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大清王朝衰败:只因嘉庆帝的能力太过平凡

揭秘大清王朝衰败:只因嘉庆帝的能力太过平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45 更新时间:2023/12/5 17:46:45

嘉庆皇帝的二十多年统治,就在这一日日抱怨、迷惑、痛苦、尴尬中过去了。二十多年间,虽然经常心灰意懒,但是他从来没有放松过权柄,一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不倦地处理政务。其实,这种勤奋已经成了一种惯性,成了一种“懒惰”着的勤奋。他弄不明白为什么他越努力,形势就越糟。他不明白他已经在中国历史上找遍了所有药方,为什么还是不见效。越到后来,皇帝越对扭转社会大势丧失了信心,他已经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表面上,他一天到晚,一刻也不休息。实际上,他已经习惯于不动脑子,让祖宗为自己动脑子。“体皇考之心为心,本皇考之治为治。”只要祖宗说过或做过的,他都依样画葫芦地执行贯彻。

到了晚年,他的“守成”“法祖”已经升华到如此高度,那就是每天都死按“实录”办事。嘉庆二十年(1815年),礼亲王昭琏因小事将其属下人等禁押在王府之内,严刑拷打,手段非常残酷。皇帝闻知十分生气,判昭琏革去王爵,圈禁两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六月,皇帝早起恭阅康熙“实录”,看到内有平郡王纳尔图打死无罪人又折二人手足一事,当时康熙的处理方案是革去王爵,免其监禁。礼亲王案远较之平郡王案轻,于是皇帝当日下旨,改变前判,“敬承家法”,将昭琏释放。

网络配图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十月十九日,宫内文颖馆失火。火势不大,内宫太监鉴于天理教血染紫禁城的教训,怕引来坏人混入宫中,没有开宫门命护兵入内救火,而是由太监们亲自扑灭。按理说这事处理得不能算错。可是嘉庆皇帝在八天之后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九月“实录”,内载乾隆帝规定,凡宫内园庭遇失火等意外之事,即行开门放外边人等进内扑灭。于是皇帝根据这一记载,以违背乾隆指示为由,下旨处罚有关官员。正是在这种不论时间地点一律按“实录”办事的原则下,大清朝一天天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沉沦,皇帝也在迷茫中一天天老去。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孔子后人、第七十三代衍圣公进京面圣,回来后把皇帝的谈话一丝不苟地记载下来,使我们得以直击这位皇帝晚年的精神面貌。皇帝一见面就说:“我想到曲阜去,不能,你知道不?山东的水都过了临清了,这个怎么好,真没法。圣庙新修的,我等到七八年后去,又残旧了,怎么了?”过几天辞行,皇帝又旧事重提,絮絮叨叨地说:“我登基已是二十四年,总不能去(祭孔),是缺个大典。我从前虽然随着高宗(乾隆皇帝)去过两回,到底不算。我到你那里去容易,就是路上难,水路吧亦难走,旱路吧亦难走……你看河上水这么大,山东民情亦不好,到底怎么好?弄得真没法,了不得!”

一口一句“真没法”“怎么好”“怎么了”“了不得”,似乎已经成了皇帝的口头语,焦头烂额之态毕显。帝王生涯现在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刑罚。在撒手而去的时候,他的最后一丝意识也许不是留恋,而是轻松。从亲政初期的伟大,到谢幕时的尴尬,嘉庆的滑落曲线如此令人叹息。在全面盘点嘉庆皇帝的统治时,历史书给出的词汇是“嘉庆中衰”,他二十多年的统治,前面连着“康乾盛世”,紧接其后的,则是“鸦片战争”。正是在嘉庆皇帝的统治下,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万劫不复的衰败的关键几步:腐败之癌由乾隆晚期侵蚀到国家肌体的几个重要器官,演变成了嘉庆晚期的沦肌浃髓,全面扩散。国困民贫交织在一起,大清帝国已经被掏空了精华,成了风中之烛,所以在他之后,昔日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才那么容易地沦为任人宰割的对象。这个辛苦了一辈子的皇帝,后来是作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进入了历史。

网络配图

失败的原因,是一直标榜“法祖”的嘉庆,在最核心的地方背离了祖先的传统。清朝历代雄才大略的帝王一以贯之的特点,一是“现实精神”,二是超凡勇气。皇太极说过:“凡事莫贵于务实。”雍正皇帝也说:“本朝龙兴关外,统一天下,所依靠的,唯有‘实行’与‘武略’耳。我族并不崇尚虚文粉饰,而采取的举措,都符合古来圣帝明王之经验,并无稍有不及之处。由此可知,实行胜于虚文也。”从努尔哈赤到多尔衮,正是因为他们头脑不受束缚,一切判断从现实出发,因势利导,灵活实用,才成功地从东北走到了北京。从康熙到乾隆,也正是在现实精神的指导下,才出现了连续百余年间多次不拘定势的政治创新,生机勃勃、充满进取精神的政治态势,不断生长、修正、完善的制度演变,才导致了康乾盛世的诞生。他们高举“法祖”之旗,法的正是祖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宏大气魄。

恰恰是从高喊守成的嘉庆开始,清朝皇帝丢掉了祖先的精神内核。对失败的恐惧,已经注定嘉庆是个失败的皇帝。因为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注定是平庸的人。一个不敢承担任何风险的统治者,注定不能成大事。在这“千年不遇之变局”前,要想挽救大清朝,最关键的不是勤奋,不是仁爱,也不是节俭,而是眼光、观念和勇气。可惜,嘉庆皇帝缺乏的,就是这样一双能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大清王朝的不幸,就在于需要伟大人物的时候,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却是一个平庸的好人。

孝昭帝高演生在南北朝,北齐国的王子,高演非常有才能,和自己的母亲当朝太后以及弟弟高湛一起篡夺皇位,做了北齐的皇帝,但是死的早,一生有辉煌,有低落,本文详细介绍孝昭帝高演简介以及高演和高湛的关系,高演又是怎么死的。

网络配图

孝昭帝高演简介

北齐的第三个皇帝孝昭帝高演,生于535年,死于561年,史上称之为孝昭帝,是高澄高洋的亲兄弟,也是高欢的第六个儿子。

孝昭帝高演这个人从小就聪明过人,胆气过人,他的母亲非常宠爱高演。身高有八尺,风度翩翩,对于政治也很擅长,注重观察细节。早年被封为常山王。在19岁的时候就参政,看到兄长高洋经常沉沦酒色,高演经常进谏,高洋则对高演说,有你这样的有才能的兄弟在,我哪能担忧国事,为什么不放纵一些呢?可能看出高洋对高演是非常放心而且认可其才能的。因此在高洋死后,高洋把帝位给了自己的儿子高殷,还让高演照顾其儿子。

公元560年,孝昭帝高演和自己的母亲以及弟弟高湛发动政变篡位,掌握军国大权,高演登上帝位,此时他才26岁。

高演和高湛的关系

孝昭帝高演和高湛是亲兄弟,母亲都是太后娄氏,高演是高湛的哥哥,高演和高湛一起合谋把高洋儿子赶下台,并杀死,高演做了皇帝。

网络配图

高演怎么死的

孝昭帝高演在位时期,文武兼治,在政治上兢兢业业,任用很多贤能,为国家建设立下大功。政治上关心百姓,减赋税,并派出巡察使,体察民间百姓疾苦,制定国家政策,减轻百姓负担。但是在高演即位的第二年,高演坠马,受了重伤,太后经常前来探病,并问高殷的下落,因为之前高演篡位是和太后约定好,不杀高殷,太后最后发现高殷已经被高演所杀,太后大怒,高演临终后悔不已,哀求母亲原谅,但无果。就在同年,高演死,在位只有两年,死时候才27岁。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儿子,高演将帝位传给了弟弟高湛,死前写书请求高湛不要杀害自己的妻儿。公元564年,高演儿子高百年被高湛杀死,只有14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唯一一个由奴隶成为皇帝的人 却差点使汉人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人灭族两次危机,历史上汉族差点被灭族,历史上汉人差点被灭

    在司马家族统一三国后,中国重新出现短暂的大一统局面。但是好景不长,西晋由于八王之乱及其它的内忧外患,很快就灭亡。于是中国的北方就成为了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的乐园,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汉人饱受欺凌和杀戮。特别是在由奴隶出身的石勒建立起的后赵所生活的汉人,生活更是水深火热,苦不堪言。网络配图石勒

  • 朱元璋疯狂诛杀功臣 却为何独忍了他七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杀功臣,朱元璋滥杀无辜,朱元璋太狠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一个王朝,同时也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曾经雄霸一方的元帝国,由于其晚年的政治腐败、统治黑暗,引起汉族人民的激烈反抗。1352年,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所领导的红巾军,由于其才能出众,很快就成为郭子兴的得力助手,并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秀英。在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接过

  • 揭秘让曹操父子三人神魂颠倒的三国美女甄宓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丕赐死甄宓,一女乱三曹是真的吗,三国红颜—甄宓传

    甄宓是什么样的女子,在惊怖颤栗之中,披发垢面之际,仍不能遮掩她出尘的气质,绝代的风华,使人一见而不能自已呢?还险些引起了一场“父子夺妻”的闹剧。 我的朋友S,是一个非常嗜好读三国的人。当我想了解曹操的事情时,我跑去问他,我说,S,告诉我三国里曹操最爱的人是谁? 真的,不骗你,我这样问的时候,我的意思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宰相脸上画圈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太祖赵匡胤评价,宋太祖赵匡胤图片,赵匡胤相貌

    面对昔日的兄弟,今天的臣子,如何尽快的明确身份,赵匡胤颇费了一番功夫。按照惯例,大臣入见之时,可是坐着回话,有一天,赵匡胤召见丞相议事,借口说,我眼睛不好,麻烦把奏章拿到近前来吧。宰相范质于是上前,赵匡胤却暗示手下撤去范质座位。于是以后成为惯例。官员见皇帝,一律站着或跪着回话。而最嚣张的是追随自己兵

  • 最是无情帝王家:雍正为何要杀死亲生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和母亲关系真的不好吗,帝王家的诗句,为什么帝王家都冷漠无情

    民间传闻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皇太后乌雅氏居住的永和宫里突然传来吵闹声。原来,雍正听说皇太后生了病,急忙赶来看望,不料还没说上两句话,两人便争吵了起来。由此可见,皇太后是与雍正有过争吵的,而争吵的原因也极有可能是因为雍正的残忍。乌雅氏偏爱小儿子,可她偏偏有了个嫉妒心极强的雍正,乌雅氏由德妃晋封皇太后

  • 此人被称作精忠报国的典范 杀美妾犒赏将士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张巡(708—757),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是唐朝安史之乱的名将,起兵于乱世,有效遏制叛军的攻势,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张巡的名气到了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但是其在死守睢阳时的一些作为,又让世人不耻。网络配图张巡是进士出身,安史之乱爆发前,只是真源县的一名小县令而已。安史之

  • 揭秘: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挥泪斩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当刘备发现马谡时,他特意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刘备的话,可谓一针见血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侍中马良之弟。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取蜀入川,之后曾经先后担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等职务。因为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对他倍

  • 揭秘秦始皇殉葬美女是用何手段处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据文献记载推测,中国历史上殉葬美女最的帝王,是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在为其老子处理后事时,是如何处决秦始皇生前众多嫔妃的?这在史书上没有交代,成了一个历史谜团,但推测就是坑杀。《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记载,“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

  • 雍正皇帝竟然是被两个女人谋害而暴毙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年10月8日)子时,统治中国十三年的雍正在圆明园寝宫龙驭归天,终年五十八岁。这位“补天”时就被疑为“夺嫡”的天子,又因无疾暴死给红楼一梦留下一连串的难解之谜——雍正帝因何暴死宫中?什么人可在壁垒森严的大内寝宫刺杀皇上?历史传说有多少可信度呢?确认雍正帝无疾暴死有两个事

  • 揭秘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宠臣李侍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啮噬国基的人,皇帝虽然很生气乃至生出杀气,内心却对他们有感情,常常放一马。这一点,和他们用强硬手段对付“谋反”的人是有些不同的。乾隆对李侍尧就是一例。据说,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索贿一案败露后,经钦差大臣和珅初审,定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但大学士、九卿奉旨核议时,认为应从重,改为即行斩决。覆审报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