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铁铉在朱棣称帝之后是什么结局?他城神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铁铉在朱棣称帝之后是什么结局?他城神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761 更新时间:2024/2/3 5:09:18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反抗朱允炆,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燕王朱棣打仗很厉害,从北平打到河北,节节胜利,率领北军一直兵临济南。

当时,朱允炆派出大将李景隆北上讨伐。本来一切都安排上了,可谁知道这李景隆太不给力,带着几十万人,竟然被朱棣几万人给打败了。他这一战败,河北和山东北部的城守军全都望风而溃,跑的跑,散的散。济南眼看着岌岌可危。

这时正在外地运送粮草的山东参政铁铉,听闻消息马上掉头驰援。其实他只是负责运送军粮的,完全可以不参与这次战争。而且皇帝让你运粮草,现在用粮草的人都跑了,你还玩命干啥。

但要不说铁铉是条硬汉呢,他觉得自己作为武官是有这个责任,“武官不惜命,”这是他的座右铭。此时济南城里还有另外一位将领盛庸,铁炫回来后就和盛庸歃血为盟,把济南城内的官兵和百姓组织起来,死守城池。

朱棣看城池防守坚固,不好攻打,于是写了一封信,并用箭射进城墙里,劝说铁铉投降。

没多久,同样一支箭从城墙里射出来,箭上也绑着一封信,信上是《周公辅成王论》一文,意思是我铁铉是不会投降的,倒是你燕王朱棣,应该要效法辅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辅佐侄子朱允炆,而不是起兵造反。

朱棣见劝降不成,于是下命令攻城,但是攻了三个月都没有攻下来。

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朱棣便命人挖开黄河大堤,打算把黄河水引入济南城。城中的铁铉得知此事,大感不妙,要是淹了济南城,城里的百姓可怎么办?

为了大家的安危,铁铉决定诈降,诱杀朱棣。他派使者找朱棣谈判:“敬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我们恭迎大驾!”

大概就是忽悠说,您看啊您是前任皇帝的亲儿子,我们呢也都是皇帝的子民,其实我们一直想投降的,不过我们小老百姓都没见过世面,看见大军压境很害怕,要不您让军队退出十里地外,您少带几个人先进城,我们恭迎您的大驾,行吗?

朱棣听了很高兴,同意退兵十里,一个人骑着马,只带了几个护卫,进城接受投降。

可他不知道的是,铁铉已经派人在城门上安装了千斤闸,朱棣刚踏入城门,千斤闸立刻“轰”的一声落下,砸烂了马头。朱棣这才知道自己中计了,立刻换一匹马往回跑。

死里逃生的朱棣大怒,立即命令士兵马上用火炮攻击。

眼看城墙就要倒塌,铁铉急中生智,让守城将士把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朱棣父亲的灵牌悬挂在城上。意思是,我把你爹牌位放这儿,看你这反贼敢动不敢动。朱棣一看,这再开炮就相当于反对自己老子啊,自然不敢动,立刻停了炮火。

就这样,朱棣围困了济南城好几个月也没攻下来,“燕王愤甚,计无所出”,只好撤军回到北平。

两年后,当朱棣再次率军南下,经过济南的时候,想起了不好对付的铁铉,仍心有余悸,便绕过济南,“燕军南下,不敢复道山东”。

要说建文帝朱允炆这边,李景隆打了败仗之后,朝廷官员都参奏要砍了他。但建文帝宽厚仁爱,不顾群臣反对,仍然让他带兵打仗。并不计前嫌,拼拼凑凑又给了李景隆几十万人。当然,李景隆也不负众望,把这几十万人又都给丢掉了,又是大败。

由于建文帝家底都差不多被败没了,这次朱棣直接长途奔袭,攻打南京。南京城是当时明朝的首都,城墙又高又厚。只要守军坚守,朱棣很难攻破。但是,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这时我们的老朋友李景隆出场了,只见他打开了南京城门,朱棣骑着马就进了城。

此时,天下已经是朱棣的。

济南就算再难打,你也得认服。

最终,铁炫被朱棣抓住。

恐怖的事情来了。朱棣对铁铉的恨,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铁铉被押上殿后,背对朱棣而立,并历声数其罪状,朱棣令他面对自己,铁铉始终不从,更别提跪拜了。

朱棣气得发抖,命人将他的耳朵和鼻子割下来,放在火上烤,然后强塞到他嘴里,还问他“甘否?” 啊咧,好吃吗?“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呸,我是忠于国家的臣子,孝敬父母的儿子,我的肉有什么不好吃的?

一看这么干,根本解不了恨。朱棣又吩咐左右,架起油锅把铁铉炸了,这种油炸方法是把活人先剥下面皮,然后又用大镬盛油把他们活活煎死。大殿上顿时充满了焦煳气。

朱棣怒道:活着叫你朝拜我你不肯,炸成骨头灰你也得朝拜我!太监急忙把铁铉的骨架用铁棒夹着令其转身,没成想此时油锅里一声爆响,热油从锅里飞溅出来,直烫得太监们嗷嗷乱叫,铁铉的骨架硬是没有转身。

最后,各种说法不一,常见流传说法是铁铉被处以磔刑,《明史》中说他被公开凌迟。《革除遗事》的说法是最后被碎分其体。

但均记载铁铉至死都对朱棣骂不绝口。

忠勇之人,其实是连对手也要钦佩的对象。史料中有提到,朱棣虽然虐死铁铉,但“日对群臣言,每称铉忠”。

公真似铁,浩气长存。济南人称其“城神”,并慕其忠烈,为他修祠纪念。

大明湖畔不知道有没有夏雨荷,但确实有个香火不绝的“铁公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敢和司马师相抗衡的李丰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何种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后,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次年升为大将军。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丰(?~254年2月)字安国(一说字宣国),冯翊东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一带)人。李丰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大臣,卫尉李义之子。对于李丰来说,因为在曹爽和司

  • 冯润:两度进宫两度得到专宠,因秽乱宫闱被强行要求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孝文帝拓跋宏,他是北魏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全方面推动了北魏的发展。拓跋宏的一生共有两位皇后——冯润与冯珊,她们都是冯太后的侄女。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拓跋宏第二任皇后冯润的相关内容。冯润的父亲是北魏外戚冯熙,也是当朝太后冯太后的侄女,按辈分来说,冯润应该是孝文

  • 宋真宗赵恒能继位称帝,为何说是宰相吕端的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宗赵光义生有三子,分别是长子赵元佐,次子赵元僖,三子赵元侃(后改名为赵恒)。其中,长子赵元佐因同情赵廷美而被废,次子赵元僖又暴病而亡,最后只余三子赵元侃,还被立为了太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宋真宗赵恒能继位称帝,为何说是宰相吕端的功劳?早在商讨立太子一事时,时任宣政使的太监王继恩就差点给宋太

  • 三国时期的关内侯是一个多大的官 担任过关内侯的人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关内侯官职,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时期的关内侯是什么样的官职?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期间被封为关内侯的人都有谁?他们分别是什么人?首先登场的是一号选手,刘晔。刘晔是刘秀的后代,刘晔是曹魏的三代元老,他是魏军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黄初元年,也就是公元220年,刘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为何要处罚赵云?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准备北伐曹魏,后来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诸葛亮初出祁山,在曹魏方面来看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史料记载也是寥寥数语:“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

  • 乾隆在位时期清朝有多强大 当时的人口和版图有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时期清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乾隆以自己的贡献自称自己是十全老人,乾隆时期的清朝到底有多强大?清朝时期的人口有多少人?当时清朝的版图到底有多少?第一、 乾隆时期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历史记录在清朝以前的所有朝代,在史书上的记载中,人数最多的时期大概也就是七千万人

  • 历史上的李重进之乱是指什么 李重进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李重进之乱,说的是后周灭亡后,作为后周原本官员,李重进不服从调配所引起的一场动乱。但是李重进之乱并没有给李重进带来什么,反而是葬送了李重进的性命。李重进之所以造反,是因为李重进在后周的时候,是公主的儿子,身份显赫,所以仕途也非常平顺,是禁军的统领,但是赵匡胤登基之后自然不可能让李重进继续担任禁军统领

  • 谢灵运:六朝著名才子,揭秘其诗歌风格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封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登池上楼》(南朝)谢灵运我们读

  • 曹操心狠手辣才杀吕伯奢一家吗 吕伯奢到底有没有被冤枉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吕伯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操错害吕伯奢一家是不是真的?曹操真的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吗?吕伯奢到底去做什么了?吕伯奢真的被冤枉了吗?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知道曹操是一位千古奸雄,非常的自私残忍,而且爱猜疑。在第四回中曹操对陈宫说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玚,为何知名度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个人中,应玚为人如何?他的生平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应玚 [yáng](177-217),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