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什么结局?

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09 更新时间:2024/2/4 23:58:28

胡惟庸,明朝开国功臣,升任宰相后利欲熏心,最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处死,造成了明初的四大血案之一,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一.前程似锦的开国功臣

胡惟庸出生在“福地”,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与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是同乡,而且早在龙凤元年(1355年),胡惟庸就在和州投靠了朱元璋,从元帅府的小官开始做起,直到中书省参知政事。为建立明朝创下了不少功劳,成为开国功臣之一。

然而,与众多明朝开国功勋相比,胡惟庸还是位小弟弟,因为明太祖手下文有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明初第一谋臣刘伯瘟等;武将更有功勋卓著的徐达、汤和等,所以,建国之初,胡惟庸办事认真、谨慎,也非常低调,并以此博得了朱元璋的宠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臣们年龄见长,李善长要退休了,他在明太祖面前极力推荐了老乡胡惟庸,建议让他来接替自己的宰相之职,朱元璋虽然在征求刘伯瘟意见时,没有得到首肯,但却接受了李善长的推荐。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胡惟庸先被明太祖任为右丞相,约至洪武十年(1377年)又进左丞相,这使他终于位居百官之首,胡惟庸的为官之路到达了顶峰,真是前程似锦啊!

二.结党营私,萌生异心

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胡惟庸,没有珍惜皇上与国家对他的信任,兢兢业业为国家为人民做事,而是开始私欲膨胀,干起了结党营私,甚至企图谋反的勾当,最终因事情败露,亲手毁灭了大好前程的同时,也搭上了自己及家族的性命,还因此株连三万多人遇害。

自从胡惟庸独相后,他就开始独断专行了,在遇到国家生杀废黜大事时,竟然不报告皇上就自己处置了;当收到下面各部门的奏章后,他都要先拿来自己看,凡是有陷害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

胡惟庸私下还结党营私。当各方面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们,竞相奔走于他的门下,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时,他不仅照单全收,而且趁机拉帮结派,用来培值自己的死党。他还与太师李善长相勾结,将哥哥的女儿嫁善长的侄子李佑为妻,这样,他俩就由原来的师徒关系,又多了一层亲戚关系。

更加可怕的是,胡惟庸不满足于现状,在他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笋,出水数尺深,献媚的人争相说这是祥瑞之兆。他们还说胡惟庸祖父三代的坟墓上,晚上都有火光,照亮夜空。胡惟庸因此高兴和自负异常,并从此有了异心。

三.皇上出重拳,史上留青名

有了异心的胡惟庸,开始做企图谋反的准备了,因为他手中没有军权,所以,他令都督毛骧将卫士刘遇贤和亡命之徒魏文进收为心腹,说:“我会用得着你。”以备起事时的内应。

更加可耻的是,胡惟庸派明州卫指挥林贤出海招引倭寇,与他们约定日期相会。又派元旧臣封绩致书元朝,向元朝嗣君称臣,请求出兵做外应。试图通过里应外合,来实现他的所谓“大业”。

对于胡惟庸独相后的各种恶行,明太祖朱元璋早就看在眼里,因为他对宰相之职早就忌惮,一直在等机会罢除。现在胡惟庸这样如此充分的表现,让太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该出重拳打击了。

朱元璋借着发生在胡惟庸身上的二个事件,逼迫他就范。第一件是,因胡惟庸的儿子坐马车奔驰过市时坠死于车下,胡惟庸就将驾车的人杀死。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命他偿命。胡惟庸请求用金帛补偿驾车人家,朱元璋也不允许。胡惟庸这时害怕了,便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图谋起事,同时密告四方以及依从于自己的武臣

第二件事,为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国来进贡,胡惟庸等人竟然不报告朱元璋。还是宦官看到后,进宫奏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令责备中书省臣。惟庸和汪广洋虽叩头谢罪,但暗暗地将罪过归咎于礼部,礼部大臣又归咎于中书。朱元璋更加愤怒,将各臣僚全部关押起来,追究为首主持的人。

不久,皇上赐汪广洋死,汪广洋的妾陈氏为他陪死。第二年正月,胡惟庸的同党们迫于皇威,纷纷站出来告发惟庸谋反之事。朱元璋知道后大怒,下令廷臣轮番讯问核实后,立即诛杀胡惟庸及其同党。

谁知,这一案件远远没有就此了结,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胡惟庸的逆谋案情进一步扩大。因正好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自首告发李善长和惟庸往来情况,而陆仲亨的家奴封贴木也自首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庸三侯与胡惟庸共谋不轨。朱元璋得知详情后,大发雷霆之怒,为彻底肃清逆党,最终诛杀相关者达三万余人。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随即罢除丞相之职,革掉中书省,并严格规定之后明朝的继任君王,都不得再立丞相之位;若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将处以重刑。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就这样胡惟庸“荣登”上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

总之,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在升任宰相后,野心膨胀、企图谋反,结果被明太祖朱元璋处死,并因此造成了明初的四大血案之一“胡惟庸案”,他本人还“荣登”上了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

胡惟庸的教训发我们:一个人如果结党营私再加上独断专行,则他肯定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应该以“胡惟庸案”为反而教材,作为干部,要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利,真心实意、踏踏实实地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切忌像胡惟庸那样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甚至干出有损于国家与人民的大逆不道之事来;如为普通公民,则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正道上,多为祖国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一生有多励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开国文臣宋濂,明代宋濂,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是谁

    宋濂,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人生经历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神童”刻苦学习,弃元主投明君宋濂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十月十三日 (11月4日),因其母怀孕是在仅满七个月而生的宋濂,故他幼年时多病,好在其祖母金氏和母亲陈氏

  • 当初逼迫武则天退位的五位大臣是谁 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是哪个皇帝的宠妃,武则天的下场是怎么样,武则天后来怎么败的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武则天退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当初逼迫武则天退位的五位忠臣是谁,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最后能善终的人又有几个?公元705年的时候,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了一场兵变,其目的就是:逼迫女帝武则天退位,拥护唐中宗复辟。就在政变的第二天,武则天下旨:任命太子李

  • 李元吉当初三箭都没有射死李世民 李世民为何能一箭射杀李建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太宗李世民眼睛射瞎,李世民和李元吉谁厉害,李世民与李元吉的杨氏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元吉射箭,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元吉三箭都没有射死李世民,李世民为什么一箭射死李建成?难不成是两人的实力差距吗?玄武门是个死局,谁入局谁死,李元吉能够反抗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李建成连反抗都没反抗就被李世民射杀了。武德九年六月初一,这一天发生了一件大事,突厥入侵大唐,包

  • 清朝大臣陈梦雷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一生一定要做的事情,康有为结局,孔祥熙结局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终年69岁,传位于第四子胤禛。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雍正是一位比较有个性的帝王,他登基不久,突然和一位72岁的老臣过不去。雍正下旨将这位老臣赶出京城,流放到黑龙江,让众臣非常诧异。这位72岁的老臣,名叫陈梦雷,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文人。雍正在谕

  • 张飞在演义中与正史上的形象有何差别?是黑脸大将还是儒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评价张飞是什么样的人,张飞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把三国演义当正史

    三国演义中,朝廷为了镇压黄巾之乱开始召集各路抱负不凡的英雄,涿郡人物刘备便出场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书中提及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可以自顾其耳,免冠如玉,唇若涂脂,而这也就成为了后世对刘备的第一印象。在此之后,刘备就遇到了一个身长八尺,豹头环

  • “宋末三杰”之一陆秀夫:揭秘其波澜壮阔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宋末三杰”的最后一位,南宋民族英雄陆秀夫。他的一生有多传奇?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性格沉稳,立场坚定陆秀夫于1235年,出生在楚州盐城县(今江苏省盐城市)。3岁时,他的父亲把家迁徙到了镇江,陆秀夫在此读书长大。在百余名同学中,老师特别器重他,并说:“这小家伙不一般哪。”陆秀

  • 郭守敬:揭秘元朝历史上著名科学家的成长记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元朝的发明,我国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要贡献在,我国元代郭守敬

    元朝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是怎么成功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下面就来说说郭守敬的科学成就与创造发明。一.从小勤奋好学,年少初露锋芒郭守敬于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年),出生在邢州的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他的父亲早逝,由其祖父郭荣抚养成人。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

  • 从出身贫寒到闻名天下,王冕的一生有多励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出身贫寒的人,出身贫寒,为什么把王冕放在第一回

    一个出身贫寒的人,到成为著名诗人,王冕的一生有多励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出身虽贫寒,但好学不倦王冕于1310年,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他的祖代原住在关西的王景(函谷关以西),是个官僚家庭,其十世祖宗是王德元,在宋朝做清远军节度使的官。王德元有两个儿子,一是王琪,曾任

  • 金末元初著名教育家:许衡生平经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中国古代教育学家

    金末元初理学家、教育家许衡,他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为历史做出了哪些贡献?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自幼好学,面对诱惑能自律许衡于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四月初三(1209年5月8日),出生在新郑县城西的阳缓里(今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许家世代务农,但许衡自幼勤奋好学,且天资聪颖。

  • 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白朴是怎么进行创作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代杂剧代表性作家,四大杂剧作家,后期元杂剧作家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白朴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怎样进行文学创作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出身好,恰逢乱世;父奔忙,受名家教育白朴(1226—约1310后)元隩州(今山西河曲旧县)人,原名桓,字仁甫、太素,号兰谷先生。其祖籍为隩州(今山西河曲一带),南京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