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典故鸟尽弓藏”讲述的是什么故事?与商圣范蠡有关

典故鸟尽弓藏”讲述的是什么故事?与商圣范蠡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324 更新时间:2024/1/18 0:48:40

典故鸟尽弓藏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斗数年,除了诞生“卧薪尝胆”之外,还诞生一个著名的成语,叫“鸟尽弓藏”。而说出这个成语的人,就是著名的“商圣”范蠡

当年,范蠡和种一起辅佐越勾践,越国被吴国打败之后,勾践被俘,在范蠡的帮助下,勾践骗得吴王夫差信任,被放回越国,勾践卧薪尝胆,东山再起。

这期间,范蠡制定了著名的“灭吴九术”,在范蠡和文种的实施下,越国的经济和军事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十年后,勾践一举灭掉吴国。

灭掉吴国之后,勾践封文种为丞相,封范蠡为上将军。范蠡不愿接受官职,带着勾践给的金银离国远去,隐居在齐国。而文种却继续为勾践效力。范蠡到达齐国后,因为心里挂念老友文种,便写信告诉他,勾践此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要他记住一句话:

“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文种收到范蠡的信后,并不相信此言,最终被赐死,死于勾践之手。

这就是“鸟尽弓藏”的故事。范蠡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对未来有很强的预见性。

范蠡隐居齐国之后,临海而居,改名换姓,很快靠耕种、捕鱼和晒盐发家致富,积累了数万家产。范蠡乐善好施,为自己积累了非常好的名声。后来齐王请他为相,他再次隐居,来到宋国陶邑(菏泽定陶区)。因为宋国商人众多,范蠡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没过几年,变成了头号巨富,他给自己取名为“陶朱公”。

范蠡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和次子是来陶邑之前所生,小儿子是来到陶邑之后所生。这三个儿子各有特点,长子虽然老实,但爱财如命。次子长相凶悍,到处惹是生非。小儿子最为聪明,而且不爱财。让范蠡遗憾的是,他的二儿子最终被大儿子“害”死了。

原来,范蠡的二儿子有一次和人斗殴,失手杀人,被楚国抓了起来。范蠡说:“杀人偿命,我没什么可说的。但我毕竟是我的儿子,我不希望他死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是,范蠡准备了千两黄金,装在一个箱子里,然后让小儿子到楚国找一个叫庄生的老朋友,让庄生帮忙疏通,尽量不要让二儿子死在街市之上。

范蠡派小儿子去楚国,他的大儿子不愿意了,大儿子认为父亲不信任自己,竟然要挥剑自杀。范蠡无奈,只好改由大儿子去楚国。大儿子临行前,范蠡说:“这一趟楚国之行,若是你三弟去,你二弟还有可能得救;若改成你去,你二弟必死无疑。我本意是让你三弟去,但你执意要去,并非我不信任你,你既然去了,就要听我的安排。”

大儿子听完,不太服气,但表示愿意听父亲的话。

范蠡于是写了一封信,然后交代儿子:“到楚国之后,见到庄生,把信和这一箱子黄金给他,什么都不要说,他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千万不能忤逆他的意思。”史载:

为书遗故所善庄生,因语长子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

大儿子来到楚国后,把黄金和父亲的信一起交给了庄生。庄生告诉他:“你二弟的事情交给我了,你赶紧回去。”

大儿子口头上答应,但内心却害怕庄生收钱不办事,于是偷偷在楚国住下,观察庄生的一举一动。

庄生本不是贪钱之人,他和范蠡有旧情,本打算把事情办了,再把钱还给范蠡。于是,庄生入宫面见楚王,对楚王说最近某某星宿不利,需要天下大赦才可化解。楚王来信任庄生,准备大赦,范蠡的二儿子也在大赦名单之中。

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千金虚弃,乃复见庄生。

大儿子并不知道大赦是庄生促成的,他听闻楚王要大赦,心想:既然要大赦,弟弟本来就要出来了,必白白浪费那一箱子黄金呢!于是,他又去找庄生,打算索回那箱黄金。

庄生看到范蠡的大儿子又来见他,惊讶地说:“我不是让你赶紧回去吗,你怎么没走?”后来,庄生让他拿走了那箱黄金,然后气冲冲地入宫了。

范蠡的大儿子还没来得及离开楚国,便听闻楚王杀了一位囚犯,大儿子走近一看,看到的竟是弟弟的尸首。原来,庄生在楚国历来受人尊重,说一不二,他让范蠡的大儿子先回去,大儿子却因为贪财忤逆庄生。庄生一气之下,进宫劝楚王:“大王本想大赦,但外面都在说大王只是赦免陶朱公的儿子。”楚王为了堵众人之口,先杀掉了陶朱公的二儿子,再大赦天下。于是,范蠡的二儿子就这样被杀了。

二儿子去世后,范蠡的妻子和大儿子都很伤心,范蠡对大儿子说:

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弟,顾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策肥,岂知财所从来哉!

意思是说:我早料到你去楚国,你弟弟必死。你并非不爱你弟弟,只是你生在我创业时期,知道爱惜金钱。而你三弟生在我富贵时期,不贪恋金钱。我派你三弟去,是因为他能舍弃财物,而你却做不到。也就是因为这一点,你最终害死了你弟弟。不过,你弟弟杀人偿命,我本就在家等待为他办丧事了,你也不必伤心。

范蠡作为一代“商圣”,拥有非凡的看人识人本领,他当年能预见到勾践会“鸟尽弓藏”,如今又预测到大儿子会因贪财而害死弟弟-。陶朱公范蠡,果然不简单。讲述的是什么故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西汉开国功臣曹参,为何会说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西汉开国功臣曹参,为何会说是真正的文武双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古至今,我泱泱华夏人才济济,有文能治国者无数,武能安邦者不计,然而若论文武皆备者却是如凤毛麟角般稀缺,在秦末汉初那个荡气回肠英雄无数的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枭雄豪杰,但有这么一个人,文能提笔安

  • 杨怀和高沛守卫涪水关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杨怀和高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怀和高沛都是益州牧刘璋的嫡系将领,他们两位奉命守卫涪水关,主要目的不是防卫汉中张鲁,而是防备葭萌关的刘备大军。杨怀和高沛听闻刘备想要撤走,回到荆州,便来送行,结果自己身首异处。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 曹魏的五大骠骑将军分别是谁?有一位救了曹操一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曹魏骠骑将军的文章。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提到武将的官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将军。不过,大将军作为武将的最高官职,自然是万中无一的存在。在汉末三国时期,仅次于大将军的武将官职,就是骠骑将军。骠骑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

  • 刘备伐吴时,贾诩司马懿为何会否决进献的灭吴疲蜀之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伐吴,有人向曹丕献上灭吴疲蜀之计,为何被贾诩司马懿否决?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刘备率领四万兵马伐吴,孙权派陆逊带领五万大军迎战。夷陵之战,东吴属于优势兵力以逸待劳,通过持久战拖垮了劳师远征的刘备。可不是像《三国演义》里写的那样,书生大将陆逊以弱胜强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歼灭蜀

  • 在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名气?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诸葛亮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公元228年,诸葛亮决定出兵北伐,在北伐前,诸葛亮写下《出师表》递交给刘禅,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称他自己本是一介布衣,一直在南阳耕种,后来得先帝刘备三顾茅庐,这才得以出山辅佐刘备,以及有了后来跟随刘备一路南征北战,最终得以

  • 秦始皇能吞并六国靠的是什么?有这三样东西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秦始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秦朝。公元230年到公元221年,

  • 北魏胡太后做了什么?之前前期与后期有什么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胡太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杨花飘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飞,原衔杨花入窠里。”这是一首词,名叫《杨白华》,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太后写的,这位太后可不一般,除了是一位女词人外,她还是北

  • 香妃的原型容妃,她是如何得到乾隆的喜爱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香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可谓是火遍大江南北,其中的角色也是深入人心,俏皮可爱的小燕子,温柔的紫薇,还有来自异域带有香气的香妃,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剧是琼瑶阿姨编写的,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总是有着一些编撰,这部剧是围绕

  • 一心只想学习经学的李煜,为何会成为皇帝?他的才华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李煜,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酷好文辞,多所述作。一游一豫,必以颂宣。载笑载言,不忘经义。洞晓音律,精别雅郑;穷先王制作之意,审风俗淳薄之原,为文论之,以续《乐记》。所著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味其文、知其道矣。至于弧矢之善,笔札之工,天纵多能,必造精

  • 刘娥与寇准有什么恩怨?刘娥为何要打击宰相寇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刘娥,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在封建王朝社会中,虽说女子地位低下,但是各朝各代都有着掌握朝政大权的女子,像汉朝的吕雉,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还有唐朝的武则天,她的权势已经如同皇帝一般,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各朝各代都有着掌权的女性,她们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