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名臣傅以渐是什么样的人?他在清朝是何地位?

清朝名臣傅以渐是什么样的人?他在清朝是何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81 更新时间:2024/1/21 7:20:13

傅以渐字于磐,号星岩。今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人,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 他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先后负责明史、太宗实录的纂修工作,太祖、太宗圣训和通鉴的总裁。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一、百年望族的开端

清朝开国于关外,最初的人才选拔是通过宗族遴选和外部举荐的方式,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为了笼络汉族士人,摄政多尔衮决定沿用部分明朝的制度,在人才选拔方面,实行科举制。

消息一出,并没有引起全国振奋。因为当年当时清军入关不久,很多汉族读书人仍然心向明朝,所以真正参加县试、乡试选拔的人并没有达到明朝时的规模。经过两年多的层层选拔,到了顺治三年,清朝开国以来的第一次春闱会试在北京顺利举行。由于当年是农历丙戌年,所以当年的科举又称“丙戌科”。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

故明旧例:进士四百名,二甲选部属、知州,三甲选评、博、中、行、推官、知县。

虽然参加会试的人数略显不足,但清朝延续明朝旧例,仍旧按成绩排名,录取了前400名为贡士。400名贡士,有370人参加了殿试,也就是说,清朝第一次科举,一共录取了370名进士。这370人,是清朝入关后第一批进士官员,他们除了少数人留在京城外,绝大多数都被分派到各州县为官。这些人中,有一位叫傅以渐的新科进士,被留在了京城,因为他是当年的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清史稿·傅以渐传》记载:

傅以渐,字于磐,山东聊城人。顺治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弘文院修撰。

从明英宗后期开始,明朝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清朝初年,翰林院尚未形成,内三院(国史院、秘书院、弘文院)是翰林院的雏形,傅以渐身为状元,自然被优先留在京城,而且担任弘文院修撰。

傅以渐本人也没想到,他不仅成为了清朝第一位状元,而且会开创一个百年望族。

根据《傅氏族谱》记载,傅以渐的远祖名叫傅回祖,江西永丰人,他曾在明朝弘治年间担任山东冠县县令,这是傅氏能追溯到最早的祖先。不过,傅回祖在仕途上并没有较高的政绩,他共有七个儿子,年迈辞官时只带走了4个儿子,还留下三个儿子在山东立业。其中,有一子名叫傅祥,在父亲回乡后便留在聊城经商。当时的聊城毗邻大运河,贯通南北,商业蓬勃发展,傅祥很快发家。不过,他虽然成为商人,但没有忘记自己祖上是诗书传家,于是,他延请名师,为族中子弟教授学问,希望有朝一日,家族中能再有人踏入仕途。傅以渐便是傅祥之后。

傅以渐出生于明朝万历三十七年,他7岁时便入馆学习,不过,在明朝末年并没有考取功名,因此十分不甘。1644年,明朝灭亡,顺治入关,宣布恢复科举。傅以渐决定参加清朝科举。当时,清朝入关不久,有同伴劝他再观望几年,但傅以渐一心要证明自己 ,他毅然报考,果然在顺治二年考中举人。顺治三年,傅以渐带着全家人的期许进京赶考,竟然一举考中状元。傅家几代人没出过进士,傅以渐竟然一举夺魁,让傅家在聊城瞬间扬名。

有人说,傅以渐身为明朝遗民,却积极参加清朝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可见其“大节”有亏。这或许也是傅斯年先生为何不愿提及傅以渐的原因。

但笔者不这么认为,笔者认为:明朝和清朝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历史不能脱离民族,但民族不是历史的全部。

傅以渐祖上虽然是明朝县令,但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清朝开国时,他只是一个不涉政治的读书人。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傅以渐参加积极参加清朝科举就否定他这个人,更不能把封建制度的弊端,都归咎到傅以渐一个人身上。更何况,从接下来傅以渐为官的品格来看,他称得上是一代名臣。

二、从状元到“宰相”

傅以渐身为清朝第一位状元,他在清朝的仕途上可谓“一路绿灯”,他入仕之初,几乎每一年都有一次擢升或调动。

科举考试一般三年一次,有时候出于其他原因,皇帝还会加开“恩科”。例如,顺治四年,顺治帝以清朝求贤若渴为由,下令开“恩科”,傅以渐担任恩科的“同考官”。虽然傅以渐不是主考官,但他去年刚考中状元,今年就协同主持会试,的确罕见。

顺治五年,顺治帝下旨修撰《明史》,傅以渐被选中为纂修官。顺治六年,傅以渐担任秘书院侍讲学士,开始参与给顺治讲课,同年,他又升迁为国史院学士。

纵观傅以渐的仕途生涯,他“开国状元”的身份,不仅让他一路顺遂,而且很得顺治帝青睐。《清史稿》云:

(顺治)八年,迁国史院侍讲。九年,迁左庶子。十年,历秘书院侍讲学士、少詹事,擢国史院学士。十一年,授秘书院大学士。

顺治八年,顺治帝已经亲政,傅以渐为人和善,办事干练,很快被顺治帝看重,所以,傅以渐每年都被顺治提拔一次,到了顺治十一年,傅以渐已经成为秘书院大学士,多次被顺治委以重任。

顺治十四年,太后(孝庄文皇后)病重,顺治帝为了照顾母亲,导致奏疏积压。情急之下,顺治命傅以渐代批奏折,傅以渐焚膏继晷,连续工作三个日夜,处理了800多件奏折,让顺治帝颇感欣慰。

到了顺治十五年,顺治改内三院为翰林院,把内三院的大学士加“三殿三阁”称呼,傅以渐成为清朝首批内阁大学士,他被授予“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当时,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势弱,军机处尚未成立(雍正年间才成立军机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

傅以渐能成为了清朝“宰相”,这除了他的才学出众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用孟森在《清史讲义》中的话说:

至傅以渐、吕宫为开国首两科一甲一名进士,用为阁臣,不过以状元宰相歆动汉人。

傅以渐是顺治三年“丙戌科”状元,吕宫是顺治四年“丁亥恩科”状元。他们之所以能成为阁臣,是顺治帝想用他们汉人状元的身份,向汉人示好,以达到拉拢汉族百姓的目的。

俗话说,时势造人。傅以渐能成状元,靠的是才学,但他能在十余年间就成为阁臣,和当时的特殊国情有关系。换句话说,即使傅以渐当年不参加科举考试,还会有另一个“傅以渐”出现。因为顺治帝需要一个汉人状元来标榜自己。

三、教导康熙,三次辞官

清朝初期,江南地区文字狱频发。顺治十二年,顺治命傅以渐为《资政要览》作后序,傅以渐趁此机会,把古代圣君之道说给顺治听,并且向顺治提出“安民大计”,建议顺治切勿大兴文字狱,这样只会让更多读书人人心惶惶。

《道德经》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作为读书人,傅以渐并不迂腐,他能在历史洪流中判断对错,并且纠正顺治的错误行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同年,傅以渐被顺治帝任命为太子太保、内国史院大学士,负责教导顺治的第三子福全、第四子玄烨读书。当时,玄烨尚不满两岁。此后几年,傅以渐都是两位皇子的授业师傅。

在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做梦都想成为“帝师”,傅以渐给顺治讲过课,现在又教育两位年长的皇子,他的处境让人艳羡。傅以渐也没想到,年幼的玄烨将会是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

就在傅以渐担任玄烨之师的第二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傅以渐只得以身体不好为由,向顺治提出“乞罢归乡”。傅以渐要辞官回乡,顺治非常惊讶,顺治在傅以渐的奏折上批道:

“卿辅弼重臣,醇诚朴慎,勤劳密勿,倚任方殷,岂可引例求退?著益抒猷念,佐成化理。”(出自《清史列传·卷五》)

顺治的意思是:像你这样深受皇恩的朝廷重臣,哪能轻易隐退?

傅以渐明白了顺治的意思,只得继续鞠躬尽瘁。

顺治十五年,傅以渐和李蔚一起担任会试主考官,这一年,朝廷规定,凡是入场的考生,一律不允许携带书箱。《清史稿·傅以渐传》记载:

十五年,偕学士李霨主会试。考官入闱,例得携书籍,言官请申禁,以渐请仍如旧例,许之。

古代会试,需要进考场封闭三天考试,这三天考生不允许外出,吃喝拉撒全在考场。按照之前的惯例,考生是可以带书箱,里面装有《玉篇》《切韵》等工具书进考场的,只要考试时不夹带、不作弊就行。顺治十五年,朝廷突然禁止考生携带书箱入场,让许多考生不知所措。

傅以渐深入了解考生们的情绪后,立即上书给顺治,希望恢复旧制,顺治最终支持傅以渐的观点。不过,到了清朝中后期,傅以渐的观点再次被否定,这是后话。

傅以渐好不容易给考生们争取到带书箱的便利,但他自己却病倒了。史载他“因闱中咯血,又上疏乞归”,他在奏折中对顺治说:

“入闱七日,幸殊卷尚未誊进,乞赐另遣一员,同李蔚任事。”

傅以渐在奏折中对顺治说:“现在科举刚刚进行到第七天,我身体不争气,现在咳血不止。所幸的是卷子还没有誊抄完毕,希望陛下准我告老还乡,另外派人来配合李蔚完成阅卷事务。”

顺治看到傅以渐的奏折,也非常心疼,但考虑到科举春闱的特殊性,他给傅以渐说:“知卿偶恙,著力疾料理闱事。”

意思是,我知道你身体不好,但现在不好换人了。傅以渐只好带病主持完会试。

当年,傅以渐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衔,到了十月,傅以渐身体不支,第三次向顺治请求辞官,顺治于心不忍,同意了傅以渐的请求,让傅以渐回聊城休养,但并没有罢免他的官职和待遇。

傅以渐于顺治三年考中状元,于顺治十五年辞官,他在朝堂上待了13年之久,官至阁臣,即使是回乡,也备受瞩目。但傅以渐回乡后却很低调,史载:

每闻百姓疾苦,若切于身,闾里有义举,必赞成之。自处无异寒素,汲奖寒素,惟恐不及,未尝有疾言遽。

傅以渐听闻百姓有疾苦,总能感同身受,为民请命。听闻乡民中有义举,必会称颂一番。傅以渐平时衣着朴素,也不接受地方官的宴请。他在家休养一年多,除了教养族中子弟外,几乎闭门不出。下图为晚清时期,聊城傅氏族人合影。

四、聊城傅氏的发展

顺治十六年十一月,傅以渐回乡养病超过一年的时间,顺治帝特地派人来问候,得知傅以渐身体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便邀请傅以渐赴京任职。傅以渐只得再次入朝。这一次,傅以渐仅仅在京中待了4个月,再一次因病回乡。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傅以渐身为在职的武英殿大学士,按制需要赴京奔丧。傅以渐当时虽然才53岁,但已经重病缠身,他被儿子护送到京城后,几乎就剩最后一口气了。

康熙登基后,傅以渐最后一次提出辞官,康熙念及师生之情,几度挽留,但考虑到傅以渐的确病重,最终下旨让傅以渐荣归故里。四年后,傅以渐在聊城病逝,终年57岁。

傅以渐以开国状元的身份,振兴了聊城傅氏一脉。傅以渐去世后,聊城傅氏族人从以前的商业大族摇身一变,成了官宦世家。在此后一百多年间,聊城傅氏的子弟中,考取进士、举人、庠生、太学生者超过100余人,更是出过不少封疆大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知远为何能成为开国皇帝?他与李皇后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刘姓的皇帝有很多,例如汉高祖刘邦、汉昭烈帝刘备等,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要介绍一位刘姓开国皇帝——刘知远,他建立了后汉政权。在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非常混乱,甚至出现几十年就有好几个朝代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动荡一直都没有平稳。而且皇帝的频繁死亡,导致了国家的快速消失。这位皇帝就是在混乱时期出现的

  • 阮佃夫:南朝宋后期奸臣,他的野心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每个时代都有出色的人物,每个朝代也都有独特的历史。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南朝宋时期的大臣阮佃夫,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坎坎坷坷和大起大落。听到阮佃夫这个名字,大家可能还是感到比较陌生。我们之所以称他为重要人物,是基于他在当朝中的地位,他在当朝时期手握重权受到皇帝的重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

  • 在面对曹操时,刘琮与孙权的态度有何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史称赤壁之战。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后班师回朝,为了尽快统一天下,曹操趁着军威正盛,打算出兵平定南方。七月,曹操挥师南下,开始南征。当时刘表已经在荆州病逝

  • 揭秘:北周六官组织机构的形成及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北周六官组织机构是北周王朝中央政府的主要组织形式,北周六官指的是哪六官?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六官指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这六府机构。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接受苏绰、卢辩的建议,于恭帝三年(556)开始仿照《周礼》官制,实行带有复古色彩的六官制度,藉以取得中原地区汉族大地主

  • 廖凝:即兴写诗令众人惊异,最后归隐衡山享受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很多有才学的诗人在有感触的时候,出口成诗,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曹植的七步成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廖凝的相关故事,即兴做了一首诗让很多人都惊于他的才能。他出生在一个小山村中,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亲是老实给人做工的工人,母亲在家中种菜维持日常生活。他从小喜欢读书,而且特别喜欢学诗。

  • 刘邦没有号召力也不是最早起兵,他能夺取天下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项羽虽然在鸿门宴没有诛杀刘邦,最终在大封天下时也将其封为了汉王,但在划分地盘之时却还是留了个心眼,虽封其为汉王,但却将其地盘主要放在了巴蜀地区,再加上一块汉中,建都南郑。与此同时,项

  • 李渊给李世民如此之大的军权 李渊最喜欢李世民还是李建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渊喜欢的儿子,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李建成是不是李渊喜欢的儿子?如果李渊喜欢李建成的话,李渊为什么会把军权交给李世民?李渊是怎么对待这两个儿子的?唐代初期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太子之争可谓激烈异常,最后秦王李世民放手一搏,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了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又逼父亲

  • 为何说唐中宗李哲的一生毁在了女人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710年,唐中宗李哲突然去世,据说身上呈显出中毒的症状,年五十五岁。唐中宗的一生是怎样的?为何说他毁在了女人手里?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韦皇后与哥哥韦温商量,暂时隐瞒消息,抓紧布署,由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二人辅政,留守东都洛阳,派大将军赵承恩和太监薛崇简带领五百军士赶往筠州

  • 晚唐诗僧齐已的一生有多坎坷?他为什么会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有很多生活非常坎坷的诗人墨客,他们的遭遇非常不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晚唐诗僧齐已的相关故事,他的生活不仅仅是坎坷,而且从小到大都是坎坷。他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中,家中没有什么田地,唯一有的就是一间破旧的房子,最值钱的东西也许就是那头牛了。他们家的生活完全就是自给自足。饿了就

  • 铁铉在朱棣称帝之后是什么结局?他城神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反抗朱允炆,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燕王朱棣打仗很厉害,从北平打到河北,节节胜利,率领北军一直兵临济南。当时,朱允炆派出大将李景隆北上讨伐。本来一切都安排上了,可谁知道这李景隆太不给力,带着几十万人,竟然被朱棣几万人给打败了。他这一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