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成祖朱棣和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关系如何

明成祖朱棣和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关系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167 更新时间:2024/1/8 22:51:54

1398年,朱允炆继承了他爷爷朱元璋的皇位,史称建文帝。史书对朱允炆有这样的评价“惠帝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朱允炆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温文尔雅,温和顺从。因为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已逝,嫡长孙又早夭,乖巧的朱允炆作为嫡长子次孙,受到了朱元璋的青睐。但是身为一国之君,他缺乏了自信、坚毅的性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登基后,朱允炆为了巩固皇权和加强中央集权,大刀阔斧地实施“削藩”政策。他的叔叔燕王朱棣在封地内深得民心,势力强大,对他的皇位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朱允炆与亲信大臣密谋逮捕朱棣。朱棣雷厉风行,有勇有谋,像他的父亲朱元璋一样,有着过人的胆识与气魄,怎么能忍受自己侄子如此的做法。朱棣趁势,以八百骑兵举事,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占领金陵,推倒朱允炆,登上了皇位。江山易主,朱棣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与毫无治国经验的朱允炆相比,朱棣更具备了成为帝君的才能。在长达22年的在位期间,朱元璋支持郑和下西洋,抵御外患入侵,巩固领土版权,组织编纂《永乐大典》,为明朝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平常百姓家,朱棣与朱允炆只是叔侄关系。但是,生于帝王之家,他们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家天下”的环境中,朱元璋的子孙们摩拳擦掌,对皇位虎视眈眈,渴望成为一家之长,一国之君。在这场斗争中,朱允炆不幸地扮演了牺牲者的角色。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造反

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开始采取“削藩”政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帝朱元璋为了抵御外患,巩固疆土,将他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藩王势力日积月累,成为朱允炆登基后的巨大阻碍,其中燕王朱棣的力量一直是朱允炆的心头之患。

建文帝朱允炆毫不手软地向他的叔叔们举起了屠刀,几位势力较小的藩王先后被削,被贬庶人。与此同时,朱允炆和亲信大臣密谋逮捕燕王朱棣。采取逮捕行动的张信是朱棣的旧部,将消息偷传与朱棣。

朱棣得知,装疯以自保,并训练死士,积聚力量,准备反攻。1399年,朱棣起兵反抗,打着“诛齐黄,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攻占金陵,而朱允炆也在皇宫大火中不知所踪。朱棣即位,江山易主。

建文帝书生气十足,毫无治国经验,并不具备一国之君的才能。相反,朱棣有勇有谋,与明太祖朱元璋颇像。《奉天靖难记》中记载,太祖谓“异日安国家,必燕王也”,朱元璋一直对朱棣寄予厚望。朱棣在看到侄子朱允炆登基后,心有不甘,一直隐忍,在封地培植自己的力量,等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总而言之,朱棣造反,就是为了自己登上皇位。

明成祖时灭十族是指哪十族

朱棣灭十族的故事是指:公元1403年,朱棣下令将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方孝孺处以“灭十族”的酷刑。我们从各类历史剧中,熟知“灭九族”。而“灭十族”是指除父四祖、母三祖、妻二祖以外,加上朋友门生一族。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使明成祖朱棣下如此杀意,下令灭方孝孺十族,处死了873人?

起初,朱棣接受了谋士姚广孝提出放过方孝孺,以求天下太平的建议,便召方孝孺上殿,以拟诏书。方孝孺原本只需为朱棣写下即位昭书,将“朱棣夺位”定义为“法周公辅成王”,便可幸免于难。可方孝孺为人刚正不阿,就算朱棣一步步退让,也毫不示弱,更是一心向死,绝不立诏。明成祖被逼无奈,对方孝孺说“即死,独不顾九族乎?”。方孝孺义愤填膺的回答——“便十族奈我何”,彻底让朱棣恼羞成怒,心灰意冷,毫不留情地下令将方孝孺十族拖至南京的聚宝门外,处以凌迟之刑。

方孝孺孤忠赴难,舍生取义,为世人所敬仰。然而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受此劫难,悲愤不已,留下《绝命词》,世人嗟叹。

细观历史,朱棣为“皇位”的正统,盛怒之下,敢杀十族;方孝孺为一己名节,义愤填膺,弃亲友于不顾。他们从某种意义上,都是为实现个人利益与理想,而视生民如草芥。从而,历史上发生了这场“灭十族”的惨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征战一生而不得善终的隋唐四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征战一生而不得善终的隋唐四猛将网络配图隋朝末年,昏君杨广倒行逆施,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天下英雄揭竿而起。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隋唐四猛。第一猛非罗士信不可。罗士信外号“今世孟贲”,有一对飞毛腿,使一条大铁枪,天生神力,水性过人。罗士信曾力撼双牛,两战徕乎儿、火烧济南城;潼

  • 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后究竟做了几年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明成祖朱棣为明朝皇帝之一,幼时出生于南京,其父亲为明朝朱元璋,早期曾经被封为燕王。朱棣聪明过人,英勇善战,可以说是并非池中之物。在他之前的皇帝是其侄子建文帝,当时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知道朱棣的才华总担心他会谋反,便总借机调配他的军队,削弱其势力。直到后面发动靖难之役攻打建文帝胜利,明成祖朱棣于140

  • 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朱棣为什么造反夺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与朱棣是父子关系。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并不是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而是起兵推翻了他的侄子朱允炆的帝位而得。图片来源于网络他们这对父子的关系十分微妙。在《奉天靖难记》中记载到“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心异之,独钟爱焉”,并谓“一日安国家,必燕王也”

  • 朱元璋为何要设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锦衣卫不但对付大臣,还按照皇帝的意思私下打探军情民意,凡是有一点对皇帝不利的言论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封建社会自秦朝立国以来,历朝历代都在用着各种手法维护着统治者的利益,他们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方法不同而已。秦朝以暴治国,信奉武力至上,结果二世而亡。汉唐尊儒而教,但外戚、宦官污秽于朝,仍摆脱不了历史的轮

  • 解密荆州牧刘表有十万军队为什么不能成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刘备说:荆州是个用武之地,西部益州的刘璋暗弱,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取之不难。如果跨有荆、益两州,再实行一个好的内外政策,则霸业可成。鲁肃在劝孙权时也说:为将军计,应该是立足江东,然后进伐荆州的黄祖和刘表。如果得到了整个江南再加荆州,就可以建国称帝图天下,成就汉高祖刘邦的事业。刘表

  • 汉武帝是靠着女人才上位的?金屋藏娇就是证据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金屋藏娇”是一个笑里藏刀的夺嫡故事,熟悉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说是馆陶公主扶持汉武帝上位的。但是,汉景帝作为“文景之治”的重要奠基人,虽然有种种毛病,但他的威权无可置疑,对朝政的掌控也无人可撼动,怎么可能在继承人这种问题上掉链子呢?网络配图野史说,馆陶公主想把女儿阿娇嫁给当时的太子刘荣,让女儿以后做皇后

  • 刘邦:史上最完美的空手套白狼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从泗水亭厂到开国帝王,不难看出此人的野心。刘邦一生其实是个非典型政客形象,其内里和流氓政客并无二致,用心术空手套白狼的事,他可没少干。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刘邦的政治野心是怎么达成的。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从泗水亭长到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一国之君。他的帝王之路走的

  • 大清最可怜皇帝:穿补丁衣不敢吃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记忆中的皇帝的形象都是锦衣玉食,生活是极尽能事的奢侈。但清朝有位皇帝实为可怜,那得算是道光了。他登基的时候,国库里没什么钱,而朝廷每年的税收又与日俱减。道光只得节衣缩食,勒紧肚皮过日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那段岁月吧。其实,道光的节俭,早在当皇子就已经开始了。在嘉庆的训导下,道光立志节俭。

  • 三国曹魏著名名将李典为什么会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李典是东汉末年之时,曹操麾下的一员名将。李典为人谦虚谨慎,深明大义,又好儒学,颇有长者之风,军中的人都对他十分尊敬。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李典的简介吧。图片来源于网络李典的生卒年在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只知道他活了三十六岁,就英年早逝了。后来,曹丕念在他往日的功劳和高尚的节操,追谥其为愍侯。李典成

  • 李自成打下了江山却败在了女人的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起义军首领,勇猛有识略,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1644年率领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网络配图在崇祯十二年,李自成东山再起,却在崇祯十三年的时候被敌人困在了山中,他率领五十个骑兵突围,进入了河南,那个时候中原地区,灾荒严重,社会的矛盾十分尖锐,在部下李岩的建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