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元好问从小就称为是神童吗

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元好问从小就称为是神童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058 更新时间:2024/1/20 5:24:46

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著名的学家、历史学家,是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生于1190年,字裕之,太原秀容人(今天在山西),号遗山,被尊称为“一代文宗”,元好问一生的成就涉猎很广,他在诗、文、曲、词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代表作品有《论诗》、《遗山集》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好问的家世背景相当强大,元好问的祖先相传是北魏太武帝的儿子,因其祖先在跟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下才改姓元的。元好问的高祖元谊在北宋晚期官忻州神武(虎)军使,他的曾祖元春是北宋的团练使,其祖父是元滋喜是柔服丞,但是他的父亲元德明却多次科举不中,平时就诗歌酒水相伴。

史书记载元好问从小就很聪明,七岁的时候就能作诗,被当时的人称为“神通”,十一岁的时候得到翰林侍读学士路择的赏识,路择喜爱元好问,所以经教他读书。元好问十四岁的时候的老师是陵川的晋卿学。

元好问十六岁的时候便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当时实行的“识免乡试”,所以元好问直接参加了府试,但是元好问并没有上榜,十九岁的时候再次参加,还是没中,二十三岁再试依然不中,二十五、二十七岁也依然不中,直至他三十二岁才及第,但是及第后的元好问仕途之路很是坎坷,不久金朝被灭,元好问和当时不少的官员都被俘虏,被押往山东聊城。

亡国后元好问编辑了金国已经去世的君臣的诗词《中州集》。

公元1239年,元好问因为名气大而被元世祖接纳被诏今朝内做官,但是元好问并不想做官,所以五十多岁的他便回到了他的老家,隐居起来,潜心编著作品,公元1257年,元好问在获鹿寓舍去世,享年68岁。

元好问的故事

元好问是元朝初年的文学大亨,因为他在诗、画、词等很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建树,在当时被称为是集诗文史学于一身的“北方文学之宗”。元好问的祖上是北魏拓跋氏,在魏文帝时期迁居到洛阳,才改性元,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和元好问一样都是屡试不第,后来就寄情诗酒。在元好问七岁的时候被过继给他的叔父元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好问天资聪颖,四岁开始读书,七岁便能写诗,被称为“神童”。在元好问十四岁的时候,他的老师是当时的大儒学家郝天挺,在其十五岁的时候,曾写下五言诗并轰动一时。

元好问的故事很多,比如在公元1205年,元好问前往并州参加科举考试,途中作下名篇《摸鱼儿-雁丘词》。在元好问十八岁的时候,娶了妻子,名唤张氏,张氏同样是出身书香门第,很是贤惠淑良,婚后的元好问对待感情很专一,没有在外面和乱七八糟的女人再来往,所以在婚姻上的名声很好。

元好问直到公元1221年即元好问三十二岁的时候才及第,关键还被卷入科考风波,被诬陷为“元氏党人”,元好问很生气,便没有去任职,三年后,被别人举荐,加上考试分数高中了科举,元好问这才被编入国史院编修,但是元好问的生活还是相当艰苦的。后来元好问的仕途之路也是坎坷不堪,经常飘零在外。

元好问的故事中还有一个意义比较深远的就是公元1233年,蒙古大军攻破汴京,金朝灭亡。元好问等一批官员被俘虏,元好问认为国家可以灭亡但是国家的历史不能灰飞烟灭,于是他便记录汇总了金朝文人名士的诗词,并汇总于《中州集》,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断代史的新体例。

公元1257年,元好问在获鹿舍去世,享年68岁。

点绛唇元好问

点绛唇是词的词牌名,这个词调取自《咏美人春游》中的“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在同时,《点绛唇》是金代末年词人元好问的一首词,诗歌的全名是《点绛唇-长安中作》,是一首伤春诗,但是又不是很浓烈的感伤,而是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词的开头作者并没有刻意的渲染残春的伤景,而是委婉地从侧面描写,“沙际春归”其中“沙际”二字就暗示作者的一种淡淡的忧伤,因为古代诗词的伤春词总是和流水联系起来的,春天从流水边流走了,流水是永不停息的,表示春天离去之快和春天离去的必然性。而后作者运用绿窗内少女的歌声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痴情挽留,这个表达方式显得作者的诗思很奇妙,有新意。

而后诗人问春天去哪了呢?可是没人回答他,引出下句“花落莺无语”,花都凋落了,黄莺也不啼叫了。暗示已经到晚春了,连点春天的声息。作者继续远处眺望,看到的是沉沉雾气中树木的影子,无论是谁心中都会惆怅的。于是作者又写道“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是伤春的景色,令作者感伤不已,作者只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梦中,希望在梦中能寻觅自己心中美好春意,最后一句“梦里寻春去”有很深用意,因为梦境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作者自己也是知道的,可是作者还是执意要到梦中去寻找,这里不仅体现作者对春的眷恋和对春的深情,还能从侧面体现作者虽然伤春,但是还没有到绝望的地步,依然保存着一丝希望和乐观。

这首词在总体的艺术特色上,语言浅显意境却很深远,而且作者以自己的梦境结尾,提升了整首词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孝静帝元善见:一生都活在他人的控制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孝静帝元善见出生在524年的时候,他是元宏的曾孙子,属于东魏的统治者。然而在他成为皇帝的时候只有十一岁,因为年纪比较小,所以朝政都把持在高欢的手中,之后高澄又继承了高欢的地位,势力变得更加强大,最终元善见的皇位只能禅让给了高洋,东魏也就就此灭亡了,可以说孝静帝元善见的一生也是比较悲惨的。图片来源于网

  • 爱新觉罗·胤禛与胤祯亲兄弟为什么反目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清朝,一共有两个人叫胤禛(祯),只是后边的字写法不一样,但是这两个人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图片来源于网络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康熙黄地的第四个儿子,最终经过激烈的争夺之后接替康熙做了皇帝,年号雍正,他一共做了十三年的皇帝,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他的政绩是非常卓著的,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爱新觉罗·

  • 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禛和胤祥是真的兄弟和睦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十三阿哥胤祥在电视剧步步惊心中是位非常有才华谋略的皇子,而且与四阿哥胤禛的关系非常好,对于四阿哥胤禛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步步惊心中的十三阿哥胤祥是一个积极上进,行事周密而且知识渊博的皇子。那么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同样是位才华横溢的皇子,而且也得到

  • 揭秘朱标的生母是谁朱标的脾气像他生母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生于元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的太平。彼时的朱元璋还在攻打集庆,也就是后来的明朝前期都城南京。在得到自己的妻子生了个大胖儿子的喜讯后,朱元璋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干劲十足,并在附近的一座山上刻石道:来到这座山的人,不用担心没有子嗣啊。图片来源于网络集庆被攻下来后改名应天府,公元

  • 胤禔与胤礽有能力的皇子却因皇位之争被幽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胤禔实际上是康熙皇帝的一个长子,他是康熙皇帝的第五个儿子,但是因为前边四子皆夭殇,所以他就成为皇长子了。图片来源于网络胤禔是一位很能打仗的皇子,曾经和康熙皇帝一起征讨蒙古噶尔丹部落。因为军功卓著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的时候被皇帝册封为我们知道的直郡王,当时他26岁,这个郡王也是依靠自

  • 爱新觉罗胤礽废太子后为何不改靡乱作风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胤礽可能很多人都是有点熟悉的,因为在很多的清宫剧里都会出现太子胤礽。但是,有很多人对于“废太子胤礽”这个称呼的来源会有所不了解。那胤礽到底是为什么会被叫成是废太子呢?图片来源于网络胤礽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生的孩子,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在胤礽出生后就去世了。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出生高贵,是首辅大臣之首索尼的

  • 汉文帝男宠邓通是讨好汉文帝成为古代富豪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邓通是西汉第三个皇帝汉文帝的男宠,也就是说汉文帝有同性恋的癖好,而邓通就是偶然因为与汉文帝梦中所见的人相似,从此飞上枝头当凤凰,成为宫中很有权势的人物,甚至还一度垄断了制钱权,家财万贯,不过随着汉文帝的逝世,邓通迅速失势,最后竟然贫困致死。图片来源于网络邓通是西汉初年人,读过几年书,认识几个字,在父

  • 三国孔明有哪些让人津津乐道的计谋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孔明大摆空城计来自于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这部书中将孔明描写成了一个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在与司马懿的对阵中取得了诸多的胜利,孔明大摆空城计说的就是诸葛亮采取疑兵之计将司马懿的15万大军吓跑的典故,现在孔明大摆空城计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常使用的歇后语,被应用在很多地方。图片来源于网络孔明大摆空

  • 崇祯皇帝朱由检与大太监魏忠贤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崇祯皇帝就是明光宗朱由检,也正是这位皇帝,将明朝历史上最黑暗的宦官当道的一页给翻过去了,但是他无论怎么努力也没能改变明朝的颓败的命运。图片来源于网络天启七年的时候,朱由校不幸驾崩,信王朱由检因此继位。朱由检向来深知魏忠贤的险恶,心中早有戒备。朱由检上位之后,魏忠贤的党羽们心中开始慌张了,杨所修等

  • 首辅周延儒死亡之谜:究竟是他杀还是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最后一个首辅,只要对明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周廷儒。周廷儒于1593年生,幼年时期,就有了一定的名气,从小就能写一手的好文章,为人比较有个性,民间对其的传说有很多。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说,周廷儒4岁的时候,他的祖父驮着他去街市上瞎逛,看到了一座徐阁老徐溥的碑坊,就问道:“徐阁老当了首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