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辛弃疾醉酒胡言被讹钱是怎么回事?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辛弃疾醉酒胡言被讹钱是怎么回事?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607 更新时间:2024/1/24 14:13:49

辛弃疾醉酒胡言被讹钱是怎么回事?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宋朝的词坛中,总绕不开两个豪放派词人,一个是北宋的苏轼,一个是南宋的辛弃疾,二人合称“苏辛”。辛弃疾的一生几次起落,他驰骋报国,一心为国而战,结果却壮志未酬,“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的一生都十分豪迈,但也有被别人抓住把柄的时候,还因此被对方讹诈了十万钱。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致力于南宋抗金运动,属于主战派。辛弃疾出生在南宋沦陷区。正是因为如此,辛弃疾从小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的统治下所受的痛苦和煎熬,所以从小立志要恢复中原。

公元1161年,21岁的辛弃疾趁金朝皇帝完颜亮南侵之际,在后方率领两千多名汉族百姓奋起反抗,后来完颜亮因内乱被杀,辛弃疾冒险南下和南宋朝廷联系。等他完成任务归来时,发现自己组织的义军已经被叛徒出卖。辛弃疾怒发冲冠,率领50多名勇士夜袭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张国安活捉,交给南宋朝廷。可见,辛弃疾不仅仅有一颗忠心,还是勇武之人。

从此之后,辛弃疾名声大噪,只可惜,此后的数年,因南宋朝廷畏畏缩缩,辛弃疾几起几落,未能实现他收复失地的愿望。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辛弃疾曾多次提出抗金的建议,最终都石沉大海,这对辛弃疾来说,是很大的打击。

宋孝宗登基后,曾一度想重用辛弃疾,但因为辛弃疾性格骜,又有几分侠气,遭到许多同僚的打压,辛弃疾因此并未得到重用。说到底,辛弃疾豪情万丈,他或许属于江湖,而不属于庙堂。

辛弃疾寄居江南时,曾认识一位好友,此人名叫陈亮,字同甫,是“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也是一位“侠士”,他久闻辛弃疾的大名,便骑马来结交辛弃疾。辛弃疾楼下有一座小桥,陈亮的马却死活都不肯过桥,陈亮一气之下,拔起身上的宝剑,斩下马头。辛弃疾在楼上正好看见这一幕,心生佩服,于是下楼和陈亮见礼,二人从此认识。

陈同甫来访,近有小桥,同甫引马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拔剑斩马首,徒步而行。幼安适倚楼而见之,大惊异,遂与定交。

辛弃疾和陈亮意气相投,二人惺惺相惜,每次相见,必将畅饮,还创造了著名的“鹅湖之会”。此后数年,不管辛弃疾身在高位,还是被贬江南,辛弃疾都一直和陈亮保持联系。

十多年后,辛弃疾重新被朝廷重用,担任淮地将领,陈亮却郁郁不得志,辛弃疾邀请陈亮来淮地,二人相见,一番契阔,然后举杯痛饮。当天晚上,辛弃疾心情大好,连喝几坛烈酒,说话也不像之前那样谨慎。辛弃疾渐渐喝醉,拍着陈亮的肩膀谈论天下大事,从南宋的内政,谈到金国的军事形势,再谈论南宋该如何收复失地。最后,辛弃疾酒后失言:

“钱塘非帝居。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

意思是,南宋的都城并不适合建在杭州一带,因为这一块地势危险,若金人一旦占领牛头山,就能轻易阻断四方来救援的兵马。若是他们再掘开西湖之水来灌城,整个都城的人,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变成了水中的鱼鳖。

辛弃疾喝醉了酒,不仅说南宋都城选址不合适,还说京城之人可能会成为鱼鳖。虽然辛弃疾所言非虚,但他身为朝廷将领,明显是妄议朝政,若被别人知道,必然会被抄家灭族。

辛弃疾说得起劲,陈亮听得却如坐针毡。辛弃疾喝到半夜,终于让人安排陈亮去休息,陈亮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想:

“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陈亮的心思是:辛弃疾平时沉默寡言,这一次酒后失言,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若等他酒醒过来,怕昨晚说的话被传出去,必然会杀我灭口。

其实,辛弃疾或许不是陈亮所想的这种人,但陈亮为了自己的性命,不敢冒险。于是,他连忙穿起衣服,趁着半夜,偷走辛弃疾的马,连夜逃跑。

陈亮不打招呼,半夜就跑了,辛弃疾知道大事不好。于是派人追赶,但兵荒马乱的,到哪去追呢?

没过多久,陈亮竟然派人给辛弃疾写信,要向辛弃疾借他十万钱。他怕辛弃疾不借,在信中暗示辛弃疾那晚酒后说的话。辛弃疾惊出一头冷汗,赶紧把钱“借”给了陈亮。

一代词人辛弃疾,豪迈了一生,但却因为这次酒后失言,被陈亮“讹诈”十万钱,也算是买了个教训了。

其实,陈亮真的是讹诈辛弃疾吗?并不是,《宋史·陈亮传》云:“亮生而目有光芒、为人才气超迈。”陈亮之所以选择“讹诈”辛弃疾,是因为他想还辛弃疾一个“把柄”,不让辛弃疾有太大的负担,这是陈亮最智慧的表现。陈亮死后,辛弃疾为他写墓志铭,说陈亮“智略横生,议论风凛”,可以说明,辛弃疾对陈亮还是充满敬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楚庄王为什么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他做了哪些伪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楚庄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在我国春秋战国期间出现过很长时间的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而各国君主连番称霸,最后迎来了一统天下的格局,在这个分崩离析的时代里,许多的君王都展现了他们的治国之道与宏图伟略,而有的君主则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控大局甚至是不惜制造自己

  • 吕布号称三国第一猛将 正史中的吕布武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猛将吕布。俗话说,“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吕布一直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在演义或话剧等作品之中展现,他器宇轩昂,英气逼人,神武无双,还有美女貂蝉陪伴,堪称一代天骄。不过这些都是艺术化的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正史之中吕布武力到底有多强?三国历史上的“飞将”,

  • 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最后一位离世的女儿,为何却被抄了家?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是中国封建史上最长寿的皇帝,25岁继位,在位60年,又做了三年多的太上皇,享年89岁。虽然他儿女众多,但大多数在乾隆生前就已经去世了,比如说乾隆一共有十个女儿,乾隆去世时仅剩下一人,她就是固伦和孝公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固伦和孝公主的母亲是惇妃汪氏,汪氏原本

  • 蒯彻的才谋如何?一条计策甚至差点改变了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蒯彻的才谋如何?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蒯彻是韩信帐下的首席谋士,他一生云游四海,才华卓越,他有着远超常人的敏锐观察力以及无比大胆甚至有些疯狂的想法,他身上的那种用时局做赌注而奋力一搏的精神都有别于一般的儒生或者谋士,更接近于纵横家,他的一条计策甚至

  • 方孝孺究竟做了什么?他为什么会被灭十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方孝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在很多电影作品当中,我们都能够听到株连九族的说法。而这样的惩罚,其实源于我国古代的连坐制度,由于春秋时期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地方势力,因此诸侯国通常会在称霸一方以后对那些犯错的人进行连坐处置,而后来演变成了株连九族的说法。

  • 阿济格也是清太祖的儿子之一,为何最后被削爵幽禁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英亲王阿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身为太祖的亲儿子,更是清朝开国诸王之一,顺治帝亲政以后竟然直接将其削爵幽禁赐死,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为阿济格与多尔衮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那就是欺负顺治帝,要架空顺治帝,自己来独揽大权。这时候可能会有小伙伴疑惑

  • 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是什么人?他的历史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胡林翼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胡林翼(1812-1861)与曾国藩、李鸿章、彭玉麟并称“中兴四大名臣”。蒋介石对其非常推崇,评价胡林翼:“泊乎民国二年失败,吾再将曾国藩与胡林翼诸书集,悉心讨究,不禁而叹胡林翼之才识略见,确高出一世,实不愧为当时之名将。”

  • 历史上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去了哪里?他是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老子,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妇孺皆知的名言,出自一本书,书名叫《道德经》。相传著这部书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子。据说,老子著完此书,文笔一扔,骑着自个儿的青牛,哼着小曲儿。优哉游哉的西出函谷关。从此便是杳无音讯。老子他是谁,他做过什么事情,到底为什么他这么有名,

  • 从唐朝名将到商朝陈塘关总兵 李靖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朝李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隋唐时期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名将,如程咬金、郭子仪、薛仁贵等等。虽然每个名将都有自己的本事,能够青史留名,但是能成为神话人物并家喻户晓的名将,除了门神秦叔宝、尉迟敬德外,还有一位——他便是哪吒的父亲李靖。李靖,字药师(一称本名药师),

  • 为什么说班超是个有胆智的人?他是如何对待小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班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古有“心为君胆为臣”的说话,即智慧为主,胆识为辅,可就重要性一方面,无主次之分。有勇无谋,是莽夫,无勇有谋,是懦夫,都不可取,唯有勇有谋才能称得上是有胆智的人。历史上的班超就是有胆智的人。东汉皇室外戚窦固奉命出征匈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