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成祖严苛规定: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要流放

明成祖严苛规定: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要流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64 更新时间:2024/2/8 8:28:23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太公家教》已记载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春秋时期的孔子更留下了“有教无类”等至理名言……在中国古代,教师一直是备受尊重的一个职业。那么,古代什么人才能当老师?现代要想当老师得有从业资格证,古代“教师”从业也要通过考试吗?

古代“教师”从业也得通过考试

《登科记考》记载:“诸博士助教皆计当年讲授多少以为考课等级。”

在西汉以前,教师多是推荐,并不需要从业考试。但到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教师“资格考试”———要想成为太学博士,得通过太常主持的考试(有点类似今天教育部主持的考试)。当时,经学名流才有任职资格,而且,对教师个人的教学经历和年龄都有相应的规定,要求曾教过学生50名以上,年龄不小于50岁。

隋唐时期,中国形成了完备的官学制度。官学,相当于今天的公办学校,既有小学,也有大学;既有综合性学校,也有专科学校。当然,教学管理和要求也更规范更严格了,对教师从业资格和教学能力都有一套完善的考核办法。

唐代对包括教育行政官员和教师在内的学官,同其他官员一样,均要定期“考课”,一般每年一小考,三至五年一大考。考核内容分业务、品德及教学效果等,考核结果分为九等。其中,授课数量是考核定级的重要标准之一。此即《登科记考》中所说的:“诸博士、助教,皆计当年讲授多少以为考课等级。”

古代教师称谓很多,继秦汉出现“博士”后,到宋代教师又有了一个新的称谓“教授”。石介、孙复、胡瑗等宋代一批著名学者都曾被聘为太学教授。宋代是民办学校开始兴起和繁荣的时代,私立书院流行,但朝廷对官学同样抓得很紧,要当上“公办教师”同样得考试。

宋熙宁八年(公元1076年)实施的“教官试”制度,大概是中国教育史上最难通过的教育主管和教师资格考试。《献通考·学校七》称,由于考试过严,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全国州、县的教授“只五十三员”,“盖重师儒之官,不肯轻授滥设故也。”

古代教学成绩也与“升学率”挂钩

《明会典》记载:“府学教授有9名学生在乡试中举”方可升职。

在唐宋及以前,对教师业务的考核主要在“教学量”上,明代则开始与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挂钩。明朝对教育主管和教师的考核,除了和其他行业官吏相同的“考满”、“考察”外,还单设有“学官考课法”。

“学官考课法”是明太祖朱元璋推出的教师考核制度,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颁行。该考核办法的中心是,“以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名数为则,定拟升降”。据《明会典》记载,府学教授有9名学生在乡试中举,州学学正有6名学生中举,县学教谕有3名学生中举,方算称职,可获升迁资格。

平时对教师也有考核。如在月考中,学生三月无长进,教师要被扣工资。当时教师工资由现钞和米两部分组成,扣工资的形式主要是“罚米”。如果学生在学年末举行的“岁考”中仍不进步,问题就大了———凡府学12人、州学8人、县学6人以上无长进,府州县地方官及所属学校教师除被“罚俸”外,还要被“训导”。

如果“岁考”中,府学24人、州学16人、县学12人以上无长进,要取消教师资格,巡按御史或按察使有权直接开除(罢黜)教师。不仅教师被处理,府州、县的地方官员也跟着受罚,要被处以“笞刑”。

对国子监教师的考核更加严厉。曾任明代南京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大学校长)的黄佐,在其《南雍记》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六月,北京国子监学生唐谦等想出来做官,吏部安排考试,结果成绩很差,“不通经书”。按规定应该将主管教学的司业(相当于副校长)赵季通治罪。明成祖朱棣听说后,放过了他,但就此全国下发“红头文件”,规定“凡弟子员再试不知文理者,并罪其师,发烟瘴地面安置。”

学生学不好,教师要被发配到环境恶劣的地方去,这大概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考核教师最狠的一项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成汉皇帝李寿:历史上首位铸行“年号钱”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清嘉庆年间,钱学昌盛,杭州一位姓钱的古泉收藏家高价求得一枚轻薄如榆树之荚(即榆钱)的“榆荚钱”,被众泉友传为笑谈。钱某见人笑话,却不以为然,哈哈一笑,仍旧孤芳自赏。不久,圈内传出一则新闻,钱某这枚“榆荚钱”居然从北京琉璃厂换得了一间三门脸的大门面房。细问得之,此钱并非一般的“榆荚钱”,而是中国历史上

  • 北魏皇帝拓跋余:史上第一个封宦官为王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宦官封王,在中国历史上至少出现过三次。唐朝的李辅国、北宋的童贯,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但第一个封王的宦官却是北魏的宗爱。宦官,作为刑余之人,作为宫腐之族,身体有残缺,灵魂遭扭曲,少了男欢女爱的本钱,人生所剩快事也不外乎口舌上吃香喝辣、政治上呼风唤雨了,故对金钱和权势有着强烈的追逐心。其实,宦官靠着给皇室

  • 窦宪轶事:曾因欺负公主被汉明帝骂作臭老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窦宪,在东汉名噪一时,他不仅是一代权臣,也是击溃北匈奴的主帅。当然,他也有不少毛病,使其名声威望大打折扣,故其远不如卫青、霍去病。今天要说的,就是其早年的事。窦宪,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开国功臣窦融曾孙。建初二年(77年),汉章帝立窦宪之妹为皇后,凭着这层关系,窦宪、窦笃兄弟得道

  • 汉明帝刘庄轶事:曾经亲自动手责打过尚书郎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汉明帝刘庄,光武帝之子,东汉第二任皇帝,也是东汉为数不多的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也比较自负,即位以来,躬亲政务,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一旦发现身边的官员有不轨行为,明帝常常会拿起棍子,亲自动手揍上一番。一次,西域使者前来朝拜,明帝很高兴,下令赐给西域使者十匹丝绸,负责登记的尚书

  • 晋武帝司马炎轶事:被骂做昏君却只是一笑置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公元265年接受魏帝曹奂禅让,代魏立晋,成为西晋开国皇帝,史称晋武帝。司马炎早年,英明神武,选任能臣,平定江南,统一天下,是一个充满激情、高昂进取的明主;晚年,满足于自己建立的伟业,醉生梦死,骄奢淫逸,卖官鬻爵,成为一个被物欲、色欲所主宰的昏君。举两个例子。一是大兴土

  • 吕布是什么样的将领 吕布为什么被称为三姓家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吕布最开始的时候是丁原的义子,后来被董卓用赤兔马引诱杀了义父丁原,杀了丁原后吕布又认了董卓为义父,但是后来又被王允以美女貂蝉为诱饵杀死了自己的第二个义父董卓,有此,吕布“三姓家奴”的形象深入人心。此后人们变以此形容有钱便是爹,有奶便是娘的人,斥之为“三姓家奴”。对那些毫无操守

  • 子婴简介:子婴如何杀了赵高 子婴如何替父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公元207年赵高杀死秦朝第二任皇帝胡亥,立了原公子扶苏的长子,子婴为王。子婴继位不久,刘邦进入关中,逼近咸阳劝子婴投降,走头无路的子婴只能用绳索捆绑自己,然后带上象征皇帝权威的玉玺和兵符等,到刘邦军中向刘邦投降,至此,秦朝的统治正式终结。从子婴继位到子婴宣布投降,子婴一共就在

  • 揭秘:野史里雍正皇帝的“十大罪状”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帝给人们的印象一直是性格多疑,为人狠辣。但在他留下的众多行乐图中,似乎可以看到一个自信坦然,还带着一点幽默的君主。在这些行乐图中,雍正帝以各种面貌出现,简直如同花样迭出的模仿秀。故宫挑选行乐图中的九张,予以小小设计,为大家呈现一个萌萌哒四爷。看上去,雍正似乎是个经常出游、生活上很悠闲地样子。然而

  • 汉惠帝是什么样的人 他死后皇后张嫣仍是处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汉惠帝刘盈简介:汉惠帝刘盈,汉族,出生于公元前210年,卒于公元前188年9月26日,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十六岁便继位,是一位非常年轻的皇帝。汉惠帝刘盈能够坐上皇帝可以一波三折,小时候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在彭城之败后,刘邦在逃亡的路上,多次将妻儿推下车,以换取马

  • 刘琰啥都不管却被刘备奉为上宾因娇妻而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刘备非常欣赏人才,为了让诸葛亮出山辅佐三顾茅庐才将其请到自己帐下。虽然刘备对诸葛亮依赖很大,位高权重的诸葛亮也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予以了回报。而相比诸葛亮,有一个人啥都不管照样在刘备手下吃得好睡的香,他就是和刘备同姓的才子刘琰。刘琰字威硕,祖籍是鲁国人。刘备当豫州牧时就从开始跟随刘备了,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