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远在隆中却对天下形势了然于心,是如何做到的?

诸葛亮远在隆中却对天下形势了然于心,是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28 更新时间:2023/12/11 6:10:56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根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记载,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

有感于刘备的诚恳,加上在匡扶汉室这一目标上的相同,所以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足不出户,当时又没有电视报纸,他是如何知道天下大势的?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对于天下大势的分析,无疑是非常精准的。比如针对曹操和孙权这两大势力,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表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再比如“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其中,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来说,果然在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刘璋的手下就出了很多叛徒,这说明当时远在荆州的诸葛亮,居然可以了解刘璋势力的内部特点。而这,无疑是非常让人惊讶的。众所周知在,古时候通信并不发达,比如关羽兵败麦城时,蜀汉是在关羽被杀后才收到信息的。因此,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可以掌握天下大势,自然是一件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了。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在隐居的日子中,诸葛亮平日喜欢吟诵《梁甫吟》,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徐庶、崔州平等朋友,成为诸葛亮掌握天下各地情况的重要途径。比如徐庶是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初平二年(191年),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原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与同郡石韬南下至荆州居住。到了荆州之后,徐庶结识了诸葛亮,关系友好。所以,出自中原地区的徐庶,自然可以为诸葛亮带来荆州之外的信息。

庞德公评价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其中,就司马徽,也即水镜先生来说,不仅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而这,很可能促使司马徽对于益州等地的情况比较了解。

在此基础上,诸葛亮因为和司马徽相识,也可能借此了解到荆州之外的情况。由此,对于诸葛亮来说,虽然自己几乎是足不出户,但是,其身边的良师益友却不是彻彻底底的宅男,这显然能为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另一方面,虽然古代的通信并不发达,但是,诸葛亮处在的荆州,在当时却是四通八达之地。在地理位置上,荆州处在益州、江东、中原三大地区的交汇地带,因此不管是士大夫还是商人,在长途迁移的时候,往往都要经过荆州。

在东汉末年,荆州在刘表的治理下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刘表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促使荆州成为很多名士暂时栖身的地方,比如在中原战乱频繁的背景下,荆州和江东成为当时人们避难的重要选择地。而这些四面八方的名士也好,商人也罢,也能成为诸葛亮收集天下各地信息的重要渠道。

最后,当然,在东汉末年,诸葛亮能收集到的信息,往往都是鱼龙混杂的,比如在益州人士中,本土派可能要说益州牧刘璋的坏话,而东州派则对刘璋比较支持。再比如身处荆州,荆州上下对于荆州牧刘表的评价,自然也是褒贬不一的。所以,对于诸葛亮这位谋士,更精彩的能力还是在于可以在泥沙俱下的信息之中,找出真相和本质。所以,诸葛亮给刘备的《隆中对》,可谓浓缩了诸葛亮在荆州十多年的思考,不仅字字珠玑,更是高瞻远瞩,从而成为蜀汉长远的战略规划,也即为蜀汉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盘点唐朝四位获得“帝谥”的皇帝,他们为何能得到追封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字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立国共289年,历二十一帝。除了正统皇帝外,还有4位获得“帝谥”的皇帝,他们分别是谁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李弘(孝敬皇帝)李弘(653年—675年),高宗(李治)嫡长子,母亲是后来成为一代女皇的武则天。显

  • 于琮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北周太师于谨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于琮(?-881

  • 萧复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唐玄宗李隆基的外孙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萧复(732~7

  • 陈希烈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被欧阳修列入《奸臣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希烈(?-75

  • 明朝唯一自焚而死的皇后是谁?她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母仪天下,贵不可言。在古代历史上,皇后身系万千威仪,尊贵无比。但历史上有个自焚而死的皇后,那么她是谁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但同时皇后的命运也是非常高危的。在朝代更迭之际,背负国恨家仇的皇后的命运有时比亡国之君更加屈辱。北宋亡国之际,被虏至金的皇后有的不甘屈辱,自尽

  • 李鄘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出身于名门江夏李氏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鄘(yōng)

  • 苏良嗣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出身于名门武功苏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苏良嗣(606年

  • 高平陵之变后桓范是什么结局?他的儿子下场又是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桓范(?~249年),字元则,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世间万物,周而复始,在不断的反复和轮转中发生变化。而社会则在不断进步,人在不断学习,朝代也在不断更替。有些时候,朝代的更替则显得非常剧情化,或许不过是因为多年前的一个小失误,便造成了亡国的悲惨下场,比如司马懿便遇

  • 桓彦范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曾拥立过唐中宗复辟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桓彦范(653年

  • 街亭丢失全部都是马谡的锅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蜀汉街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街亭为什么会丢失,其中是谁的锅?在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著名的桥段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以及多种京剧相声,这个桥段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事件空城计,然而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空城计这一个非常玄幻的操作,但是马谡丢失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