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朱元璋为何如此痛恨蒲氏家族?

揭秘:朱元璋为何如此痛恨蒲氏家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396 更新时间:2024/1/15 1:44:22

自古奸臣惹人痛恨,比如秦桧他被称为千古奸臣,那骂名绝对是再过一万年也洗不清,不过在明朝初期,汉人却对南宋另外一位宋奸更加的痛恨,死了百来年,还被朱元璋命人挖了出来鞭尸三百,这人便是蒲寿庚,且他的子孙在明朝永远入贱籍。明人为何如此这个家族呢?

蒲寿庚祖先是中东人,做东西方贸易,后来定居占城(现在的越南),约11世纪移居广州,经营商舶,成为首屈一指的富豪。不过到了南宋中后期,蒲氏在广州越来越混不下去,蒲寿庚之父蒲开宗即举家自广州徙居泉州,定居临近泉州后渚港的法石乡云麓村,继续从事以运贩大宗香料为主的海外贸易。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任安溪县主簿;绍定六年(1233年),为鼓励蒲氏的中外贸易活动,南宋政府赐“承节郎”的官衔。(参见《泉州人名录·蒲开宗》)

网络配图

不过在蒲开宗晚年,蒲氏的生意又出现了问题,他死后蒲寿庚接过了这烂摊子,此人能有做生意的天赋,将蒲氏的生意起死回生,而且还越做越大。

根据《福建通志》,蒲寿庚任提举泉州舶司是在淳祐十年(1250年),到淳祐十二年(1252年)换为扬瑾,直到南宋末年也没有蒲寿庚的名字。因此实际上蒲寿庚只做了三年不足的提举市舶使,这也符合地方官员在任三年一轮换的宋代官制。但不管其任提举泉州市舶司或离职,均能“擅番舶利者三十年”,可见蒲寿庚势力之强大。

蒲氏不仅有钱,而且还有兵,也就是养了一些私兵用于护商之用,蒲氏养的私兵还不少,在南宋末年还曾帮助南宋的军队平定泉州一带的匪患。

而宋朝鼓励经商,所以对蒲氏一直非常优待,蒲寿庚于宋末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而且在剿匪后,因功被授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合称福建安抚沿海都置制使),安抚一路之兵事民政,统领海防,权力很大。

总之一句话,宋室对蒲氏那是非常厚待的。

可没想到的是蒲氏却恩将仇报。

网络配图

至元十三年即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军南下,包围临安。因元军善陆战不善海战,所以便想招降海上势力庞大的蒲氏,遭到了蒲氏的拒绝。

德祐二年(1276年)三月,元·丞相伯颜陷临安,恭帝降,南宋事实上灭亡。南宋·遗臣奉恭帝兄赵昰入闽,欲图恢复。五月,赵昰在福州另立朝廷,是为端宗,年号景炎元年(1276年)。同年十一月,元兵由浙江入福建。为避元军,并冀得蒲寿宬、蒲寿庚兄弟之助,南宋·陈宜中、少保张世杰率舟师十万,奉宋·端宗赵昰及卫王赵昺、杨太妃等,由福州航海至泉州城南郊法石下辇村,“欲作都泉州”。

当时南宋遗老遗少们想凭借泉州这座城池坚厚,又海路通畅之地作为新的都城,继续抗元。可是蒲寿庚竟然紧关城门,不许南宋遗老遗少们进城。这惹恼了张世杰,没收了他们家停在海边的海船,至此蒲氏和宋室决裂,之后蒲氏正式降元。

为保护泉州百姓而降元,蒲氏的选择也可以理解,即便是蒲氏为了保护他蒲氏的利益降元,也可以理解,但是蒲寿庚却丧心病狂,竟将宋室在之前迁往泉州,并已落地生根繁衍生息的宋外宗室三千余人尽数屠尽,不仅如此,蒲寿庚还下令屠戮泉州汉人百姓,前后达数万人。

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次改朝换代,不是没有过对宗室的屠杀,但那要么是皇族内部的内讧,要么是北方野蛮异族南下后由敌对国进行的,而由一个本国地方官员决策并执行的宗室大屠杀,仅此一次。

泉州许氏家族起义兵抗击蒲寿庚,掩护二帝南逃,被蒲寿庚几乎灭族,还有在泉州忠心宋室的陈氏家族和曾氏家族也被蒲寿庚几近灭族。

泉州清源少林寺僧众反蒲寿庚之降元,遭蒲寿庚和元将奇握温思的镇压,他们率元军万人冲进少林,千余僧众被屠,只剩数十人逃出。

网络配图

蒲寿庚此举实在是丧心病狂,甚至让元军都为之侧目,要知道攻打南宋时,蒙古人已经不怎么屠城了,即便是蒙哥汗死于钓鱼城,之后蒙古人接收了钓鱼城后也未屠城。

而蒲寿庚用他的屠刀换来了蒲氏的百年富贵,在元一朝蒲寿庚家族一直掌控海上贸易,独霸了市舶。

有意思的是,蒲氏脑长反骨,在元末时蒲寿庚家族又故伎重演,他们勾结当时的提举泉州市舶使色目人那兀纳作乱。但这次蒲寿庚家族再没有宋末那么幸运了,乱兵被元军强力镇压,当地的蒲家乃至许多西域人都被灭门。

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汉人对蒲寿庚的恨意一点没消退,蒲寿庚被朱元璋下令从坟墓里拖出来“鞭尸三百”(也有说是在元末色目人叛变时,被元军挖出来鞭尸的)。蒲氏后人被定为“余孽”,全部充军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经朱元璋这番打压,蒲姓受到压制,迁往各地的蒲姓纷纷改姓卜、杨、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汉卫长公主在史书上的记载为何如此之少?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大汉天子》一共有三部,讲述了一代皇帝汉武帝的一生,从幼年到暮年,而第三部是在06年的时候上映。其主要讲述的就是刘彻在称帝20多年后,国家整体实力上升,使大汉王朝开始走向强盛的时期。但是汉武帝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对外扩张,想要建立起最强大的大汉王朝,并让后世称自己为最不朽的“六帝”。图片来源于网络

  • 揭秘:中国古代哪位皇帝登基后还被人打耳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李存勖(885-926),沙陀人,李克用长子。幼读《春秋》,略通文义。成人后,状貌雄伟,有熊虎之姿。学习骑射,勇武过人。青年时,随父征战,机敏有谋略。网络配图 李克用曾被朱全忠所困,地盘狭小,兵力不足,非常悲观。李存勖说:物极必反,现在朱全忠恃其武力,穷凶极恶,吞灭四邻,还时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

  • 曾国藩功高盖主为何得以善始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自国以来功高盖主的权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这是帝王心术最忌讳的底线。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这是说,一个大臣,立下太大功劳时,反而会受到帝王的猜忌,面临不期而遇的危险。今天,小编要讲的是晚清的一位重臣,他却打破了这个常规的例子。我们先来看看同

  • 隋唐大将尚师徒为何宁死也不愿投靠瓦岗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尚师徒是小说《兴唐传》和《说唐演义全传》中的虚构人物,是天下第十条好汉。尚师徒是隋朝廷一员大将,因拥有四件宝物,所以人称隋唐尚师徒为“四宝大将”。读小说作品时会发现尚师徒是位愚忠愚孝之人,他誓死捍卫隋朝的存亡。图片来源于网络人们普遍厌恨双方交战途中,一方为了某方面利益,投靠另一方的人。基本上面对

  • 史上著名金刀计使慕容垂侥幸逃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王猛活着的时候,苻坚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但只是“几乎”,并不是“全部”。苻坚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宽厚仁义;王猛则是现实主义的冷静,刚猛无情。两个人的矛盾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慕容垂。王猛说:他的韬略过人,智慧无双,是蛟龙猛兽,终将风云再起,难以驾驭,不如趁早除去。苻坚说:我正要收揽天下英雄豪杰,荡涤四

  • 看看朱元璋对贪污腐败有多痛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中国古代史上,一位极其充满争议的帝王。明太祖朱元璋一件尤其充满争议的大功业,便是那场终其整个执政生涯的反贪风暴。对这件事,朱元璋的认真程度,却堪称前无古人,甚至创下了各种中国历史之最:最严苛的量刑标准,贪污六十两白银就是死刑,受贿一百二十贯就是充军。最残暴到酷烈的多种刑罚,从凌迟处死到扒皮塞草,

  • 隋唐四宝大将尚师徒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尚师徒是小说《兴唐传》和《说唐演义全传》中的虚构人物,是天下第十条好汉。尚师徒是隋朝廷一员大将,因拥有四件宝物,所以人称隋唐尚师徒为“四宝大将”。读小说作品时会发现尚师徒是位愚忠愚孝之人,他誓死捍卫隋朝的存亡。图片来源于网络人们普遍厌恨双方交战途中,一方为了某方面利益,投靠另一方的人。基本上面对

  • 为了国际贸易不被阻朱元璋没有去征服这些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曾留下《明皇祖训》,告诫他的后代们今后无论谁都不许去攻打日本,并断绝所有经济贸易的来往。在这十五个国家中,有十二个国家都是海中国家或者滨海国家,而且距离较为遥远,出征较为不便,即使打赢了也是亏。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十五个小国家中最大的一个:日本国。网络配图在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

  • 三国时代最无耻的人是谁?投敌叛国卖家求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霸是个苦命人。二十岁左右的时候老爹夏侯渊被刘备杀死,夏侯渊恨得牙根痒痒的,经常对人说,一定要消灭蜀国为父报仇。可是,刘备、法正、黄忠没两年全都死了,要想报仇就只有消灭蜀国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来,曹睿即位,夏侯霸越来越风光,在曹爽专权时期达到巅峰,从右将军到征蜀将军,成为曹军对抗蜀汉的最高

  • 四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长大之后是什么样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孔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世说新语笺疏》当中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家里人让孔融和哥哥吃梨,孔融选了当中最小的一个梨,大家问他:“你为什么选这个最小的梨啊?”孔融非常谦逊的说:“我年纪最小,当然要选最小的梨了”。因为这个故事,孔融获得了当时的人的一致赞赏,加上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属于当时的名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