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和白起都不能善终 张仪为什么是一个例外

商鞅和白起都不能善终 张仪为什么是一个例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395 更新时间:2023/12/25 0:39:22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国张仪,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在春秋时期的秦国出现过三个很重要的人物,分别是为秦国主持变法的商鞅,长平之战坑杀数十万赵军的白起以及合纵连横的张仪,尤其是商鞅和白起占到的篇幅最大,一文一武对秦国的兴盛富强奠定了基础。

不过在历史课本上可没写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翻阅史料,我们得知商鞅最后被车裂,白起被秦王赐死,都没落得好下场,而凭借一张口舌在乱世中混得一席之地的张仪却能够全身而退,这是为何呢?

图片:张仪在秦国全身而退剧照

一、以文建功张仪和商鞅的区别

1、张仪和秦武王

后世很多人评价张仪这个人性格很圆滑,这个是不可否认的,但要说仅凭这一点就从乱世之中脱颖而出,最后又在帝王将相中全身而退,这也是不准确的,换句话说,圆滑的性格只是他能自保的基本条件。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商鞅、白起和张仪的一生经历,就会很轻易的发现,张仪最后不死绝对不是因为聪明。在《史记》中记载,张仪害怕秦国的大臣们相害,于是给秦武王出了一个计策。

意思是自己为了秦国鞠躬尽瘁,在六国手里弄来了太多的土地,现在被人记恨,都说我在哪里他们就要打到哪里,这样的话,考虑到秦国的长治久安,我还是先到魏国去吧,这样别的国家知道我张仪在魏国,就不会算计秦国了。

这明摆着是忠义的举动,自己甘愿当炮灰吸引火力,就这样张仪顺利出逃了。

图片:张仪回到家乡剧照

司马迁在史书中这样描述张仪,总是给人留下一种他善于诓骗取巧的印象,那么我们仔细想一下,凭秦武王的能力和智商,真的这么容易就上了张仪的当吗?当然不会。

在秦武王的心里,只有秦国一兵一卒真枪实弹打下来的土地那才能算是自己的,像张仪这样靠着呈口舌之快搞来的土地注定是不靠谱的。

鉴于此,张仪在秦国根本就不可能被重用,既然用又不能用,杀也不好直接杀,不如在张仪说出个理由要走时,自己顺着台阶下来,这样饶了张仪一命,也给自己讨了个好名声。

图片:张仪与秦武王剧照

2、秦惠王为何杀商鞅

说到这里,问题就出来了,既然同样是致力于国家的发展,为秦国富强做出实质贡献的商鞅为何会被杀呢?这其实就牵扯到了一个根本问题,从商鞅入秦并实施变法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注定是个死局了。

秦孝公执政时期,眼看自己的国家积贫积弱,远远落后于中原诸国,他开始痛定思痛,寻找革新富强的方法,秦国广散英雄帖,招募各国的有志之士,开出的条件中有一项极有吸引力,这就是“共治秦国”。

事实上商鞅在被秦孝公重用后,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拥有了改革大权,两次变法几乎涉及到了秦国原有的所有法制,刑太子傅还放逐了太子,在渭水河畔杀人,掌握了执法权,怂恿魏国称王,让其变成众矢之的,这就掌握了外交权,令有商地十五邑,俨然成为了列侯,关键是他还有造反的前科。

商鞅有了这样的身份,自然而然就会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可以从名义上和你“共治秦国”,但是他的子孙后代可不这样考虑,从这一点出发,秦国君主诛杀商鞅的动机是始终没有改变的。

导致商鞅不能善终的原因,也并非一些评论所说的变法得罪了旧贵族,其实在秦孝公临终前就曾试探过商鞅,幸好他过关了,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哪有什么英雄惺惺相惜。

图片:商鞅被抓剧照

二、战神白起的一生悲剧

1、秦昭襄王的手段

说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了张仪和商鞅结局不同,是源于本质上的迥异造成的,那么以武建功立业,被后世尊为“战神”的白起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白起是秦昭襄王时代的名将,而这位秦昭襄王是当时天下典型的枭雄型君主,在他眼里白起即便是再骁勇,也不过是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我要用你,你就可以名扬天下,建立不世之功;我要不用你,你就是个摆设。

另外,白起本身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牵制范睢的角色,在秦昭襄王继位前期,他手里是没有实权的,大权都在自己母亲和舅舅的手里,范睢在内部斗争中立了功,所以地位水涨船高,以至于他后来犯了错,秦昭襄王也不会故意刁难。

秦昭襄王心中虽然对范睢有感激之情,但作为君王还是要提防这样的臣子,怎么去制衡他呢?最好的人选就是白起,反过来说,范睢也同样可以牵制白起,最好的例子就是长平之战。

这场大战白起是完全可以灭掉赵国的,可是秦昭襄王不能让白起如愿以偿,否则白起在秦国的名望就没人能控制得了,于是秦昭襄王就把范睢拉了出来,可以说作为君主,秦昭襄王把一切的尺度都把握得非常到位。

图片:白起与秦昭襄王剧照

2、白起的悲剧

白起这个人过贯了军旅生活,喜欢和将士们在一起吃喝拉撒,可谓同甘苦,共进退,不过这也养成了一种过于自由的意志,在这种意志的引导下,白起的言行和政治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在很多时候,白起好像都是在为自己的意志服务,而不是为秦国或者秦昭襄王服务,在五国结盟共同伐秦的时候,秦昭襄王就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可以理解白起当时有冲动的成分,可是秦昭襄王毕竟是一国之君,是白起的顶头上司,你让他感觉到已经无法再支配、再利用,后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图片:白起自杀漫画

白起的拒绝上阵,直接打破了他和范睢之间长久以来的平衡,而要说行军打仗,在当时的秦国并非后继无人。种种因素掺杂在一起,白起的结局就只有死,白起的悲哀和商鞅不同,源自于看不清楚当下形势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晏殊,为何会成为大宋词人们羡慕至极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词风格两大流派,北宋晏殊被称为什么诗人,晏殊为什么不是唐宋八大家

    每当一提起晏殊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这样的词句或许还不至于让我们感伤起词人的生活不顺,但至少易让我们觉得作词者是一个正陷于迷茫悲戚中的人。然而这位多情伤春者,其实是大宋词人们羡慕至极的幸运儿——晏殊。一、少年天才

  • 孙权年少时期到底有多荒诞?做过哪些荒唐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晚年为何性情大变,孙权晚年真的昏庸吗,为什么会做很荒诞的梦

    说到孙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能在三国时期称霸的人,无一不冷静睿智,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若不谨慎,所得一切,顷刻之间就成云烟。孙权一度被认为是三国时最杰出的英豪,能在乱世中三分天下固然不简单,他对东吴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但是你可知他年轻时也曾不可一世做过很多荒唐事?孙策和孙权是亲兄弟,世人大多原因拿他

  • 乾隆当初为什么要下江南 乾隆是去吃喝玩乐还是别有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下江南什么意思,乾隆下江南都去了哪里,乾隆七次下江南是去的哪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下江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答案很简单,就一个字:“玩”,可能会有一些读者并不赞同我的观点,但实事求是的说:乾隆下江南,还真是为了玩儿去的,而且是足以玩掉清王朝的那种玩。乾隆下江南的巨额开销根据史料记载,乾隆前后六次南巡,总共花费了2000多万辆白银,而且这

  • 乾隆时期和珅可谓是富可敌国 谁才是和珅最大的靠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一家的结局,和珅一共有多少钱,朱元璋时期富可敌国的人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和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和珅,历史上最为出名的贪官。在乾隆年间,就属他最富有,家中金银财宝、价值连城的字画无数,资产抵得上半个国库,可以称之为富可敌国。和珅这一生,是能贪就贪,越贪越多。那是什么让他能肆无忌惮的能贪就贪呢?谁又是他的最大靠山呢?

  • 乾隆在位时期都有什么政绩 乾隆是一个明君还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皇帝的政绩,乾隆的后一位皇帝,乾隆在位期间是什么朝代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有什么政绩呢?乾隆在位初期没犯什么错误,有点小功!功绩是扩充部分外蒙和新疆版图,只是当时外来族无雄主,乾隆顺势而为之,不能体现出其武功,外蒙和新疆的部分地区说实话,对增强清帝国当时的整体国力并无多大帮助。记一个小功!修书,有钱有人即可,他爹雍正给

  • 正史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看看王朗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演义和正史不一样的地方,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哪个是正史,三国演义5位导演风格不一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正史和三国演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高富帅,虽然在现在的社会上非常的吃香,毕竟人长得高,还帅气,还是富家子弟,已经是非常完美的事情了,是所有男人的梦想之一了。不过却并不是所有朝代的高富帅都那么吃香的。就在三国演义中,就有这么一位。大家看过这个著作的时候,基

  • 雍正去世之后 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对李卫有多信任,李卫,历史上的李卫和乾隆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乾隆和李卫。雍正皇帝驾崩后,乾隆皇帝对先帝的旧臣总体还是不错的,但是乾隆确实不喜欢雍正重用的官员,其实这也正常,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嘛!而李卫生前的结局还不错,乾隆继位仅三年李卫就死了,这三年李卫还是挺受乾隆重用的。只是死后多年,乾隆推倒了李卫的神像,很多人觉得这是

  • 雍正身边的宠臣很少能够善终 李卫为何能够得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对李卫有多信任,雍正有多喜欢允祥,清朝李卫最后善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雍正和李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每当说起雍正这名皇帝,大伙可能最先会想起《雍正王朝》之内那个正直贤明的形象,而他能够坐上皇帝的位置,也是经历了一番艰苦的斗争,当然了,相比较于电视剧中的紧张和被孤立,其实雍正在登基前,还是有着不少优势的,一者是康熙对另外一个皇储

  • 李卫身为雍正的宠臣 李卫手里的权力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李卫最后善终,李卫是雍正的包衣奴才,李卫打曾静雍正开心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李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封建社会当中,皇帝是整个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控者,被人成为真龙天子。真龙天子顾名思义就是即使是肉身,但是人人都要称之为龙,是上天所指定的人皇真龙。龙这个词在我国古代代表着一种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黄色更是说明它的严威性。中华上

  • 韩信被杀之谜:加害他的两个告密者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百年好合谋杀之谜,韩信被谁设计杀害的,相墓剧本杀凶手

    从告密现象这一角度而言,秦帝国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帝国。相比后来的唐武后、明太祖、康雍时代,秦帝国写进法律的告密因为无人呼应而成了小儿科。秦灭后,刘邦建立汉朝,已经几乎被六国百姓扼制的告密文化才算苏醒过来。开国功臣韩信则成了第一个受害者。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但他在识人处世上的智慧几乎等于白痴。从小就家境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