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明朝第一硬汉杨继盛 堪比关公刮骨疗毒!

揭秘:明朝第一硬汉杨继盛 堪比关公刮骨疗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827 更新时间:2024/1/13 16:04:40

在明代,弹劾可谓是家常便饭,比如你看某人不顺眼,可以上书弹劾,和某人有仇,可以上书弹劾,政治斗争需要,可以上书弹劾,闲来无事找点活干,也可以上书弹劾。弹劾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比如不讲个人卫生、衣服没穿对、腰带没系好,长相难看也可以弹,总之是只要想得到,就能弹得了。

而在这种环境下,明代的官员们已经养成了习惯,大凡一个官员干到三品副部级,如果档案里没有十几份弹章,那就是件极不正常的事情。

你弹劾我,我弹劾你,幸福的日子一天天地过,几十年混下来,一次也没被弹劾过的,不是人,是神。

在弹劾如吃饭穿衣的时代,平凡而不起眼的杨继盛却因此万古流芳,是因为他使用了最为特别的一种弹劾方式——死劾。

在很多情况下,弹劾是一种政治手段,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大家同朝为官,混个功名也不容易,弹劾贪污,下次就少贪点,弹劾礼仪,那就注意点形象,就算是弹劾长相不佳,最多不过是去整容,你来我往,相敬如宾。

而死劾,并非是简单的文书,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心,弹劾的罪状是足以置对方死地的罪名,弹劾的对象是足以决定自己生死的人,弹劾的结果是九死一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若非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类的纠纷,是断然不会有人用这一招的,严嵩没有杀杨继盛的爹,更不会抢他的老婆,相反,他提拔了杨继盛,并希望将他收入门下。

然而杨继盛拒绝了升官发财的机会,他已经下定决心,死劾严嵩。

严嵩不是他的仇人,他却依然不忿,为夏言不忿、为朝局不忿、为死在蒙古马刀下的万民不忿,为天下不忿!

以天下为己任者,是然。

死劾确实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但他没有更好的方法。他只是个出身农家、天赋平凡的普通人。他唯一拥有的,只是他的性命。

而弹劾后的流程他也很清楚,严嵩的诬告、锦衣卫的拷打、诏狱的长期关押,在这样恐怖的环境下,根本不用指望什么九死一生,只有十死无生。

当杨继盛将这封弹劾严嵩的千古名疏封存妥当,递送内阁转交西苑之时,他已经完成了一个伟大的转变,昔日那个放牛的贫农子弟,历经几十年的风雨,终将成为一位不朽的英雄。

让人惊叹的是,杨继盛挨了一百杖,虽说皮开肉绽,伤筋动骨,竟然还是保住了一条命。

不过一百杖还是结结实实的一百杖,不是打在棉花上的,杨继盛依然只剩下了半条命,等待着他的不是救护车或高干病房,只有潮湿而散发着恶臭的诏狱。

然而正是在这个恐怖阴森的地方,杨继盛干出了一件耸人听闻、挑战人类极限的事情。

在那个深夜,杨继盛被腿上的剧痛唤醒,借着微光,他看见了自己的残腿和碎肉,却并没有大声呻吟叫喊,只是叫来了一个看守:“这里太暗,请帮我点一盏灯借光。”

这是一个并不过分的要求,看守答应了,他点亮一盏灯,靠近了杨继盛的牢房。

就在光亮洒入黑暗角落的那一刻,这位看守看见了一幕让他魂飞魄散、永生难忘的可怕景象:

杨继盛十分安静地坐在那里,他低着头,手中拿着一片破碎碗片,聚精会神地刮着腿上的肉,那里已经感染腐烂了。

他没有麻药,也不用铁环,更没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带着一副平静的表情,不停地刮着腐肉,碗片并不锋利,腐肉也不易割断,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然而杨继盛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在这个深夜,那枯燥的摩擦声始终回映着在阴森的监房里,在寂静中诉说着这无以伦比的勇敢与刚强。

在昏暗的灯光下,杨继盛独立完成着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肯定)的手术,当年关老爷刮骨疗毒(真假还不一定),也还有个医生(特级医师华佗),用的是专用手术刀,旁边一大群人围着,陪他下棋解闷。

相比而言,杨继盛先生的手术是自助式的,没有手术灯,没有宽敞的营房,陪伴他的只有苍蝇蚊子,他没有消毒的手术刀,只有往日吃饭用的碎碗片。

杨继盛继续着他的工作,腐肉已经刮得差不多了,骨头露了出来,他开始截去附在骨头上面的筋膜。

掌灯的看守快要崩溃了,看着这恐怖的一幕,他想逃走,双腿却被牢牢地钉在原地,动弹不得。

他曾见过无数个被拷打得惨不忍睹的犯人,听到过无数次凄惨而恐怖的哀嚎,但在这个平静的夜里,他提着油灯,面对这个镇定的人,才真正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恐惧和震撼。

于是他开始颤抖,光影随着他的手不断地摇动着。

一个沉闷的声音终于打破了这片死一般的寂静:

“不要动,我看不清了。”

在这最后诀别的时候,世贞终于不禁放声大哭:

“椒山,事情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啊!”

然而此时的杨继盛笑了,他倚着墙壁,用残腿支撑着自己的身体:

“元美(王世贞字元美),不必如此,”在昏暗的牢房中,他的脸上映射出无比自豪的光芒:

“死得其所,死又何惧!”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初一日,杨继盛英勇就义。

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中,手无寸铁的杨继盛,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只凭借他的信念和勇气。

临刑前,他赋诗一首: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历经磨难,矢志不移,叫做信念。

不畏强权,虽死无惧,叫做勇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千年梁子:唐高宗曾大举进军灭了日本争霸野心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打日本死了多少人,唐太宗东征高句丽的过程,唐高宗打服日本

    朝鲜半岛在公元1世纪左右进入三国时代,分成高句丽(又称高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公元6世纪时,和中国接壤的高句丽因为中国隋唐王朝的入侵,为抗衡中国,高句丽便与突厥、百济、以及与百济关系密切的日本结成同盟,而中国则与受到高句丽、百济威胁的新罗国结盟。公元660年(唐显庆五年)3月,百济国在高句丽国支

  • 耶律休哥轻敌宋军小将 揭秘耶律休哥最后一场败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纳扎尔巴耶夫苏联继承人,耶律休哥,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

    耶律休哥轻敌宋军小将 揭秘耶律休哥最后一场败仗宋朝两次北伐辽国,高梁河之战、雍熙北伐,全都失败了。而这一下,辽也基本上摸到了宋的底牌,中原大国,就这么点儿战斗力,辽朝的根基就得到了巩固。两场仗下来,宋再也不敢主动伐辽、深入辽境,辽在军事上已明显占有优势了。所以,宋朝两次北伐之后,辽就要开始南征了,让

  • 解密:唐太宗李世民为何看不上他的父亲李渊?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太宗李世民爸爸,大唐太宗李世民爸爸是谁,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铲除了他的两位亲兄弟,接掌了国政——实际是家政——大权。有些人蛮奇怪,问:作为一家之长的李渊,为什么就不追究二儿子弑兄杀弟的责任,反过来还十分知趣地乖乖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老爸几斤几两,在儿子李世民这儿,早掂量得一清二楚。一路走来,李世民看穿了他爸其实是个软

  • 解密:司马迁为什么在史记中称英布为“黥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和条件,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

    英布是较早反秦起义的豪杰之一,后跟随项羽,在与秦军作战中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破秦后被封为九江王。楚汉相争时,英布叛楚归汉,被立为淮南王,共同攻击项羽。打败项羽,刘邦当了皇帝,英布正式到封地上任,并持有皇帝颁发的印信。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刘邦的老婆吕后杀了韩信,刘邦亲自出征诛杀了梁王彭越,英布害

  • 解密:秦国一代名将蒙恬如何甘愿死于赵高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灭亡的时候蒙恬和赵佗,赵高和蒙毅有什么仇恨,战国第一名将

    蒙恬是秦始皇时代的人,从他祖父那一代开始,他们家就一直为秦国服务。到了蒙恬这一代,他们家在秦国拥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任命蒙恬为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对抗匈奴。蒙恬是秦始皇最坚定的支持者,更是秦国数一数二的奇才,长期与匈奴角逐于大漠之上,使他对怎样赢得胜利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彻底御敌于

  • 宋朝名将宗泽是谁 名将宗泽和岳飞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名臣宗泽,岳飞的老师宗泽,宗泽官职

    宋朝名将宗泽是谁 宗泽竟是岳飞的恩师1125年,金兵大举南下,软弱的宋徽宗赵佶将皇位急忙交给软弱的儿子宋钦宗赵桓,自己逃到了南方。北宋告急!朝廷告急!66岁的宗泽接到诏书马不停蹄赶往开封。他会是北宋最后那根救命稻草吗?66岁上阵,打得金兵大叫“宗爷爷”1126年,这一天还是来了!远在巴州(今四川省巴

  • 郭侃是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元朝名将郭侃?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京剧圈评价郭德纲,元史郭侃传,相声艺人宋相臣

    郭侃是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元朝名将郭侃?郭侃(???~公元一二七七年)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县)人。年轻之时即以武将身份活跃,书上记载他“所向无敌”,现代也是这么使用来表现这样的情况的。西元一二五二年时跟随夫拉可汗远征西方,讨伐了诸多国家。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甚至还曾与阿拉伯及法兰克等作战,为其征服之地

  • 西域的神人郭侃:炮兵祖先巧工造出威猛火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当头炮攻屏风马进三兵飞炮局,鬼谷八荒李四不让过,古人火烧葫芦谷

    西域的神人郭侃:炮兵祖先巧工造出威猛火炮拿破仑曾以炮兵纵横欧洲,称霸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炮兵被誉为战争之神。然而,炮兵的祖先却诞生在中国。宋绍兴31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以大军30万水陆并举南侵,南宋朝廷危在旦夕。当时宋军有个弓箭手出身的壮士名唤魏胜,知道消息后,立即聚集本乡义士70

  • 解密:汉文帝刘恒如何害死了仅存的异母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有八个儿子,结果死的死,亡的亡,等到吕后势力彻底垮台时,只剩下了四子刘恒和七子刘长。刘恒被周勃、王平等人迎立为皇帝,即汉文帝。文帝六年(前174年),身为淮南王的刘长因犯下谋反、僭越等多种罪名,论罪当死,大臣们也劝文帝依法办事。对刘长的同党,文帝二话没说,斩尽杀绝。但是,文帝没有杀刘长,只是“赦

  • 逢战必败!盘点古代历史上十大“窝囊草包”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历史上有常胜将军、有战无不胜的战神,当然,还有那些逢战必败的草包将军!俗话说,一个将军打败仗是家常便饭,但是一辈子打败仗就难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细细道来!1、西汉李广利李广利,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是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虽然同为外戚,可李广利比起之前的卫青、霍去病却差了十万八千里。卫青和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