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俞大猷是谁:与戚继光齐名却被人们淡忘的英雄

俞大猷是谁:与戚继光齐名却被人们淡忘的英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114 更新时间:2024/1/22 4:54:23

对于英雄,遗忘远比非议更可怕。

嘉靖二十八年,四月。

廉州城外草长莺飞,城内人心惶惶。安南国(今越南)大臣范子仪领兵北上,在明帝国的南疆大肆劫掠,此刻正把廉州城围得铁桶一般。

大概是个傍晚时分,几名明军骑兵飞马自东而来,直奔叛军营地,即使持着使者旌旗,也有点过分的不可一世。“大明福建备倭都督指挥俞大猷有令,命尔等速速归降,否则不日天兵来到,将尔等化为齑粉。”

范子仪未必知道这个明国将领的名号,但看着使者倨傲的神情和咄咄逼人的威胁,感觉一支大军似乎随时会 在山的另一边随着太阳一起突然出现,于是集结军队,解围而去。

其实此刻,那位都督指挥的水军还未调集,而廉州已经告急。俞大猷用这次劝降争取了时间。等到一个月后,范子仪率兵突入钦州的时候,这支打着俞字旗号的水军,真的出现在安南兵背后,阻截战船、连日追击,斩首一千二百级,生擒主帅弟弟范子流,最后传檄安南国“杀范子仪函首来献,外患平息。”

水师+兵法,这是一次典型的俞大猷式的胜利。

与帝国的多数将领不同,这位福建泉州出身的武将身上,混合着一种允文允武的气质。俞大猷幼时家境贫寒,不仅要靠亲友资助,母亲还要编发网维生,但他依然幸运地接受了文、武两方面的教育。俞大猷曾经拜王宣、林福、赵本学等人为师,学习儒学、《易经》及由此推演出的兵法,武学则师从南少林高手李良钦,学习剑(棍)术和骑射。

受这种经历的影响,从戎后的俞大猷作战勇武而且善于运筹帷幄,把握战机,出奇制胜,在战略布局上的眼光也更为出众。在与倭寇的战争中,他指挥着曾不堪一击的帝国军队以奇谋妙计取胜,还总结出“倭奴长于陆战,其水战则我兵之所长”的战略特点,并由此建立起了一支以海军为主的“俞家军”。

大海是俞大猷的主场。以福建楼船为依托,俞大猷的部队创造了骄人战绩,战浙东、平浙西、复兴化,那些不可一世、甚至威胁过帝国旧都的亡命之徒,品尝到了毁灭的滋味,上百艘倭寇战舰在火光中沉入大海,数千名倭寇葬身鱼腹…想必,那战斗的场面绝不会比若干年后东北亚海面上的另一场大战——鸣梁海战逊色半分,而按理说,俞大猷和他的“俞家军”也理应成为朝鲜李舜臣一样的英雄,成为后世人提起”抗倭”时,立刻肃然起敬的一个名字。

然而,并没有。

与俞大猷相比,戚继光大概更加意气风发。

从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戚继光就像一只斑斓猛虎,连额头上的斑点都闪烁着勇气和斗志。在龙山,上万精神萎靡的帝国卫所军在一千多倭寇面前丢盔弃甲,而这个英气逼人的青年将军,弯弓射箭,三声弦响,三名倭寇应声倒地,但凭借这精准的狙击便吓退敌军。

两军对垒万人众,唯有戚郎一男儿。骁勇果毅,是这颗帝国将星和那支追求绝对纪律、绝对勇气的戚家军最让倭寇丧胆之处。

与这个足足小他25岁的后生相比,久经沙场的俞大猷更像一条深藏的蛟龙。他在想着争取陆军一半的经费建设强大海军,在想着构筑连接海洋、海岸、内河、城镇的多层次防御纵深,在想着御敌于外的战略部署,甚至隐隐约约触碰到了改革帝国的旧有军制。

一个海上,一个陆地,一个骁勇善战,一个智谋广远,同样深得百姓拥护,同样让倭寇闻风丧当,拥有这对“俞龙戚虎”,本该让帝国高层感到幸运。而对于作战时间更长、参加战役更多、对倭寇打击更大,也是戚继光老师的俞大猷来说,理应得到同样甚至高于戚继光的地位和赞赏。

但是,并没有。

老成持重的俞大猷,在帝国体系内的另一场战争里连战连败,甚至时而一溃千里。这就是官场。

在帝国重文轻武的传统下,武官的战绩往往取决于庙堂小吏的刀笔,战将想获得晋升,就不得不依附于文官为主的权贵集团,委身于官场的迎来送往人情世故。年轻的戚继光应该是深谙此道的,所以哪怕他心中如何无奈,如何痛恨,在绞杀倭寇之余,他总要找到些人情、祥瑞,随着谦恭至极的书信,上达天听,在功劳簿上打上条点缀的红缨带。

而俞大猷并不如此。也许是因为儒家道德的影响,也许是因为恃才傲物,这位性情耿直、为人正派的将领从不肯委曲求全,而只求实质性建功立业。所以有功无赏、赏赐不公、甚至被冒领军功就成了文官集团送给他的“常例”,平息安南入侵,严嵩将俞大猷的战功压下,只给了他五十两赏银,收复兴化,又是五十两赏银,非但如此,他的仕途动辄得咎,“四为参将,六为总兵,两为都督”的背后,是“七次屈辱,四次贬官,一次入狱”。

就这样踏步到了嘉靖四十二年,会打仗又会做人的戚继光已成了俞大猷的上司,俞大猷自己却还常常有免职之

而最可怕的,是长久的历史中,同样出色同样英雄的俞大猷,也在慢慢消失在他的学生、好友、同僚戚继光的阴影下。

“借问浮云云不语,为谁东去为谁西。人生踪迹云相似,无补生民苦自迷。”晚年,俞大猷为晋江普照寺题写了四首“七绝”,这是其中之一。

命途多舛没有把俞大猷变成一个彻底的诗人。不管多少次被罚被贬,他都忍辱负重,光明磊落,坚持着“忠诚许国,老而弥笃”。去世前七年,他最后一次被免官,不久又获起用,最终病死任上。

他做过将军,为了保家卫国披肝沥胆,他留下了多部军事典籍,提出过保卫海疆的构想,做出过改革帝国军制的尝试,甚至试图收复葡萄牙人占据的澳门。

他做过文人,戎马半生也未曾投笔,常与士人举行文会,教导他们学习《易经》,爱民爱兵如子,“为将三十年,不扰民一草一木”,以至于金门、海南百姓称其为“俞佛”。

他做过江湖高手,作为南派武学一代大家,留下了武学典籍《剑经》和一段少林授艺的佳话。

他甚至不缺历史花边,他的儿子驻防福建,被大海贼郑芝龙击败,而这个海贼的儿子之一,日后成为了名满中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但是历史正在遗忘他。

如果不加上“抗倭名将”的头衔,不加上“与戚继光齐名”的注解,不加上“和戚继光一样厉害”的解释,又有几个人知道这个现在听起来海鲜味十足的名字。

俞大猷几乎做到了那个时代价值标准下要求英雄的一切,立功、立言、立德,只是没有做到暗流涌动里要求的苟且,才让他生前事命运多舛,为文官集团打压侮辱,甚至身后名,都残存下了旧日暖阁里的幽灵。

倭寇早已荡尽,帝国也不复存在。明帝国肮脏而庞大的文官集团在塞北的鸣镝声中土崩瓦解,三百年后,另一个同样的文官体系也在外敌入侵中逐渐崩塌,这次的敌人正是来自俞大猷心心念念的海洋。

都过去了。笼罩在那个时代的丑恶也应该散尽,现代人再比较戚继光和俞大猷孰强孰弱,谁好谁坏已经完全没有了意义。只是当我们愿意以更公正的眼光看待前人时,愿意用先进的价值和标准回顾历史时,是不是应该给被埋没的英雄应有的位置,哪怕只是给他历史教科书上的薄薄一页,也足可以踩碎来自封建时代的恶毒诅咒,足以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解密:秦始皇嬴政晚年为什么不再自称为“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即“我”的意思,男女老幼,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成为一统天下的至高君主。嬴政认为,自己功兼三皇五帝,为表彰自己的无量功德,体现人君的至高权威,于是从“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字,号为“皇帝”,同时把“朕”为皇帝的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指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马屁精 并非和珅而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近几年市面上流行一部书,叫做《厚黑学》,顾名思义,乃脸厚心黑之学也。但乍听起来,这个名字好像还嫌太文雅了点。其实,也不用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完全可以放开来说,说得更简单通俗一些,中国封建官场上的这门最大的学问,就是“马屁学”。如果研究好了“马屁学”,而且能够运用得得心应手,那就会在宦海沉浮的惊涛骇浪

  • 揭秘:皇帝身边美女如云 为什么偏爱男宠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汉成帝刘骜(前51年~前7年),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是个沉迷酒色的荒淫之徒,他在位25年没有留下什么鲜明的政绩,倒是在感情上有丰富的历史。他有一个男宠名为张放,长得尤其美丽,汉成帝非常喜爱他,与他同出同进,日夜相伴,不但给他升官,还经常带他微服出巡四处游玩。后来因为朝臣不满,张放被太后放逐了,两个人还

  • 南明的战魂 李定国是南明最坚定的捍卫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李定国准备攻打缅甸营救永历帝时,忽闻吴三桂杀死了永历帝。42岁的李定国放声恸哭道:我有负于皇恩。他曾是反抗明朝的“流寇”,却成为南明最坚定的捍卫者。四大猛将李定国,陕西延人。明朝末年,陕西又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了活命,9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并被张收为养子。历经军旅生涯的

  • 晚清中兴名臣胡林翼之父是谁?胡达源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简介胡达源(1777-1841),清学士。字清甫,号云阁,湖南益阳县(今属益阳市赫山区)人.清中兴名臣胡林翼的父亲,参见《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三骆秉章胡林翼的合传。字清甫,号云阁,湖南益阳县(今属益阳市赫山区)人。他幼承家学,二十岁人岳麓书院,为院长罗典弟子。嘉庆二十四年(1819)殿试一甲第三名进

  • 揭秘史上唯一“伺候”过六位皇帝的奇女子萧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女人,即使经历岁月更迭,依然美貌留存。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后,即使经历改朝换代,依然能伴君左右。在中国古代渊源历史中,拥有倾国倾城容颜的美女们数不胜数,但是她们的命运或红颜祸水、或红颜薄命、或成为了君王的牺牲品。但是,历史上却出现这样一位奇女子,不仅拥有十年如一日的容颜,还得到过六位皇

  • 俞大猷与戚继光的异同:俞大猷戚继光谁品行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俞大猷、戚继光之共同点 两人出身、经历、业绩、著述均大体相同。二人都出身武职世荫家庭,俞世职百户,戚世职千户,戚起点稍高于俞;都毕生军旅生涯,转战南北,主要功绩都是抗击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扰,为东南海疆的安定作出重大贡献,两人都立功塞上,为大明朝铸就钢铁长城立下不朽的功勋;都治军严明,卓越善战,俞家军

  • 解密:在蜀国五虎上将中谁的人生待遇最不公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229年),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身高八尺,姿颜雄伟”。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幼主刘禅。刘备得益州,被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228),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

  • 揭秘庞统的一生 是什么原因让孙权拒用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庞统一生很不幸,先投曹操,后见孙权,最后归刘备。在刘备那里开始没有得到重用,得到重用,又惨死落凤坡。 初次登场 当孙权见到庞统的时候,看到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就很不高兴。为何孙权这么重视人家的长相呢?这就要结合汉朝以来

  • 抗倭名将戚继光和俞大猷的武艺到底哪个厉害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有两位军事家和武道宗师,便是戚继光和俞大猷。这两人在当时被称为“戚虎俞龙”,说他们“杀贼如土”,端的是赫赫有名。那么,戚继光和俞大猷的武艺到底哪个厉害点?我们知道,戚继光擅刀法和长枪,俞大猷擅棍棒及双手长剑法,这两人在抗倭时,经常在一起,也曾经私下演练过各自武艺,但胜负结果,却是没明说。戚继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