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晏殊,为何会成为大宋词人们羡慕至极的存在?

晏殊,为何会成为大宋词人们羡慕至极的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950 更新时间:2024/2/18 17:59:17

每当一提起晏殊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这样的词句或许还不至于让我们感伤起词人的生活不顺,但至少易让我们觉得作词者是一个正陷于迷茫悲戚中的人。然而这位多情伤春者,其实是大宋词人们羡慕至极的幸运儿——晏殊。

一、少年天才高位坐

我们大多数人对晏殊的了解,或止于他是个文学家,写出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样的名句。然而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文名远播”其实就是晏殊“位极人臣”的“代名词”。

生在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的晏殊,据说在五岁的时候就能独立写作文章,因而早早就成了江西远近闻名的“神童”。景德元年(1004),名臣张知白奉命巡抚江南,得知了晏殊的出众,遂将年仅十三岁的他举荐给朝廷。顶着“神童” 的名号有了官员推荐,晏殊本可直接入朝为官。但他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打算凭借实力参加科考。

第二年,十四岁的晏殊离家来到汴京。尽管年纪不大、个头不高,晏殊还是凭借才学和诚实得到了宋真宗的垂青。时为宰相的寇准曾因晏殊来自江东而为难他(江东曾是南唐疆域,而南唐曾是北宋的敌人),但宋真宗甚至搬出了唐代名臣张九龄为晏殊正名。

由于宋真宗的垂爱,晏殊在年仅十八岁时就成了光禄寺丞。后他因父母先后离世而想回乡守孝,但都因宋真宗的重用而不能守孝满三年。在宋真宗辞世前,晏殊一路高升,年纪轻轻就做到了翰林学士,迁升左庶子。

乾兴元年(1022),年幼的宋仁宗继位,刘太后临朝听政。念及先帝对晏殊的垂青,以及晏殊冒险防范大臣擅权,刘太后把晏殊从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提拔到给事中,又擢升为礼部侍郎,后授枢密副使。

虽然晏殊因一些事和刘太后有过矛盾,被太后怒而贬官。但因为占理的一直都是晏殊,在被贬时他也兢兢业业,晏殊往往是被贬不久就又被召回,并被授予比被贬前更高的官职。至因病退休,他先后任御史中丞、资政殿学士、兵部侍郎、三司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枢密使、同平章事、兵部尚书……从十四岁入朝到六十三岁致仕,晏殊可谓是终身恪尽职守,终究位极人臣。

二、文学大家门生多

北宋这个时代,是封建历史上文化的一个辉煌时代。我们熟悉的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等文学大家,又都曾是朝廷命官。晏殊也不例外。而相比于欧阳、范仲淹等,晏殊是比他们更早一个时段的人物。在欧阳修成为文坛领袖而青睐苏轼之前,北宋文坛正以晏殊为“一代龙门”。

在掌管礼部期间,晏殊借科考大力倡导儒风,提倡柳宗元韩愈的“古文之风”,为我们熟知的“古文运动”提供了重要助力。在位极人臣之时,他利用人事调配权擢升了范仲淹、欧阳修等一大批后为人所熟知的北宋名臣。在左迁南京期间,晏殊“大兴学校,以教诸生”。被视作北宋兴学开端的范仲淹也正是在这时于晏殊的重用下成为了南京的教员。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评价,晏殊“工儒学妙于语言”,“备文儒道德之任”,“以文学谋议为任”,“为学者宗,天下慕其声名”……作为晏殊的再传弟子,曾巩都能给出如此之高的评价,也印证了晏殊在北宋文坛的重要地位。

三、明哲保身不出错

作为晏殊的门生和文坛领袖之位的继承人,欧阳修还曾对晏殊有一句经典评价——“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有人认为这里的“明哲保身”是贬义,是说晏殊对于北宋新政改革没多大积极影响。然而在当时,“明哲保身”是连朱熹都盛赞的一种文人修养。苏轼曾说欧阳修也是“私喜明哲得保身之全”。

且欧阳修对晏殊的评价,前半句也非常让人羡慕。“富贵优游五十年”,晏殊从得到宋真宗青眼到最后退休,确实可谓是顺风顺水。即便是期间去过地方,晏殊去的也是南京这类的繁华之地,做的也是当地的大官。如此顺遂的仕途,简直能让寒窗苦读几十年才能成为候补进士的读书们“酸”到掉牙。

所以说,位极人臣、仕途顺遂、统领文坛……晏殊这每一样经历拿出去,都是能让读书人们羡慕到只能夸的地步。至和二年正月(1055),晏殊因病在汴京去世,谥号“元献”。他的故事就此落幕,但他的故事也从此让人羡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孙权年少时期到底有多荒诞?做过哪些荒唐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晚年为何性情大变,孙权晚年真的昏庸吗,为什么会做很荒诞的梦

    说到孙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能在三国时期称霸的人,无一不冷静睿智,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若不谨慎,所得一切,顷刻之间就成云烟。孙权一度被认为是三国时最杰出的英豪,能在乱世中三分天下固然不简单,他对东吴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但是你可知他年轻时也曾不可一世做过很多荒唐事?孙策和孙权是亲兄弟,世人大多原因拿他

  • 乾隆当初为什么要下江南 乾隆是去吃喝玩乐还是别有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下江南什么意思,乾隆下江南都去了哪里,乾隆七次下江南是去的哪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下江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答案很简单,就一个字:“玩”,可能会有一些读者并不赞同我的观点,但实事求是的说:乾隆下江南,还真是为了玩儿去的,而且是足以玩掉清王朝的那种玩。乾隆下江南的巨额开销根据史料记载,乾隆前后六次南巡,总共花费了2000多万辆白银,而且这

  • 乾隆时期和珅可谓是富可敌国 谁才是和珅最大的靠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一家的结局,和珅一共有多少钱,朱元璋时期富可敌国的人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和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和珅,历史上最为出名的贪官。在乾隆年间,就属他最富有,家中金银财宝、价值连城的字画无数,资产抵得上半个国库,可以称之为富可敌国。和珅这一生,是能贪就贪,越贪越多。那是什么让他能肆无忌惮的能贪就贪呢?谁又是他的最大靠山呢?

  • 乾隆在位时期都有什么政绩 乾隆是一个明君还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皇帝的政绩,乾隆的后一位皇帝,乾隆在位期间是什么朝代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有什么政绩呢?乾隆在位初期没犯什么错误,有点小功!功绩是扩充部分外蒙和新疆版图,只是当时外来族无雄主,乾隆顺势而为之,不能体现出其武功,外蒙和新疆的部分地区说实话,对增强清帝国当时的整体国力并无多大帮助。记一个小功!修书,有钱有人即可,他爹雍正给

  • 正史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看看王朗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演义和正史不一样的地方,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哪个是正史,三国演义5位导演风格不一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正史和三国演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高富帅,虽然在现在的社会上非常的吃香,毕竟人长得高,还帅气,还是富家子弟,已经是非常完美的事情了,是所有男人的梦想之一了。不过却并不是所有朝代的高富帅都那么吃香的。就在三国演义中,就有这么一位。大家看过这个著作的时候,基

  • 雍正去世之后 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对李卫有多信任,李卫,历史上的李卫和乾隆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乾隆和李卫。雍正皇帝驾崩后,乾隆皇帝对先帝的旧臣总体还是不错的,但是乾隆确实不喜欢雍正重用的官员,其实这也正常,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嘛!而李卫生前的结局还不错,乾隆继位仅三年李卫就死了,这三年李卫还是挺受乾隆重用的。只是死后多年,乾隆推倒了李卫的神像,很多人觉得这是

  • 雍正身边的宠臣很少能够善终 李卫为何能够得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对李卫有多信任,雍正有多喜欢允祥,清朝李卫最后善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雍正和李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每当说起雍正这名皇帝,大伙可能最先会想起《雍正王朝》之内那个正直贤明的形象,而他能够坐上皇帝的位置,也是经历了一番艰苦的斗争,当然了,相比较于电视剧中的紧张和被孤立,其实雍正在登基前,还是有着不少优势的,一者是康熙对另外一个皇储

  • 李卫身为雍正的宠臣 李卫手里的权力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李卫最后善终,李卫是雍正的包衣奴才,李卫打曾静雍正开心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李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封建社会当中,皇帝是整个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控者,被人成为真龙天子。真龙天子顾名思义就是即使是肉身,但是人人都要称之为龙,是上天所指定的人皇真龙。龙这个词在我国古代代表着一种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黄色更是说明它的严威性。中华上

  • 韩信被杀之谜:加害他的两个告密者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百年好合谋杀之谜,韩信被谁设计杀害的,相墓剧本杀凶手

    从告密现象这一角度而言,秦帝国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帝国。相比后来的唐武后、明太祖、康雍时代,秦帝国写进法律的告密因为无人呼应而成了小儿科。秦灭后,刘邦建立汉朝,已经几乎被六国百姓扼制的告密文化才算苏醒过来。开国功臣韩信则成了第一个受害者。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但他在识人处世上的智慧几乎等于白痴。从小就家境贫

  • 揭索额图为什么会成为康熙朝第一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爱新觉罗巴布泰,索额图纳兰,索额图皇太子

    索额图在康熙朝被康熙定为“我朝第一罪人”,但实际上这个“我朝第一罪人”在康熙朝的功绩却一点也不小。索额图平生最大的功绩有四个,一是帮助康熙生擒鳌拜;二是为平定三番出力;三是签订《尼布楚条约》;四是从政准格尔。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福临去世,选定三皇子玄烨为皇位继承人。玄烨继位之后,改元康熙。康熙当时年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