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宠臣李侍尧?

揭秘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宠臣李侍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1 更新时间:2024/2/2 21:57:51

对啮噬国基的人,皇帝虽然很生气乃至生出杀气,内心却对他们有感情,常常放一马。这一点,和他们用强硬手段对付“谋反”的人是有些不同的。乾隆就是一例。据说,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索贿一案败露后,经钦差大臣和珅初审,定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但大学士、九卿奉旨核议时,认为应从重,改为即行斩决。覆审报告送达皇帝那里,办事果断的乾隆皇帝不仅不再果断,而且相当犹豫。

网络配图

为什么犹豫?因为李侍尧乃乾隆的宠臣,乾隆帝不想让他这么死掉。乾隆最看重的不仅在于李侍尧对自己的忠诚,也看重李侍尧的能力。他曾多次当着其它臣子的面表扬李侍尧“天下奇才”、“最能办事”、“最会办贡”,言外之意“人才难得”。一般而论,对领导宠幸、看重的人,集体讨论其善恶美丑时,讨论云云,只是一种形式,讨论者往往只是奴性地揣摩领导意图。因此,当大学士、九卿会审认为李侍尧应“请从重立决”时,乾隆很不满意。皇帝不满意,但又不想抛开“尊重律令”这块金字招牌,同时又需要装出倾听“众议”的姿态,没完没了召开商讨会议便是持有权力者爱用的一招。没完没了的讨论,会使人精神懈怠、崩溃,最后顺从权力的意志,使权力者满意。

不满意的乾隆,又命令“各省督抚议”,而督抚依然是“咸请如大学士九卿议”,主张从重处理,判斩立决。就在乾隆有点伤脑筋的时候,江苏巡抚闵鄂元(当时他还在安徽巡抚任上)主张给李侍尧一条活路。据《清史稿》云,闵鄂元是窥得了皇上的真实意图--“宽侍尧”,所以,他才别出手眼,与众不同地认为:“侍尧历任封疆,勤干有为,中外推服。请用议勤、议能例,稍宽一线。”闵鄂元做这样的表态,并不是毫无所据的乱说,而是有《大清律例》的“八议”做理论依据。

所谓“八议”,包括“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宾”等内容。《大清律例》的“八议”对象,实际说来都是统治集团的“亲贤勋旧”,他们即使犯了法,执行过程中的程序也与芸芸众生不同,法理上获得特殊待遇。

网络配图

“八议”的好处究竟有哪些,害处又如何理解,为什么自从它在三国曹魏时期入律以来,直到清朝都成为历代法典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只简单否定或苍白肯定,未免显得稚嫩和空洞。但就李侍尧一事来讲,“八议”使铁案迅速软化,最后乾隆皇帝下诏:“罪疑惟轻,朕不为已甚。”改斩监候。也就是说,李侍尧判了个死缓。至于那个闵鄂元,因为此事做得合于圣意,而被调任到富庶的江苏做巡抚。

大约半年之后,乾隆寻了一个机会,李侍尧便走出监狱。乾隆皇帝授予他三品顶戴,命他赴甘肃“总办军务”,接着又任陕甘总督。自此李侍尧不仅获得了生命,仕途也相当坦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李侍尧又转任闽浙总督一职。《清史稿》称李侍尧虽“屡以贪黩坐法,上终怜其才,为之曲赦”。又曰:“侍尧眷遇尤厚,屡坐赃败,屡屈法贷之。盖特怜其才,非以其工进献也。”李侍尧病逝后,乾隆帝赐银祭葬,并赐谥号“恭毅”。李侍尧生前的所为所行,与死后备极哀荣的现实,如巨石投进湖里,荡起的涟漪由近及远,深刻影响着人心。

乾隆对李侍尧的所作所为,粗看和他的治国理念有矛盾之处,因为这位皇帝一直认为:“劣员多留一日,则民多受一日之残,国多受一日之蠹”,“斧钺一日未加,则侵贪一日不止”。实际上,他对官员贪腐是有所区分的,并不认为李侍尧这类能臣之贪之腐和蠹国害虫有关联。乾隆时代,重能轻贤的倾明显。乾隆中后期,士大夫的道德操守日益懈怠,官员不以清廉品节相尚,出于能员的贪官倒不乏其人。帝的这种理念直接源于专制的皇权思想。

因为专制体制下,皇帝需要的是听话的官员,哪怕他是一个贪官,但只要奴性十足,效忠主子,也会得到恩宠。这些贪官,喜爱的只是财色酒,根本不会公然挑衅皇权,不会导致皇权不稳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虽然也是皇帝思考的,但与权力的垄断和独占比较起来,永远处于第二位,甚至是末位。这种逻辑,虽然没有一位帝王肯明确加以表述,但观其行为,却大多如此。而且愈到皇朝末期,那些皇帝秉持这种逻辑的痕迹愈明显,直至新王朝建立。

网络配图

缘何立国皇帝重反贪甚于重臣子个人的能力?皆因他们亲眼见到腐败对国家的侵噬,亲眼看到官员的贪腐怎样激起民愤,亲眼见到贪腐怎样把老百姓逼上梁山,亲眼见到敌手如何摧枯拉朽。所谓能臣创造的价值,与贪腐巨大的负效应比较起来,不仅不如九牛一,而且连皇朝的基础都敢于吞噬的人,哪里谈得上贡献?但第一代帝王耳闻目睹的事情,后代帝王则是仅有耳闻无缘目睹,久而久之也就有一搭没一搭了。以后新王朝循环往复,重走前朝路。

反腐败与忍让腐败,实际总在纠缠乾隆的心智。究竟哪一个更可怕?是腐败可怕,还是将反腐败的措施诉诸社会更可怕?是宽恕李侍尧这样贪腐者可怕,还是将其一网打尽可怕?

置腐败于何地,粗看是反贪坚决不坚决的问题,其实与如何治国相关。《清史稿》曰:“人君驭群臣,既知其不肖,乃以一日之爱憎喜怒,屈法以从之,此非细故也。”诚哉斯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刘备最放心不下的大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刘备与张飞关羽在涿州一带起兵,经过多年的转战,最后逐步发展壮大。刘备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后来投靠刘表,暂时驻扎在新野,在那里,请出了年轻的诸葛亮作为自己的首席谋士。从此刘备如咸鱼翻身,事业上更进一步。不久诸葛亮前往东吴,拜见孙权,促使孙刘结盟,然后在赤壁,一把火把曹操烧的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 揭秘好色皇帝雍正的十大极品嗜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皇帝一生有哪些特殊的嗜好?关于雍正的嗜好,有说:“雍正帝勤于政务,很少出巡游乐,但是闲暇之余,他对声色犬马也颇感兴趣,并且玩得想当在行。他在即位后,对于声色犬马并非无动于衷,而且对雕虫玩物,西洋奇巧都深有所好。对于中国上层社会传统的玩意,如吸鼻烟,香袋,盆景,养宠物狗等,他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雍

  • 揭秘:康熙皇帝身边的神秘女人竟然是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苏麻喇姑是清朝一位特殊的宫女。她是庄妃结婚时的陪嫁女,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她心灵手巧,擅长女红,清初定冠服制度,曾参与其事。但是,有一说苏麻喇姑与康熙帝爱恋得死去活来,是这样吗?请看史实。网络配图第一,从身世年龄看。苏麻喇姑是蒙古族科尔沁部人,出身贫苦牧民之家。她名叫苏墨尔,被称为

  • 历史上武功最厉害的太监 竟独创八卦掌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说明朝太监个个身怀绝技,一点都不为过。不管是影视剧里还是正史里,他们的拳脚功夫都很了得,可再怎么了得,也没有一位开宗立派的太监。到了清朝,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宗立派的太监。网络配图他的事迹多次被拍成电视剧和电影,是著名的八卦掌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看到此处,大家想必都知道他是谁,董海川。董海川(明

  • 揭秘唐玄宗用哪种卑劣手段才得到杨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的历史上要说哪个皇帝的女人最有知名度,曾经"回头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无疑是人气最旺的,当然,杨玉环的知名度是来自与她和唐玄宗李隆基的爱情故事,但为何就是这么一位让皇帝喜欢得不得了的女人,偏偏就当不了皇后,而至死都只是一个贵妃呢?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很可

  • 武则天:玩转后宫身登极位的唯一女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就像历史的一个断点,傲然游离于时间的进程之外。如果把中国历史比作一幅水墨画,武则天就是那座遗世独立的孤傲山峰。她创造了空前绝后的奇迹,也遭遇了亘古未有的孤独。当武则天站上权力的巅峰,她已经把整个时代踩在自己的脚下,却发现这就是她人生的终点。真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发现自己站立在一个游离于时

  • 揭秘武则天为什么会将皇位还给李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她从一个小小的昭仪成功逆袭做了皇帝。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可是在武则天年老之时,却将皇位还给了李氏,这背后又有怎样的内幕呢?载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在做了大量的舆论铺垫之后,武则天在百官及帝室宗戚等六万余人的表请之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号曰“圣神皇帝”,改唐为周,

  • 揭秘韩信早在帮刘邦打天下时就已埋下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大将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也是第一个被杀的功臣。那么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韩信虽然用这个办法弄到了一个齐王的头衔,但也在他和刘邦两人的关系中种下了祸根,这个祸根有朝一日将变成恶果。这又是为什么?网络配图《史记》为韩信作过一个传叫《淮阴侯列传》,列传一开头就说,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

  •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竟为抢老婆而发动一场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相信大家对他并不陌生!那日,齐桓公和蔡姬在湖上划船采莲,莲叶何田田,他俩玩儿得很开心。蔡姬玩儿嗨了,就开始往齐桓公身上洒水,齐桓公当然是制止的。蔡姬本来就知道齐桓公怕水,桓公说别闹,她就知道桓公怕了,晃荡小船,越玩儿越嗨,最后溅了桓公一身。桓公当时就怒了

  • 揭秘一代女皇武则天到底是怎样退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数千年以来,唯有武则天能做一代女皇,这除了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促成下,还足以见此人智慧之高超,能力之强大,手段之超常,但自从武氏做了皇帝以后,而后的表现似乎与原来毫无交集,判若两人,她开始实行强硬的手段,不断排斥身边的异己,数位臣子成为其刀下之鬼,这使得身边的人无不畏惧,甚至逼得其儿子李显都不敢违抗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