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孔明有哪些让人津津乐道的计谋故事

三国孔明有哪些让人津津乐道的计谋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733 更新时间:2024/1/20 23:24:01

孔明大摆空城计来自于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这部书中将孔明描写成了一个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在与司马懿的对阵中取得了诸多的胜利,孔明大摆空城计说的就是诸葛亮采取疑兵之计将司马懿的15万大军吓跑的典故,现在孔明大摆空城计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常使用的歇后语,被应用在很多地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孔明大摆空城计的典故是这样的:诸葛亮因为错用了马谡而失去了战略要地街亭,司马懿带领着15万军队直奔诸葛亮驻守的西城,这个时候的西城只有5000士兵和一些文臣,而且还有一半的兵力被派去运粮,所以城中只有2500名士兵,想要全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的。诸葛亮这个时候却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叫司马懿退兵。”

诸葛亮让士兵将所有的旌旗都收起来,并且将城门打开,之后在城门安排了二十几个士兵扮成老百姓的样子,打扫卫生,诸葛亮自己则身披鹤氅,在两个书童的陪伴之下,登上城楼,端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这个时候司马懿的军队来到了城下,发现城门全部打开,但是他们却不敢贸然进入城内,于是去请示司马懿,司马懿亲自纵马去观看,看后命令自己的军队马上撤走。司马懿的二儿子司马昭问:“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司马懿的军队退走之后有人不明白,去问诸葛亮,诸葛亮说:“兵法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如果是司马昭和曹操的话,我是绝对不敢实施此计的。”

孔明定计捉张任

刘备军队击败了张任和刘璝的军队,占领了绵竹。张任和刘璝率兵退至雒城。刘璋听说后急忙派遣卓膺和张翼两位大将率兵前去帮助张任作战。卓膺和张翼前来见过刘璋后,便前往张任处,听从张任差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任让刘璝和张翼负责把守城门,自己和卓膺率兵前去迎战。张任带兵率先出发,卓膺率兵跟随张任其后。城门外,诸葛亮率领了一队丝毫不整齐的队伍,走过金雁桥,与张任对峙。诸葛亮乘坐的是四轮马车,他手拿羽毛扇从马车里出来,指着张任说到,曹操率领百万的军队,将士们如果听到了我的名字,都会掉头逃走。今天我俩在此见面了,你为什么不投降?张任看着诸葛亮率领着没有军纪的队伍,便冷笑鄙夷地说到,别人都说诸葛亮是位点兵如神的谋才之士,今天一看原来都是谣传。张任说完,就向诸葛亮发动攻击。诸葛亮见此,急忙从四轮马上上跳下来,骑上了马。张任见诸葛亮骑马过桥后,率兵往前追击。张任过了金雁桥才知道,自己已经中计了。回头之时,金雁桥已经断了,张任立马向北方奔去,奈何北处已有赵云重兵把守。张任又转向南方绕河而走,走了将近七公里的时候,魏延率兵在芦苇处早已埋伏好了,张任一到,魏部下用刀砍掉张任部队的马蹄。张任部下纷纷倒在了芦苇丛中张任也魏延被擒住了。

孔明智退司马懿

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对战历来备受瞩目,诸葛亮是公认的智多星,足智多谋,决断果敢。而司马懿也不差,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所以,他们之间的对战便是智慧和决断的对决。而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便是发生在两人之间的一次经典的对决。有文言文《孔明智退司马懿》记载了这场精彩的对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孔明和司马懿对战是兵力不如司马懿,所以这场战役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案例。足以显示出孔明的足智多谋和对人心的揣测之准确。对战之时,孔明一方兵力只剩二千左右,而司马懿的兵力却有十五万。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使得其他人都开始慌乱,唯有诸葛亮不慌不忙地安排应对作战。他让军士扮作百姓打扫街道,让剩余的人躲起来不可擅自乱动和高声喧哗,并且打开四面的城门迎接司马懿到来。同时他又让两个小童带着一张琴上到城楼之上,焚香操琴。

当司马懿带兵到达城楼之下时,就看到孔明在城楼上闲坐弹琴,左右各有一个小童。而城门却大开,城里没有任何士兵的影子,看到的只有在悠闲地打扫街道的百姓。司马懿于是心生怀疑,下令退兵。当其子司马昭问到原因时,司马懿回答说是因为不符合孔明平时谨慎的性格,如此冒险,城中必定有诈,所以才下令退兵。也因此使得孔明能够获得战争的胜利。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兵家一直信奉的道理。但是兵行诡道,谁也说不准自己面对的敌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时候也正是因为自己太相信自己对于敌人的了解和判断,才会使战争失败。也正是由于这样才使得孔明能够智退司马懿。

孔明对刘备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其实从刘备的谋士徐庶告知刘备,卧龙岗上的诸葛亮,也就是孔明先生是一位奇才,得到孔明先生就可以得到天下。由此可见,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是得到徐庶肯定和佩服的。那既然如此,刘备自是对孔明先生有敬佩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初三顾茅庐的时候,孔明对刘备就讲述和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让刘备对孔明一再感到佩服。之后,将诸葛亮收入府中,都说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其实除了诸葛亮自身的一些才智和谋略之外,诸葛亮的口才确实很赞,仅仅用几个字就可以让刘备觉得孔明是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道理出发,例如当初诸葛亮用历史典故将许靖先抑后扬,指出重用许靖的好处和不任用的坏处,让刘备深深觉得孔明是为了恢复汉室而这样做的,“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宇内”草草几个字就将重点说出来,因此孔明对刘备来说,简直是智多星,自然是将之上敬。

除此之外,著名的汉中三策也体现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孔明一开始就将曹操内有忧患的事实,接着又阐述了倘若胜利之后,可以出台的三种国策,孔明这些话一说出就让刘备眼前一亮,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孔明对刘备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虽然说诸葛亮的出身低微,但其聪明与谋略却是众所周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崇祯皇帝朱由检与大太监魏忠贤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崇祯皇帝就是明光宗朱由检,也正是这位皇帝,将明朝历史上最黑暗的宦官当道的一页给翻过去了,但是他无论怎么努力也没能改变明朝的颓败的命运。图片来源于网络天启七年的时候,朱由校不幸驾崩,信王朱由检因此继位。朱由检向来深知魏忠贤的险恶,心中早有戒备。朱由检上位之后,魏忠贤的党羽们心中开始慌张了,杨所修等

  • 首辅周延儒死亡之谜:究竟是他杀还是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最后一个首辅,只要对明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周廷儒。周廷儒于1593年生,幼年时期,就有了一定的名气,从小就能写一手的好文章,为人比较有个性,民间对其的传说有很多。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说,周廷儒4岁的时候,他的祖父驮着他去街市上瞎逛,看到了一座徐阁老徐溥的碑坊,就问道:“徐阁老当了首辅之

  • 明末杨嗣昌是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而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杨嗣昌是湖南武陵人,在万历38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并担任杭州府的教授,折合他的祖父一直以来贯彻重视教育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并且逐渐升官到户部郎中,之后因病引退回家。图片来源于网络崇祯年间杨嗣昌被加封为右参政,之后还曾被派往山海关整顿军备,但是这一期间发生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杨嗣昌的父亲被抓,他多次上书请求

  • 明朝杨嗣昌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并绝食而死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杨嗣昌是湖南武陵人,在万历38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并担任杭州府的教授,折合他的祖父一直以来贯彻重视教育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并且逐渐升官到户部郎中,之后因病引退回家。图片来源于网络崇祯年间杨嗣昌被加封为右参政,之后还曾被派往山海关整顿军备,但是这一期间发生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杨嗣昌的父亲被抓,他多次上书请求

  • 他既不是太子排名老三 为何却能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在古代当皇帝的事情,想必看过历史大剧的都知道,谁先给皇帝生下大皇子,就是会有太子的尊称,也是下一任皇帝的候选人,因此后宫嫔妃是纷纷使出各种技巧来争宠,而对于排名老大的成为太子的事实,也是演了又演。那么在古代的一位皇帝既不是太子,也不是排名老大,为何能当上皇帝?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位皇帝就是康熙,那其

  • 他以三千五攻下一个国家 成了一代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大汉我的外甥是千古一帝免费阅读,中日韩合并成一个国家怎么样,欧盟以后会变成一个国家吗

    说道古代帝王谁是小编心中最为敬佩的人,想必之下除了武则天,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为什么要说是他呢,不但是因为他的英雄事迹,而且还有他与后宫那些嫔妃的春秋事迹。而最让小编敬佩的就是说得最多的虎牢关之战,通过他的足智多谋,不但以少胜出,更统一了全国,对于后来的几位帝王想必都是很有帮助的。再说一说那次战役,

  • 唐伯虎如何断送了政治前程:傍大款傍出祸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傍大款,唐伯虎科场舞弊案,唐伯虎舞弊案具体情况

    从一封信解密江南第一才子为何曾身陷囹圄 为何一度要自杀我曾想做一个调查,问70后的朋友们,尤其是那些工二代,农二代,师二代的朋友们,你们在跨过30岁这道门槛,生命进入第一万个日子的时候,你们在欢喜些什么?在痛惜些什么?索求些什么?舍弃些什么?网络配图30岁,学校留给你的东西越来越远离,社会留给你的经

  • 嘉庆当太子时读书不用功被罚跪 乾隆也不能让他站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嘉庆当了多少年太子,嘉庆为什么不学雍正,嘉庆是乾隆的儿子吗

    嘉庆年间,陕西韩城乡下有个80岁的老头儿想做家教。老头儿很严厉,他以前曾经教过一个孩子,让那个孩子罚跪,使孩子的父亲很不高兴。本县熟人没人敢请他,他只好换个名字跑到邻县,在一个乡绅家坐馆,老头儿挺认真、勤恳,数月之间,宾主相得。网络配图如果没有那次意外,他会一直当家教,当到死。当地知县下乡,乡绅在家

  •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吝啬鬼 最小气的古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小气的名人,古代十大名人,古人的十大雅事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富而且贵的吝啬之徒,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场之人。网络配图一是曹洪。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过曹操,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屡征伐有功,被拜为都护将军。曹丕称帝后,任曹洪为卫将军,再升骠骑将军,封野王侯,后再转封都阳侯。曹操任司空时,亲自带头将每次月调储

  • 真实的李元芳:本是明朝人 为民冒死上书嘉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李世民为什么对李靖那么忌惮,李自成对待明朝妃子

    李元芳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电视剧《神探狄仁杰》拥有众多粉丝。历史上真有李元芳这个人吗?答案是,有。不过,历史上的李元芳并非狄仁杰的助手,而是明朝的一位普通官员,只方不圆的性格让他的官场生涯起起伏伏。网络配图李元芳出生于公元1489年夏天,甘肃秦安县人,由于自小聪慧伶俐,18岁中举。大约30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