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铁骑远征大漠,他们怎么补给军队呢?

汉武帝铁骑远征大漠,他们怎么补给军队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95 更新时间:2024/1/21 22:24:27

从汉武帝反击匈奴开始,强悍的汉朝铁骑就越过长城,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匈奴,一雪前耻,卫青霍去病等名将风采令后人称羡不已。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特别是在逐水草而居、骁勇善战的匈奴人面前以铁骑的方式将其打败,可谓霸气十足。而支持大汉铁骑反击匈奴的除了文景之治留下的强大国力以及汉武帝的励精图治以外,还要靠强大的后勤补给线。

后勤补给是军队的命脉,特别是对于机动作战的骑兵来说更是至关重要,而北方又不像江南水路四通八达,补给线只能依靠陆路,这给汉朝带来很大困难。不过有实力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汉朝铁骑照样可以踏平漠北。

一、后方统一运输

无论在什么时候,后方运输都是一条最主要的补给线,也是供养出征军队巨大消耗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从楚汉之争时代萧何在后方源源不断提供物资粮草,汉军不愁吃穿;到西汉征伐匈奴时转运粮草连绵不断,千里不绝;到李广利西征大宛时从长安到敦煌一路全是运粮的;再到刘秀伐蜀时大转粮运,大动干戈。

可以说,每一次大型军事行动背后都是兴师动众、蔚为壮观的运粮大场面。特别是在战争高发期的武帝时代,大规模用兵的时候远的到达三千多里,近的一千多里,有钱的用牛车运,没钱的自己背,“输租繈属不绝于道”。

因此,从文帝、景帝开始,汉朝就入粟于边,即每年将大量粮食运往边境贮存,为武帝反击匈奴打下基础。不过这种准备显然是撑不起汉武帝的野心的,随着战争的深入,后方运输的路途逐渐延长,消耗也在增多,出现过“千里负担馈饷,率十余钟致一石”,消耗量达到九成。

这种形势到了王莽时代更加严峻,甚至出现“军粮前后不相及……三岁余死者数万”的景象。既然光是依靠后方运输显然不够,想要深入敌后就不得不开辟其他转运途径。

二、随身携带

随身携带可以有效配合短期的机动作战,战胜时摧枯拉朽,追踪敌军,战败时拖延时间,等待后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携带的量十分有限。据记载,战国时士兵可以“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赢三日之粮”,汉武帝时,超负荷状态下可以“一马自佗负三十日食,为米二斛四斗,麦八斛”。粮食物资可以用牛车马车携带,也可以单纯靠人带,最奢侈的携带方式是每个士兵配一匹副马,专门带物资。

随身携带的优点是可以配合闪电战,但是物资带少了不够用,带多了又会成为累赘。

当年王莽大举攻打匈奴的时候,大将严尤就说过:你粮食带多了,就要牛车来带,你牛也得吃吧,这又是一大笔开销。况且你牛车队伍碰到匈奴军队怎么办,不是活靶子么?你不带牛车、光靠人带,又会拖累全军,怎么和匈奴人拼速度。

王莽不听,结果匈奴没打败,反而激化了国内矛盾,加速他的灭亡。

三、屯田边郡

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屯田,武帝曾派遣六十万人屯扎河西之地,汉宣帝将屯田范围扩大到西域,屯田完全是为军事服务的,是一种士兵自给自足的方式。屯田长官多由军队将领担任,手下的士兵称为田卒,田卒有对铁制农具、耕牛、灌溉设施的优先使用权,同时须向朝廷缴纳一定数额的田租。

汉朝大力发展屯田事业,取得的效果也很好,如在居延城粮食“万二千四百七十石三斗”,甚至多到向中原地区输送,解内部地区贫困百姓的燃眉之急。

屯田制度既可以用在军事上减轻国家负担,又可以解决内部问题,在关键时刻应急,优点很多,多被汉朝以及后代帝王所重视。

四、就地取材

前线是轻骑兵在打仗,后头是物资在运输,显然物资的运输速度是跟不上骑兵的。在特殊时期就得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补充物资,匈奴人“逐水草而居”就是在就地取材。

出使西域的张骞在匈奴待了十几年,熟悉地形,“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飞将军李广治军宽松,就很擅长就地取材,经常“就善水曹屯”,在水草丰富之地歇马整军。

就地取材是一个投资少、回报大的方法,只要熟悉地形,基本上不愁没水喝。然而,匈奴人也往往利用这一点在水里做文章,下毒发动细菌战,导致汉军伤亡惨重。

五、盟友提供

在汉军对匈奴作战时,沿途西域诸国一方面会派兵助战,一方面也会为汉军提供物资粮草。

如汉武帝攻打车师时,西域很多国家“发畜食迎汉军”,为打败车师贡献力量。作为超级强国,汉朝拥有盟主的地位,西域诸国这种提供援助的行为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方面也是无奈之举。

从汉武帝开始,盟友提供物资的方式就成了国际惯例,到了王莽时代,有些国家已经心力交瘁,养不起汉军了,某些走投无路的国家甚至有“亡入匈奴”的想法。

除此之外,还有军市、以战养战等方式。军市有悠久的历史,军队通过市场采购军备。由于是在民间采购,管理就十分严格,采购的大多是粮食、饲料、衣物等等,武器这种敏感的东西相对较少;以战养战是相对于匈奴而言,霍去病、陈汤、杨仆、李广利等名将都“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

汉朝之所以强大,除了最直接的军事力量外,军队的后勤补给线也很好地反映了它的综合国力,正是有这么多的后勤保障和充分的物资资源,才能保障前线的将士北击匈奴,横扫大漠,功绩千古传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邦知道死后戚夫人下场会很惨 刘邦为何没有留下后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和戚夫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邦灭掉秦国之后就像历史上其他的君王一样坐拥着自己的天下,后宫依然也是佳丽三千。但是在这后宫中戚夫人是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的宠爱程度已经被吕后所嫉妒了。这时候的刘邦已经想废掉太子刘盈,打算立刘如意作为新太子。吕后在朝中的地位也是很有分

  • 刘邦想废刘盈另立太子 刘邦为什么因为四个人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换太子,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前192年,汉高祖刘邦病重,他想把太子刘盈废掉,改立戚夫人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为了探听朝臣们的看法,刘邦就把太傅叔孙通叫到宫里,询问他的意见。叔孙通一听,瞬间头都大了。刘老板的心狠手辣可是举国皆知,那么多功臣说杀就杀了。改立太子的事就是个

  • 公子宋什么人?他为何要谋反杀害郑灵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公子宋什么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笑谈古今事,坐看风云起。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国君代表了至高无上的存在和一个国家的威严,俗话说,君无戏言。然而,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让人哭笑不得的诸侯国君,和大臣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然后就身首异处送了命。到底这是怎么一回

  • 长孙晟:唐太宗的岳父,在历史上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突厥,是漠北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之后,兴起的又一个游牧民族,南北朝时正值强盛,常南下掠夺财物骚扰中原,北朝的北齐、北周不得不采取和亲和朝贡的策略来换取和平。可是如此一来突厥气焰更加嚣张,一把手放话:“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两儿就是指北齐、北周。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对于突

  • 樊哙和刘邦有着深受友情 樊哙最后为什么会投靠吕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樊哙和吕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西汉时期的著名武将樊哙,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杀狗屠夫。屠户的地位并不高,虽然可以时长吃一点肉,但他们与那些达官贵人相比,仍然是最底层。樊哙性格直爽,好交朋友,一心认准了一位好大哥——刘季。所以,当刘邦起兵时,樊哙成为了大哥的忠实追随者。

  • 诸葛亮如果和关羽镇守荆州的话 他们守得住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荆州,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如果此假设能够成立,那么不仅荆州不会丟,甚至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还能取一定的得对曹魏的战略优势呢!既然诸葛亮可以留守荆州,那么刘备西征益州的大军就应该是畅通无阻的!在此假设之下,刘备的副军师庞统非但没有死于“落凤坡”,反而是帮助刘备势如破

  • 从小乡官到东汉大臣,第五伦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第五伦,姓第五,名伦,字伯鱼,在王莽新朝时出任一名小乡官——乡啬夫。由于他公平收取徭役,调解老百姓的抱怨怒气时又非常和气,很受乡里乡亲的喜爱。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多年后,他受朋友推荐,被京兆尹征召为主簿,专门负责监督铸钱及市场管理。此后,在东汉初年的官场上,第五伦如一股清流。任

  • 乾隆那么宠爱和珅,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皆知,和珅是大贪官。根据薛福成《庸庵笔记》中的记载可得,他的家产合计估值有11亿6千万两之多,其中包含了各种金银器物、府宅田地、古玩字画;其他数以万计的贵重之物也有几十种之多。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家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15年以上的财政收入。和珅不过掌权20几年,却可以贪污如

  • 明英宗“夺门之变”时,朝廷百官是什么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有个叫朱祁镇的皇帝,一天突发奇想去御驾亲征打瓦剌,结果想象中的大获全胜没有发生,朱祁镇自己反而成了俘虏。然而朱祁镇好歹是做了皇帝的人,哪能就这么领盒饭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事实上,朱祁镇最后不仅完好无损的回到了宫里,还最终再次成为了明朝的掌权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朱祁镇是

  • 杨玄感起兵反叛后,面对李密的献计,他是如何选择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杨玄感起兵反叛后,李密是如何献计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杨玄感不满杨广的薄凉,在他二征高句丽时起兵反叛,随着云集。李密同时也对杨广十分不满,恰好又和杨玄感认识,于是成为了杨玄感集团军中的二号人物。此时的隋朝虽然已经失去了天下民心,但天下还是隋朝的天下,杨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