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上雍正篡位是不是真的?雍正心战技能无人能敌

史上雍正篡位是不是真的?雍正心战技能无人能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284 更新时间:2024/1/9 22:49:43

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都是德妃乌雅氏所生,在康熙晚年激烈的储位争夺斗争中,皇四子胤禛虽然也有自己的亲信和图谋,但他却一直隐居藩邸,少出活动,给人以远离斗争的假象。他从不像其他皇子那样赤裸裸的公开结党营私,互相攻击陷害;也不像其他皇子对康熙诸多试探,他谨慎、稳重、深谋熟虑,逐渐取得了康熙的信任。康熙常称他“诚孝”,晋封他为和硕雍亲王。胤禛所采取的实际上是一种韬晦的策略,当他的兄弟激烈争夺储位的时候,他一直是在局外冷眼旁观的。当然,他绝对不只是看看罢了。他有自己的精心布置,一旦时机成熟,他就要脱颖而出。我们来看看胤禛到底采取了哪些手段:

其一、关切父皇。这一点可谓是打到了要害上。因为康熙皇帝在晚年的时候,一直为选择继承人的事情,头疼不已,甚至影响了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行。康熙看到诸位儿子对皇位的觊觎之心,他非常害怕,他害怕自己不得善终,害怕自己死后,诸位皇子会停尸宫中,束甲相攻。这就让他不得不对自己的儿子加以防范和打击。但是作为一个父亲,康熙的内心是寂寞和痛苦的,他是一个很孝顺的人,他肯定希望在自己的晚年能够得到儿子们的孝顺,但是他的愿望却没有办法实现。

所以胤禛就抓住了康熙这种心理,尽力让康熙享受父子之间的温情。第一次废太子后,康熙大病了一场,但他因为内心的自责不愿医治。胤禛看到父亲这个样子,他很着急,和他的三哥冒死劝谏康熙以治病为重,康熙看到他们的诚意,就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之后,胤禛更多次邀请康熙到自己家里进宴,统计《实录》所载,康熙先后去胤禛的圆明园和狮子园十一次,六十一年多达三次。由此可见胤禛的孝心得到了康熙的认同。

其二、亲爱兄弟。胤禛在第一次废太子后,不计前嫌,亲自持汤羹看望废太子胤礽,守卫阻挡胤禛,胤禛对守卫说:“吾惟知尽昆弟之情,不知顾己之利害也”。这件事传到康熙的耳朵里面,康熙对胤禛大为赞赏。可想而知,胤礽在被复立之后,当然也会对胤禛另眼相看。康熙五十五年,胤禩因患伤寒,病情十分严重。胤禛不顾康熙猜疑,请旨先回看视胤禩。康熙一度生疑,认为胤禛是胤禩的支持者。后来,胤禛等到胤禩顺利回到王府之后马上返回,并向康熙奏明自己看视胤禩的全部经过,表明自己是关心兄弟,而不是胤禩一党,康熙帝至此放心。

其三、遮人耳目。康熙五十二年,胤禛的门人戴铎写信劝说胤禛早做夺储准备,并为其出谋划策。胤禛批示:“语言虽则金石,与我分中无用。””…大苦之事,避之不能,尚有希图之举乎?”,可以看出,胤禛非常小心谨慎,即便是在对自己忠心的门人面前也不轻易表露出一点痕迹。而且在别人激烈争夺储位的时候,胤禛与僧讷往还,把自己置于功名荣辱之外,扮成一个闲人。他写诗文表明自己淡薄名位,比如说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千载勋名身外影,百岁荣辱镜中花。”

其四、暗蓄力量。胤禛不惜破坏康熙不准结党的明谕,千方百计招揽官员。如命马尔齐哈联系礼部侍郎蔡珽,找他来见,蔡珽拒绝。后胤禛又让年羹往请,蔡仍拒绝,次年蔡就川抚陛辞,恰好胤禛在康熙身边,蔡珽只好晋谒胤禛,并向胤禛推荐李绂。后来李绂得到了胤禛的重用。他暗中命令戴铎赴福建,要他带东西给闽浙总督觉罗满保,以示拉拢。总之,胤禛暗中在自己的身边集中了一批力量,这些人虽然不多,但都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精英。

其五、认真办差。康熙五十二年,顺治惠妃死,康熙祭奠,发现祭器祭品粗劣,命胤禛查究,胤禛找出应负责任官员如实奏报,使得光禄寺卿、工部尚书、侍郎、内务府总管等官员受到革职、降级、罚俸等处分。康熙末,曹之璜勒索工部官员银两,在宫嫔常在丧事中,赶打轿夫,致使棺木落地,胤禛奉命审理此案,重办主犯,判处死刑,监候执行。就这两件事情就可以看出,胤禛办差铁面无私,不怕得罪人。这一点,康熙看在眼里,肯定是十分赞赏他这种公而忘私的态度的。

其六、戒急用忍。因为康熙皇帝曾经评论胤禛“喜怒不定”,所以胤禛也知道了自己个性的弱点。他对康熙的这个评价耿耿于怀。从而对佛家禅宗默坐澄心的修持方法有着强烈的兴趣。他以此来压抑自己的个性,最终请旨让康熙下旨将“喜怒不定”四个字恩免记载。在《清圣祖实录》中,有多处记载康熙对胤禛的赞扬,说他谦和、诚恳、孝义,可见胤禛抓住了康熙的心理,他的行为时时迎合了康熙的需要,不仅在他身上感到了儿子对于父亲的孝心,而且感到了作为臣子对于君主的忠心。

胤禛能够清楚的体会康熙的心情,他尽量在康熙晚年让康熙享受亲情带来的温暖。康熙六十一年,胤禛把自己十二岁的爱子弘历带到圆明园的镂月开云殿拜见康熙,康熙见到自己的皇孙十分疼爱。此后,康熙将弘历带回宫中,亲自养育,形影不离,康熙给弘历授课,曾偶举宋人周濂溪的《爱莲说》一文,弘历倒背如流,解释透彻,康熙赞赏非常。在木兰秋狝时,康熙射倒一头熊,命弘历跨马再去射,受伤的熊突然站起来向弘历扑过去,弘历出人意料的没有惊慌,神态自若,康熙立即发枪将熊击毙。回到帐幕中之后,康熙连连称赞弘历,并说:“是命贵重,福将过予”。所以,康熙对自己的孙儿弘历,其感情之真挚远超过与其他任何皇子皇孙的关系。这对于被储君问题弄得忧心如焚、痛苦万分的老皇帝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安慰。他对于弘历毫不掩饰的赞赏,使得人们认为雍正之所以得到皇位是因为康熙想让弘历继承大统的缘故。从乾隆皇帝对于康熙皇帝的怀念以及追忆来看,康熙和胤禛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亲密的。

畅春园胤禛继位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危,命速召胤禛于斋所,以镇国公吴尔占代行南郊大典。寅刻,帝召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巳刻,皇四子胤禛赶到,帝告以病势日臻之故。是日,三次进见问安,帝以为君不易之道,平治天下之要加以训诫,解其头项所挂念珠授胤禛曰:“此乃顺治皇帝临终赠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戌刻,康熙逝世,隆科多于是向胤禛宣读遗诏,胤禛“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胤祉带头向新皇帝叩首。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雍正皇帝在太和殿行朝贺礼。以次年为雍正元年。至此康熙朝晚年的储位之争落下帷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上第二位女皇辽景宗萧皇后 拿手绝活就是玩政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总是“一边儿倒”。男人走运,自然要当主角;不走运,就做配角;女人,连“跑龙套”都没资格,更别提登堂入室、参与朝政了。唯独《契丹国志》和《辽史》大爆“冷门”,这个政权“集体怕老婆”。他们有个奇怪的风俗:“凡事只从妇谋。”这就为女人抛头露面,扫清了道路。辽国后妃的胳膊都很长,简直是一群“事儿奶奶

  • 跟崇祯下盘棋就得盛宠 冷宫的袁贵妃是棋盘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袁贵妃,祟祯皇帝朱由检的贵妃,父亲袁祐。袁贵妃生有一女,但封号不详。崇祯元年,袁氏被封为淑妃,后来晋升为贵妃。她心灵手巧,闲来无事,有时会自己设计服装,穿起来显得闲适又飘逸,月下漫步,颇得崇祯赞赏。有时还与宫女一起用生绡和蜡制作仿生花,让宫女们冬天插戴,与周围的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崇祯一朝,周皇后和田

  • 揭秘雍正皇帝的十大极品嗜好 风流好色嗜酒成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也是大清王朝的皇帝,雍正的勤政爱民更是受到了万民的敬仰。可是雍正也有很多的特殊嗜好,那么雍正到底有哪些嗜好呢?古代皇帝有哪些致命的嗜好呢?一起来看看吧。雍正皇帝一生有哪些特殊的嗜好?关于雍正的嗜好,有说:“雍正帝勤于政务,很少出巡游乐,但是闲暇之余,他对声色犬马也颇

  • 独揽朝政的胡太后 为何要杀死当上了皇帝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强盛的北魏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后,日渐走向强盛,按照当时人们的理解,百姓已经看到了统一的曙光,也是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北魏政权在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改革,迁都不到两代人就陷入了动荡和衰落,其原因竟然是一场由于母亲杀子的惨剧造成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推行改革,将拓跋姓改为元姓,所以他的汉名又叫元宏,儿子汉名叫

  • 明武宗朱厚照嫌大臣劝谏频繁 曾以自杀作为要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所谓“君无戏言”,明武宗(正德皇帝)却是个例外,他的一生都在和大臣“开玩笑”。明武宗是明孝宗朱祜樘的独生子,从小没有兄弟姐妹与其争宠,加上明孝宗早亡,武宗15岁未满就继承大位。所以,对这个轻易得来的皇位,他根本不在意。明武宗先把为皇帝上课的“经筵”免了,后来索性早朝也不上了。即使在大臣的坚持下他被迫

  • 郦食其怎么死的?韩信为何要害郦食其被齐王烹煮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读到“世家”与“列传”时,阅读观感已明显有了变化。读到春秋战国,常见奇崛之计谋,谋士们纵三寸不烂之舌,于数国间游走,便可定天下之泰半;无怪乎张仪被打得半死,只问其妻“视吾舌尚在不”,在,则无虑也。到了汉朝建立之后,却再也见不到酣畅淋漓、纵横捭阖的长篇说辞了。天下的主子只剩下一个了,你游说谁呢

  • 解忧公主是如何利用天灾与人祸拖垮整个匈奴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匈奴多年来一直是汉朝的心腹之患,从高祖开始,到武帝,到宣帝,为了这个恶邻操碎了多少心,牺牲了多少生命,耗费了多少民财。而匈奴,也未必好过。这种对抗,在一个女人的努力下,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这个女人,既不是吕后,也不是名声更大的嫁到匈奴的王昭君,而是嫁到乌孙国的解忧公主。和亲其实并不像期望中的作用影响

  • 秦国李斯是怎么死的?死法惨无人道最可悲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是个有趣又残忍的问题。纵观秦朝,实行商鞅变法后,律法严明。李斯的下场和商鞅一样,都不得善终。但是,他的死法,要比商鞅残忍得多。针对李斯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我爱历史网为你搜集了相关的史料,希望大家看完后有所启发。李斯是怎么死的?中国历代丞相中,若要论下场最可

  • 书圣王羲之曾是个笨小孩:积极心理暗示助开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王羲之,这个名字几乎成了中国书法的代名词。梁武帝说他的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更是膜拜得不得了,“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心里所仰慕的,手里所模仿的,都是王羲之老师,其他书法家,他根本没放在眼里。其实,王羲之这位文艺青年,不仅在书法上,在其他方面也很有情怀

  • 司马懿:司马家族怎么在高平陵事件之后走向皇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最后尽归司马家族,司马家族可谓是三国中得益最多的。最主要是司马家族人才倍出,而且懂得忍,司马家族忍过了曹操时代,也忍过了周瑜时代,最后连智慧无双的诸葛亮也忍了过去,到三国的最后,几乎没人可以跟司马家族匹敌了。在司马家族发动高平陵之变后,皇帝依然高高在上,这表明司马懿与帝国普遍军政大佬、豪门代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