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王徽之是个非常不靠谱的人?他有哪些事迹?

为什么说王徽之是个非常不靠谱的人?他有哪些事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90 更新时间:2023/12/18 9:55:22

王徽之,字子献,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一直以来,人们给他的标签是:豪门公子,书法大家,不靠谱的名士。

在时人眼里,王徽之不热衷仕途,对同僚不敬,交友随缘,生活随性;在世人眼里,他就是一位非常不靠谱的人。

但不靠谱的人,有靠谱的才华。

短短48年的生命,像一本书;王徽之一直活在书里,活出了真我,活得那么忘我。

01

初识王徽之,是在“雪夜访戴”的故事里。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是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47》

王徽之和戴安道,一个风流不羁的书法家,一个淡泊名利的美术家,相交甚好。

当时,两人都隐居浙江一带,淡泊名利,岁月静好。

一天晚上,王徽之半夜醒来,雪下得正好,酒温得正暖。边饮酒边朗诵左思的《招隐》诗。

雪中的世界,皎洁如月丝。

如此良辰美景,怎能少了好友戴逵?

那时,戴逵住在百里之外的剡县(今浙江嵊州市),至少要一夜行船劳累。

但兴之所至,王徽之出发了。

真正的朋友之间就是这样,像极了嵇康与吕安,如有思念,千里奔见。

终于,天明到达戴家门口。但王徽之拦住门人通报,直接原路返回。

随从疑惑不解。王徽之解释道:“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就是那句成语“乘兴而来、兴尽而归”的来源。

戴逵后来得知此事,感慨道:“徽之不囿于礼,独钟于情,真是我的知心朋友。”

历史学家钱穆就很欣赏王徽之的潇洒,曾说:“其来也,不畏经宿之远;其返也,不惜经宿之劳。”

人的思想本来就该如此纯粹:想,就去做;不想,随时可以停下。

如果过多锱铢必较,犹豫之间错过很多雅兴。

02

细究王徽之,在风云变幻的官场里,王徽之当差着实不靠谱。

本是豪门,又是幼子,王徽之完全没有为官耀祖的重压;即使任职,也是悠闲自得。

刚开始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

一般当职时需穿正服,以示严整。可王徽之的行迹是:

蓬首散带,不综府事。----《晋书》

不仅装扮衣冠不整,连自己份内的差事也一律不闻不问。

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 11》

上司询问王徽之官职,他不知;上司询问他马匹有多少,他不知;上司询问他死了多少马,他干脆回复道:

未知生,焉知死!

回答得有条不紊,理直气壮。

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

----《晋书·列传第五十》

天降大雨,骑着马的王徽之直接钻进上司桓冲的车里,甚至指责桓冲独享一车。

而且,桓冲也不生气。

可见,王徽之为官时做过不少类似的荒唐事。

所有人都知道,王徽之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和孩子又何必计较。

而风流的魏晋文化里,竟然可以允许长不大的人一直存在。

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大奇事。

03

除了官场不靠谱让人目瞪可呆之外,王徽之对友人心爱之物“小偷小摸”也让人瞠目结舌。

一次,王徽之去拜访雍州刺史郗恢。王徽之坐在客厅等主人出来相见,眼见客厅的地毯非常漂亮,他便叫人卷起地毯直接拿回家去。

等主人郗恢出来,一看地毯没了,吃了一惊。

主人询问地毯哪里去了,王徽之一本正经的说:“刚看到一个大力士背着跑了。”

这种说辞弄得主人哭笑不得。

除了让人瞠目结舌外,王徽之还做过“但求问笛,互不言语”的千古绝唱。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49》

桓子野,即桓伊,东晋著名音乐奇才。而桓伊对王徽之吹的这三调,便是中国名曲《梅花三弄》的原型。

王徽之一直仰慕桓伊的才华,只求聆听一曲。

那时,一个人在船上,一个人在岸上,一个吹笛,一个洗耳恭听。

朝廷显贵桓伊邂逅风流才子王徽之,只需凭笛,便可相谈甚欢。言语,纯粹多余。

但求问笛,不求俗交。

很多时候,相谈甚欢不法用言语传达;语言交流只能获得相识,共情才能获得相知。

04

说起笛子,不得不说到王徽之的竹子。

王徽之生平之爱竹,犹如郑板桥爱竹、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爱之深,情之切。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便令钟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46》

千古名句“不可一日无此君”正出自王徽之之口。

房子是别人的,但生活是自己的。

即使只是暂住,也不能损了生活的趣味。

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 16》

这里讲的是王徽之观赏别人的竹园而不去拜访主人的故事。竹园主人清扫客堂迎客人,而客人醉翁之意不在酒。

心中想什么,就直接去做什么。绕人情弯太久,可能把原来的心中所想忘了个干净。

王徽之爱竹成癖,唯竹才欢。这里有他父亲的遗传。

王羲之一生钟爱鹅,真是闻所未闻。

不管爱竹还是爱鹅,寄物于情的风尚在魏晋风骨里尤为流行。

05

纵观徽之一生,做过很多不靠谱的事。从生活到工作,无一不随性而为。

但王徽之有靠谱的才华,书法造诣精深。

从小,徽之就跟着父亲和四个哥哥们磨笔练字,勤学苦练,草书行云流水。每次临摹完毕,同是草书大家的母亲郗璿会给予中肯的指导,鼓励王徽之勤用功,多磨练。

从王徽之流传不多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继承了王羲之的优美骨风。北宋书法大家黄伯思评论说“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徽得其(王羲之)势”。

“势”是书法的灵魂。失势如山倒,这在王徽之现今存作《新月帖》里可见一二。

当然,除了书法造诣外,王徽之年仅15岁时,随同父亲参加了兰亭聚会,并在各路才华卓越的前辈面前作了两首诗,诗词领悟力很深。

另外,王徽之还作有诗集,但遗憾的是基本失传。他的才华锋芒被历史的云雾遮掩了一大半,如今我们欣赏到的奇才王徽之只是冰山一角。

东晋宰相谢安就很折服王徽之的才华。

才貌双全的人谁都喜欢,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抓得住。

当年,谢安为侄女谢道韫选夫君时,最先看中的就是王徽之。但因王徽之处事太不着调、放任随性,谢安忍痛舍弃,最终选了徽之的哥哥王凝之作为女婿。

在王羲之七个儿子当中,王徽之和七弟王献之书法造诣最高。而两人深厚的兄弟情谊深为世人赞叹。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世说新语》

王献之先死,王徽之悲恸抚琴。琴声不在,兄弟已逝。本有背疾,加之悲痛,王徽之不出一月便随弟而去。

一代风流才子,48年生命征程,就此画上句号。

有人说,王徽之一生就是一个悲哀,这么不靠谱,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大傻子。

但是,无可否认,王徽之在做自己,保持独我,一生旷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堂堂一朝宰相武元衡为何会遇刺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的曾侄孙武元衡,堂堂宰相,为何会被刺杀而死?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武元衡出生之时,正值安史之乱,是盛唐的转折点。之后的一小段时间,朝代的风气虽然因为藩镇节度使的存在而稍显颓废,但却远远没有达到令唐朝四分五裂的地步。他很幸运,生在官宦世家,还是武则天的曾侄孙。更加幸运的是,武

  • 历史上真正的康茂才是什么样的?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随后北伐胜利。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朱元璋见大局已定,遂决定大封功臣。朱元璋原准备封赏6公28后,其中,蕲春侯康茂才赫然在列。没想到,在徐达班师回朝的途中,康茂才却病

  • 朱三太子怎么成了清朝八十年来挥之不去的梦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队攻破北京城的大门,存在了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灭亡。国破家亡之际,崇祯帝留下了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遗言,随后在煤山上吊自缢,大明朝最后一位正统皇帝就此陨落。那么朱三太子是谁?为何成了清朝挥之不去的梦魇?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据《明史.诸王传

  • 大唐名将郭子仪是如何对待手下的部将的?有何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郭子仪字子仪,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史书记载,“麾下将吏出镇来辞,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汾阳郡王郭子仪的部将前来辞行,当时夫人与女儿若正在梳妆,他就让这些将官们拿手巾、打洗脸水,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众所周

  • 历史上赵括的实力有那么弱吗 纸上谈兵一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括实力,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众所周知赵括经常被用来当作反目典型角色,其实力一直被世人所诟病,真实的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赵括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反面角色的?事实上,赵括的形象在宋代前并没这般槽糕,由于宋代的兵力通常不足强劲,大家期待能出现一位扭转局势的角色,领着众人收回

  • 长平之战赵括被围困46天之久 廉颇和李牧等人为何没有出兵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括和廉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长平之战开始后,赵括40万大军被围困时间长达46天,此时的赵国李牧和廉颇在做什么,他们两人为何没有带兵救援?他们就这样见死不救吗?战国时,根据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和纵横家提出的‘连横’理念,秦国作为原本边缘国家开始逐鹿中原,首先拦在秦

  • 刘裕指挥的灭南燕之战,在历史上有多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偏安南方的王朝中,军功最盛的莫过于东晋。东晋最漂亮的一场战役就是刘裕指挥的灭南燕之战,在历史上有多牛?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409年,占据今山东地区的南燕对东晋的淮北地区发动了数次袭扰,结果东晋当局迅速做出了攻灭南燕的决定,并决心以刘裕为主帅,使用约5万人的核心精锐

  • 长平之战如果赵国没有上赵括的话 赵国还会输的那么惨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长平之战,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长平之战赵国战败。45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如果赵国没有换上赵括的话,结局会是什么样的?赵国最后能不能获胜?俗话说得好,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把这句话用在赵括身上,再恰当不过。没办法,长平之战,赵括打得实在太臭了。不仅他自己马革裹尸,战死沙场,还

  • 李隆基身为李旦的儿子 李旦为什么支持太平公主,打压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旦和李隆基,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李隆基作为李旦的儿子,李旦为什么支持要太平公主?李旦就不喜欢这个儿子吗?李旦打压李隆基的原因是什么?对唐代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都了解,唐睿宗李旦是依靠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的支持才第二次当上皇帝的。按理=一般的常理来说,唐睿宗李旦登基后

  • 李治到底是什么样的皇帝 李治真的很懦弱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高宗李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很多人对于唐高宗李治的印象特别不好,觉得身为皇帝却是一个妻管严,皇位最后都被自己的老婆武则天给夺去了。历史上的李治真的是这样的一个人吗?李治是不是一个懦弱的皇帝?他是太宗皇帝的第九个儿子,也是他与长孙氏的孩子,因为他的两个哥哥接连被废,