谋反,惠文王于是派人捉拿商鞅。商鞅便潜回到他的封地商邑,秦国遂发兵讨之,商鞅兵败,被杀于郑国黾池(今河南渑池)。其尸身被带回咸阳,秦惠王又下令处以“车裂之刑”,商鞅的家族人员也被杀害。(PS:需要注意的是,商鞅是死后才被处以车裂的,而不是如剧中那样被车裂至死。)

孝公卒,子惠文君立。是岁,诛卫鞅。鞅之初为秦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於贵戚。君必欲行法,先於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於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史记·秦本纪》

不过秦惠文王虽然诛杀了商鞅,仍不废其法。所谓商君虽死,新法未废,新法仍一直影响着秦国。

【故事2 选贤举能 重用张仪

除却商鞅,惠文王生命中还有个与他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那就是张仪。

惠文王重用张仪,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这堪称惠文王一生中走的最对的一步棋。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惠文王对张仪不仅重用,而且深信,张仪亦不负所望,在当时复杂的邦交斗争中,靠三寸不烂之舌一次次进行“大逆转”,分解五国合纵联盟。

这对君臣关系在历史上是独特的,也是令人感动的。一个是舌灿莲花,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一个是身处乱世,识人驭人举世无双。自此,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用士“不唯秦人”成为不变的路线。

惠文王的高屋建瓴在于,他信张仪,又不唯采张仪之策。当张仪与司马错对是否平蜀发生激烈辩论时,赢驷毅然委任司马错领军平蜀。结果是“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故事3 平定义渠 以之为臣】

《芈月传》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那个“行走的荷尔蒙”义渠王。在惠文王的功绩里,平义渠也是不可略过的一笔。

义渠在秦国的西北,是匈奴的一个分支,是当时最强大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义渠有着先天的骑兵优势,用骑兵在秦国边境劫掠扫荡。秦国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对付义渠,就是“烧荒”,纵火焚烧野草,使入侵骑兵缺乏水草,无从取得给养。

秦惠王七年,秦国乘义渠国内乱,派兵攻打义渠,并平定义渠内乱,义渠便臣服于秦。此后双方时战时和。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义渠以国为秦县,以君为秦臣,正式成为秦国属地。

十一年,县义渠。归魏焦、曲沃。义渠君为臣。——《史记·秦本纪》

【历史评价】

秦惠文王雄才伟略,却在四十多岁时暴病而卒。在他不算长的一生里,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家可能注意到,惠文王之前都是称“公”,比如他爹秦孝公;而自他开始,改为称王。惠文君于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

他不仅是那个背着芈月的老伯,更建立了在秦国统一天下整个过程中“奠基”的功勋。芈月出生时被称作“霸星降临”,事实上秦王才是真正的霸主。他处在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崛起,到秦昭襄王确立秦国霸主地位中间的时期,用自己的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为秦国铺了一条比原先宽阔许多的称霸之路。你觉得秦惠文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欢迎留言互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俞大猷是谁:与戚继光齐名却被人们淡忘的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英雄,遗忘远比非议更可怕。嘉靖二十八年,四月。廉州城外草长莺飞,城内人心惶惶。安南国(今越南)大臣范子仪领兵北上,在明帝国的南疆大肆劫掠,此刻正把廉州城围得铁桶一般。大概是个傍晚时分,几名明军骑兵飞马自东而来,直奔叛军营地,即使持着使者旌旗,也有点过分的不可一世。“大明福建备倭都督指挥俞大猷有令

  • 解密:秦始皇嬴政晚年为什么不再自称为“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即“我”的意思,男女老幼,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成为一统天下的至高君主。嬴政认为,自己功兼三皇五帝,为表彰自己的无量功德,体现人君的至高权威,于是从“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字,号为“皇帝”,同时把“朕”为皇帝的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指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马屁精 并非和珅而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近几年市面上流行一部书,叫做《厚黑学》,顾名思义,乃脸厚心黑之学也。但乍听起来,这个名字好像还嫌太文雅了点。其实,也不用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完全可以放开来说,说得更简单通俗一些,中国封建官场上的这门最大的学问,就是“马屁学”。如果研究好了“马屁学”,而且能够运用得得心应手,那就会在宦海沉浮的惊涛骇浪

  • 揭秘:皇帝身边美女如云 为什么偏爱男宠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汉成帝刘骜(前51年~前7年),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是个沉迷酒色的荒淫之徒,他在位25年没有留下什么鲜明的政绩,倒是在感情上有丰富的历史。他有一个男宠名为张放,长得尤其美丽,汉成帝非常喜爱他,与他同出同进,日夜相伴,不但给他升官,还经常带他微服出巡四处游玩。后来因为朝臣不满,张放被太后放逐了,两个人还

  • 南明的战魂 李定国是南明最坚定的捍卫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李定国准备攻打缅甸营救永历帝时,忽闻吴三桂杀死了永历帝。42岁的李定国放声恸哭道:我有负于皇恩。他曾是反抗明朝的“流寇”,却成为南明最坚定的捍卫者。四大猛将李定国,陕西延人。明朝末年,陕西又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了活命,9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并被张收为养子。历经军旅生涯的

  • 晚清中兴名臣胡林翼之父是谁?胡达源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简介胡达源(1777-1841),清学士。字清甫,号云阁,湖南益阳县(今属益阳市赫山区)人.清中兴名臣胡林翼的父亲,参见《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三骆秉章胡林翼的合传。字清甫,号云阁,湖南益阳县(今属益阳市赫山区)人。他幼承家学,二十岁人岳麓书院,为院长罗典弟子。嘉庆二十四年(1819)殿试一甲第三名进

  • 揭秘史上唯一“伺候”过六位皇帝的奇女子萧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女人,即使经历岁月更迭,依然美貌留存。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后,即使经历改朝换代,依然能伴君左右。在中国古代渊源历史中,拥有倾国倾城容颜的美女们数不胜数,但是她们的命运或红颜祸水、或红颜薄命、或成为了君王的牺牲品。但是,历史上却出现这样一位奇女子,不仅拥有十年如一日的容颜,还得到过六位皇

  • 俞大猷与戚继光的异同:俞大猷戚继光谁品行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俞大猷、戚继光之共同点 两人出身、经历、业绩、著述均大体相同。二人都出身武职世荫家庭,俞世职百户,戚世职千户,戚起点稍高于俞;都毕生军旅生涯,转战南北,主要功绩都是抗击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扰,为东南海疆的安定作出重大贡献,两人都立功塞上,为大明朝铸就钢铁长城立下不朽的功勋;都治军严明,卓越善战,俞家军

  • 解密:在蜀国五虎上将中谁的人生待遇最不公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229年),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身高八尺,姿颜雄伟”。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幼主刘禅。刘备得益州,被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228),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

  • 揭秘庞统的一生 是什么原因让孙权拒用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庞统一生很不幸,先投曹操,后见孙权,最后归刘备。在刘备那里开始没有得到重用,得到重用,又惨死落凤坡。 初次登场 当孙权见到庞统的时候,看到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就很不高兴。为何孙权这么重视人家的长相呢?这就要结合汉朝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