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努尔哈赤为何要杀死自己的长子?

努尔哈赤为何要杀死自己的长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938 更新时间:2024/1/9 5:44:55

清朝的开国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残忍的杀害自己的亲生儿子,他的理由是什么呢?让一国的君主萌生了弑子的动机呢?

他的大儿子,名字叫褚英,早年丧母,在其刚满4岁的时候,年幼的长子便随父亲征战南北四方,从而练就了一身惊人的本领,由于常游走于军营之中,性格上便多了些凶狠与霸道,少了一些仁慈。

褚英成年后第一次出征打仗,便凯旋归来,收获了丰厚的战利品。 接下来的几年内,褚英越战越勇,他的官职也随之越升越快。万历年间,当时褚英年方二十八,就在一场战役之中,立下了汗马劳。

第二年,褚英率军出征乌拉,攻打克宜罕山城。因屡获战功,被授命执掌国政大权,这一年,褚英年仅二十九岁,然而,褚英的位并没有一片坦途。正当他风化正茂,貌似胜券在握之时,却被努尔哈赤幽禁在高墙之中,而后处死,褚英终年三十六岁而已。

网络配图

关于努尔哈赤杀子一事,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传说是这样的:故事发生在明朝与清朝之间的大战——萨尔浒之战。当时的情形是明军以人数庞大为优势将后金包围,对于这样的劣势,努尔哈赤并没有丝毫的畏惧,并誓死突破了明军的包围圈,直逼西向。

八旗一行军队,行至附近的山峦处后,早已人困马乏,于是停下来安营扎寨,而明军亦在不远处安营停驻。一看如此,努尔哈赤便要求派人前去打探军情,作为大儿子的褚英首当其冲,一路艰难险阻,终于能够看清敌军的情况了。这一看不要紧,反倒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对方的军队远比自家的人数要庞大的多的多,想要突破明军的包围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褚英赶紧跑回来向努尔哈赤报告:“明军炮火无数,兵将严正以待,突围肯定无望。”听闻此言,众将领顿时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努尔哈赤大怒,斥责他谎报军情,动摇军心。褚英不解,自己并没有说谎,不希望父亲不自量力,便奋力争吵。于是惹怒了努尔哈赤,当即下令将他拉出去斩首,就这样,诸英最终因为扰乱军心被砍了头。

之后,努尔哈赤遂派出二子代善再次前往视察,代善看到的情景和褚英如出一辙,但因为褚英的前车之鉴,又不敢同褚英一样说,又不能谎报军情,于是代善想到了一妙计,便说:“虽然明军人数庞大,但在我看来,都是一些无用之人罢了,不足为患。”

网络配图

努尔哈赤一听,龙颜大悦,结果在那次战役中大获全胜,并且史学家将此次战役写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战争过后,努尔哈赤非常后悔杀了自己的长子,于是便将这座山命名为“悔山”,久而久之悔山便成了“辉山”。

努尔哈赤后来派人去寻找长子的尸体,因为洪水泛滥并没有找到,便下令挖河寻找,这里的河便叫做“挖河木”,后又被称之为“洼浑木”。最终,褚英的尸体没被找到,但是头颅却被挖出,找到头颅的地方被叫做“古”,后变成了“得古”。此外埋葬褚英的地方叫“埋头沟”,后变成了“满堂沟”。

尽管满堂乡的由来的确是来自努尔哈赤的长子,但努尔哈赤却绝非一时冲动。对此,史籍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在满老档上确实是有些记载的。

但是对于褚英的死还有另外的一种说法,这就如笔者开始描述的那样:褚英本心胸狭隘,蛮横无理,但因其战功累累,努尔哈赤希望让他掌控大权从而改掉这些病,然而他并没有,不但没有褚英甚至还威胁其他兄弟:待其上位之时,必要对他言听计从,如不然,便将其处死。对此,褚英的兄弟连带辅政的大臣们对他都极为不满,对于他的威胁恐吓更是难以容忍。不久,褚英的德行被告发,努尔哈赤怒其不争,便逐渐消减他的权势,但是此举更是激发了褚英的仇父之心。

网络配图

褚英开始结交党羽,伺机报复。据记载,努尔哈赤与其弟出征时,褚英带领一众党羽写了诅咒,并对天焚烧,祈求征战大败。其中一名大臣因害怕而留书自缢,其余几人一见大事不妙,并主动与努尔哈赤坦白。努尔哈赤大怒之下监禁了褚英。但是褚英并没有悔改,在狱中更加的诅咒努尔哈赤,最后被人告发,落得被处死终此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董承失败并丧命竟是因为他娶得小妾?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其中英雄辈出的时代当属三国,群雄逐鹿,必有豪杰。在中国的三国时期,除却英雄人物辈出外,还有许多有意思的小人物,他们虽然没有改变历史的能力,但是在推进历史发展中,却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三国董承便是其中之一。三国董承是一个怎样的人,董承在三国的发展中是一个什么角色,又起着什么作用呢?

  • 康熙皇帝很节俭,只需八两的满汉全席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兴于清朝的满汉全席,一直为众多人所津津乐道。而在如今这个吃货遍地跑的时代,这种集满、汉族菜肴之精华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更是让许多人垂涎三尺。在相声贯口的报菜名中,就有一段儿是专门说满汉全席菜名的: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满汉全席菜

  • 揭秘:朱元璋为何如此痛恨蒲氏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奸臣惹人痛恨,比如秦桧他被称为千古奸臣,那骂名绝对是再过一万年也洗不清,不过在明朝初期,汉人却对南宋另外一位宋奸更加的痛恨,死了百来年,还被朱元璋命人挖了出来鞭尸三百,这人便是蒲寿庚,且他的子孙在明朝永远入贱籍。明人为何如此这个家族呢?蒲寿庚祖先是中东人,做东西方贸易,后来定居占城(现在的越南)

  • 大汉卫长公主在史书上的记载为何如此之少?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大汉天子》一共有三部,讲述了一代皇帝汉武帝的一生,从幼年到暮年,而第三部是在06年的时候上映。其主要讲述的就是刘彻在称帝20多年后,国家整体实力上升,使大汉王朝开始走向强盛的时期。但是汉武帝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对外扩张,想要建立起最强大的大汉王朝,并让后世称自己为最不朽的“六帝”。图片来源于网络

  • 揭秘:中国古代哪位皇帝登基后还被人打耳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李存勖(885-926),沙陀人,李克用长子。幼读《春秋》,略通文义。成人后,状貌雄伟,有熊虎之姿。学习骑射,勇武过人。青年时,随父征战,机敏有谋略。网络配图 李克用曾被朱全忠所困,地盘狭小,兵力不足,非常悲观。李存勖说:物极必反,现在朱全忠恃其武力,穷凶极恶,吞灭四邻,还时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

  • 曾国藩功高盖主为何得以善始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自国以来功高盖主的权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这是帝王心术最忌讳的底线。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这是说,一个大臣,立下太大功劳时,反而会受到帝王的猜忌,面临不期而遇的危险。今天,小编要讲的是晚清的一位重臣,他却打破了这个常规的例子。我们先来看看同

  • 隋唐大将尚师徒为何宁死也不愿投靠瓦岗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尚师徒是小说《兴唐传》和《说唐演义全传》中的虚构人物,是天下第十条好汉。尚师徒是隋朝廷一员大将,因拥有四件宝物,所以人称隋唐尚师徒为“四宝大将”。读小说作品时会发现尚师徒是位愚忠愚孝之人,他誓死捍卫隋朝的存亡。图片来源于网络人们普遍厌恨双方交战途中,一方为了某方面利益,投靠另一方的人。基本上面对

  • 史上著名金刀计使慕容垂侥幸逃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王猛活着的时候,苻坚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但只是“几乎”,并不是“全部”。苻坚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宽厚仁义;王猛则是现实主义的冷静,刚猛无情。两个人的矛盾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慕容垂。王猛说:他的韬略过人,智慧无双,是蛟龙猛兽,终将风云再起,难以驾驭,不如趁早除去。苻坚说:我正要收揽天下英雄豪杰,荡涤四

  • 看看朱元璋对贪污腐败有多痛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中国古代史上,一位极其充满争议的帝王。明太祖朱元璋一件尤其充满争议的大功业,便是那场终其整个执政生涯的反贪风暴。对这件事,朱元璋的认真程度,却堪称前无古人,甚至创下了各种中国历史之最:最严苛的量刑标准,贪污六十两白银就是死刑,受贿一百二十贯就是充军。最残暴到酷烈的多种刑罚,从凌迟处死到扒皮塞草,

  • 隋唐四宝大将尚师徒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尚师徒是小说《兴唐传》和《说唐演义全传》中的虚构人物,是天下第十条好汉。尚师徒是隋朝廷一员大将,因拥有四件宝物,所以人称隋唐尚师徒为“四宝大将”。读小说作品时会发现尚师徒是位愚忠愚孝之人,他誓死捍卫隋朝的存亡。图片来源于网络人们普遍厌恨双方交战途中,一方为了某方面利益,投靠另一方的人。基本上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