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威在乱世中成为天下之主的,他是如何做到的?

郭威在乱世中成为天下之主的,他是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790 更新时间:2024/1/24 22:19:43

黄袍加身出自《宋史·太祖本纪》,在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我们都知道,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因“军心所向”,故而黄袍加身,担下了建国的责任,但他并非历史上第一位“黄袍加身”的皇帝,在宋以前的五代十国乱世中,后周建立者郭威也是因此,冒造反之险,成天下之主。

相比较于出名的三国乱世,五代十国可能并不为人们所熟悉,但就是在这样特殊的时代中,后梁朱温、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后周郭威,这些皇帝你方唱罢我登场,仅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就让中原五次易主。而在这些皇帝中,郭威独具特色,他本是辅助后汉的功臣,但因君主步步相逼,无奈只能造反自保,后又因顺应民意,称帝建立后周,令人吃惊的是他一生曾娶四个寡妇为媳妇。

后周太祖郭威,字文仲,刑州山县人。其父亲郭简曾任顺州刺史,后被割据幽州节度使刘仁恭陷害而身亡。父亲去世后,母亲王氏带着年幼的郭威在乱世中四处流浪以讨生计,兴许是劳累过度,王氏亦是早早病逝,郭威因此被交由姨母韩氏抚养成人。

虽未得父亲庇荫,郭威仍然是将门世家的孩子,打小便身材魁梧,性格勇猛无畏,不拘小节。早年郭威好斗喜赌,无酒不欢,又经常打抱不平,所以成为了街坊领居眼中又爱又恨的人物。成年后,游手好闲的郭威自知要收敛心性,于是应招成为泽潞节度使李继韬的亲兵。李继韬很欣赏郭威,所以即使他会时常犯些无伤大雅的错误,也会选择原谅他。

不过,李继韬的军队很快便被李存勖攻灭,收编麾下,郭威也因此成为了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的一员。在此期间,郭威为了让学识更上一层楼,曾拜同僚李琼为师学习治国安邦、用兵之道。可惜郭威跟错了君主,李存勖对戏曲痴迷,甚至不理朝政,以致于李嗣源有机可乘,一举兵变让宫中势力大洗牌。

可怜郭威一心向上,最终一切回归原点,不过这也让他遇上了他的第一位妻子——柴氏。柴氏作为李存勖的宠妃,也在遣散的名单中。在等待父母带自己返乡的过程中,柴氏结识了灰心丧气的郭威,只消一眼便被郭威深深迷住,她相信郭威终有一天会有出息,所以劝服了父母,不论如何都要与郭威成亲。柴氏父母对新女婿不满,但又拗不过女儿,于是将家产划出一半给女儿去接济穷女婿。他们对郭威的要求不高,只求他好好对待女儿,不要随便挥霍财产。

柴氏与郭威成婚后,从不对他的事业指点,只默默无闻担起了顾家的担子,即使自己曾经一直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闺秀。郭威感激柴氏的知遇之恩,于是重拾旧业,纵观天下局势,最终选择投奔石敬瑭,为他效力。郭威积极上进,悟性极高,竟也在石敬瑭这得到了重用。

历史证明,石敬瑭也不是一代明主。郭威在几番周折辗转下,又决定助刘知远夺取天下,建立后汉政权。因为有拥戴之功,时年44岁的郭威身价水涨船高,一下便成为了开国功臣。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唯独他一人明白,曾经与他共同忍受穷苦的糟糠之妻柴氏没能等来有福同享的日子,便已谢世。为了报答柴氏,他将她的侄子柴荣收为养子亲自抚养,改名郭荣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老天认为郭威是能干大事的人,所以又给他降下了苦难。刘知远病逝后,将新帝刘承祐托孤于他,而郭威为保后汉安稳,于乾祐元年(948)平定了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祟的叛乱,颇得民心,让河北诸州郡皆听其节制。可正因如此,树大招风的他又成为了新帝刘承祐和其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

乾祐三年(950),刘承祐与亲信李业密谋,企图召集势力一举铲除包括郭威在内的前朝旧将势力。不过消息走漏传到了郭威耳中,郭威无奈只能以“清君侧”为由率领大军反叛。后汉军实力不敌,刘承祐不惜以杀死郭威全家为代价逼迫郭威投降。当然这也无法改变战局,七里坡大战后,刘承祐被杀,郭威带兵入京,请求李太后辅助刘赟为帝。

可是登基仪式还没有举行,北边传来突厥契丹南下的消息,于是郭威又只好率军北上抵御。途径澶州时,将士们闯入郭威的住所,将黄色的军旗披在他身上,并对他高呼万岁。郭威最终决定顺应军心,返回开封夺得国政,于广顺元年(951)正式称帝,建立后周。

其实除了柴氏以外,郭威陆续还娶过杨氏、张氏和董氏三位寡妇,他待每一位妻子都很好,只是每一位妻子都红颜薄命,无福消受这一份幸福。不过在他心中,可能谁都无法替代柴氏,不然不会只许她一人皇后的名头,死后也不会将皇位拱手让给与他没有半点血缘之亲的侄子了。

郭威是从社会底层摸爬滚打而起的皇帝,深刻清楚世间百姓疾苦,因此在他知人善用的政策下,有识之士得以为国效力,百姓肩膀上的重担得以减轻,总是陷于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竟出现了短暂的国富民强现象,更为接下来大宋盛世铺垫了“丰富的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奸臣严嵩到底有多恶贯满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严嵩简介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是个江西人。严嵩是明朝嘉靖年间著名的权臣,因为把持朝政达二十年,期间犯下铲除异己、结党营私、贪污卖官、败坏朝政等罪行,所以后世一般认为他是一位奸臣。除此之外,严嵩在书法、诗词等领域也极有造诣。严嵩画像严嵩在25岁的时候高中了进士,可惜后来患上大病

  • 周武王为什么要编造商汤灭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武王的故事简介,商汤灭夏的道理,周武王姬发伐商纣的故事

    周武王的故事武王姬发,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姬昌和太姒的次子。他的结发妻子叫邑姜,是当时的国相姜子牙的女儿。他的哥哥伯邑考被残暴的纣王杀害了,所以兄终弟及,他继承了王位。周武王图即位后,武王继续任命姜子牙为军师,得力助手有兄弟周公、召公、毕公等人。他们进一步整顿内政、增强兵力。一时人才济济,声誉

  • 仁宗李峼介绍:朝鲜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仁宗李峼生平仁宗李峼在朝鲜的历届国王中算是在位时间最短的,他登上王位仅仅八个月就去世了,而且关于他死亡的原因史册上的记载并不是十分清晰。李峼的一生并没有十分大的作为,主要还是因为他在位时间太短的缘故,而李峼和照顾他长大的文定王后之间也有着许多的潜在矛盾,这些在仁宗李峼生平中都有着十分明显的显示。那么

  • 清朝最牛皇子 因太有才错失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家一群儿子争皇位的故事早我们已经见惯不怪了,历朝历代都不缺这样的故事,当下酒菜都嫌多。这种事历来都是皇帝的家事,跟老百姓没关系。但是,在皇帝制度下,国家和百姓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本人的品行和才能。碰上了一个好皇帝,大家一起享福,碰上一个烂皇帝,大家跟着躺枪。这是帝制时代不可能

  • “塞上神童”徐琦是因病身亡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徐琦简介徐琦,字良玉,在现今的宁夏银川市出生,原籍在钱塘,就是如今的浙江杭州。徐琦是明代时期宁夏的第一位进士,同时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外交家,为明代对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徐琦徐琦的籍贯是宁夏,祖籍却是钱塘,原因主要是他的祖父触犯了王法,被朝廷发配到宁夏驻守边疆后,全家人都跟着他的祖父一起来到了宁夏

  • 唐朝宦官李辅国为何能权倾朝野甚至摆布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李辅国乍看李辅国,还以为是李林甫,傻傻分不清楚,只怪唐朝李氏一族太过庞大,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李氏王朝中李姓者的名人真是不胜枚举,文人有李白,谋臣有李泌,武将有李绩,尤其是晚唐时期,宰相中李氏一族基本上处于垄断性质,如李林甫、李辅国、李泌等等。李辅国剧照言归于正传,李辅国,出生于在唐玄宗时期,

  • 李世民为何一再纵容侯君集“打家劫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侯君集简介侯君集是唐朝名将,曾经当过兵部尚书,早年的时候侯君集不学无术,空有强壮的身体,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后加入秦王府和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立下战功。唐朝统一后,随着官位越来越高,侯君集开始认真学习。贞观十七年因为涉及太子谋反受到牵连被处死。侯君集剧照侯君集早年的时候比较浮夸,明明自己武艺不精却还要

  • 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皇帝 国破后自缢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金哀宗(生于公元1198年-卒于公元1234年)原名守礼,完颜守绪,宣宗完颜珣第三子,金国第九位皇帝,公元1223-公元1234年在位,史称哀宗。守绪生逢末世,虽志大才高、卓识有为,但终因生不逢时,国中问题积重难返而回天无力,哀宗在位十年,国破后自缢而死,终年37岁,成为金朝皇帝中令人叹婉的千古悲剧

  • 她是清宫中丑得无敌的皇妃 逼死溥仪的亲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瑾妃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知道她是谁,但要提起她的妹妹珍妃,却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珍妃是个拿得起来放得下的女子,不仅机智,美丽,而且大胆,只可惜生不逢时,她即使想帮助光绪皇帝推行维新变法,可是最后却不敌专权的慈禧太后,而惨遭失败。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在逃亡西安之前,她命手下的二太监崔玉贵将珍

  • 他本是好皇帝结果因宠信家奴 成了俘虏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昨天给大家讲到了历史最坑儿子的太上皇,列举了北齐的高纬,北周的宇文赟以及在坑儿子界赫赫有名的唐玄宗李隆基和宋徽宗赵佶。这四位在做皇帝的时候,眼看江山社稷快被自己玩完了,于是都灵机一动下了一道诏书。把自己屁股底下已经烧红的龙椅传给了儿子们——“来,儿子,爸爸传给你一个好东西——龙椅哎!”“不,爸爸,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